科学论文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1177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论文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学论文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学论文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学论文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学论文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科学论文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论文Word下载.doc

《科学论文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论文Word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论文Word下载.doc

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各项主要问题都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培养,同时培养科技人才也是保持经济和科技持续高速稳定发展的需要。

人才培养需要统筹规划,及早安排,创新模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科学技术不仅是我们了解世界和我们自身的有力工具,也是强有力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特别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使人类的生活质量、活动范围、通讯方式和生产方式等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所以,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个人而言,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成为能在知识社会生存和参与发展的基础。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是提高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提高科技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科学教育的含义

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科学教育是以全体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自然科学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并涉及技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整体教育,以期使青少年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养成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

并通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发展社会生产力,改良社会文化,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载体),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教育封面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

  科学教育是一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作出明智抉择,以培养科学技术专业人才,提高全面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二)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定义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是指具有初步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在中小学科学课程学习和各级青少年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中崭露头角,并已被众多科技和教育机构、团体所关注的青少年群体。

(三)科技创新人才的特征

  1、科技创新人才应拥有较高的智力和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具备自信乐观的态度、与人合作的协调能力等非智力因素。

2、创新型人才必定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联想思维。

创新思维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

方法,顺利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3、科技创新人才是知识型人才,宽厚的知识基础加上合理的知识结构是现代科技活动

的重要保障

  相对智力特征可以通过勤奋来弥补,非智力特征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积累,往往对

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紧要的作用。

二、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一)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期阶段,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工作开展时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理念、方式、方法远不如发达国家先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逐步建设和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随着科技体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政府从主导地位逐渐转向幕后宏观调控,科技创新体系直接面向市场。

近年来政府发布了一系列的建议、规划纲要和报告,将自主创新摆在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位置,并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

2005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了未来15年的科技创新规划部署,以及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职能转变让学校、企业、科研机构都参与到科技创新主体范围中来。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中小学校肩负着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在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历史和社会对它们赋予了更多的期许和责任。

他认为中小学的发展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要发展科技创新活动,就要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在活动中的作用。

(二)科学教育的作用

1、学生在早期建立的科学概念,掌握的探索技能以及确立的对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对其成年后所具有的科学素质会有决定性的影响。

2、全世界都十分重视小学的科学教育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改革已有10-20年的历史,他们认为“国家创新能力的建设必须从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改革抓起,应把科学课和语文课,数学课一起共同列为中学阶段的主课,对5-12岁儿童实施科学教育。

3、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人类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变时期。

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使得人类社会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转化,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是两个十分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知识不仅成为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而且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和军事等。

因而,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要履行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决策,就必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

科学对自然和人类本身进行探索越来越深入,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

技术的应用往往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的效应,会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带来风险,需要公众参与风险的驾驭

4、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教育要达到三方面的目的,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中知识可以在讲解或探究中形成。

过程技能却要通过探究实战才能获得。

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则更多要依靠体验。

  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为例,美国为保证本国经济科技的发展而制定了2061计划,该计划对到2061年时为保证美国的经济和科技的稳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做了全面规划,并渗透到美国整体社会活动的各个层面。

美国甚至从中小学中选拔教师作为宇航员送上太空,其目的也是

为了希望能够培养下一代对科学的兴趣。

在科技人才培养早期化的同时,国际上对人才的争夺

也存在早期化的倾向。

  总之,儿童的早期发展状况会影响他们后来的学习、工作,以至成年后的发展,从整体上说,会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

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就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实力;

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即使某些方面后来可能做些弥补,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三、目前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学生投入不足

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投入不足是影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原因。

“读科学”、“讲科学”甚至“背科学严重,老师对科学课程改革经历的脚步不甚了解。

教师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创新教育理念没有真正确立,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小学内部,传统教育观念仍根深蒂固,强调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

方法仍大行其道,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导致创新人才

的培养流于形式。

(三)创新氛围缺乏,创新环境建设有待加强

在目前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自由平等、坚持真理的学术氛围,以及独立思考、鼓励创新的课堂教学氛围,往往墨守陈规、按部就班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绝对地服从教师的权威,缺乏质疑、批判、独立思考的意识。

四、改革和发展科学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科技辅导员及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科学课程教师的培养和配备。

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工作。

将科技辅导员培训纳入中小学师资培训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将科学教育课程教师培训作为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有条件的地区可依托已开设科技教育专业的院校作为培训试点机构,开发科技辅导员培训资料与专业教材,探索科技辅导员培训、培养的科学模式与运行机制。

各级科协部门要发挥学科齐全的优势,积极支持和开展青少年科技教师培训工作,适时组织优秀科技教师参加青少年科学教育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创新青少年科普教育阵地建设。

(二)加强科学和教育的结合,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科学和教育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科学依靠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开展,而教育的人才培养也需要科技的支撑。

反观我国的现状,在教育系统中开展的科学教育许多仅停留在教育学的科学层面,而科技系统又难于将前沿科学全面系统地介入教育的整体过程,未能够形成教育和科技整体融合。

  例如,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长期从事天文学的科普工作,通过研究中学教材,将科学前沿问题与课程教育有机结合。

云南天文台的天文科普讲座从我国少数民族现存的传统历法出发,将天文、地理、历史、动物和植物等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成一整体,形成了一节科学教育的示范课。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青少年科技竞赛类项目

  根据不同学科自身的特点,不同地域的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遴选中并没有刻意选择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而只是选择了中等学习成绩以上的学生参加,在活动开展期间要求学生定期做天文观测,并参加有关天文学科的学习,注重学术交流的文化氛围的形成。

(四)实施小学生科学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努力做到对各学科课程资源的深入挖掘与整合。

科学课程尽量扩大化,教育师资和教育场地扩大化,除了科学专兼职教室外,还充分利用另外学科教师的个人魅力或人格魅力,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指导。

(五)SCI和探究式科学教育

  积极探索进行SCI和探究式科学教育从学校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的特点,可以看出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

因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它主要表现为:

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以学生的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为主.

探究式科学教育依靠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究式科学教育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合作.探究式科学教育希望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罗天虎.基高校人才培养要注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2]陈伟.构建科技创新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3]钱贵晴.基础教育中的科技创新教育

[4]李蓉.开展科技创新教育

[5]杜稼锋.科技创新教育

[6]田起宏.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探讨

[7]张海燕.南通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8]潘静新.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现实与希望

[9]丁林兴.热爱科学勇于创新_苏州三中科技创新教育之路

[10]谢伟琦.试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的建设

[11]胡咏梅.中外青少年科技竞赛激励机制的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