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1259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A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三、新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

我们知道,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包括了声、光、热、电的内容,而传统的力学内容丝毫都没有涉及,它有如下的意图。

1、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

声音是人从出生起最初感受到的物理现象,因此本教材就从声现象入手,然后再介绍无处不在的光现象、物质的冷热变化、家庭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现象,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兴趣。

2、从自然现象到人工现象。

教材从自然现象中的声、光、热,到人工现象的电流,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不论是自然现象或人工现象都隐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巨大力量。

3、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过去的教材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

在序言中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刚刚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紧接着的内容却是非常枯燥的测量、速度计算等逻辑性、规范性强的力学内容,从而很快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

而本册教材不再出现传统力学内容,代之以学生感兴趣的、不涉及任何公式及运算的内容,避免了上述弊端的出现,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物理的感性认识。

4、不过分强调学科本身的“完整性”、“逻辑性”、“系统性”、“权威性”。

大胆改变以往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5、增加与社会及人类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的渗透。

介绍最新的科学知识及其有关的方法,以便让学生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新教材增加的栏目有:

⑴、STSSTS是科学、技术、社会的简称,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互相关联的问题。

⑵、科学世界有关科学知识的扩展性内容。

6、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课本中的探究与过去实验的数量对比:

过去的学生实验两个学年共17个。

?

现在的探究:

八年级18个,九年级18个,共36个,增加112%。

备注:

物理学科中科学探究的七要素是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⑤分析与验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物理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

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

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

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

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

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

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

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

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

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

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五、全学期课时的安排

1、声现象           6课时左右

2、光现象           8课时左右

3、透镜及其应用        7课时左右

4、物态变化          5课时左右

5、电流和电路         10课时左右

6、总课时           36课时左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要求

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

(一)运动的描述

[内容标准]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

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

1.质点

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

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

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

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

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理解匀速运动的概念。

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和v—t图像,并用他们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6.速度的测量

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

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处理实验数据。

[page]

对于具体问题,使用v—t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7.加速度

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用加速度定义式进行计算,并根据加速度与速度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知道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8.探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经历“研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会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运用列表法、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运动特点等。

体验在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作出图像,分析图像,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规律

通过实例,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

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用公式进行计算。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规律

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用公式进行计算。

知道v—t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11.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阻力对落体运动的影响,知道自由落体的概念。

通过实例的分析,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初步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并体会伽利略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

(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5.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1.力

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与受力物体。

知道力的三要素,在具体问题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

2.形变与弹力

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弹性形变的概念,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弹力的方向。

通过探究知道胡克定律,并用其进行简单计算。

(不讨论弹簧组劲度系数的问题)[page]

3.摩擦力

通过实例知道静摩擦产生的条件,知道最大静摩擦的概念,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不

引入静摩擦因数)

通过实例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通过探究,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

(不要求对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连接体进行受力分析)

4.力的合成与分解

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区分矢量与标量。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限于用作图法或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

关注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中的应用,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通过实例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用来计算简单的平衡问题。

(不要求解决复杂连接体的平衡问题)

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6.牛顿第一定律

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7.牛顿第二定律

通过实验探究和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理解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经历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实验归纳,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含义。

8.牛顿第三定律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9.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理解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解决有关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不要求求解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不要求在非惯性系内处理运动的问题)

10.力学单位制

知道单位制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

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并正确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

(一)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这部分内容出现较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新课标下,与实际生活和生产密切结合的问题,新高考考查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本章知识应多注意对有关交通运输、现代科技、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和物体之间距离等题型的归纳和总结。

在复习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的运用和变通,是解决该部分问题的关键。

(二)相互作用[page]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三种性质的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在高考中主要通过这部分的知识来考查考生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及其分析、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在三种性质力中,高考中一般从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其行为特征的角度立意命题.对“弹力”大小和方向的判断、“弹簧模型”在不同物理情景下的综合应用是高考命题重点.对“摩擦力”的存在、大小和方向的判断,其中尤其是“静摩擦力”考查的命题情景经常翻新,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这一动向.

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所有矢量运算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思想基础是等效思维,它涉及到的数学方法包括几何法、图象法、函数法,尤其以三角函数思想的运用.它的命题出发点是考查考生综合应用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分析这几年的高考题,这部分知识必定出现,大部分是和其它知识综合出题,主要涉及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单独出题时往往以摩擦力为主。

所以弹力中的胡克定律的应用和摩擦力的各类问题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三)牛顿运动定律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惯性、质量的概念,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物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是力学的基础。

历年高考中对牛顿运动定律的考查覆盖面大,且达到了较高层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1)综合应用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规律;

(2)熟练运用正交分解法;

(3)要求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相结合解决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

(4)将本章知识运用于电磁学问题的求解中去,尤其是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

新教材中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安排在本章讲述。

这一类问题不仅是力学考查的重点,在电学、热学、原子物理中也大量存在.“平衡状态下的物体”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模型,它涉及到受力分析、作受力图等基本技能的考查。

由于本章的知识是物理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知识,故其与物理学其它板块的知识结合紧密,也易与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发生联系,并且与生产、生活及现代科学的关联也十分明显,如近年来出现的皮带传动、加速度计、惯性制导仪、行星探测器、超重和失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等问题。

因此在复习和应用本章知识时,需要学生夯实基础,灵活迁移,注重在分析和综合应用中提高。

三、教材疑点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①)》与原有教材有较大的进步,如教材中的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插图,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编写上更加注重循序渐进、更能接近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内容选取上更能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教材的学习方式上更能关注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但新教材并非尽善尽美,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地完善。

我在教学中发现高中物理(必修①)存在几个细节问题,现提出来探讨。

1.概念叙述不准确

教材第17页中有“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这里编者可能没有注意到速度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只有瞬时速度的方向才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平均速度方向则是物体运动的位移方向.因此这里笼统地说“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是不准确。

教材第18页中图1.3-2中说“汽车速度计显示的速度可以看成瞬时速度”笔者认为汽车速度计只能显示的是瞬时速率,而不是瞬时速度.因此这里叙述也不准确。

2.插图设置不够科学

教材第28-29页图1.5-2中飞机起飞时,在同一底片上相隔相同时间,多次曝光“拍摄”的照片(模拟图).可以看出,在同样时间间隔中,飞机的位移不断增大.来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page]

经过我们仔细地测量,第1个飞机与第2个飞机间距离为1.7cm,第2个飞机与第3个飞机间距离为3.0cm,第3个飞机与第4个飞机间距离为4.5cm,第4个飞机与第5个飞机间距离为6.5cm,由此可得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的距离分别为1.3cm、1.5cm、2.0cm、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并不满足连续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相等,从而用此飞机起飞的过程来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并不科学.

3.课后习题的设置未考虑到实际情景

教材第94页的“问题与练习”中第4题:

航天员进行超重训练的加速度一般在5g(g为自由落体加速度)情况下持续2s∽3s,我国航天员已能做到在8g情况下持续40s.现假设训练装置的加速度为6g,如果在该装置中有一条绳子系着1kg的物体.

(1)当装置的加速度竖直向上时,绳子受到的拉力有多大?

(2)当装置的加速度竖直向下时,绳子受到的拉力有多大?

在教师教学用书上给出解答中,其第2小题解答如下:

如图4-16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

F+mg=ma

F=ma-mg=5g=5×

10N=50N

绳子受到的的拉力大约为50N.

本题的解答在选用的规律以及计算的过程中均没有问题,但仔细思考一下会发现疑问,绳子怎么能给物体向下的力?

事实这时小球向上运动直至被装置的顶板挡住,本题目解出的结果应是顶板对小球的作用力.在教学中此题进行探究式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4.对物理学家的介绍不够全面

教材中提到亚里多德的有两处,分别是第48页的“亚里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第72页的“根据这类经验,亚里多德得出结论: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这样给学生造成亚里多德在物理学上得出的全是错误观点,而事实上亚里多德是一位博学家,在物理学史上、甚至在人类历史上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若能介绍他的一些成就,能使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亚里多德,从亚里多德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以上是我的一点肤浅的认识,写在这里以抛砖引玉。

四、教学建议

1.循序渐进,步步登高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凡是教学中的难点,一般说来都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正确分析这个落差,搭好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之所在,新教材在帮助教师搭设教学台阶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例如:

矢量的教学,教材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①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

②通过“思考与讨论”体会到矢量相加具有特殊的规律;

③通过实验探索矢量相加的法则;

④给矢量科学的定义;

⑤通过“说一说”深化矢量相加的法则。

再例如,教材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写法是循序渐进教学的又一个例子。

2.发挥教材中开放性栏目的教学功能

在新教材中,设计了很多开放性栏目,如“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等,由于这些栏目是开放性的,虽然没有具体的教学要求,但它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是落实三维目标的重要载体。

在教学中要把栏目摆在正确的位置,发挥它应有的教学功能。

略举几例如下:

①“说一说”有利于巩固和深化理解知识:

例如教材第19页的“说一说”通过费恩曼讲过的笑话来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行分析得出这位女士对“瞬时速度”“路程”和“将要走过的路程”这个概念不清楚;

②“做一做”能使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索、认识物理规律,并尽量将认识到的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了物理学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教材第18页的“做一做”提出:

“设计方法,分别测量自行车在不同情况行驶(如长距离和短距离)时的速度;

测量蚊香燃烧的速度。

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做出评估”“做一做”能使学生体验日常生[page]

活中的速度;

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评估既让学生体会到:

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应符合实际情况,又可以判断自己的探究过程和设计的实验方法是否正确可行,从而达到培养科学素养之目的。

③读一读“科学漫步”,可让学生找寻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材中第13页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学生自已阅读后,一部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教师若适时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写一篇小小的研究报告,并给予交流的机会,这将激励他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欲望,并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五、学生易错题分析

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

对要领理解不深刻,如加速度、速度与速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常混淆不清;

对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矢量运算过程中正、负号的使用出现混乱;

在未对物体运动(特别是物体做减速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