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课程《弟子规》教学说明和要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127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诵读课程《弟子规》教学说明和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经典诵读课程《弟子规》教学说明和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经典诵读课程《弟子规》教学说明和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经典诵读课程《弟子规》教学说明和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经典诵读课程《弟子规》教学说明和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经典诵读课程《弟子规》教学说明和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经典诵读课程《弟子规》教学说明和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经典诵读课程《弟子规》教学说明和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课程《弟子规》教学说明和要求.docx

《经典诵读课程《弟子规》教学说明和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诵读课程《弟子规》教学说明和要求.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典诵读课程《弟子规》教学说明和要求.docx

经典诵读课程《弟子规》教学说明和要求

经典诵读课程《弟子规》教学说明和要求

一、课程简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后经清代的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弟子规》。

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要。

《弟子规》基本为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十二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全文三百六十句,共九十行一千零八十字,内容浅显易懂,很快流传开来,且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共1080字,分别列出113件事情,其中“孝(入则孝)”24则,“弟(出则弟)”13则,“谨”24则,“信”15则,“泛爱众”21则,“亲仁”4则,“学文(余力学文)”12则。

“弟子”即学生、子弟之义,人人都为人子女,人人都为人弟子,所以,“弟子”涉及到所有的人,“弟子”不是指小孩,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

“规”就是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

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本教材按照总叙共分为七个章节进行教学,具体列述弟子在为人子弟、接人待物、处事求学时应有的礼节礼仪礼貌与行为规范。

具体章节教学内容如下:

总叙:

总叙即总纲,基本引用孔子的原文。

以下七个章节,分别以总叙中的一个要点去精选规则,组成一段文字。

第一章:

孝(入则孝)——感恩——教会人如何感恩家人、同事、客户和朋友;中国五千年来,一个“孝”字治天下,为何因为孝心,换言之,就是无条件的恭敬心、感恩心、责任心、宽容心、平常心、觉悟心,从对待父母和尊长开始培养,然后可以延伸到兄弟姊妹,延伸到亲戚朋友和一切人、一切事。

孝道,有着巨大深广的内涵。

激发人们的孝心,培育人们无条件的恭敬心、感恩心、责任心、宽容心、平常心、觉悟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也是人生事业的根本。

第二章:

弟(出则弟)——礼节——教会人长幼秩序,构建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弟,从兄弟姐妹关系开始,教育人们认识长幼尊卑秩序,学会尊老爱幼、卑己尊人,依照礼仪规范构建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

谨——态度——讲述人生态度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谨,从日常饮食起居开始,培养人们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人生态度和宽厚敦朴的处世风范。

第四章:

信——做人——教会人恪守做人做事的基本底线;信,从言语表达规范开始,教育人们如何做一个诚实有信的人,以及如何知过改过,培养人们的自尊、自爱、自信和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第五章:

泛爱众——博爱——启迪人们爱人爱物之心;教育人们如何以同理慈悲、自爱爱他的心,去广泛地爱一切人,学会时时处处与人为善,本着仁爱之心为他人着想。

第六章:

亲仁——交往——告诉大家什么样的朋友值得结交、什么样的老师值得亲近。

第七章:

余力学文——执行——教育人们应该如何学习以及学习之后应该怎么做,告诫大家人生要不断的精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

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在培养学生实践、创作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掌握校本课程内涵,突出学校特色。

(二)具体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领略到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

3.掌握课程诵读资料,培养阅读、表达、作文能力。

4.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学科研水平。

过程与方法:

1.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唱弟子规歌,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2.用《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

3.在欣赏诵读经历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感悟阅读学习的方法。

4.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位经典、提升阅读感悟。

5.让学生在诵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感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6.营造诵读氛围,促进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

情感与价值观:

1.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兴起爱书、读书热潮,培养学习情趣,提高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兴趣教学”、“特色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学习,感悟到读书的乐趣。

3.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经典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4.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自信、乐观的人格,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发育与发展

1.通过每日诵读训练,进一步促进学生发音、发声器官的发育与健全。

2.通过诵读教学,很好地训练和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以及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3.培养规范的口语和文字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通过诵读习惯的养成,让中华智慧和行为规范入耳、入心,使学生成长为知、行统一的“好公民”。

三、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1.课程内容:

我区精选的《弟子规》教材。

内容安排:

时间

内容

1-3周

总叙、入则孝

4-5周

出则弟

6-8周

9-10周

11-12周

泛爱众

13周

亲仁

14-15周

余力学文

16周

质量评价

低年级:

以诵读为主,以读促背。

能按照一定的韵律诵读和背诵,通过故事了解意思,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行为。

中年级:

在诵读的基础上,能说出重点词句的意思,能循序渐进地背诵课文,倡导写行善日记,并能在课上将自己做的好事讲出来。

高年级:

在熟练诵读、背诵课文、简单说出重要句子意思的基础上,适当进行经典名句拓展积累,做好读书笔记,汇报阅读收获,交流心得体会。

2.活动安排:

①每学期举行一次《弟子规》诵读研讨课活动,每次一节公开课。

②每学期进行一次质量评价活动,总结讲评。

③每学期举行一次《弟子规》诵读等相关竞赛。

四、课程实施建议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驱力。

因此,要坚持把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2.学科渗透。

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经典的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经典文化,尤其是语文学科,要加大指导力度。

3.勤于积累。

要坚持每天诵读,长期积累不间断,以包段、包章、包编、包本诵读为主,最终达到能脱口背诵为佳,通过长期积累,让中华智慧和做人规范了然于心。

4.学以致用。

《弟子规》以教导学生做人的行为规范为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布置家庭行为作业。

如:

诵读了“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后,要求学生早晚养成洗脸、漱口和便后洗手的习惯等,养成知、行统一的规范。

5.竞赛评比。

通过丰富多样的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

6.通假识字。

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书中都有注释,教师可以适当指出说明,不要求学生掌握,以求“其义自见”的效果。

7.句意诠释。

《弟子规》教学应以诵读为主,忌文言文教学,不要求逐字逐句进行解说,可对照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自己理解,加深感悟。

五、课程评价

(一)对学校评价:

能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安排师资开展教学活动,并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活动实施方案,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对教师评价:

按学校要求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有计划,有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有落实,效果好。

根据实际,记入教师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

(三)对学生评价: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尺度、角度多样化。

采用现场观察、作品分析、访谈、问卷、竞赛等评价方法,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

评价过程中体现自主性和多样性,将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同时还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六、《弟子规》与其他课程内容的关系

(一)《弟子规》与思想品德课程的关系

1.《弟子规》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必要补充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幼教读本,被誉为童蒙养正宝典,其核心思想是孝、仁、爱、礼、义、忠、信,是集《论语》、《孟子》、《礼记》、《孝经》等儒家典籍编辑而成的,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一本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圣经,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促进自身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弟子规》中有许多观点与思想品德教材观点相一致,思想品德教师应充分挖掘《弟子规》这本德育读物,将其内容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和践行《弟子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弟子规》和思想品德教材的德育功能。

2.《弟子规》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实践运用

①在课堂中让学生感悟《弟子规》的做人道理

《弟子规》的教学除了要求学生能熟练诵读、熟记,最主要的应该是让学生领悟经典文化中圣人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道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为载体,将《弟子规》和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境呈现教学内容。

将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寓于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学生的讲述、表演、讨论、辩论等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去感悟《弟子规》和思想品德教材的知识。

②在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践行《弟子规》

《弟子规》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学会做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紧扣《弟子规》和思想品德教材,又要联系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亲身经历等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去践行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弟子规》与语文课程的关系

1.《弟子规》是识字教学的巩固与补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

小学阶段要求累计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

《弟子规》共1080个汉字,大多数是常用汉字。

学生在诵读教材的同时,一方面低年级的学生大大增加了识字量,另一方面中高年级的学生,对已学会的汉字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很好的巩固。

为了便于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弟子规》教材把1080个汉字全部注上了拼音,对个别通假字也做了拼音注释。

2.《弟子规》诵读能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果让学生利用晨读、午休、放学、课前三分钟等时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诵读《弟子规》经典美文,甚至把语文阅读课留一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而且琅琅的诵读,更营造了课堂上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同时,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中激发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老师也能更加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

例如,利用晨读和课间操的时间要求学生朗诵《弟子规》,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领会了意境,引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3.用《弟子规》经典文化来弥补语文内容的不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

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

“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还反映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

4.诵读《弟子规》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弟子规》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文笔流畅、言简意赅、琅琅上口,孩子们每天读经典,耳濡目染,被文化的韵味而感染,陶冶。

通过诵读,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口头语言表达更流畅,更具逻辑性、思想性和艺术性。

通过诵读,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诵读的愉悦,同时积累了许多经典诗句,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诵读内容中丰富的语汇在作文中可以运用,可有力地增强学生习作的文学底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现代文的阅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句可为学生写作和言语表达提供丰富的更具文化内涵的内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文章诵读得多,引经据典多,口诵心明,不知不觉中都会变成自己写作的一部分。

因此,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会引用一些经典诗句来给自己的文章润色,拓宽了写作思路。

经典教育除了能为学生写作提供大量的引经据典的丰富内容之外,还可以学习到古人的逻辑思维和写作的基本知识,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