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深松作业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1509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机深松作业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机深松作业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机深松作业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机深松作业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机深松作业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农机深松作业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农机深松作业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农机深松作业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农机深松作业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农机深松作业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农机深松作业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农机深松作业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农机深松作业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机深松作业单.docx

《农机深松作业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机深松作业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机深松作业单.docx

农机深松作业单

农机深松作业单

农机深松作业单

附件4:

**县**镇(乡)**村农机深松作业单

序作业作业户主姓名作业地点农户联系方式号时间面积(亩)

1234567891011合计作业机手姓名:

身份证号:

职业资格证书编号:

联系方式:

农户签字作业质量质检人员签字作业机手签字:

马书荣

备注:

1、本表由农机深松项目建设单位印制,使用时须由作业机手、农户、质检人员三方签字(盖章)生效。

2、一式三份,一份由农机深松项目建设单位存档备案,一份由作业方保存,一份用于村委会汇总公示。

举报电话

扩展阅读:

农机深松作业技术规范

供王老师参考

农机深松作业技术规范

一、技术要求

深松前应根据当地的农艺要求和机具性能,对深松机深松铲间距进行调整。

凿式深松机深松铲间距调整范围为40-50cm,铲式带翼深松机深松铲间距调整范围为60-80cm;全方位深松机深松铲间距是固定的,不需要进行调整。

深松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不翻动土壤,不破坏地表覆盖,不产生大土块和明显沟痕,深松沟深度不大于10cm;深松间距均匀,不重不漏,各行深度一致,误差不超过正负2cm。

深松后要及时进行地表旋耕整地处理,平整深松后留有的深松沟。

一般采用旋耕机进行浅耕整地,旋耕深度应小于8cm。

二、作业时间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田深松作业,宜在小麦或玉米播种前进行,深松作业后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时要及时浅旋整地。

也可在玉米5叶之前在行间深松,同时起到培土作用。

三、选用机具

凿式深松机深松深度大,通过性较好,属于局部深松,适用于小麦高茬秸秆覆盖和玉米秸秆粉碎覆盖地表情况下的深松作业。

铲式带翼(也可卸掉翼铲后使用)深松机松土面积大,

并兼有除草功能,且通过性好,但作业阻力大,作业后地表不平整,适用秸秆粉碎覆盖地表情况下的深松作业。

全方位深松机松土面积大,作业后一般没有深松沟,地表平整,作业质量高,但作业通过性较差,一般适用于地表秸秆覆盖较少的一年一熟小麦区。

四、作业准备

每个参加深松作业的机手必须经过技术培训,了解掌握机械深松的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以及机具的工作原理、调整使用方法和一般故障排除等。

深松作业前要按照深松技术要求做好以下准备:

查看待作业农田秸秆处理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技术要求应及时进行处理;查看土壤墒情和土壤性质是否符合作业要求,不符合应暂缓作业;根据机具性能和土壤情况,确定深松作业速度和深度。

深松机一般配套动力为8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拖拉机的技术状态应良好,液压机构应灵活可靠。

五、作业规程

作业前应根据地块形状规划作业路线,保证作业行车方便和空车行程最短。

正式深松作业前要进行试作业,认真调整和检查机具作业深度及作业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直至符合作业要求后才能进行正式作业。

机组作业速度要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作业中应保持匀速直线行驶,要使深松间隔距离保持一致。

作业时应随时检查作业情况,发现铲柄前有浮草堵塞应及时停车清除,作业中不允许有堵塞物架起机架现象。

深松铲尖严重磨损,影响机具入土深度时,应及时更换。

一块地每次作业后,一般间隔3-5年再进行一次深松作业。

六、安全事项

机具不能在悬空状态进行维修和调整,维修和调整时机具必须落地,拖拉机必须熄火;作业时机具上严禁站人。

作业时未提升起机具前,不得转弯和倒退。

作业中若发现机车负荷突然加剧,应立即降低作业速度或停车,查出原因,及时排除故障。

运输或转移地块时必须将机具升起到安全运输状态。

七、维护保养

作业中应及时清理深松铲上粘附的泥土和缠草等。

每天应检查一次深松机各部件螺丝紧固情况,对磨损部件或损坏部件应及时更换或修理。

每季作业完毕深松机停放不用时,要及时将深松机清理干净,对深松铲、铲尖、铲翼及各个紧固螺栓均应刷涂机油或黄油进行防锈保护,并放置在机库内保存;没有机库时,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将深松机铲尖用砖和木块垫离地面10-20cm,并用蓬布遮盖严密,严禁机具露天长期放置。

河南省小麦玉米两茬连作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

一、总则

(一)制定本技术规范的目的

为使小麦、玉米两茬连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二)技术定义和作用

小麦、玉米两茬连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在小麦、玉米生产过程中,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并配套实施病、虫、草害防治和机械深松技术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该技术具有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三)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河南省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小麦、玉米两茬连作地区。

(四)技术模式

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或人工摘穗)→机械粉碎秸秆还田→免耕覆盖播种机播种小麦→机械喷施除草剂→机械追肥→机械植保(病虫害防治)→联合收获机收获小麦→酌情机械深松→免耕覆盖播种机播种玉米→机械喷施除草

剂→机械追肥→机械植保(病虫害防治)→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或人工摘穗)。

二、小麦免耕覆盖播种机械化技术

(一)土壤墒情

小麦适宜播种的土壤含水量为16%~20%,若预测播种时土壤墒情不足,水浇地应在玉米收获前15天左右灌水造墒,一般是粘土地提前造墒,沙土地晚造墒;丘陵旱地应注意在玉米收获前后纳雨保墒。

(二)玉米秸秆处理

玉米秸秆采用联合收获机或秸秆还田机粉碎后还田。

(三)播前地块准备

实施小麦免耕覆盖播种的地块应地面平整、无石头、无沟渠,以利机械作业,保证作业质量。

(四)选择优良品种与种子处理

应选择与玉米生育期配套且由农业部门推荐的小麦优良品种,主要有百农矮抗58、郑麦9023、郑麦366、洛旱2号、新麦18、周麦16、豫麦49-198、偃展4110等品种。

种子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各地可根据本地情况选用。

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黑穗病等病害,可在播种期用12.5%禾果利4-5g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加水1kg稀释,与10kg种子拌匀后堆闷3-4小时,晾干播种;也可用2.5%适乐时或立克秀、敌萎丹、全蚀净等种衣剂10-15ml加水150ml拌麦种10kg进行防治。

地下害

虫严重时,还可加入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15毫升进行混合拌种。

(五)合理施肥

应根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科学施肥。

一般可选用N、P、K有效养分含量40%以上的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高产田每亩施用量为50~55kg;中低产田每亩施用量为40~45kg。

肥料应施在种子侧下方3~4cm处,避免肥料与种子直接接触,肥带宽度宜在3cm以上。

(六)播期

使用小麦免耕播种机播种应按当地适宜播期进行,一般选在当地平均气温14~16℃时播半冬性品种;12~14℃时播春性或弱春性品种。

豫西、豫北地区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1日至10月15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2日至10月18日;豫中、豫东地区半冬性品种为10月8日至10月18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日至10月22日;豫南地区弱春性品种播期为10月22日至10月31日。

(七)播量

一般亩播种量为8~13kg,比当地传统耕作播量增加10%。

(八)播深

一般播深为2~4cm,比传统耕作稍浅。

(九)行距

宜采用宽窄行播种,一般水浇地宽行26cm,窄行12cm;旱地宽行20cm,窄行12cm。

(十)播前对小麦免耕播种机技术状态进行检查调整,使播种机达到正常工作状态

1、技术状态检查。

(1)零部件应完整无损、无变形,各部位紧固件不应松动,各调节装置应调整轻便、灵活,固定牢固。

(2)排种(排肥)装置完好无损、转动正常,刷种装置可靠、各行排量一致、排种均匀。

输种(肥)管完好,种子(化肥)畅通不外漏。

(3)种子箱(肥料箱)无裂缝,且有盖,箱内不应有杂物,以免影响排种(排肥)或损坏排种(排肥)部件。

(4)传动灵活可靠。

齿轮传动时,应全齿宽啮合,齿顶与齿根之间有合适的间隙;链条传动时,链轮应在同一平面内,链条紧度用手在链条中间压时,下垂度不大于20mm。

各转动部位应加注润滑油。

(5)旋耕刀与中间松土铲无严重磨损、变形过大和损坏断裂现象。

旋耕刀应装配正确,固定牢固。

(6)液压升降机构起落灵活可靠。

2、技术状态调整。

(1)播种前应进行播种机播前测试,对机架、行距、播深、播量、各行播量一致性按要求进行调整。

(2)小麦免耕播种机与拖拉机连接完毕后,需将机具升离地面,用手扳动秸秆粉碎刀辊转动,检查各运转部件是否转动灵活,有无异常声响。

确定无异常后,再结合动力,转速由低到高使机具转速达到设计最高转速,空动转20~30分钟后,停车检查,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投入作业。

(十一)小麦免耕播种机性能应达到的要求1、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3.9%。

2、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1.3%。

3、种子破碎率≤0.5%。

4、播种深度合格率≥75%(以当地农艺要求播深为h,h±1cm为合格)。

6、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40%(按10cm分段)。

7、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施种肥的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13%,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7.8%,排肥断条率<3%,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40%,施肥位置准确率≥70%。

8、除具有传统播种机开沟、播种、施肥等功能外,还应有很好的防堵、入土、覆土镇压功能。

(十二)试作业

正式作业前应先在地头试作业,检查免耕播种机作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需再作调整,直到达到要求后才可正式作业。

(十三)小麦免耕播种机田间作业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1、小麦免耕播种机行走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行走方法,地头要有起落线,最后播地横头,地横头不宜宽,以免影响浇水。

2、机组工作前,应发出信号,确认所有人员都处于安全位置时,才可起步工作。

3、播种过程中,前进速度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更不能中途停顿和倒退,如需倒退,须将小麦免耕播种机升起。

过堰道,一定要提起开沟器,以防止损坏。

为避免出现缺苗、断垄,在地头和田间停车时,应将播种机升起后,机组倒退一定距离,再继续播种。

4、地头转弯时,需将小麦免耕播种机升起,以免浪费种子。

在小麦免耕播种机未升起前,拖拉机严禁转弯,以防损坏开沟器。

地头转弯时提升小麦免耕播种机须限制提升高度,一般旋耕刀片离地15~20cm即可。

小麦免耕播种机开始作业时,应做到边起步边入土。

5、播种时要时刻观察划行器,是否行走在指定位置,无划行器的要注意和邻接行的距离,以保证行距一致。

6、播种时要注意观察种子箱种子内的种子数量,当箱内种子少于三分之一时随时添加。

7、经常观察排种器、排肥器、传运装置、开沟器、输种(肥)管工作是否正常,发生故障应立即停车排除。

播种过程中发现漏播,应立即在漏播处插上标记,以便于补种。

8、免耕播种时,拖拉机前进速度影响碎土性能和秸秆粉碎效果,增大前进速度时,碎土和秸秆粉碎效果差,反之,则效果好。

作业时,应根据玉米长势在碎土及秸秆粉碎达到要求的情况下,确定合适的前进速度。

9、经常观察开沟器、松土铲是否有壅土、缠草现象,经常检查旋耕部分罩壳内、镇压轮是否粘泥土过多,如有应停车清理,严禁作业中用手清理。

10、更换品种,应清理种子箱,以防品种混杂,同时根据农艺要求和品种特性,适当调整播量。

11、机组工作时,禁止润滑、紧固和排除故障,禁止人员上下或坐在种子箱、机架上。

12、要保证小麦免耕播种后,秸秆覆盖率在30%以上。

(十四)田间管理

1、小麦出苗后应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断垅的,应及时用同品种种子催芽补种或采用疏密补稀的方法进行移苗补栽。

2、小麦生育期间,应看天、看地、看苗情,做好水肥管理。

水浇地应浇好越冬水、拔节水和孕穗水或灌浆水,结合浇拔节水亩追施尿素5~10kg;旱地应做好中耕镇压保墒,冬季或早春遇雨趁墒亩追施尿素4~7kg或N、P、K有效养分含量40%的复混肥料5kg。

3、化学除草。

最佳时机为小麦播后苗前和早春。

使用的除草剂主要有骠马水乳剂、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25%

阔草灭可湿性粉剂、20%使它隆乳油、杜邦巨星等,各地可按照麦田杂草的优势种类和防治时间,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规定的防治对象、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和施药方法进行作业,以免影响防治效果和产生药害。

4、病虫害防治。

对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要做好早期预防和控制,在发病初期用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或30%戊唑醇(得惠)悬浮剂或25%丙环唑乳油等按规定剂量进行防治。

对小麦赤霉病,若抽穗扬花期遇3天以上连阴雨,或降雨量超过50mm,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喷雾预防。

对小麦红蜘蛛,当市尺单行有虫200头以上时,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等农药喷雾防治。

对小麦蚜虫,当穗蚜百株达500头或益害比1:

150以上时,可用50%抗蚜威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40%毒死蜱乳油按规定剂量进行防治。

对小麦吸浆虫,要坚持蛹期防治与成虫期防治相结合,蛹期(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可用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并及时中耕浇水,确保防效;成虫期可用40%毒死蜱乳油或2.5%辉丰菊酯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等农药喷雾防治,也可用80%敌敌畏熏蒸防治。

在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抽穗扬花期),可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和生长调节剂各计各量,混合喷药,以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

5、在防治病虫害时,应选用喷洒均匀、雾化效果好的植保机具。

药剂用量、喷洒方法等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和机具操作规程使用,杜绝危害人畜和污染农田的事件发生。

三、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械化技术

(一)小麦收获与秸秆处理

联合收获机收获小麦时,应带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否则应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对麦秸秆进行粉碎还田。

(二)深松作业

实施保护性耕作初期,如有犁底层,需进行深松作业;实施保护性耕作过程中,如土壤容重过大,壤土大于1.5g/cm3,黏土大于1.6g/cm3时,需进行深松作业。

1、深松条件:

土壤含水量在15%25%,土壤过于干旱时,应于深松前进行造墒。

2、作业要求:

深松间隔4080cm,最好与当地玉米种植行距相配套;深松深度3040cm,稳定性≥80%。

4、作业前检查各零部件是否有松动现象,限深轮转动是否灵活。

5、机具要求:

一般机具为凿形铲式,也可采用带翼形铲的深松机。

6、在机具开始作业时,应在行进中使深松机工作部件逐渐入土,不得强制入土,到达地头时,也应在行进中提升机具,使其逐渐出土;在深松作业行程中,须保持直线行驶;不得中途转弯,以免损坏机件。

7、作业中遇到障碍物时,应将深松机升起,绕过障碍物。

当作业地面坚硬,或者有树根、砖石等杂物时,应降低作业速度。

地头转弯时应先将深松机升起后再转弯,以免机具损坏变形。

(三)选择优良品种

应选择农业部门推荐的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强的中早熟优质杂交品种,主要有郑单958、浚单20号、农大108、济单3号等。

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85%,对于全株距精量播种的种子,种子发芽率应超过95%以上,各地可根据本地情况选用。

(四)播期

5月底6月上旬麦收后及时抢播。

(五)播量

在水、肥、土条件较好的高产田,播量一般每亩3~3.5kg,使用紧凑型玉米品种,亩基本苗为5000~5500株;使用平展型玉米品种,亩基本苗为3500~4200株。

中低产田块亩播量一般为2.5~3kg,使用紧凑型玉米品种,亩基本苗为3700~4200株;使用平展型玉米品种,亩基本苗为3000~3700株。

(六)播深

一般播种深度4~6cm。

如果土壤黏重且墒情较好,播深3~5cm;对质地疏松的砂质土壤,播深6~8cm,但最深不能超过10cm。

(七)行株距

采用宽窄行种植的,宽行一般为80cm,窄行为40cm;等行距种植的行距为60cm。

株距以保证亩成苗株数而定,一般株距在20~30cm。

(八)合理施肥

化肥要选用N、P、K有效养分含量40%以上的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施用量每亩2.5~5kg,肥料应施在玉米种子侧下方5.5cm处,避免肥料与种子直接接触。

(九)作业前对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进行检查调整1、玉米播种机主要技术状态检查参考小麦免耕播种机的要求进行,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维修调整。

2、将机具调整到实播状态。

在播种作业之前,要将机具调整到位,按本地栽培要求确定株距、行距,同时核准排种量和排肥量,对于半精量播种机每穴下籽粒数应在2±1粒;对于精量播种机,①按玉米播种要求的全株距调整,实现一穴一粒,无需间苗,但对种子、土壤要求较高;②按玉米播种要求的株距一半或大于一半进行播种,使得实际播种籽粒(株穴)数比要求的种植密度略大,以防因种子质量、虫咬等因素影响播种后出苗不全的问题。

(十)播种机作业性能应达到的要求1、播种性能、精度指标:

项目种子粒距区间10~20cm20~30cm

粒距合格指数%≥70≥75重播指数%≤70≤75漏播指数%≤17≤13合格粒距变异系数%≤38≤35

2、种子破损率:

机械式为≤1.5%,气力式≤0.5%。

3、播种深度合格率不小于80%(理论深度±1cm为合格深度)。

4、行距一致,同一播幅内行距的最大偏差不大于4cm。

5、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施种肥的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13%,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7.8%,排肥断条率<3%,排肥均匀性变异系数≤40%,,施肥位置准确率≥70%。

(十一)试播

播种前,首先要进行试播。

通过试播,检查播深一致性和排种均匀性,检查行距、株距、覆土、镇压等是否能达到农艺要求。

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调整,正常后才能进行正常作业。

(十二)播种机作业的操作要求

1、播种时,机手应精力集中,要求播行直线性好,相邻行距一致。

2、播种时,应保证机具匀速前进,不要忽快忽慢。

播种过程中尽量不要停车,以免造成播种不均匀。

必须停车时,

应将播种机升起,后退一定距离,再继续播种,下落播种机时,要在拖拉机缓慢前进时降下,以防开沟器堵塞。

3、小麦联合收割机收割地块,麦茬高,秸秆多,播种玉米时应经常观察开沟器、覆土器的工作情况,开沟器、覆土器是否缠草和壅土,开沟深度是否一致,种子覆盖是否良好。

发现开沟器、覆土器、缠绕麦秸或粘土过多时,必须停车清理,严禁作业中用手清理。

4、播种时应经常观察排种器、排肥器和传动机构的工作情况,如果发生故障,应立即停车排除。

播种过程中发现漏播,应立即在漏播处插上标记,便于补种。

5、作业中严禁人员蹲坐在机架上,播种机未提升时严禁倒退和转弯。

6、要保证玉米免耕播种后,秸秆覆盖率在30%以上。

(十三)田间管理

1、适时适量喷施化学除草剂:

在播种后玉米出2~3叶前,喷施化学除草剂。

常用的除草剂有乙阿水悬浮剂、都阿合剂、阿特拉津、玉草净、玉哈哈和玉丰等,各地可根据当地玉米田杂草的优势种类和防治时间,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规定的防治对象、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和施药方法进行作业,以免影响防治效果和产生药害。

2、玉米出苗后,发现缺苗断垅的,应及时补种或移栽。

同时结合定苗,保证高产栽培要求的基本苗株数。

3、玉米生育期间,应做好抗旱防涝。

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

如遇雨涝,应及时排水。

4、追肥:

玉米全生育期一般追肥两次。

高产田第一次追肥在拔节期,亩施用N、P、K有效养分含量40%以上的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35-50kg,第二次追肥在大喇叭口期,亩追10-15kg尿素;中产田第一次追施N、P、K有效养分含量40%以上的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25-35kg,第二次追肥在大喇叭口期,亩追5-10kg尿素。

追肥时使用化肥深施机具深施,以减少化肥挥发。

对灌浆期表现缺肥的地块,可采用叶面追肥的方法快速补给,一般可用1-2%的尿素溶液、3-5%的过磷酸钙浸出液或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5、发现病虫害及时对症施药防治。

苗期重点防治蓟马、蚜虫,可使用菊脂类或吡虫啉类农药喷雾防治;中期重点防治纹枯病、大小斑病和玉米螟等,对病害,可用井冈霉素等常规农药防治,对二代玉米螟,可使用呋喃丹等颗粒剂丢心防治;后期重点防治玉米锈病和蚜虫,对锈病,可用三唑酮或烯唑醇防治,对蚜虫,可喷洒菊脂类、抗蚜威等农药。

6、喷施各种药剂,应选择使用喷洒均匀、雾化效果好的植保机具。

药剂用量、喷洒方法等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

和机具操作规程使用,杜绝危害人畜和污染农田的事件发生。

(十四)科学收获在玉米完熟期收获。

友情提示:

本文中关于《农机深松作业单》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农机深松作业单:

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