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庸2礼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1609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中庸2礼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中庸2礼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中庸2礼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中庸2礼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中庸2礼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1中庸2礼记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1中庸2礼记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中庸2礼记教学设计.docx

《1中庸2礼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中庸2礼记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中庸2礼记教学设计.docx

1中庸2礼记教学设计

1、中庸(节选)

教学目标:

1、梳理字词障碍,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疏通文意,把握节选部分主旨。

3、反复诵读。

4、认真体会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并且做到辩证对待。

教学重难点:

1、梳理字词障碍,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疏通文意,把握节选部分主旨。

3、认真体会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并且做到辩证对待。

教学方法:

自学,合作探究,讲授,诵读

教材和学情分析:

《中庸》内容较为晦涩,学生积累不够,需要留足自学和合作探究的时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

《中庸》是中国古代学子日常诵习于心的修身经典,他们自幼吟诵,到十七八岁已经能够基本理解篇章的含义,并自我修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中庸》节选部分就讲述了修身的重要道理,那么它到底都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教材自学

同学们自行参照课下注释,并借助于工具书,疏通字词障碍。

完成课堂小测验。

明确:

(1)素其位:

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

素,平素。

现在的意思,这里作动词用。

(2)夷:

指东方的部族;狄:

指西方的部族。

泛指当时的少数民族。

(3)无入:

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

入,处于。

(4)陵:

欺侮。

(5)援:

攀援,本指抓着东西往上爬,引申为投靠有势力的人往上爬。

(6)尤:

抱怨。

(7)居易:

居于平安的地位,也就是安居现状的意思。

易,平安。

(8)俟(si)命:

等待天命。

(9)射:

指射箭。

(10)正(zheng)鹄(gu):

正、鹄:

均指箭靶子;画在布上的叫正,画在皮上的叫鹄。

完成全文翻译:

明确: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ﻫ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

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

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

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孔子说:

“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

4、合作探究

(1)节选部分一共三节,你能用原文概括出每节的内容吗?

明确:

(1)君子素其位——安然

   (2)反求诸自身——反思

  (3)行远必自迩——踏实

(2)你从中悟到什么道理?

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分小组合作,代表分享:

ﻫ 

(一)素位而行近于《大学》里面所说的“知其所止”,换句话说,叫做安守本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安分守己。

这种安分守己是对现状的积极适应、处置,是什么角色,就做好什么事,如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所说:

“自己是什么就做什么;是西瓜就做西瓜,是冬瓜就做冬瓜,是苹果就做苹果;冬瓜不必羡慕西瓜,西瓜也不必嫉妒苹果……”然后才能游刃有余,进一步积累、创造自己的价值,取得水到渠成的成功。

ﻫ事实上,任何成功的追求、进取都是在对现状恰如其分的适应和处置后取得的。

一个不能适应现状,在现实面前手足无措的人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回到我们在《大学》读解里面举过的例子,一位教授,因偶尔发现卖大饼的人很赚钱,一个月一两千,比自己给大学生上课还赚得多了许多,于是便放下课不上而去卖大饼。

ﻫ 这样做值得吗?

不值得,这就叫做不守本分,不“知其所止”,这个例子也许举得有点极端,但它却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是否“下海”问题时的一个真实报道。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例子其实还可以举出许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这山望到那山高”,实质上是没有认识清楚自己,迷失了方向。

ﻫ 与“这山望到那山高”密切相关的另一种迷失是不满足自己的职位,总是奢望向上爬,奢望高升,总是怨天尤人,而不像圣人所说的那样“反求诸其身”。

用耕云先生在其禅学讲话中的说法:

这种人没有认识到“一部机器,大的轮轴固然重要,但如果少了一个小螺丝钉,就会出故障,就会由松散而解体。

所以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也唯有人人都能构成需要,才能形成整体的健全。

”其实,耕云先生在这里所说的道理,也正是毛泽东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的情神。

只可惜很多人没有真正认识到这种精神的深刻内涵,不能“素其位而行”,安分守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居易以俟命”,而是心存妄想,只知道羡慕,甚至嫉妒别人,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向上爬,“行险以侥幸”,结果是深深地陷入无休无止的勾心斗角和无尽的烦恼之中,迷失了本性。

ﻫ  凡有奢望,必生烦恼。

  所以,不要去妄想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吧——这就是素位而行,安分守己。

(二)确立人生“位”意识 

 

    据说,心理学博士艾森对世界100名各领域中的杰出人士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让他十分惊讶——其中61%的成功人士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非他们内心最喜欢做的,至少不是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

    一个人竟然能够在自己不太理想的领域取得那样辉煌的成绩。

除了聪颖和勤奋,靠的是什么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艾森博士又走访了多位商界英才。

其中,纽约证券公司的金领丽人苏珊极具代表性的经历,给了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ﻫ    苏珊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她从小就受到很好的音乐启蒙,她也非常喜欢音乐,期望自己一生能够驰骋在音乐的广阔天地中。

但她阴差阳错地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

一向认真的她,尽管不喜欢这一专业,但她学得很认真,每学期各科成绩均为优异。

毕业时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许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MBA,后来成绩突出的她,又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

    如今已是证券业界风云人物的她,依然心存遗憾地说:

“老实说,至今为止,我仍说不上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如果能够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一个美好的‘假如’了,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ﻫ    艾森博士问她:

“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学得那么棒?

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你又做得那么优秀?

”ﻫ    “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

”苏珊的眼里闪着坚定,“不管喜不喜欢,那都是自己必须面对的,都没有理由草草应付,都必须尽心尽力,那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中庸》谓“极高明而道中庸”,也有面对日常的现实生活,面对脚下的平常起点,素其位,安其心,认真踏实,不马虎,不苟且的内涵。

毫无疑问,这些都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因此,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有过一番社会实践的同学而言,会更加感到确立人生“位意识”的重要,他们说:

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我们被安排到一个自己并不十分喜欢的领域,从事一份自己在内心并不十分喜爱的工作,但是又一时无法改变现实的话,这时,抱怨、消极、懈怠,都是不足取的。

唯有把那份工作当成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是正确的选择。

而那些成功,就是从那份对职业的忠实与认真中一点一点地演绎出来的。

是的,在故事中,苏珊那句话确实很耐人寻味——“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凝聚了她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敬重,也才为她赢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我们常常无法改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完全可以改变其对所处位置的态度和方式。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无法选择工作,但可以改变态度;不能左右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把每一天的工作都做到尽善尽美,我们的生命就可以无怨无悔无愧无憾。

5、释疑解难

对于本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你都赞同吗?

有没有持怀疑态度的?

经典与时代碰撞,又会有怎样的火花?

6、小结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经典总会告诉我们为人处世最基本的东西。

内心安定的修习将是我们一辈子都不能马虎的事情。

戒除浮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人做事,一定会在安然中改善现状,不断进步。

 

2、礼记学记(节选)

教学目标:

1、梳理字词障碍,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疏通文意,把握节选部分主旨。

3、反复诵读。

4、认真体会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梳理字词障碍,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疏通文意,把握节选部分主旨。

3、认真体会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方法:

自学,合作探究,讲授,诵读

教材和学情分析:

《礼记学记》内容较为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接受,只要留足自学和合作探究的时间,学生可以自行解决重难点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千古名句,它就出自于《礼记学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教育”的道理。

2、教材自学

学生参考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排除字词障碍,并且完成翻译

明确:

 说话和考虑问题合乎法度,招求一些贤良人士辅佐自己,那就足可以有小的声誉,但还不足以胜任统帅军队的将领.礼贤于德行贤良的人,亲近于才艺广远的人,就足以胜任统帅军队的将领,但还不足以教化臣民,成其美俗.处于君位的人如果要教化臣民,成其美俗,这一定要通过学习呀!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不会明白儒家至道.所以古代的三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要把兴办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尚书·兑命》篇中说:

“由始至终要经常想着学习先王正典”,这就是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呀.

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至极大道,不学就不知道其中奥妙.所以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德行不足,教书育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学识不通达.知道自己德行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学识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奋勉.所以说:

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篇中说:

教育别人所起到的效果,其中一半就是使自己增长德行学识.这就是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呀.

3、合作探究

(1)本文节选部分有三节,请概括每一节的内容。

明确:

(1)教育的个人目标——化民成俗

 

(2)教育的国家目标——建国君民

   (3)教育的规律——教学相长

(二)你从中悟到什么道理?

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分小组合作,代表分享:

「礼记·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一个人的形式,这个“虑”就是懂得谋划,懂得思虑;“宪”就是做事有原则,他发虑宪,然后自己很积极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假如有这样子的人,那他应该会小有名声,别人遇到他的时候也会很尊重他,看起来也是个翩翩君子,“足以謏闻”,但是“不足以动众”,能不能影响一群人?

还不可以带动一群人跟着他走,这个是比较小的志向,一个读书人小的志向。

“就贤体远”,能够亲近贤德的人,向他请教,甚至于是请这个贤德的人出来做事,用这一些贤德的人,然后能体恤远方的人民,有这样的胸襟气度的人,“足以动众”,但是“未足以化民”,化民是教化人民。

教化人民最重要的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啊?

是让人民吃好的、穿好的吗?

最重要的是什么?

他的道德,教化人心,让他人心的思想观念导正过来,才是化民,所以就贤体远可以动众,但是还没有办法达到教化人民、改变社会风气的一个深远的效果。

所以,“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成为风俗,成为整个社会的风气,那他就必须用什么方法?

教学的方法,才有可能达到。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从这一句话看出来,君子是指读圣贤书的人,所以读圣贤书的人就应该立志作什么?

化民成俗的工作!

  那我们来想一下,一个君子要化民成俗要先从哪里下手?

修身。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

“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玉不琢,不成器」,中国的文章里面很善用一个方法,叫什么?

比喻,辟喻,而这个辟喻对小孩子的教学至关重要,因为小孩在他的年龄里面属于具体运思,他的脑子还不能够抽象思考一些东西,所以你能形象地让他去感觉,他就容易理解。

你看“学如逆水行舟”,他就可以去感觉到,哇,你不努力往前,它就会什么?

后退啦!

孩子才会体会到“学如斜坡骑车”,你不骑就掉下来,这种形象的比喻会开启他一些理解的能力。

所以我们往后在跟孩子引导也可以善用一些辟喻的方法。

「人不学,不知道」,玉再好,没有经过雕琢,也不能成为很高贵的器皿;人假如不学习,也没有办法了解这些圣贤人的大道理。

从这里也透露出来,人要接受教育,也要接受琢磨,才能有大成就。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他的人民,这个“君”,我们是当动词用,统治、统领他的人民哪一件事最重要?

教育最重要,他有好的教育,民心才会好;他有好的教育,人才才会出来,国家才有栋梁,所以这是根本,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一件事。

“兑命曰”,兑命是书经里面的一篇,“念终始典于学”,你要了解一件事物的自始至终的道理,一定要学习经典,学习这些圣贤的教诲才可以,也要时时刻刻念着教育念着教学,才能真正求到学问。

这一段是谈的国家的目标,前一段是君子化民成俗,是个人的目标,这一段是“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以一个国家、一个团体的目标来说明。

那为什么个人的目标排在团体前面?

为什么没先谈国家先谈个人?

国家是由什么?

一个一个人组成的,所以每一个人的志向正,国家的志向也一定会正,所以根基还在每一个人的修身上面,那以这个国家重视教育的程度,就会影响人民的素质。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第一个念xiào,是个古字。

这一段又运用一个辟喻,所以能善于辟喻的人,他教学的时候就很活泼。

虽有很好的美食,你不吃就不知道它美味在哪里;虽有至道,你不学,也不知道这个道,有多么地善、有多么地对人的贡献。

后面讲到一段整个教学的师生的互动状况,学然后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

这个学除了是学生学以外,还会是什么?

老师自己也要不断学习。

所以,以老师的角度,他学了之后也就学了自己不足的地方,赶快再充实自己。

教,然后知道困难的地方,看到学生的表情,知道吸收有限,赶快请教别人,所以我们强调教育要注重什么?

伦理,注重先验的承传。

「兑命曰:

“学学半」。

这个学是一个古字,它是这么写,它是指教的意思,所以教学相长。

4、小结

 我们学习了《礼记》中关于学习的论述,知道了我们后天的勤奋学习,刻苦努力,接受良好的教育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成为社会栋梁的关键因素,所以,学而时习之,勤奋学习,是修身励志的不二法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