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1807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

第三单元第15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知考纲

明考情

理线索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以区域图或地理事物分布图为背景,考查自然带、植被类型及地域分异规律。

考查频度较高。

以选择题为主,2019年出现综合题

一、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M→N方向)

①成因:

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表现:

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更替,如在大陆西岸,从赤道向南北两极,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等,各自然带均呈东西方向延伸。

③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O→P方向)

①成因:

同纬度地带,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②表现:

沿经线延伸,随经度变化更替,如在OP沿线地区,从大陆东岸到大陆西岸,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各自然带均呈南北方向延伸。

③典型地区:

中纬度地区。

【深度思考1】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总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吗?

提示 不一定,南北美洲西海岸的自然带是南北延伸,南北更替。

2.垂直分异规律

(1)成因:

随高度上升,温度降低、降水变化。

(2)表现:

大致随等高线延伸,垂直方向更替。

(3)典型地区:

纬度低、海拔高的山地。

【深度思考2】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

提示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多后减少。

3.地方性分异规律

(1)成因:

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

(2)表现:

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

二、主要陆地自然带

1.空间分异的制约因素:

热量和水分。

2.主要类型

分布

植被

因纬度和热量条件差异分出的种类

森林

自然带

湿润和

半湿润

地区

森林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冰原带等

草原

自然带

半湿润、

半干旱的

内陆地区

以草本植

物为主

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

荒漠

自然带

干旱地区

旱生植物

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

【深度思考3】 同一种气候类型只能形成同一个自然带吗?

提示 同一种气候类型可能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如:

温带大陆性气候可形成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考点一 水平(纬度、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1.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世界气候类型      陆地自然带

点拨 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对应关系

在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中,以下几点需要同学们注意:

(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基本一致的是热带雨林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带与热带草原气候。

(2)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荒漠带的对应中,气候使用的是“沙漠”,自然带使用的是“荒漠”。

(3)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4)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5)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在各地的降水特征不同,对应的植被可能是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种类型(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为森林,200~400mm为草原,在200mm以下为荒漠)。

2.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

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重要因素

水分

热量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

变化例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解析 P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主要有两大特点:

大分水岭东侧自然带南北更替,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整体从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变化,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类题通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考法一 通过景观图判断水平地域分异特征

1.(2019·课标全国Ⅰ,1、3)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9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

(1)~

(2)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

C.光照D.土壤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可知,常绿灌木是按当地同一标准栽种的绿化树木,而杂树才是当地的自然树种。

照片拍摄于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正值春季杂树发芽,因此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答案选B。

(2)题,常绿灌木属于热带亚热带树种,对热量条件要求比较高。

而我国南北纬度差异大,尤其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是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答案选A。

答案 

(1)B 

(2)A

考法二 通过遥感图判断自然带的类型

2.(2019·课标Ⅰ,6)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图,回答下题。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判断出该区域为45°N的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山脉西坡山麓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因山麓海拔相对较高,其自然植被应为针阔叶混交林。

答案 C

3.(2019·安徽文综,23)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

完成下题。

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

A.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解析 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图示地区为北非和西亚,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形成荒漠带。

答案 A

考法三 通过区域图分析自然带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4.(2019·课标Ⅱ,8)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完成下题。

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解析 根据题中材料可知,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③地由于地势高,年平均气温低,不适合樟树生长,④地位于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过高,也不适合樟树生长。

图中①地虽然温度适合,但由于位于沿海平原地区且处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对樟树生长不利,而且人类活动多,不可能形成樟树的集中分布区,故排除①地。

B项正确。

答案 B

5.[2019·北京文综,41

(1),10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

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读图,回答下题。

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10分)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与自然带。

根据图文中的信息:

东非、10°S~15°S、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等可判断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1月为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气温高、降水多,植物繁茂;7月为干季,受信风带影响,气温高、降水少,草木枯黄。

答案 热带草原带。

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

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

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

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考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2.自然带垂直分布的特点

(1)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3)同一自然带:

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4)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3.分析影响山地雪线和林线的因素

(1)雪线的分布

(2)影响山地雪线和林线的因素

项目

影响因素

过程原理

雪线

①纬度(温度)

②山地降水

③坡度、坡向

④人为因素与环境变迁等

①纬度越低(高),0℃温度出现高度越大(小),雪线越高(低)。

②同座高山湿润气流迎风坡固态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③坡度大,冰雪重力作用强,不利于冰雪储存,雪线高。

④人为因素与环境变迁通过影响气温、降水影响雪线高度变化

林线

①纬度

②坡向

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中的位置

④风、土壤状况等

①纬度越低(高),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少),热量越充足(缺乏),山地林线分布越高(低)。

②一般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阴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③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④一般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⑤同纬度相比,沿海(内陆)地区降水丰富(不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低)

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

(1)~

(2)题。

(1)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D.荒漠

(2)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B.热量

C.海拔D.土壤

解析 第

(1)题,该山地位于四川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山地基带带谱与所在纬度带谱一致,所以甲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

(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带为荒漠草原带。

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答案 

(1)B 

(2)A

►类题通法

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两个关键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②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

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因素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易错提醒】 具体山地要具体分析其水、热的综合状况,判断是热量起了主导作用还是水分起了主导作用。

如:

1.赤道地区,南坡和北坡的热量条件差别小,如乞力马扎罗山,水分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2.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

(1)若两坡降水差别不大,则阳坡和阴坡的热量差别对自然带的分布影响明显。

阳坡的热量条件优于阴坡,蒸发强,故水分条件相对较差,因此阴坡的植被分布范围更广,如阴山。

(2)若两坡降水差别大,则主要影响因素是两坡的水分差异。

如天山,北坡为西风带的迎风坡,植被分布较广。

考法一 山地磷积累量的垂直分异

1.(2019·新课标全国Ⅰ,10~11)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

(1)~

(2)题。

(1)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

解析 第

(1)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000米到4500米处最大,结合该山地理位置,该高度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

故选A项。

(2)题,由图可知,2000米到3000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累积,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土壤含水量高,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C项正确;地表径流量小,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D项错误。

答案 

(1)A 

(2)C

考法二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

2.(2019·新课标全国Ⅲ,10~11)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

(1)~

(2)题。

(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

解析 第

(1)题,考查岩石圈(山地)、大气圈(气温)、水圈(冰川)之间的整体性关系。

解读图文信息,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的抬升时间越早,故选B项。

(2)题,山地是否存在现代冰川,与山顶的气温具有直接关系,山顶气温较高,降雪融化难以形成冰川,故选B项。

答案 

(1)B 

(2)B

考法三 山地植物特征分析

3.(2019·课标全国Ⅰ,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6分)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6分)

解析 第

(1)题,按照材料中揭示的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规律。

可发现阴坡符合这一规律,而阳坡在2000~2300米范围内,植物多样性出现异常,未按规律呈现多样性增加的特点。

(2)题,材料揭示该苔原带仅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

这“部分地区”是指阳坡苔原带下部。

而中部和上部并未受干扰的情况下,植物多样性明显少于阴坡。

第(3)题,阳坡太阳辐射强,热量足,气温高于阴坡,蒸发量大。

材料中告知阴、阳坡降水量差别不大,而湿度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多少,所以阳坡湿度小于阴坡。

第(4)题,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随海拔升高缩小,说明自然条件的差别变小。

主要原因在于,海拔越高,阴、阳坡面积减小,阴、阳坡水热差异变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

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

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

(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

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

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反映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多以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山地某一高度自然带的名称、山地的坡向、山地雪线高度的分析以及山地名称的判断等内容,也可以考查与自然带有关的人类活动等。

[典图示例]

获取信息

本图为珠穆朗玛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①是基带,②是雪线海拔,③是南坡,④是北坡,⑤是各自然带谱名称。

解读信息

(1)珠穆朗玛峰山地位于北半球。

(2)珠穆朗玛峰南坡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

(3)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自然带谱复杂。

(4)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海拔比北坡低。

(5)山地垂直带谱的结构类型主要取决于山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体本身的特点。

[类图通法]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

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如下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

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下图所示:

[学以致用]

考法 通过坐标图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2019·北京文综,8)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

读图,回答下题。

该山地(  )

A.海拔3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解析 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变化、板块构造学说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读图可知,海拔3000米左右月均温都在0℃以上,故没有终年积雪,A项错误;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而递减,B项错误;该山地基带月均温多在15℃以上,且山麓海拔低,接近海平面,应该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脉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带,为消亡边界,D项错误。

答案 C

2.(2019·山东文综,9~10)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

(1)~

(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B.南岭

C.昆仑山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B.水分

C.海拔D.热量

解析 第

(1)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示意图找出基带的自然带。

据图知,基带为暖温带荒漠带,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基带是森林带而不是荒漠带,A项错;南岭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项错;昆仑山北侧位于暖温带,基带是荒漠带,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草原带,D项错。

综上,选C项。

(2)题,考查地域分异的原因。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文材料准确获取有效信息。

甲、乙、丙三地均位于某地北坡,说明三地的海拔、光照、温度差别不是太大,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引起的。

故选B项。

答案 

(1)C 

(2)B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海南地理,8~10)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1~3题。

1.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D.地形

3.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  )

A.9月中旬B.10月上旬

C.10月下旬D.11月中旬

解析 第1题,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2题,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具有非地带性现象,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生成天然白桦林。

第3题,喇叭沟门的纬度、海拔都比香山要高说明热量条件比较差,因此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要比香山红叶稍早。

答案 1.C 2.D 3.B

(2019·广东梅州一模)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草原、苔原、荒漠。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各代号中表示海南岛典型植被类型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5.图中可显示的信息错误的是(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规律表现不明显

解析 第4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热带季雨林;结合图示温度和降水变化,及材料中的六种植被类型,可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为:

荒漠、草原、苔原、热带雨林;则D正确。

第5题,读图,根据气温变化趋势,图中丁、戊、己植被类型更替是以热量差异为基础的,表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则A表述正确。

图中丙、乙、己植被类型变化是以水分差异为基础的,表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则B表述正确。

图中降水变化不能显示出迎风坡、背风坡以及海拔差异,故不能反映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则C表述错误。

图示区域跨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