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2201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A.

B.

C.

D.

9.宋朝时,任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这体现出宋朝

A.重本抑末

B.重武轻文

C.重文轻武

D.重农抑商

10.下列哪一句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

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11.《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

他们所去的场所在当时被称作

A.瓦子B.邸店C.坊D.榷场

12.“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A.弘扬佛法B.民族融合C.中外交往D.开发南洋

13.毛泽东在他著名的词《沁园春·

雪》中写到: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成吉思汗最大的功绩是()

A.完成蒙古统一大业B.建立元朝C.设立锦衣卫D.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14.你要查找五代的历史,需要阅读()

A.《资治通鉴》B.《史记》C.《梦溪笔谈》D.《贞观政要》

15.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做不到的是()

A.去瓦舍勾栏欣赏各种表演B.过元旦、贴春联、燃放烟花爆竹

C.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足球)D.跟随郑和船队下西洋

16.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

的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

他说:

“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

”此处“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A.故宫B.莫高窟C.颐和园D.万里长城

17.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家军英勇作战,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一万多人的地点是()

A.广州B.幽州C.明州D.台州

18.根据以下提示判断出的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19.清代史学家赵翼评说“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他评说的是()

A.明朝内阁B.厂卫C.议政王大臣会议D.军机处

20.塑造康雍乾盛世的大清帝国,后来饱经外国侵略,造就了屈辱的中国近代史。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官僚体制整体结构上极其腐败B.八旗兵军风军纪十分败坏,军备松弛

C.穷兵黩武大肆侵略劳民伤财D.官僚机构臃肿花费无度造成财政危机

二、判断题

21.改错题

(1)宋应星的《农政全书》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朝工匠李春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明朝前期,郑成功七次下西洋。

(4)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明朝统治者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理解,再解题发挥,制造了大批的“文字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

(5)其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的唐朝诗人是李白。

三、综合题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前后历时10余年,跋涉5万余里,历尽千辛万苦。

……又将其所见所闻,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材料二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律,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均告失败。

后双目失明,仍矢志不渝。

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描绘的两位唐朝文化使者是谁?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三中的“天朝”指哪个朝代?

“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3)对比以上两种对外政策,谈谈你的认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入彀:

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

(1)材料一中的“长策”指的是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创立于什么朝代?

这种制度的最大获益者是谁?

(2)对这种制度起着发展和完善作用的关键人物有哪些?

(3)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从唐代到北宋期间,南北方人口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明朝中期以后的什么经济现象?

“机户”与“机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5.读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一,与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金、南宋、元朝的开国皇帝。

(3)从图二可以看出,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什么行政制度?

(4)从图一到图二,发生了什么显著的变化?

(5)宋元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分别是什么?

对此作出贡献的人物及代表作品有哪些,各举一例。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展。

政府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因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指的是隋唐时期,B正确;

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排除A;

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名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排除C;

明清时期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排除D。

故选B。

2.D

依据题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国之命在人心”的内涵与唐太宗时期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思想一致,D项符合题意;

A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主张;

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统一思想的主张C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的思想主张。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3.A

【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原来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晚年称皇帝,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4.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代物质生活丰富,不同民族、地区的饮食习惯和服饰时尚自然地融入中原,体现出帝国自信开放的宏大气度和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5.A

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

玄奘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即《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A相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6.D

根据所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指的是杜甫,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情况,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被称为“诗圣”。

故选D。

7.B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

雕版印刷术的问世和推广,促进了书籍的出版,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也加快了佛经的传播,从而使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

故正确答案为B。

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8.C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11世纪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建立西夏;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改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建立北宋。

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故C正确;

ABD方位不对,排除;

故选C。

9.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宋朝任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

宋朝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因此,题干现象体现出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

故C符合题意;

重本抑末指的是重视农业,故A不符合题意;

重武轻文对题意理解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重农抑商在题干中不能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10.C

A项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光;

B项描绘的开元盛世的景象;

C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D项描绘了徽商遍布各地;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1.A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朝时期兴起的瓦子又称“瓦市”、“瓦肆”、“瓦舍”,为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

所以他们所去的场所在当时被称作瓦子。

邸店是唐代以后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

原长安城内市和坊的界限十分分明,市是繁华的商业区,坊是普通的居民区,宋朝城市突破了市坊的界限;

榷场指中国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

BCD项与题意不符,A项符合题意,故选A。

12.C

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

此类归纳主题的问题,学生首先要从题干所给的事件中寻找它们的相同点。

“丝绸之路”是汉朝通西域后沟通东西方交往的重要商道;

“鉴真东渡”反映的是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所以这三件事的相同之处反映的都是中国各朝代与外国的交往。

故此题选择答案C。

13.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所以A项符合题意;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监视官民,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A。

14.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治通鉴》,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所以A项符合题意;

《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

15.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是明朝时期的人物,跟随郑和船队下西洋在宋代是做不到的,选项D符合题意;

ABC项均可以做到。

16.A

由题干中的“清朝”“太和殿”,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所以A项符合题意;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

17.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一万多人,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所以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本题答案为D。

18.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呢绒丰富,考订详细,图文并茂,被誉为“东方医学经典”,B正确;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相传是黄帝所作,排除A;

《天工开物》是明朝宋应星所著工艺百科全书,排除C;

《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所著的农业科学著作,排除D。

19.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设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所以D项符合题意;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

厂卫,是明朝内廷的侦察机构,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

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期索性撤销,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20.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塑造康雍乾盛世的大清帝国,后来饱经外国侵略,造就了屈辱的中国近代史。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

官僚体制整体结构上极其腐败;

八旗兵军风军纪十分败坏,军备松弛;

官僚机构臃肿花费无度造成财政危机。

ABD项都属于,C项不属于,故选C。

21.

(1)错误:

《农政全书》改正:

《天工开物》

(2)错误:

唐朝改正:

隋朝

(3)错误:

郑成功改正:

郑和

(4)错误:

明朝改正:

清朝

(5)错误:

李白改正:

白居易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所以错误为《农政全书》,应改正为《天工开物》。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工匠李春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所以错误为唐朝,应改正为隋朝。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所以错误为郑成功,应改正为郑和。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理解,再解题发挥,制造了大批的“文字狱”,所以错误为明朝,应改正为清朝。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李白的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所以错误为李白,应改正为白居易。

22.

(1)使者:

玄奘、鉴真政策:

开放的对外政策

(2)朝代:

清朝政策:

闭关锁国

(3)开放促进繁荣,闭关自守致落后;

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由对外开放转向闭关锁国;

在对外交往中应积极学习别国长处,发展自己。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可知,该人物指的是玄奘,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律”可知,该人物指的是鉴真,鉴真东渡日本,加强了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

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说明唐朝实行的是对外开放的政策。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指的是清朝。

当世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清朝统治者却以“天朝”地大物博自居,对外部世界懵然无知。

清朝采取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开放交流有利于社会进步,闭关自守导致落后;

要积极主动开展对外交往;

要加强同外界对话和沟通;

要更加开放包容,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

不能闭关锁国等等。

23.

(1)科举制隋朝皇帝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3)改善了用人制度;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内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可知,材料中的“长策”是指科举制度。

第二问,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第三问,根据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可知,科举制度的创立,笼络了人才,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因此科举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封建统治者。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时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唐太宗时期重视人才的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建校舍,增加学员,进士科考试的第一名成为状元;

武则天时期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制度;

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改善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宋的繁荣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24.

(1)从唐代到北宋,南方的人口逐渐超过北方

(2)经济重心南移原因: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南方社会安定;

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资本主义萌芽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唐代南方人口3920415户到北宋南方人口11224760户”可知,从唐代到北宋,南方的人口逐渐超过北方。

(2)根据材料一“唐代南方人口3920415户到北宋南方人口11224760户”和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3)根据材料“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我国明朝中期以后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机户”与“机工”之间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5.

(1)金、西夏、蒙古(元)

(2)金:

阿骨打南宋:

赵构元:

忽必烈

(3)行省制度

(4)从政权分立到国家统一;

国家版图不断扩大

(5)宋:

词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元:

曲关汉卿《窦娥冤》(符合题意即可)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建立,其后元朝建立,元宋联合灭掉金,其后元又灭掉西夏和大理,并灭南宋,统一全国。

所以南宋与金、西夏、蒙古(元)出现过并立局面。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时,女真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完颜阿骨打继任女真首领后,继续领导抗辽斗争,势力不断壮大,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

北宋末年,统治腐败,金于1127年灭掉北宋,北宋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于同年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一统天下,建立元朝,忽必烈是元朝开国皇帝。

(3)依据“元朝疆域辽阔”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从图1到图2可以看出,显著的变化是从政权分立到国家统一;

国家版图不断扩大。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方面,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是宋词和元曲。

对此作出贡献的人物及代表作品有:

宋词,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