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2373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docx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6

散文类课后练习(6)

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有美堂记

欧阳修

嘉佑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①,出守于杭。

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

盖取赐诗之首章②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

然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

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师,命予志之,其请至六七而不倦。

予乃为之言曰:

夫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得兼焉者多矣。

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

览人物之盛丽,跨都邑之雄富者,必据乎四达之冲、舟车之会,而后足焉。

盖彼放心于物外,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焉。

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

今夫所谓罗浮、天台、衡岳、洞庭之广,三峡之险,号为东南奇伟秀绝者,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

此幽潜之士,穷愁放逐之臣之所乐也。

若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惟金陵、钱塘。

然二邦皆僭窃于乱世,及圣宋受命,海内为一,金陵以后服见诛。

今其江山虽在,而颓垣废址,荒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

独钱塘,自五代始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

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

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而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

若天子之侍从,四方游士为之宾客,故喜占形胜,治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

然其于所取,有得于此者,必有遗于彼。

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

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

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

梅公,清慎好学君子也,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四年八月丁亥,庐陵欧阳修记。

【注】①梅公;即梅挚,字公仪,成都新繁人。

②首章:

宋仁宗赐诗的首联为“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

1.第二段中提到“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其中的“乐”具体指的什么 分析这句话在结构中的作用。

2.阅读第三段,说说作者用什么方法写“有美堂”之美,试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4题。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

访于众僧,咸曰:

“其始辟者,皆畸人也。

庸者继之,或摽①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

”过华严,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

或曰:

龙湫尚可至也。

遂宿能仁寺。

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余曰:

“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

至龙湫庵,僧他出。

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

“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

问故,笑曰:

“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吾为子先路。

”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

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

“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僧曰:

“子毋惑,帷余足迹是瞻。

”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

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

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

“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嗟乎!

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

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

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②,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

夫舆者之诳即暴③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④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

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清·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

【注】①摽:

把持。

②厮舆:

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

③暴:

施加恶行,欺侮。

④毒:

怨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访于众僧访:

拜访B.舆者坦步里许步:

步行C.蔓草被径被:

覆盖D.委舆于地 委:

丢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按图记以求名迹或摽田宅以便其私B.舆者安坐于草间委舆于地C.至崖而反者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D.则芜没者十之七矣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

A.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

B.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

C.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

D.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②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汉成帝建始中,关内大雨四十余日。

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

大将军王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城以避水。

群臣皆从凤议,右将军王商独曰:

“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此必讹言也。

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

”上乃止。

有顷稍定,问之,果讹言,于是美商之固守。

天圣中尝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

都人恐,欲东奔。

帝以问王曾,曾曰:

“河决,奏未至,必讹言耳。

不足虑。

”已而果然。

嘉靖间,东南倭乱,苏城戒严。

忽传寇从西来,已过浒墅。

太守率众登城,急令闭门。

乡民避寇者万数,腾踊门外,号呼震天。

任同知环愤然曰:

“未见寇而先弃良民,谓牧守何!

有事,环请当之!

”乃分遣县僚洞开六门,纳百姓,而自仗剑帅兵,坐接官亭以遏西路。

乡民毕入,良久,而倭始至,所全活甚众。

吴民至今尸祝之。

又万历戊午间,无锡某乡构台作戏娱神。

有哄于台者,优人不脱衣,仓皇趋避。

观剧者亦雨散,口中戏云:

“倭子至矣!

”此语须臾传遍,且云“亲见锦衣倭贼”,由是城门昼闭,城外人填涌,践踏死者近百人,迄夜始定。

此虽近妖,亦有司不练事之过也。

大抵兵火之际,但当远其侦探,虽寇果临城,犹当静以镇之,使人心不乱,而后可以议战守;若讹言,又当直以理却之矣。

天启初,吴中讹言“中官来采绣女①”,民间若狂,一时婚嫁殆尽。

此皆恶少无妻者之所为,有司不加禁缉,男女之失所者多矣。

开元初,民间讹言“上采女子以充掖庭”。

上闻之,令选后宫无用者,载还其家,讹言乃息。

语曰:

“止谤莫如自修。

”此又善于止讹者。

(节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

[注]①绣女:

选入皇宫中做嫔妃候选人的女子。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全活甚众保全存活B.吴民至今尸祝之祭祀供奉C.迄夜始定开始安定D.但当远其侦探侦察探报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令吏民上城以避水

民间讹言“上采女子以充掖庭”B.有事,环请当之

今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C.所全活甚众

男女之失所者多矣D.且云“亲见锦衣倭贼”

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问之,果讹言,于是美商之固守。

询问情况,果然是谣言,于是大家都赞美王商能坚持自己的想法。

B.又万历戊午间,无锡某乡构台作戏娱神。

另外在明朝万历戊午年间,无锡某个村落修筑戏台演戏娱神。

C.若讹言,又当直以理却之矣。

如果是谣言,又应当直接以事理来消除谣言的影响。

D.民间若狂,一时婚嫁殆尽。

民间紧张得如同发狂一般,一时之间,婚配嫁娶的事情几乎都停止了。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洪水将至的传言,民众奔走号呼,长安城中大乱。

王凤人云亦云,缺乏判断,而王商却能临危不乱,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B.嘉靖年间,倭乱扰民。

听闻倭寇将至,苏城太守方寸大乱,弃民自保,任环对此气愤不已,果断采取措施,稳定了局面。

C.万历戊午年间,无锡乡间作戏娱神,就是因为观众起哄开玩笑,令无锡城内百姓误以为倭贼将至,造成严重的死伤事件。

D.本文与冯梦龙的“三言”虽然文体不同,但都有很强的故事性,也能够就事说理,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

郑子产有疾。

谓子太叔曰:

“我死,子必为政。

唯_有_德_者_能_以_宽_服_民_其_次_莫_如_猛_夫_火_烈_民_望_而_畏_之_故_鲜_死_焉_水_懦_弱_民_狎_而_玩_之_则_多_死_焉_故_宽_难_疾_数_月_而_卒_。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宋】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

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

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

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

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

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

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

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

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

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

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

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

盖如此。

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

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

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

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远而弥存也弥:

久长

  B.不见于言可也言:

著作

  C.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荣华:

茂盛

  D.稍稍见称于人称:

称道,赞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而散亡磨灭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亦因以自警焉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颜回无甚功可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

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无用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

()

  译: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

  译:

  (3)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

译: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溟,又安可得而推?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

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灿如日星之光辉。

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

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

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

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夫事有人力之可致 致:

达到B.自公仕宦四十年仕宦:

仕途C.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困踬:

遭受挫折D.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瞻依:

瞻仰依恋

2.下面各项不全是称颂欧阳修的文才德行的一组是(  )

①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 ②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③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④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⑤功名成就,不居而去 ⑥豪健俊伟,怪巧瑰琦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

3.下面关于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王安石运用四个恰当传神的比喻,对欧阳修文章的特点从质、文、辞、韵几个方面作了准确而又生动形象的阐述。

B.文章不仅高度评价欧阳修的文学成就,而且对他在政治上的贡献和崇高的品质,进行了褒扬。

C.文章在结尾写到了自己是如何地倾心怀念,深叹自己今后将无处请益,无所依归,感情十分真挚。

D.文章整句散句交错使用,长短错落,显得既严整而又活泼雍容,可以说既有王安石文章一贯斩截精悍的特色,又有欧阳修散文纡徐淡泊悠扬婉曲的长处。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书如皋二烈士事

朱柏庐

如皋顾子仲光言:

同邑有二烈士,其一缪君鼎台,死于乙酉者也;其一许君元博,又逾年而死者也。

鼎台居乡曲,以勇闻,世亦莫之用。

清兵南下,鼎台纠召乡勇御之,身先徒旅,每战辄殪其劲将。

清兵日益众,势不敌,始为所擒,以见大帅。

大帅重其勇,欲降之,谓曰:

“子今为我一家人,共定天下,公侯可立致矣。

”鼎台痛斥骂,大帅复不忍杀,令人多方诱谕,至于下拜,终不屈。

身遍被絷缚,鼎台奋力一决,缚皆寸断,夺刀犹杀数人。

大帅怒甚,命磔之。

鼎台骂不已,抉其舌,而以他物塞口,犹瞋目哑哑若骂至死。

元博好义,少力学,顾不得为诸生。

南都既陷,矢志必死,以父在,授经于同里家,入束脩为养。

从父命,不得已剃发;而以“生为明人,死为明鬼”八字,分刺于左右臂,人亦莫之知也。

有主家婿窥先生浴而见之,婿素不得于其妇母,欲挟持元博,以邀妇母金钱。

不得,值县隶至,语之。

元博不能隐,遂谓县隶曰:

“吾所以未死者,六旬老父在也;而吾之为此,固欲死也。

若竟持吾赴告县官,杀我耳。

”遂至县。

县送之宪府。

宪府某,故明之大吏也,颇以温言劝慰。

元博抗声不屈,又廷辱宪府。

宪府反退而让县令,以其成是狱也。

后并逮其父鞫,父见宪府跪,元博亦跪,谓曰:

“今日之跪,跪吾父也,岂跪若耶?

”宪府又大愧沮。

有顷,两行刑者突入狱,元博迎谓曰:

“吾正待汝!

”举止颜色无少改。

乃南向拜君,北向拜父,一笑而就刑。

后其父得释,以寿终。

妻某氏,当入京配军。

将行,解卒忽念曰:

“许君不爱其身,以为千秋烈士。

吾又何爱一妻,而不以全烈士身后事耶?

”遂以其妻代解,而令某氏匿不出。

及至京师,有廉知其事者异之,捐金以赎解卒妻。

解卒竟与妻俱归,弗之配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人多方诱谕    谕:

晓喻B.元博抗声不屈抗声:

高声C.举止颜色无少改颜色:

脸色D.解卒竟与妻俱归竟:

竟然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二烈士“忠”的一组是(  )

①身先徒旅,每战辄殪其劲将

②令人多方诱谕,至于下拜

③犹瞋目哑哑若骂至死

④而吾之为此,固欲死也

⑤父见宪府跪,元博亦跪

⑥乃南向拜君,北向拜父,一笑而就刑A.①②③      B.②③④C.④⑤⑥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缪鼎台是一位壮士,清兵南下时,他组织乡勇御敌,被缚后严辞拒降,不屈而死。

B.许元博是一位文人,南京失陷后,矢志以死,但因为父亲的反对,不得已剃发以偷生。

C.本文略写缪鼎台,突出其忠勇;详写许元博,突出其忠孝两全的士人形象。

D.文末写解卒以自己的妻子代替许元博的妻子“入京配军”,突出了许元博的志节义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台居乡曲,以勇闻,世亦莫之用。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得,值县隶至,语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宪府反退而让县令,以其成是狱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委 任

王安石

人主以委任为难,人臣以塞责为重,任之重而责之重可也,任之轻而责之重不可也。

愚无他识,请以汉之事明之。

高祖之任人也,可以任则任,可以止则止。

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其意曰:

“我以其人长于某事而任之,在他事虽短何害焉?

我以其人忠于我心而任之,在他人虽伪何害焉?

”故萧何刀笔之吏也,委之关中,无复西顾之忧。

陈平亡命之虏也,出捐四万余金,不问出入。

韩信轻猾之徒也,与之百万之众而不疑。

是三子者,岂素著忠名哉?

盖高祖推己之心而置于其心,则他人不能离间而事以济矣。

后世循高祖则鲜有败事,不循则失。

故孝文虽爱邓通,犹逞申屠①之志;孝武不疑金、霍,终定天下大策。

当是时,守文②之盛者,二君而已。

元、成之后则不然,虽有何武、王嘉、师丹之贤,而胁于外戚竖宦之宠,牵于惟嫱近习③之制,是以王道寝微,而不免负谤于天下也。

中兴之后,唯世祖④能驭大臣,以寇、邓、耿、贾之徒为任职,所以盛名不减于高祖。

至于为子孙虑则不然,反以元、成之后,三公之任多胁于外戚、竖宦、惟嫱近习之人而致败,由是置三公之,而事归台阁,以虚尊加之而已。

然而台阁之臣,位卑事冗,无所统一,而夺于众多之口,此其为胁外戚、竖宦、惟嫱近习者愈矣。

至于治有不进,水旱不时,灾异或起,则曰三公不能燮理阴阳而策免之,甚者至于诛死,岂不痛哉!

冲、质之后,桓、灵之间,因循以为故事。

虽有李固、陈蕃之贤,皆挫于阉寺⑤之手,其余则希世用事全躯而已,何政治之能立哉?

此所谓任轻责重之弊也。

噫!

常人之性,有能有不能,有忠有不忠,知其能则任之重可也,谓其忠则委之诚可也。

委之诚者人亦输其诚,任之重者人亦荷其重,使上下之诚相照,恩结于其心,是岂禽息鸟视⑥而不知荷恩尽力哉?

故曰:

“不疑于物,物亦诚焉。

”且苏秦不信天下,为燕尾生⑦,此一苏秦倾侧数国之间,于燕独不然者,诚燕君厚之之谓也。

故人主以狗彘畜人者,人亦狗彘其行,以国士待人者,人亦国士自奋。

故曰:

常人之性,有能有不能,有忠有不忠,顾人君待之之意何如耳。

[注] ①申屠,即申屠嘉,汉文帝时任丞相。

②守文:

遵守成法。

③惟嫱近习:

惟嫱,后宫宫女;近习,皇帝身边的亲信心腹。

④世祖:

指汉光武帝刘秀。

⑤阉寺:

宦官。

⑥禽息鸟视:

像禽鸟栖止那样左顾右盼地看人(意为胆小害怕)。

⑦尾生:

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

《庄子·盗跖》记载: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先写汉高祖用人之道。

在任用萧何、陈平、韩信的问题上,高祖认为他们在其他方面虽有不足,但要根据各人特长和忠心来任用。

正是有了这种用人不疑的态度,使各类人才帮助高祖成就了帝王之业。

B.作者列举了西汉的元帝、成帝之后和东汉光武帝之后的例子,当权者都因用人不当,外戚或宦官专权,人才受到压抑摧残,即使有一二贤臣,也难起作用,结果是国事衰微,以致灭亡。

C.在如何用人方面,作者认为应知人任事,选拔有才能而又忠诚的人,充分信任他们,委以重任,那么这些人也会对国君忠诚,尽全力为国家效力。

D.文章明写汉之事,实写宋之弊,以古喻今。

全文由如何用人之理入事,再由事而理,把用人之道归结到“人君待之之意何如”这一点上,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象祠记(明)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

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宜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

予曰:

“毁之乎,其新之也?

”曰:

“新之。

”“新之也何居乎?

”曰:

“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

”予曰:

“胡然乎?

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

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

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

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

然则祠者为舜,非为象也。

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

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

而象之祠独延于世。

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

《书》不云乎:

“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瞽瞍亦允若”。

则已化而为慈父。

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

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

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

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

《孟子》曰:

“天子使吏治其国”。

象不得以有为也。

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周也。

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

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

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

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苗奉之也,承象之终也。

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

始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注]①象祠:

象的祠庙。

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

②有鼻:

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境内。

相传舜封象于此。

象死后,当地人为他建了祠庙。

③瞽瞍(gǔsǒu):

舜父名。

④底:

通“抵”,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今之诸苗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承:

依据B.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意:

猜测C.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弟:

为兄弟D.据象之始也始:

开始,前期

2.下列表现舜的感化行为的一项是()

①象之祠独延于世②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③瞽瞍亦允若④天子使吏治其国⑤诸侯之卿,命于天子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⑤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