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2375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docx

《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docx

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

初一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100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躲在箱子里睡觉时,不料一只大鹰将箱子叼走,还把箱子掉进了海里。

B. 《简·爱》中女主人公自尊、独立的性格的形成,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

C. 青面兽杨志潜心仕途,但先丢了花石纲,后又丢失生辰纲,不得不落草并投奔梁山,最终在征方腊时病逝。

D. 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刻画了很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

书中所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实则是对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是与她童年的幸福生活分不开的”错。

《简·爱》中女主人公的童年是不幸的。

故答案为:

B

【点评】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

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

2.下列关于名著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萨画室的唯一作品是《胜利者》。

B.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作者是英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抒情性散文作品。

C. 《傅雷家书》中,傅雷除了谈生活琐事,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谈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傅聪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D. 《昆虫记》以人性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重点介绍了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答案】B

【解析】【分析】文学名著题,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

B项,《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这是一部纪时性作品。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3.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科举考试中,殿试为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考,录取分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或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B.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孔子曾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C. 曹操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者,也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好父亲。

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纪传体通史《史记》的高度评价。

【答案】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好父亲是苏洵,不是曹操。

故答案为:

C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4.名著阅读

(1)“闲来乘兴入江楼,渺渺烟波接素秋”,这两句诗所涉及的《水浒》中的一个情节是________。

(2)名著往往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以其辛辣的讽刺成为中国古代讽剌小说的高峰:

法国作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因________高度结合的艺术特色而成为科幻小说的顶峰之作。

(3)“离开,有时是无奈,有时是理性抉择的结果,而最终都会带来成长”,这句话在下列名著中如何体现?

请从下列名著中选取一部,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分析。

备选名著:

《简爱》 《西游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傅雷家书》 《水浒传》 《朝花夕拾》

示例:

我选《水浒传》。

平方腊后鲁智深不愿接受朝廷封官,离开宋江,在杭州六和寺出家,最终在六和寺圆寂,鲁智深的离开是理性的选择,是思想成熟的表现,这个选择让他成为梁山好汉中少有的得以善终的好汉之一。

【答案】

(1)宋江醉酒后在浔阳楼题反诗

(2)科学与幻想

(3)示例《简爱》:

简爱在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后选择离开桑菲尔德,体现了她的自尊自爱(理性),圣约翰的求婚,让她更坚定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感情,从而离开圣约翰回到遭遇变故后残疾的罗切斯特身边,懂得追求真爱,体现了她的成长。

《西游记》【示例1】《西游记孙》中孙悟空有三次离开团队。

第一次是受不了唐僧的唠叨,一怒之下主动开,第二次是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赶他走,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嘱咐沙师弟,止不住流泪,表现了孙悟空重师徒之情。

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重,说明他成长了。

第三次是孙悟空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赶他走,孙悟空苦求不成,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被拒后,向观音菩萨求助。

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能理性地处理问题,说明他成长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在朱赫来影响下投身革命,一次参加工友聚会,保尔带着穿戴整洁的冬妮娅同去,遭到工友们的嘲笑,保尔意识到冬妮娅和自己不是一个阶级,希望她能和自己站到同一战线上,却遭到拒绝,两人的感情产生裂痕,保尔离开了冬妮娅。

保尔的离开是在爱情与阶级立场之间的一个重要选择,是理性战胜情感的选择。

也是他成长的结果。

《傅雷家书》傅聪离开中国到波兰学习音乐,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与傅雷的精神引领战胜了远离祖国的孤独感和感情受挫的痛苦,在国际大赛中屡屡获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让自己在音乐上获得了很高造诣。

《水浒传》:

在山神庙中侥幸免于被火烧死的林冲怒杀陆虞侯等人后离开草料场,冒着风雪连夜投奔了梁山泊。

林冲的这个选择虽不得以,却也是他从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到敢于反抗的蜕变,是他人生成长中最关键的一步。

《朝花夕拾》鲁迅为了治病救人离开中国来到东京,又受东京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风气的刺激选择离开东京来到仙台,经过匿名信事件和课间放电影事件后又离开仙台回到中国,在一次次离开的过程中,鲁迅先生明白了疗救国人精神麻木的病症的重要性,从而弃医从文。

   

【解析】【分析】

(1)《闲来乘兴入江楼》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该诗回顾了宋江因题反诗入狱的经历,描绘了梁山众好汉劫法场、大闹江州城的宏大场面。

(2)《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科幻小说之父《海底两万里》因科学与幻想高度结合的艺术特色而成为科幻小说的顶峰之作。

(3)此题围绕要求“离开,有时是无奈,有时是理性抉择的结果”然后从几部名著中搜集与离开有关的情节,然后加以叙述概括,并从中分析所体现出的“最终都会带来成长”。

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⑴宋江醉酒后在浔阳楼题反诗;

⑵科学与幻想;

⑶《简爱》:

简爱在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后选择离开桑菲尔德,体现了她的自尊自爱(理性),圣约翰的求婚,让她更坚定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感情,从而离开圣约翰回到遭遇变故后残疾的罗切斯特身边,懂得追求真爱,体现了她的成长。

《西游记》:

《西游记孙》中孙悟空有三次离开团队。

第一次是受不了唐僧的唠叨,一怒之下主动开,第二次是悟空打死白骨精后,唐僧赶他走,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嘱咐沙师弟,止不住流泪,表现了孙悟空重师徒之情。

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重,说明他成长了。

第三次是孙悟空打死了一群草寇,唐僧赶他走,孙悟空苦求不成,离开后又回来向师父求饶,被拒后,向观音菩萨求助。

与第一次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能理性地处理问题,说明他成长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在朱赫来影响下投身革命,一次参加工友聚会,保尔带着穿戴整洁的冬妮娅同去,遭到工友们的嘲笑,保尔意识到冬妮娅和自己不是一个阶级,希望她能和自己站到同一战线上,却遭到拒绝,两人的感情产生裂痕,保尔离开了冬妮娅。

保尔的离开是在爱情与阶级立场之间的一个重要选择,是理性战胜情感的选择。

也是他成长的结果。

《傅雷家书》傅聪离开中国到波兰学习音乐,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与傅雷的精神引领战胜了远离祖国的孤独感和感情受挫的痛苦,在国际大赛中屡屡获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让自己在音乐上获得了很高造诣。

《水浒传》:

在山神庙中侥幸免于被火烧死的林冲怒杀陆虞侯等人后离开草料场,冒着风雪连夜投奔了梁山泊。

林冲的这个选择虽不得以,却也是他从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到敢于反抗的蜕变,是他人生成长中最关键的一步。

《朝花夕拾》鲁迅为了治病救人离开中国来到东京,又受东京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风气的刺激选择离开东京来到仙台,经过匿名信事件和课间放电影事件后又离开仙台回到中国,在一次次离开的过程中,鲁迅先生明白了疗救国人精神麻木的病症的重要性,从而弃医从文。

   

【点评】⑴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

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⑵阅读名著,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

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

⑶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名著阅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

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不近要“博文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5.根据下列信息完成填空。

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有讽刺,也有幽默。

②他的小说中有小人物的心酸无奈,有贵族官吏的虚伪贪暴,有下层官吏的奴颜婢膝,见风使舵,还有知识分子的彷徨与摇摆。

③她改写了传统女性的温柔可爱,逆来顺受的形象,被后世视为现代女性的先驱和楷模。

①它是________;②他是________;③她是________

【答案】《呼兰河传》;契诃夫;简·爱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名著的积累可知,①是对萧红的《呼兰河传》的评价;②是对契诃夫作品内容的评价;③是对《简爱》的评价

故答案为:

《呼兰河传》;契诃夫;简·爱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积累。

①《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

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②契诃夫有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和戏剧作品都在表现同一个主题:

奴性和奴性产生的历史根源和心理。

契诃夫也许是俄罗斯第一位作家,认识到金钱、官职、权威和权力不过是奴役的外部原因,而奴役真正的工具是恐惧。

③《简·爱》一改英国传统女性温柔可爱、逆来顺受的形象,在19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被后世称为现代女性的先驱和楷模。

6.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炼得火眼金睛后,踢翻了炉子,与天兵天将大战,最后被观音降服,压在了五行山下。

B. 冬尼娅曾经非常天真、淳朴,醉心于爱情,然而最后由小资产阶级小姐完全变成时代的落伍者和寄生虫,与保尔渐行渐远。

C. (繁星·春水》诗风清新明丽,隽秀含蓄,富有诗情画意,格调自然柔和。

D. 《水浒传》中七位好汉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恰到好处,从而使得杨志中了计。

(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题目。

“人之初,性本善”么?

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

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

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

(节选自《朝花夕拾》)

①选段中“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是指《________》

②作者对这本教科书中提倡的“孝道”持什么态度?

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

【答案】

(1)A

(2)二十四孝图;鲁迅先生对这本书中提倡的“孝道”持不满和否定的态度。

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举出一例即可),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解析】【分析】

(1)A错误,如来佛祖与孙悟空斗法,将孙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

(2)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了少年时读过的一本孝子教科书《二十四孝图》。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针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故答案为:

⑴A;⑵二十四孝图; 鲁迅先生对这本书中提倡的“孝道”持不满和否定的态度。

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举出一例即可),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考查了对名著艺术特色的把握。

要求考生在平时名著阅读时要熟悉考点,不能浅层次的阅读,要尽量的阅读原著。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了解。

考生在阅读名著时要认真仔细,注意经典情节的学习,要掌握其内容,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归纳。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血雨腥________风应有涯________

(2)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即________为家

②应有涯________

③取________义成________仁

(3)这首诗从体裁来看,属________;从内容来看,是________。

诗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

(4)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投身革命/即为家          

B. 血雨腥风/应有涯          

C. 取义/成仁/今日/事          

D. 人间遍种/自由/花

【答案】

(1)xīng;yá

(2)就,便;边际、止境;选取;成全、实现

(3)绝句;抒情诗;家、涯、花

(4)D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

注意多音字、形近音同字、形近音异字,形似字的区别,要读准字音,仔细辨析字形的细微差别,在组词造句中找出差别。

①腥:

xīng;②涯:

yá。

(2)本题考查理解词义。

联系上下文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①即使:

连词,就,便;②涯:

名词,边际、止境;③取:

动词,选取;④成:

动词,成全、实现。

(3)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体裁内容和押韵。

《梅岭三章》是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从形式看是七言绝句,从内容和情感表达看是抒情诗,根据每句话押韵的最后一个字,韵脚是家、涯、花。

(4)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D项应该是:

人间/遍种/自由花。

故答案为:

(1)①xīng;②yá。

(2)①就,便;②边际、止境;③选取;④成全、实现。

(3)①绝句;②抒情诗;③家、涯、花。

(4)D

【点评】

(1)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本题考查理解词义。

答题时应注意,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即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让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

(3)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体裁内容和押韵。

答题时应注意,陈毅的《梅岭三章》是用旧体诗的形式写成,根据古体诗的形式特点,对照内容一一判别。

(4)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答题时应注意,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

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地标出朗读节奏(停顿)。

8.读下面对联·根据要求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对联一:

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

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奋起,都学这秀才先生

(冯玉祥题山东青州范公亭)

对联二:

正气足千秋,只今砥柱中流,得力在惶恐滩头、零丁洋里

忠臣惟一死,壮此崇祠孤屿,触景到罗浮山下、扬子江心

(清·黄惟诰题温州文天祥祠)

对联三: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题山东济南稼轩祠)

对联四: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幡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流天地,月白风请一草堂

(清·顾复初题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1)对联一下联说“都学这秀才先生”。

“今人”可以向范仲淹学些什么?

用《岳阳楼记》中连续且意义完整的两句话回答。

(2)对联二上联赞扬文天样的崇高气节。

联系《过零丁洋》,写出诗中最能体现文天样“正气足千秋”的连续的两句。

(3)对联三下联赞扬辛弃疾抗金复国的爱国精神。

联系《破阵子•为陈同甫賦壮词以寄之》,写出词人报效国家,实现理想的凌云壮志的连续的两句。

(4)对联四下联说“先生亦流寓”,是指杜甫一生颠沛流离。

联系《月夜忆舍弟》,写出诗中情景交融,抒写思念之情的连续的两句。

【答案】

(1)示例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示例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

赢,露。

故答案为:

(1)示例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示例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对联和古诗文名句理解型默写。

答题时应注意,按照所给材料的提示语,背诵相关诗文,找到符合要求的句子默写。

易错易混淆词句有:

留取丹心照汗青,赢得生前身后名。

9.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笔画清劲优雅,节奏和谐。

                                

B. 字体干净匀称,温润如玉。

C. 楷行两书并用,墨色浓淡相宜。

                         

D. 作品柔美不足,刚劲有余。

(2)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作品内容抄写在方格中。

要求:

正确、流利、美观。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答案】

(1)D

(2)略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

仔细观察书法作品,可以确定其为行楷。

它的特点是行笔轻盈,点画灵动,字体匀称,由此可知ABC三项都是正确的。

D项“柔美不足”的分析是错误的,从“黄”“空”“江”等字可以看出字体的柔美。

(2)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

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

此题要注意“鹤”“碧”“惟”的结构要安排合理。

故答案为:

(1)D;

(2)略

【点评】

(1)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

欣赏书法作品,一般先观其气势和神采如何,然后欣赏章法与结构,最后是意境。

(2)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书写汉字要做到规范、工整和美观。

书写时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避免写错别字。

10.(2017·贵港)对联,歇后语。

(1)读对联,谈谈你对其内涵的理解。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2)那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八仙过海——________。

千里送鸿毛——________。

【答案】

(1)做人应该心胸宽广,多一些包容之心,不要做可笑愚蠢之事。

(2)各显神通;礼轻情意重

【解析】【分析】

(1)本小题考查学生对对联内涵的理解。

这对对联是佛教寺院上所题写,重在“容”、“笑”二字,也就是要学会包容宽容,不要做愚昧可笑的事情。

言之有理即可。

(2)本道题考查学生的歇后语积累。

结合积累作答即可。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歇后语的积累掌握情况。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在中国历史的苍穹中,大唐是极为璀璨的一颗明星。

她         ,         ,         。

日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举行一场名为“大唐风华”的博物展,参观者(甲)(络绎不绝连绵不断)。

此次展览的展品既有镂刻精巧的法门寺地宫珍宝,也有展现唐代风俗的壁上丹青,还有呈现胡风汉俗的三彩陶俑和多元共存的宗教文物……每一件展品无不(乙)(惟妙惟肖巧妙绝伦)。

   回望大唐,我们发现,那里不仅有催马战犹酣的潇洒英姿,持戈卫社稷的壮怀激烈,从业不倦dài的踏实勤勉;也有长安集市多喧xiāo的市井画面,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昂扬气象,汇集四方奇风异俗的博大胸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唐风华虽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是那种乐观向上、自信开放的时代精神,那种勇立潮头、敢于创造的奋进精神,那种融汇天下、择善而从的包容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成为民族文化基因的突出特征。

大唐风华不仅在过去对民族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在今天乃至未来也将发挥着重要的启迪和激励。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镂刻lòu   衣冠guān                                          

B. 镂刻lòu   衣冠guàn

C. 镂刻lóu   衣冠guān                                          

D. 镂刻lòu   衣冠guàn

(2)根据语意,在(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B. 络绎不绝   巧妙绝伦

C. 连绵不断   惟妙惟肖                                          

D. 连绵不断   巧妙绝伦

(3)根据语意,在首段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