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2474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荒山绿化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6.可持续发展原则;

7.原生态区域适生植物优先选择原则。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5.林木种子(GB790—8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T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和其它有关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沙治沙若干规定》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

8.中共中央、国务院(2003)9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9.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文件新党发(2004)15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

10.《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1.《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

12.《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承包管理办法》令2002年第37号

三、参考资料

1.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关于新疆红太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天山区东大梁荒山绿化征迁文件

2.《乌鲁木齐年鉴》2010年

3.乌鲁木齐县志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营造林技术经济指标

(一)人工造林单位成本:

9988元/亩

(二)人工造林用苗指标:

序号

树种

用苗量(株/公顷)

1

生态防护树种

300—1100

1.1

乔木

1100

1.2

灌木

1700

1.3

经济林

2

生态景观树种

900-2400

2.1

900

2.2

灌木(花卉灌丛)

2400

二、基础设施及附属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名称

规格、结构

单位

数量

金额(万元)

备注

蓄水池

7

385

输配水管道

DN200

千米

8

160

包括焊接钢管、闸阀、法兰片、镇墩等及安装

3

配水管道

DN75

20

300

4

干道

柏油路面、宽9米

2.5

450

5

支道

沙石路面、宽4米

26.0

520

6

变压器及配套

136.5

输变线路

400V

173.6

办公用房维修

砖混

平方米

2500

150

9

管护站

90

10

标志牌

11

宣传牌

30

12

围栏

铁丝

18

56.7

13

建设用地投资

休闲、接待、旅游

公顷

72.3

18995

14

苗木生产

绿化苗木培育

9.67

152.79

第四节结论

该项目建设将使乌鲁木齐城市绿洲外围荒山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并对乌鲁木齐的风景名胜景点起到补充作用,该项目是乌鲁木齐城市发展进程的配套设施,有助于改善乌鲁木齐整体投资环境,有助于乌鲁木齐创立新兴的森林城市,树立新世纪的城市形象。

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对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而且能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荒山绿化良性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转,必将带动整个市区生态环境实现优化,使其发挥巨大的生态效应。

项目的建设对乌鲁木齐市环境的改善以及今后乌鲁木齐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乌鲁木齐市创建园林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

由此可见项目的建设具有时效性和可行性,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尽快批准立项。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由来和形成

生态文明建设是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新疆已经进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时期。

张春贤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将以林业为主的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世界“环发大会”所确定的基本目标,更是当今全球共同讨论和关心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商贸、交通的中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亚欧第二座大陆桥的全线贯通,乌鲁木齐市已经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日益突出的作用,乌鲁木齐市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并给以高度的期望。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及城市适居等级,改善城市景观风貌是加快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城市文明化程度和创建森林城市的标志之一。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乌鲁木齐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明显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社会形象明显提高。

但由于乌鲁木齐市位于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使街道、社区、单位等公共绿地明显增多,公园数量和建设质量明显增加和改善。

但城市局部环境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并未根本扭转。

而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因此在环境改善中起决定性作用之一的是荒山造林绿化工程实施的面积与质量,乌鲁木齐天山区东大梁区域为浅山带洪积——冲积扇砂砾质台地和覆盖黄土的粱状丘陵。

受此特定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城市综合实力因素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就目前东大梁区域绿地很难形成一个生态防护体系,与乌鲁木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提出近、中期规划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实现荒山成林、道路、水系成荫,将城市生态防护体系、城市绿地结合成绿色大生态网络系统的目标极不相称。

同时,乌鲁木齐又是旅游城市,生态景观直接影响乌鲁木齐市的窗口形象,改善乌鲁木齐的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加快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

根据新党发[2004]15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指出林业在新疆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没有林业就没有各族人民生存的条件,也没有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必须进一步加强林业工作:

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

在生态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

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为促进新疆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精神,乌鲁木齐市将天山区东大梁荒山造林工程项目列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建设工程。

该项目区东大梁荒山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东部郊区,东山垃圾场附近,距离乌鲁木齐市中心6公里,为浅山带荒漠景观,自然条件恶劣,土壤贫瘠,植被稀少,水蚀、风蚀较为严重,由于地处风口,严重影响了乌鲁木齐市区的空气质量,而且很大程度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因此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植被覆盖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是各族人民对生活质量提高和环境质量改善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自治区首府的整体社会形象,保障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其意义十分重大。

第二节项目区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现状

一、项目区生态环境

天山区东山东大梁项目区总体地貌为宽阔浑圆的粱状丘陵与冲积——洪积卵砾石东南—西北走向,山脊线明显,多复合坡,凸形坡面基岩裸露。

山势从东南部山脊向西北逐渐下降。

土层瘠薄,阳坡岩片满布,受雨水冲刷和风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

地表多卵砾石,土壤多以沙壤砾质土为主,植被稀疏。

二、自然灾害现状

项目区的主要灾害是大风,大风较频繁,且持续时间长,受其影响冬季地面积雪很少,大风往往使树枝上部抽干,大风时林地植被及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由于林地和草地的受自然灾害的破坏,加剧了山地侵蚀,大量泥砂下泄,使水库被淤,库容减少,调洪能力降低,汛期洪患严重,而市区的环境质量也逐渐恶化,空气污染指数加剧,城市的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大大降低。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的调整,新疆整体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从而赋予首府乌鲁木齐发展机遇,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建设的基本条件,日益显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在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才能更好的利用首府的地理、交通、经济辐射优势,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二、是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住房内部的装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居住区的外部环境。

优美宜人的居住环境不仅有利于住户的身心健康,而且为住户提供了游憩和社交等活动的户外生活空间,有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项目区的恶劣自然环境,严重影响项目区各族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健康。

在生态系统中氧的循环主要靠绿色植物来转化,因此,在项目区充分利用荒山营建生态防护林,增加绿色植物面积、体积以改善城市的供氧状况,净化空气是项目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改善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的需要

随着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快,人口、车辆等不断的增加,使其面临着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

乌鲁木齐市近几年来虽然加大了造林绿化力度,但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

项目区做为乌鲁木齐市生态屏障之一,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乌鲁木齐市生活环境的变化。

因此,通过项目的实施减缓水土流失,减弱风沙,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减少大气浮尘,从而在净化周围气候的同时,治理大气污染,提高乌鲁木齐空气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

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

一、行政区划

东大梁项目区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山,行政上隶属乌鲁木齐市天山区。

二、地理位置

东大梁项目区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山西沟乡东大梁村。

东大梁造林绿化工程区,海拔925—1040米,东经87°

40′47″—87°

41′55″,北纬43°

45′55″—43°

47′49″,面积241公顷(3615亩)。

三、地质、地貌

项目区形成于古生界二叠系末期,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变,山地和丘陵植被稀疏低矮,坡面裸露,地表物理风化强烈,坡面雨水片蚀、沟谷洪流冲蚀等干燥剥蚀作用盛行,不断地改造着构造地貌形态,并在新构造沉降地区和地势平缓处堆积形成洪积扇.残积—坡积裙地貌。

项目区总体为东南—西北走向,山脊线明显,多复合坡,凸形坡面基岩裸露。

根据地形、地貌特点,造林区分为低山区和山麓洪积与冲积扇区两个类型。

低山区海拔高度约925—1040米,土壤发育结构为栗钙土,坡度14°

—34°

,土层较薄,阳坡岩片满布,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发育结构为棕钙土,坡度4°

—11°

,在冲沟旁及阴坡面土层厚度可达1.5米以上,其它地区坡度均在l5°

以上,由东山水系的几条沟谷低地与沟谷之间凸出的粱地组成,呈南东—向西向倾斜延伸.地势起伏较大,为40—70m/km.梁地地势较高,坡度达5°

—15°

,在干旱环境影响下,剥蚀山地、丘陵和项目区中部覆盖黄土的梁状丘陵地区,地形切割破碎、坡面沟谷发育,易遭受沟谷洪流和水土流失的侵害。

四、水文状况

东大梁一带地表水均以降水形式出现,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形成径流。

六、七十年代在榆树沟村的冲沟低洼处,有极小量泉水溢出汇同季节性洪水,近年康普公司再次引洪蓄水建立小型水库。

项目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变,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多端。

据乌鲁木齐县水利局资料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该地区属贫水区大部分地段不具备采用地下水的可行性,仅沿外环公路边,可以采用地下水,但水相位较薄仅6-7米厚,因此,本项目用水主要以榆树沟水库和天山区东大梁绿化管网用水解决。

乌鲁木齐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

乌鲁木齐地表径流量9.04×

108m3,占全疆地表径流量的10%,仅高于吐鲁番地区。

乌鲁木齐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匀,其中大部分水量集中在夏季.6~9月占年径流量的50%~80%,这直接影响荒山绿化早期灌溉水的供应,造成春旱。

乌市水资源的现状令人堪忧,若不进行合理利用,则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定会困水而受到限制。

在水资源匮乏、且不能合理有效利用的现状下,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所必需的水源供应前途不容乐观。

五、气候条件

乌鲁木齐地处内陆干旱中温带,干燥少雨,光热资源丰富,温差大,大风多。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炎热干燥,春秋两季为过渡季节,时间短,变化大。

根据乌鲁木齐站历年气象资料,全年平均气温6.4℃,七月均温23.7℃,历年极端高温40.5℃,一月均温-14℃,历年极端低温达-41.5℃。

历年最大冻土层深度133厘米,最大积雪深度48厘米。

初霜期十月上旬,终霜期五月上旬,无霜期209天。

年降水量277.6毫米,年均蒸发量1914.1毫米,大于降水量的6.9倍。

年平均相对湿度61%,最低8月份平均为40%,最高12月份平均为82%。

日照总时数2733.6小时,年均风速2.6米/秒,六级以上大风日数22天,八级以上大风日数15天,最大风力九级,最大风速30.7米/秒(SSE),全年以西北风为主。

六、土壤、植被

东大梁项目区属于荒漠山地,其特点为残岩坡积物较普遍,土壤和植被依生物基质、海拔高度、坡向发生变化。

在海拔900米以上山地阴坡,分布厚层栗钙土,土层厚度50厘米以上,PH值7.5左右,轻壤。

植被生长良好,以蒿和禾草为主,总覆盖度为40—60%。

半阴坡一般为中层栗钙土,土层厚度为30—50厘米,PH值为8.0,土层中夹有岩片。

植被生长一般以蒿和针茅为主,覆盖度为50%。

阳坡岩片满布,属薄层栗钙土,土层厚5—10厘米,下部为基岩,植被稀疏,多为小蓬和蒿;

山顶多为裸岩,石缝中长有刺锦鸡儿。

在海拔900米以下,山地阴坡分布厚层棕钙土,土层厚度50—150厘米,PH值为8.0,以轻壤为主。

植被种类多以禾草或蒿子组成群落,盖度60—70%;

半阴坡和部分阴坡,由于受地形和坡积物影响,分布中层棕钙土,土层厚30—50厘米,PH值为7.5—8.0,轻壤普遍,植被多为小蓬群落、小蓬和蒿子群落,覆盖度60%;

阳坡中下部,地表岩片较多,土层厚度30厘米以下,PH值为8.0。

植被以小蓬为主,覆盖度30%,山顶仍有裸岩分布,岩缝间生长有锦鸡儿。

第二节社会经济条件

一、面积、人口及其结构

乌鲁木齐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

乌鲁木齐市辖七区一县,总面积138万公顷,其中:

城市规划区面积16万公顷,建成区面积33900公顷。

二、人口

2009年末总人口241.19万人,其中:

非农业人口176.89万人,农业人口64.3万人。

总人口中维吾尔、哈萨克、回族、蒙古等47个少数民族人口66.26万人,占27.47%。

三、地方经济

2009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6%;

第二产业增加值4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627亿元,比上年增长8.2%。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3亿元,比上年增长36.58%,工业总产值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2009年,乌鲁木齐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75元,人均消费性支出904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154元。

职工年人均货币工资16509元。

同时乌鲁木齐市又是中心城市,公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乌鲁木齐水利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已经完成了渠系的配套,基本保证了耕地的灌溉。

乌鲁木齐依托乌鲁木齐市电网,全市各乡(镇)场牧区都用已通电,工农业用电得到了保证。

四、基础设施条件

(一)交通、运输条件

乌鲁木齐市为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新疆交通运输的中枢,通往全疆各地、州、市、县的长途汽车客货运输线50多条,兰新铁路复线已建成通车,亚欧大陆桥由中国新疆乌鲁木齐至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的国际列车已运行多年。

南疆铁路线也已通车,延伸到边城喀什,开通国内及疆内列车13对。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已扩建成为国内较大的现代化机场,目前开辟有国际、国内航线74条。

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网络新建、扩宽速度基本适应城市车辆的高速增长,公交车辆四通八达。

(二)电力通讯条件

乌鲁木齐市区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内发展很快,电力系统供电充足,年发电量132.81亿千瓦小时,并同周边地州并网。

邮电通信业务突飞猛进,现有有线电话公司两家,无线电话公司三家,便利、畅通、清晰的电话随时可以同国外、国内的任何地方通话联系。

另外还开通有计算机网络线路,可快速的传递各种文字信息和传输信函、文件。

(三)文教卫生

乌鲁木齐市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全市有高等学校10所,普通中专学校52所,成人高等院校19所,科研机构74所,从事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人员2万余人,文化事业机构102个,医疗卫生机构912所(医院71所),社会福利院4家。

旅游行业在新疆也有大的发展,现已有旅游企业60多家,经济收入和旅游人员与往年相比增长速度达60%以上,旅游行业在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高质量地向国际化、现代化靠拢,全区各地充满浓郁新疆民族气息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开发。

五、外部协作条件

该项目的实施有良好的外部协作条件,乌鲁木齐市聚集高等学府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和科研及勘察设计单位中科院新疆分院、区水利勘察院、区水文地质勘察院、区林科院、区林勘院等技术力量雄厚的资深单位,在项目的形成、启动、实施过程中始终有许多知名专家、教授莅临指导,并且项目在设计实施过程中有科研单位与园林施工单位的协作,这一切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节土地资源条件

乌鲁木齐市土地总面积138万公顷,其中:

市中心区面积3.39万公顷,山地面积64.30万公顷,山前丘陵地面积28.12万公顷,冲积--洪积平原43.19万公顷。

全市耕地面积5.28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4.4%,森林面积6.58万公顷,占5.48%,草原面积64.23万公顷,占53.52%,荒地面积6.1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12%;

其它面积37.7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1.48%。

新疆红太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东大梁荒山绿化工程,拥有造林绿化用地241公顷(3615亩),为国有土地,土地使用权属明确,土地资源有保证。

第四节劳动力资源条件

项目区紧邻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幸福路、大湾乡(含乌拉泊牧场)属人口密集区,且距乌鲁木齐市市区中心6公里,有丰富的劳动力来源和地区发展优势。

第四章建设方案

第一节方案编制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1.坚持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原则,使林业生态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2.坚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规划任务,做到林业生态任务与治理能力综合平衡。

3.坚持依靠科学技术,建立强有力的科技保障体系。

4.坚持国家、集体单位、个人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造林绿化资金,鼓励各类社会实体参与工程造林,大力开展社会造林事业。

5.在总结以往荒山荒地植树造林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更好地营建东大梁荒山绿化造林工程。

二、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中央关于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精神及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继续贯彻“坚决保护,积极培育,合理利用,全面发展”的林业基本方针。

在全面总结以往生态工程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按照防护林体系建设要求,遵循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围绕“增资源、增活力、增效益、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的林业发展目标,促进防护林体系建设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第二节项目区范围及建设规模

项目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东山东大梁地区,地域范围:

东至七道湾榆树沟村和格林小镇,南至红雁池电厂,西至市区东外环高速公路,北至东山垃圾场,绿化面积241.0公顷(3615亩)。

扣除山脊岩石裸露部分和基础设施用地,旅游开发用地,造林面积168.7公顷(2530.5亩)。

第三节项目建设布局

一、建设方案

项目区位于宜林荒山,造林采用节水灌溉植苗造林,根据东大梁地形条件主要采用沿等高线水平带状整地,挖穴栽植。

根据以往的造林经验,要求大苗上山,且皆为带土球一、二级合格苗木。

树种选择以防护树种为主,在地形平缓,土层深厚处可适当考虑观赏树种。

灌溉方式利用市区绿化输水管线,引水建设蓄水池,再由加压泵从高位蓄水池利用地势高差通过重力流进行节水滴灌灌溉,或利用管道灌溉进行沟植沟灌,对此,提出以下两个方案进行比选。

二、方案比选

方案一:

沟植沟灌造林

采用沟植沟灌,可灌溉项目区的全部生产区,有利于地表草本植物的生长,有利于植被的全面恢复。

沟植沟灌可以提高项目区的林木覆盖度,即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

经测算,沟植沟灌亩投资在2800元左右,每年灌水量500m3/亩—650m3/亩。

方案二:

节水滴灌造林

采用节水灌溉,需配套滴灌设施设备,加大了造林投资。

同时,滴灌耗电加大了年运行成本。

滴灌设施存在一定的使用年限,几年后,又得更新,容易造成更新跟不上,造林区灌溉无保证的结局。

经测算,滴灌亩投资在3500元左右,年灌溉定额每年220m3/亩—350m3/亩。

经比较,沟植沟灌较滴灌用水量大,造林成本高,滴灌较沟灌年运行管理费高。

因此,本项目设计拟采用滴灌节水造林技术方案。

三、项目区区划

(一)项目区立地类型

1.立地条件

项目区属于天山山地浅山带砾石戈壁荒漠立地类型。

造林区主要分布在海拔925—1040米区域。

在海拔955米以上山地阴坡,分布厚层栗钙土,土层厚度50厘米以上,PH值7.5左右,轻壤。

植被生长良好,以蒿和禾草为主,总盖度60—70%。

半阴坡一般为中层栗钙土,土层厚度30—50厘米,PH值为8.0,土层中夹有岩片。

植被生长一般以蒿和针茅为主,盖度50%。

阳坡岩片满布,属薄层栗钙土,土层厚5—10厘米,下部为基岩,植被稀疏,多为小蓬和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