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2675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docx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二

高二政治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教学和教育目标

1、知识素质要求

(1)基本概念

识记:

物质、宗教观念、哲学的基本问题。

理解:

意识。

分析不同类型的意识,其内容都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反映。

(2)基本原理

识记: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理解:

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性,明确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形成正确与错误反映的主观原因。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作用。

运用:

利用、改造自然,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

端正立场、观点、方法,健全知识结构,求得对事物作出正确反映。

用意识的反作用原理,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分析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基本国情的关系。

(3)方法论意义

用有关哲学道理说明,要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青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2、能力素质要求

(1)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基本事实抽象"客观性"的含义;

(2)辨证思维能力,在辨证思维中理解世界的客观性;理解意识的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以及根源于客观物质;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3)分析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理解每一基本观点的分析思路;分析问题要掌握的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的基本步骤。

(4)培养学生会看书、看懂书,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外部联系。

3、思想觉悟要求

(1)坚持无神论,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迷信。

(2)立足国情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还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

2、人能够有意识的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然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客观的。

4、物质概念。

5、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和歪曲反映。

6、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闹中的反映。

7、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闹中的反映。

8、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

9、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10、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根据和意义。

12、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国情的关系。

青年学生要立足国情。

1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三、教学方法

阅读理解、启发讲述、多媒体运用、讨论法等。

四、教学时间:

九课时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当我们夜观星空,遐想无限......浩瀚的宇宙究竟有什么呢?

人类借助于科学技术在不断的探讨、认识和利用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

最近,美国宇航局又发现了一颗新行星。

看来,宇宙并不是神仙上帝的天堂,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讲授新课:

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多媒体课件)

(第一层:

提出论点)

图片:

屈原在《天问》中问道:

昼夜为什么要交替?

阴阳二者哪个更为根本?

九天之间是怎样联结的?

柳宗元在《天对》中答道:

世界由元气构成,万物由阴阳二气作用而生。

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

意大利的布鲁诺反对神学家的"天界"和"地界"的说法。

图表: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由人的意识、或者是由神仙上帝决定的。

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和科学材料为基础,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在自然观上明确指出:

自然界是客观的。

(第二层:

分析论述)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图示)

(1)科学材料说明,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

--天体起源

组图:

深空宇宙;天体的起源与变化;太阳的辐射光谱;太阳的内部结构;太阳系等天体的运动规律是一致的。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神仙上帝或天国。

组图:

古语说: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

"宇宙,既指空间,又指时间。

人们可以观察到的最远的天体距地球约365亿光年,可以观察到约10亿个星系。

地球的形成只有46亿年,太阳的形成也只有50亿年。

(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生命起源

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而逐步形成的。

有人说核酸

无机物有机物生物-起源有人说蛋白质

有人说核酸和蛋白质

虽然他们的具体观点不同,但都说明,生命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非生命物质进化而来的。

组图:

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胰腺细胞、染色体结构。

(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人类起源

各种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向前发展;

组图:

自然选择--达尔文地雀;劳动使古猿变成了人。

总之,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议一议:

1996年10月24日,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不得不说:

"(天主教)信仰并不反对生物进化论。

"但又说:

"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提示:

(1)材料说明,科学每前进一步,宗教神学就丧失一块领域,科学和宗教在世界观上是对立的。

(2)宗教神学不会自动放弃阵地,它还要利用它认为"似是而非"的问题宣传宗教观点;唯物主义同宗教唯心主义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要在世界观上划清同宗教的界限。

2、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类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有巨大影响,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

但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客观的。

(1)人们利用自然物,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

组图:

人类利用地热资源建工厂、利用地热资源建玻璃温室种蔬菜;利用太阳能发电、造太阳能汽车;......

启发学生思考举例回答。

(2)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

组图:

例如人们利用甘蔗、植物造纸;利用木料做桌椅家具;提炼矿石生产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品。

破解基因遗传密码,克隆已灭绝的玛塔尼亚虎等。

启发学生举例回答。

这些自然物的人工化的前提与基础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而不是人的意识。

图片名言:

正如马克思所说:

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

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3)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提问:

人类怎样面对大自然?

讨论。

组图:

(正面)人们利用核裂变,建造核反应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我国的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举例还有:

建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反面)人们只图眼前利益,破坏雨林,造成水土流失,干旱、洪水泛滥、沙尘暴对人类惩罚;.....因此,人类不能随心所欲。

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可见,人类既要认识、利用、改造自然,又要合理开发、保护和节约资源,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们有意识地利用、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

想一想:

根据你所知道的事实,说明人处理自身同自然界的关系,首要的问题是什么?

提示:

让学生举例说明首要的问题是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

然后才能利用和改造自然。

(第三层:

归纳结论)课堂小结。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

自然界的意识而存在

存在与发展科学和实践证明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

是客观的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

依赖于人的意识

综合练习。

一、不定项选择

1、下列说法,符合唯物主义根本观点的有(ABD)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存在即被感知,心外无物D、气者,理之依也

2、目前,人们已造出了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创造出更多的物种。

但是,如果没有业已存在的物种,没有遗传物质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基因变化的规律,新的物种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BCD)

A、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弱

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自然界是客观的

D、意识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没有意识的,而社会的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那么,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否客观的呢?

如,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地十个五年发展计划;我国与2001年11月加入世贸组织;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名,继续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这一切好象是人们在支配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讲授新课:

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多媒体教学)

(第一层:

提出论点)

图示:

在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指导下,我国经济特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大会召开。

议一议:

社会与自然界有什么不同点?

图片:

朝阳中仙鹤在优美的环境中觅食戏水;我国共青团成立80周年暨五四运动83周年,与时具进,开创新事业。

这可以看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它们的变化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

这就使我们感到困惑,究竟社会是否客观的?

(图示)

有人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由人的意识、特别是杰出人物的意识决定的,这是主观唯心主义;

有人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由神仙、上帝决定的,这是客观唯心主义。

他们在社会观上都是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第二层:

分析论证之一)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1)古猿的体质形态、群体结构以及生存环境,构成人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前提。

组图:

人和动物的亲缘关系;由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

(2)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

图示:

古猿在劳动过程中向人类的转变。

(第二层:

分析论证之二)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1)整个社会有机体,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基础的。

组图: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首要条件,是历史的发源地。

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工业生产、进行商品交换活动。

在生产劳动中,人与自然界发生物质变换的关系,还形成了人和人之间活动互换的关系。

人们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活动。

如我党召开十五大,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即将召开的十六大,将为我国在21世纪的腾飞,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跨越新里程而受到举世瞩目。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人们的观念和思想也发生变化,并给人以精神动力和给社会活动以指导。

如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如在我国上海举行的APC会议。

(2)构成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客观的。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组图:

三次科技革命就是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

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二战以后的以电子、能源和新材料为基础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

图示归纳:

受经济、社会条件,经济规律

和自然规律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生产力的原有生产制约下一步创造更高的

发展是客力水平生产力生产力

 观的水平水平

第二,生产关系只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客观的决定,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组图:

我国现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生产力不够发达,这样的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决定了我国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形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我国农民的第一个伟大创造。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明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证明了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正确的。

总之,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客观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图示:

社会存在与物质资料生产力客观性客观性

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客观性

(分析论证之三)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支配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组图: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我国正在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在中央的政策扶持、财力支援,发达地区的帮助,西部地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西部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宁夏成为塞上江南,秭归新城耀明珠。

各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的具体阶段虽有不同,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任何人的主观意志无法改变的。

(2)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组图:

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

法轮功是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的邪教组织,揭批法轮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斗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为谋暴利,走私贩毒,危害我国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民生命安全,我们必须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3)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都受某种客观规律的支配。

图示: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价格价值

组图: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既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到既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层:

归纳结论)

总之,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的规律都是客观的,所以,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第四层:

本节内容小结)

图示:

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人

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物质

人类社会是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

1、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不是由人随意规定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这说明:

(D)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C、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

D、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由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二、分析说明

2、既然生产关系只能由生产力状况来客观决定,不能由人主观随意选择,为什么又说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提示:

(1)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根本原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都是客观的,生产关系的性质由生产力的水平和发展决定,生产力的状况要求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是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和集团总是希望生产关系能符合自己的要求,所以他们在主观上就要选择生产关系。

1840年以来,中国各个阶级都在选择,无产阶级也在探索、选择。

(3)主观选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是否符合本国所处的内外历史条件。

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掌握了社会发展规律,从中国国情出发,认定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中国历史条件决定的,是客观的。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并取得成功,体现了主观选择的科学性,是主观选择与历史发展客观性的统一,绝不是主观选择的结果。

第三课时

引入新课:

世界上存在两大类现象--物质与意识现象。

第一节集中说明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第二节的中心观点是说明意识的本质与作用。

因此,第一框题讲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第二框题分析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第三框题讲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社会意识也不断变化、更新。

在思想政治上,三个代表的思想不断落实到基层;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逐步增强。

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概念、新观念:

基因、克隆、信息、多媒体、电子邮件、知识经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这一切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讲授新课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小故事:

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善于画竹。

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受到大家的称赞。

原来,文可在他居住的地方遍种竹子,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

他对竹枝、竹叶在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都有透彻的了解,所以他画竹时能下笔有神。

他的朋友晁补之写下一首诗称赞他:

"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

从此,胸有成竹作为脍炙人口的成语流传至今。

如果文与可不与竹子打交道,不论他怎样构思,也不会胸有成竹。

即没有形成竹子的意识。

(提出论点)那么,什么是意识呢?

这要从它的起源、生理机能和本质三方面来理解。

(分析论证)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看书2-4段。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

有了人才有了意识。

(2)意识更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在古猿向人类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劳动是社会性的,所以意识从来就是社会的产物。

一些地方发现过狼孩、豹孩、熊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长期脱离人类社会实践,而生活在动物群体中,也不会形成人的意识。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

"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德意志意识形态》

2、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看书6-7段。

忆一忆:

初中《生理卫生》是怎样讲述人脑的构造和机能的?

人的大脑皮层包括了一百四十亿以上的脑细胞,不同的区域与相应的感觉器官相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中心。

大脑的枕叶司视觉,颞叶沿大脑侧沟的部分司听觉,其他如额叶、顶叶等各有专职,分工细致、严密。

一个加拿大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用微电极刺激大脑皮层右侧颞上叶,病人突然说:

"我听到管弦乐的音乐声",并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

这就是用微电极的刺激代替神经系统传输来的信息,触发了储存在大脑皮层的关于管弦乐的记忆。

高等动物虽然有以脑为核心的中枢神经系统,但起结构和生理机制远比不上人脑,二者有质的区别。

动物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而人类则通过劳动有意识、有目的地变革自然,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

所以,恩格斯说,思维着的精神,就成了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

《自然辩证法》

但是,有了人脑就并不等于有了意识。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那么,客观内容怎么进入人脑形成意识呢?

看书8段回答。

(2)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在多年以前,人们还不知计算机为何物,今天,运用计算机已成为21世纪的劳动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机能之一;生物工程、克隆技术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

可见,"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去尝一尝。

"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实践去接触客观存在,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才有了意识。

先有各种各样的物质现象,后有不同的意识现象。

第一,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什么是正确与错误的思想意识?

指导学生看书9-12段回答。

正确的思想意识:

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包括状态、性质、变化规律等)的意识。

指导学生举例:

如科学概念、原理,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同实际相一致的计划和方案等。

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个代表思想都是正确的思想意识。

三个代表思想之所以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这是因为: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三个代表的思想,集中体现了我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思想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是正确的思想意识,得到亿万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错误的思想意识:

是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意识。

指导学生举例:

如从主观出发、脱离实际的判断和决策,宗教的鬼神观念、法轮功等。

判断正确思想意识与错误思想意识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是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客观世界根本不存在上帝鬼神,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创造神的。

正如恩格斯所说: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这里的外部力量是指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当人们没有认识和利用它们时,就成为盲目信仰的对象;当人们自觉认识和利用它们时,就不会再具有神秘感。

宗教的本质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第二,具体感觉与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看书13-16段。

意识包括感觉和思维。

它们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感觉:

是对客观事物具体形象的反映。

抽象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反映。

启发学生举例由感觉上升到抽象思维。

如我们看见商店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价格贵贱不一,商品买卖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就是感觉;根据这些客观事实,我们通过人脑思维活动,进一步认识到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就形成为理性认识即抽象思维。

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任务、发展阶段、领导力量、对外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客观事实进行科学思维,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对现状的认识、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包括正确与错误的反映。

)看书17-25段。

首先,人们对现状的认识,根源于现阶段各种各样的客观事物。

学生举例。

如,这些年来,我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我们可以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我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正确的。

"这就是对现状的认识。

其次,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其内容也是根源于当时的客观事物。

学生举例。

如,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百年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这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大量事实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客观事实,这使我们认识到近百年来中国的历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为救国建国而不断探索正确道路的事实,使我们又认识到近百年来中国的历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当家作主的客观事实,使我们深深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结论。

再次,对未来的预测,是根据客观事物作出的一种超前反映。

学生举例。

如天气预报,根源与大气运行的规律性。

1781年人们发现了天王星,后来人们观察它的运行轨道,却与根据万有引力规律计算出的轨道有较大偏差,于是人们推测,在天王星轨道之外可能还有一颗行星,由于它的作用才引起了实际轨道与计算轨道的差异。

亚当斯和勒维列分别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其他有关规律,对天王星的实际轨道进行分析,计算出那个未知行星的位置。

1846年9月23日晚,加勒在勒维列指出的位置附近终于观察到了海王星。

人们对社会现象的科学预见,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极重要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预言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是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得出的科学结论。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根据地预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建立了新中国;我党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现在已经实现了第二步,正在向第三步迈进。

以上三个方面充分说明,意识来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归纳结论)意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