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2705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3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docx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来自中国企业省略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精

摘要:

企业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主体,创新动向指数是全面、系统、动态反映企业创新水平和趋势的综合指标。

报告显示:

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表明,当前企业已进入创新活跃期。

主要表现为:

第一,企业创新潜力强劲,企业家精神成为提升创新潜力的最重要动力;第二,企业家创新投入意愿强烈;第三,创新市场环境、文化环境较好,企业注重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多元化创新信息渠道。

同时,中国企业创新效果初步显现,创新在提升产品质量、改善环境、开拓新市场等方面作用明显,但是企业创新尚存在诸多问题、困难和挑战,离国家创新战略提出的要求依然存在不小差距。

因此,企业家亟须提高自身创新思维与方法水平,通过多层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企业家同时期望大力培育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金融环境等促进创新迸发的宽松的外部环境,加快创新驱动力的形成。

关键词:

中国企业家

创新动向指数

现状分析

政策建议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变,以创新为主要动力的发展模式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

作为经济微观主体的企业,其创新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创新驱动力的形成。

为了解我国企业创新的环境、现状、趋势及机遇与挑战,2015年8月至9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2015·中国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以企业创新动向为主题,并依据国内外企业创新研究的经典理论框架,构建了

“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

在构建“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时,我们系统地考虑了创新要素的投入及规模、创新效果及效益、企业创新战略选择、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家创新精神及意愿,以及企业创新环境等诸多方面。

遵循从精从简,兼顾代表性与差异性,以及贯通宏微观,突出动向性等原则,我们力求使“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能够尽量反映当前经济社会形势下企业对创新环境的解读、创新投入的意愿、创新管理的实践以及创新效果的满意程度,希望能为行业以及企业创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引和启发。

与前22次年度跟踪调查一样,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主的企业经营者群体为调查对象,参考我国经济结构,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

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于2015年8月10日发放问卷,截至9月28日共回收问卷2819份,其中有效问卷2526份。

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

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

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

来自中国

企业创新动向指数的报告

*

——2016·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

*本次调查是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的第23次全国性企业经营者年度跟踪调查,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

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研究司、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分配局、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以上5家部门为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起成立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市场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法规司、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司债券监管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

本次调查得到了卓越企业家成长研究基金会的支持,在此致谢!

凡引用此报告者均需注明引自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

来自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的报告——2016·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面和深入,本报告还采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往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样本企业的基本情况见表1。

企业经营者平均年龄为52.6岁,其中55岁及以上占43.1%,44岁及以下占21.6%,45~54岁占35.3%。

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占82%,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44.4%。

所学专业为管理类的占41%,为经济类的占18.1%。

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0.1%,其他职务的占9.9%。

本报告的主要结论:

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表明,当前企业已进入创新活跃期,主要表现在:

一是企业创新潜力强劲,企业家精神成为提升创新潜力的最重要动力,尤其表现在重研发、担风险、抓机会等方面;二是企业家创新投入意愿强烈,尤其是创业成长期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比较突出;三是体现在创新市场环境、文化环境较好,企业注重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多元化创新信息渠道等方面。

调查同时表明,企业创新尚存在诸多问题、困难乃至挑战,包括人才环境是当前企业创新最大的瓶颈;中西部区域创新文化亟待培育;企业创新的实际投入与创新成效的持续性有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创新支持政策力度应给予更多关注;企业创新战略比较单一,过于依赖内部研发,以合作研发为特征的开放式创新亟待加强等。

进入创新活跃期的中国企业创新效果初步显现,创新在提升产品质量、改善环境、开拓新市场等方面作用明显,但是离国家创新战略提出的要求依然存在不小差距。

一方面,企业家应努力提高自身创新思维与方法水平,打造具备较高创新管理能力的专业化高层管理团队,努力激发一线员工等内部要素的持续创新动力,同时充分利用市场化创新机制,增强合作研发等开放式创新战略,更好地通过多层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要坚决贯彻落实“十三五”的创新理念,抓紧培育创新人才,尤其是培养和发展引领企业持续创新的企业家人才,同时大力培育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金融环境等促进创新迸发的宽松的外部环境,加快创新驱动力的形成。

一、创新动向指数已

进入活跃区间

(一企业创新潜力和创新投入较高,创新环境有待改善,创新战略水平亟待提升

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的平均得分是54.95,表明我国企业已经进入创新活跃期。

由于创新动向指数在国内属于首创,尚没有历史数据提供比较。

因此,本文对“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不同类型企业间对比分析和指数不同维度间差异分析。

本文数据未来可作为基准点,结合更为丰富的数据进行比较与解读。

对创新动向指数的分析表明,企业创新潜力和创新投入方面的得分最高,创新环境和创新战略得分较低,创新效果得分居中。

创新动向指数的

总体情况说明:

我国企业已经具备较好的创新

潜力,且创新投入意愿较高,但受限于外部创

新环境和企业创新战略水平,创新投入带来的

创新效果有待提高(见表2。

企业创新动向指数得分分布图显示(见图

1,样本企业创新动向指数基本呈正态分布:

创新指数分布最集中的区间为50~55(21%,而分布在45~50区间的比例次之(18%,55~

60区间的企业比例为17%。

综合而言,62%的

企业创新动向指数在50分以上,创新活跃度

较高。

进一步分析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差别,我们发现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向指数(57.19高于

非国有企业(54.41,而这个差距较为明显地体

表1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行业

地区规模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详见表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其他行业

东部地区企业

中部地区企业

西部地区企业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2.0

0.8

64.3

0.9

5.2

1.6

3.7

8.2

1.6

2.5

3.0

6.2

59.4

23.6

17.0

9.9

25.1

65.0

经济

类型

生产

状况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其他内资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民营企业

盈利企业

持平企业

亏损企业

超负荷生产企业

正常运作企业

半停产企业

停产企业

4.0

0.9

28.3

4.0

17.0

40.8

0.5

4.5

71.9

46.3

23.5

30.2

1.4

69.6

27.6

1.4

注:

(1其他行业包括:

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2东部地区包括:

京、津、冀、辽、沪、苏、浙、闽、鲁、粤、桂、琼12省(直辖市、自治区;中部地区包括:

晋、蒙、吉、黑、皖、赣、豫、鄂、湘9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

渝、蜀、黔、滇、藏、陕、甘、宁、青、新10省(直辖市、自治区。

现在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战略3个方面。

在创新投入和创新战略方面的差距,可能反映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资源和管理方面的差异,而创新环境方面的差距则反映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创新外部环境略有不同。

然而,虽然国有企业在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战略等方面优于非国有企业,但两类企业创新效果差异不大,说明非国有企业在创新要素利用效率方面有一定优势。

对比不同规模的企业,我们发现大型企业的创新动向指数(61.10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54.30。

在创新动向指数组成部分中,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的主要差距在于创新战略、创新投入、创新潜力

和创新效果,其中创新战略差距最为明显。

大型企业的创新战略得分是50.29,而中小型企业的创新战略得分只有37.37,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在创新指数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创新动向指数的多个方面也有明显差异,从综合指数看,创业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显著好于滞缓期企业。

从具体维度看,各发展阶段企业的创新环境差距不大,但企业创新潜力、创新投入和创新战略差距明显,结果导致企业创新效果的显著差别。

对不同行业类型的企业分析表明,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创新动向指数略高于资源密集型行业企

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创新动向指数相对较低①,3类行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创新投入和创新战略上,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的创新投入(70.56和创新战略(42.42得分较高。

(二大型企业、创业成长期企业创新相对活跃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我们对各种类型企业进行了交叉分析。

对企业经济类型与规模的交叉分析表明,大型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向指数平均得分较高(61.46,大型非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向指数平均得分次之(60.34,而中小型非国有企业创新动向指数较低,得分为53.95(见表3。

分析表明,大型国有企业和大型非国有企业的创新环境并没有显著差别,而后者的创新环境还好于中小型国有企业,创新环境较差的是中小型非国有企业。

这些数据表明,中小型企业的创新环境尤其需要改善。

在企业创新投入上,大型国有企业投入水平较高,大型非国有企业次之,水平最低的是中小型非国有企业。

在创新战略上,大型国有企业具有较大优势,而中小型非国有企业的创新战略水平较低。

在创新效果上,大型非国有企业的得分较高,其次是大型国有企业,而中小型国有企业的创新效果得分较低。

这些数据进一步表明,从创新效果来看,企业规模是比企业性质影响更为显著的因素。

对企业经济类型与发展阶段的交叉分析表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动向指数总得分上随发展阶段而降低:

创业成长期国有企业的

表3不同规模企业“创新动向指数”得分

图1创新动向指数得分样本分布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大型中小型大型中小型

创新动

向指数61.4654.9560.3453.95

创新环境46.1146.9045.8544.99

创新潜力69.0863.2369.0864.01

创新投入75.0070.2173.5266.80

创新战略53.2638.9747.4436.52

创新效果63.8855.4565.8357.43

表2企业“创新动向指数”得分

总体

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创业成长期企业成熟期企业滞缓期企业资源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

创新动向指数54.9557.1954.4161.1054.3057.0354.8347.3854.9753.4956.63创新环境45.3346.6145.0646.3445.2145.4545.2245.4445.0545.5845.72创新潜力64.6865.2564.3869.1064.2166.7064.6757.2865.4364.1064.86创新投入67.8371.9067.2674.2167.1771.4366.6057.2066.2766.5470.56创新战略38.6043.8937.2950.2937.3740.9938.9828.3038.5935.2842.42创新效果

58.3358.3058.0465.5457.5560.6058.6948.6759.5255.9459.57

注:

(1参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关于全球创新指数的构建,我们利用阈值法构

建无量纲创新动向指数各指标。

由于企业家对每道问题的打分在1~5之间,创新动向指数的临界值为50分,即:

(3-1/(5-1×100。

我们认为,创新活跃期的判断标准可以以创新动向指数得分50分为界线,大于50分表明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

这一论断与我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014年达到2.1%,国家迈入创新活跃期的现实相一致。

具体指标计算详见附录;(2国有企业主要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约占样本比例为17.1%;其他企业为非国有企业,占样本比例约为82.9%。

在呈现各指标计算的基础数据时,为了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样本回答相应问题情况,我们采用较细致的分类。

指数呈现部分,为简明起见,我们采用聚合方法。

创新动向指数平均得分较高,而创业成长期的非国有企业与成熟期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向指数水平相近,成熟期的非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向指数平均得分次之,而滞缓期的国有和非国有企业接近。

这些数据表明,在创新动向指数总体得分上,非国有企业滞后国有企业一个发展阶段。

对比不同发展阶段的国有和非国有企业,一个明显的差别是国有企业从成熟期到滞缓期在创新动向指数方面下降更快。

这说明非国有企业的创新指数虽然整体水平略低,但在持续性方面表现更好(见表4。

二、企业创新环境

发展不均衡

(一创新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对较好,人才环境是创新最大瓶颈

创新环境指标包括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区域创新文化环境以及基于创新人才可获得性的人才环境。

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创新环境指标总体得分是45.33,表明企业所处的创新环境中等,尚有较大改进空间(见表5。

对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创新环境分析发现,国有企业创新环境得分略高于非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外部创新环境得分较高主要是由于制度环境和人才环境优势,而非国有企业在文化环境方面具有优势。

在市场环境方面,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并没有显著差别。

这些数据表明,目前国有企业仍具有制度上的优势,并且更能够吸引创新性人才,而非国有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等文化环境具有相对优势。

尽管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创新环境总体差异较小,大型企业的创新环境优势来自于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而中小型企业在文化环境方面具有优势,两者在人才环境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类似地,尽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总体创新环境没有明显差异,各子指标随企业发展呈现不同趋势。

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制度环境得分逐渐降低,而文化环境和人才环境得分逐渐提高。

不同行业类型企业创新环境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创新环境的各个维度上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具体而言,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制度环境较好却面临

较差的文化环境。

这表明:

一方面,国家创新战略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技术密集型行业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落实不足、“山寨”模仿等较为普遍的环境特征。

(二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支持政策力度应给予更多关注

我们对企业的外部创新环境从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支持政策和创新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调查表明,近半数企业家认为所在地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比较完善。

分地区来看,中西部地区企业认为“不够完善”的比重相对较高,东部地区企业认为“比较完善”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6。

对企业更具实际意义的是企业所在地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执行情况。

调查表明,企业家认为所在地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执行“不够严格”的比例高于“比较严格”比例。

其中,中西部地区企业家认为“不够严格”的比重相对较高,东部地区企业家认为“比较严格”的比重相对较高(见表7。

对企业所在地研发费用税收表4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创新动向指数”得分

国有

企业

非国有

企业

创业成长期

成熟期

滞缓期

创业成长期

成熟期

滞缓期

创新动

向指数

61.11

58.31

45.49

56.59

54.07

47.35

创新

环境

46.33

46.37

47.72

45.20

44.84

45.32

创新

潜力

69.15

66.48

53.04

66.47

64.24

57.50

创新

投入

78.30

71.96

57.89

71.08

65.72

56.98

创新

战略

49.50

45.15

28.32

39.81

37.37

28.01

创新

效果

62.26

61.58

40.48

60.40

58.19

48.92

表7企业家对所在地知识产权

保护法规执行情况的判断(%

表6企业家对所在地知识产权

保护完善程度的判断(%

总体

东部地区企业

中部地区企业

西部地区企业

十分完善

1.4

1.5

1.2

1.7

比较完善

47.2

48.7

45.3

44.1

不够完善

46.9

45.2

49.0

49.7

很不完善

4.5

4.6

4.5

4.5

总体

东部地区企业

中部地区企业

西部地区企业

十分严格

1.5

1.3

0.9

2.9

比较严格

44.5

46.4

42.3

40.8

不够严格

49.0

47.4

51.9

51.0

很不严格

5.0

4.9

4.9

5.3

减免等创新支持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表明,多数企业家认为税收减免政策落实情况“较好”。

从区域上看,中西部地区企业家认为研发费用税收减免政策落实情况“较差”和“很差”的比例相对较高,而东部地区企业认为落实情况“较好”的比例相对较高(见表8。

对企业所在地提供土地使用等政策优惠落实情况的调查表明,多数企业家认为土地使用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较差”。

从区域上看,东部地区企业家认为土地使用税收减免政策落实情况“较差”的比例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企业家认为落实情况“较好”和“很好”的比例较高(见表9。

对企业所在地推动产学研结合创新支持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企业家认为区域产学研相关支持政策落实情况“较好”。

从区域上看,中西部地区企业认为落实情况“较差”和“很差”的比例相对较高,

而东部地区企业认为落实情况“较好”的比例较高(见表10。

综上,企业家认为目前我国创新支持政策落实仍需提高,并且应在推进落实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区域有所侧重。

例如,对东部地区企业重点落实土地使用政策,而对中西部地区企业重点落实研发费用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和推动产学研结合政策。

(三东部地区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相对较浓

调查发现,总体而言,目前社会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是较高的,但从区域来看差异较大:

东部地区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但目前社会对冒险精神和开拓进取的鼓励程度不足,而且从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对冒险精神和开拓进取的鼓励程度最高,而中西部地区的鼓励程度较低(见表11。

我们还考察了不同地区对“山寨”产品的接受程度以及企业间相互模仿的程度。

总体来看企业家对“山寨”产品的接受程度还是较低的。

东部地区更是低于中西部地区对“山寨”产品的接受程度。

同时,企业间相互模仿产品的程度很高,东部地区企业间相互模仿产品的程度最高,而中西部地区企业间产品相互模仿的程度相对较低(见表12。

综上,尽管我国的创新文化在总体上对创新失败的容忍程度较高以及对“山寨”产品接受程度不高,但是对冒险精神和开拓进取的鼓励程度不足,并且企业间产品模仿程度严重。

因此,创新文化的培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并且区域间的差异需要引起重视。

三、企业创新潜力比较充足,企业家创新意愿比较强劲

(一企业家精神是提升创新潜力最重要动力创新潜力指标由企业家精神、高管团队创新管理以及企业创新组织能力组成。

企业创新潜力指标平均得分是64.68,表明企业具有较高的创新潜力。

在各维度上,企业家精神引领了创新内部潜力的发挥,高管团队也发挥了重要的创新管理作用,而企业创新潜力落地所需要依赖的创新组织能力相对较弱,会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企业创新潜力的发挥。

对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国有企业创新潜力得分略高于非国有企业,这主要是因

表11企业家对所在地区域创新文化的判断(%

表10企业家对所在地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政策落实情况的判断(%

表9企业家对所在地土地使用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的判断(%

总体

东部地区企业中部地区企业西部地区企业

很差14.013.913.015.5较差43.343.542.138.3较好40.740.539.643.0很好3.02.15.33.2总体

东部地区企业中部地区企业西部地区企业

很差10.910.210.214.3

较差41.739.345.844.7较好44.347.340.439.0很好3.13.23.62.0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

鼓励冒险和开

拓进取的程度

总体

东部地区企业中部地区企业西部地区企业

总体

东部地区企业中部地区企业西部地区企业

很低6.46.16.28.08.88.68.110.3

较低43.040.050.144.154.453.057.954.8

较高45.348.639.641.132.233.929.030.3

很高5.35.34.16.84.64.55.04.6

表12企业家对所在地山寨产品的接受程度和企业间相互模仿情况的判断(%

对“山寨”产品接受程度

企业间产品模仿程度

总体

东部地区企业中部地区企业西部地区企业

总体

东部地区企业中部地区企业西部地区企业

很高2.62.22.64.118.919.119.617.0

较高38.335.941.143.061.762.358.963.5

较低42.945.538.938.716.416.118.015.4

很低16.216.417.414.23.02.53.54.1

表8企业家对所在地研发费用税收

减免政策落实情况的判断(%

总体

东部地区企业中部地区企业西部地区企业

很差11.511.010.315.0较差39.237.443.939.2较好46.148.143.342.6很好3.23.52.53.2

为国有企业创新组织能力的得分较高。

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创新潜力显著优于中小型企业,这个差异在企业家精神、高管团队创新管理和创新组织能力3个指标上

表现一致。

从企业发展阶段来看,创业成长期企业创新潜力显著优于成熟期和滞缓期企业,这一趋势在3个指标上表现一致。

最后,从行业类型看,不同行业类型的创新潜力差别不大(见表13。

对企业经济类型和企业规模进行交叉分析表明,无论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的创新潜力都显著高于中小型企业,体现出较明显的规模优势。

对企业经济类型和行业性质进行交叉分析发现,国有企业中资源密集型行业企业创新潜力明显高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而非国有企业中3种行业类型的企业差距不大,这说明以资源投入推动创新的模式在国有企业中表现的比非国有企业中明显一些(见表14。

对企业经济类型和成长阶段进行交叉分析发现:

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国有企业,创业成长期的企业在创新潜力的各个维度上均优于成熟期企业,而滞缓期企业在所有企业中创新潜力较低(见表15。

(二重研发、担风险、抓机会是企业家精神的突出表现

对企业家精神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精神

表现最为突出的3个方面分别是“我重视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