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2737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屋建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房屋建筑学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屋建筑学复习重点.docx

《房屋建筑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屋建筑学复习重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房屋建筑学复习重点.docx

房屋建筑学复习重点

造价123房屋建筑学复习要点

Chapter1民用建筑设计概论

1、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通称建筑的三要素。

2、建筑物按使用性质分类:

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三大类。

按层数分类:

①住宅建筑

⑴低层住宅1~3层。

⑵多层住宅4~6层

⑶中高层住宅7~9层⑷高层住宅≥10层

②其他民用建筑

⑴单层建筑:

建筑层数为1层。

⑵多层建筑:

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一般2~6层)

⑶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

⑷超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建筑

3、如何让划分建筑物的耐久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

①建筑物的耐久等级主要依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规模来划分等级。

②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根据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确定的。

4、耐火极限: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从受到或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

用小时(h)表示。

5、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几个方面。

6、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包括基本模数和导出模数,导出模数又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

基本模数的数值是100mm,符号M。

即:

1M=100mm。

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

1水平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其相应尺寸分别是300、600、1200、1500、3000、6000mm。

2竖向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与6M,其相应的尺寸为300和600mm。

分模数是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

分模数的基数为1/10M1/5M1/2M,其相应尺寸分别为10、20、50mm。

Chapter2建筑平面设计

1、民用建筑由使用部分(分为主要使用部分和辅助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两大类组成

2、房间的面积是由家具设备占用的面积、人们使用活动所需的面积和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三部分组成。

确定房间的面积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房间的使用活动特点、使用人数的多少以及家具设备的配置。

还应考虑经济条件及相应的建筑标准。

3、确定房间的平面形状应考虑哪些因素?

确定房间的平面形状时,应综合考虑房间的使用活动特点、家具设备布置和采光通风等使用要求,结构和施工等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美观等因素。

矩形房间被广泛采用的原因:

矩形房间便于家具布置,房间平面利用率较高。

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便于构件同意,有利于建筑构件标准化。

矩形房间平面组合的灵活性较大,可采用多种不同的组合形式。

4、对于矩形平面,房间的平面尺寸是指房间的开间和进深

开间(也称面宽或面阔):

是指房间在建筑外立面上所占宽度。

进深:

是指垂直于开间的房间深度尺寸(一般均采用3M数列)

如何确定房间的开间和进深?

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①房间的使用要求;②采光、通风等室内环境的要求;③精神和审美要求;④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

5、门

门的主要作用是联系和分隔室内外空间,有时也兼起通风、采光作用。

门的宽度应满足人流同性、家具设备搬运以及防火等要求,主要取决于人体尺度(每股人流通行所需宽度一般不小于550mm)、家具设备的尺寸和人流活动的特点。

门的数量是根据联系和使用要求、使用人数多少、人流活动特点等因素确定,同时还应符合防火要求。

门的位置的确定主要考虑家具设备布置、交通流线组织、安全疏散以及室内自然通风等方面要求。

门的开启方式门开启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因此宜向内开启。

对于使用人数多、面积大的房间,为便于人流疏散,应向外开启,或采用双向开启的弹簧门。

当门的位置比较集中时,应注意协调开启方向,防止门扇开启时互相碰撞或阻碍交通。

6、窗

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起围护、分隔和观望的作用。

窗的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室内的采光要求。

(窗在离地面高度0.8m以下部分不计入有效采光面积;窗上部有宽度超过1m的外廊以及阳台等外挑遮挡物时,有效面积按照窗面积的70%)还应考虑通风要求、气候条件、立面处理和建筑经济等因素。

窗的位置应综合采光、通风、立面处理和结构等因素来确定。

窗地比:

窗地面积比的简称,是指窗洞口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7、交通联系部分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水平交通联系部分(如走道、过道等),垂直交通联系部分(如电梯、楼梯、自动扶梯等),交通枢纽(如门厅,过厅等)。

8、2-9中如何确定走道的宽度以及楼梯的宽度、数量及位置,请参照课本31页-35页。

9、门厅的设计要求:

⑴门厅在平面布局的位置应明显而突出,通常应面向主要道路,使人流出入方便,并多布置在建筑物的主要构图轴线上,成为整个建筑构图的中心。

⑵门厅内部的布置应做到导向正确,交通流线简捷通畅,避免人流交叉干扰。

⑶门厅应有良好的天然采光,适宜的空间比例关系。

⑷门厅设计应使疏散安全。

⑸门厅应注意防雨、防风和防寒等要求。

10、建筑平面设计的要求:

①功能要求②结构要求③设备要求

11、如何按照功能要求进行平面组合?

(课本38页)

12、建筑平面组合的形式及其各自特点和适用范围:

⑴走道式组合

特点:

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开,各房间不被穿越,相对独立。

同时各房间之间又可通过走道保持必要的功能联系。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房间面积不大,同类型房间数量较多的建筑,如学校,医院,宿舍等。

⑵套间式组合

特点:

把水平交通联系部分寓于房间之内,房间之间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

适用范围:

房间的使用顺序和连续性较强的建筑,如展览馆、博物馆、车站等。

⑶大厅式组合

特点:

主要房间突出,主从关系分明,主要房间和辅助房间联系紧密。

适用范围:

影剧院,体育馆等建筑。

⑷单元式组合

特点:

规模小、平面紧凑、功能分明、布局整齐、外形统一,各单元之间互不干扰,且利于建筑的标准化和形式的多样化。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住宅建筑。

⑸混合式组合

特点:

多种组合形式的灵活运用,将所有房间有机地组合成建筑整体。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规模较大、功能复杂的公共建筑。

13、影响建筑物的朝向的主要因素是日照和通风。

此外对于公共建筑,还应考虑道路的布置方向及人物走向的影响;对于风景区的建筑,还应考虑景观要求。

14、确定建筑物的间距,应综合考虑日照、防火、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用地情况等方面的要求。

如何确定建筑物的日照间距?

(课本53-54页,注意公式和图)

Chapter3建筑剖面设计

1、房间的净高:

是指室内楼地面到吊顶或楼板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楼板或屋盖的下悬构件影响有效使用空间时,应是室内楼地面到结构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层高:

指该层楼地面到上层楼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层高不超过3.6m时,采用1M数列,超过3.6m,采用3M)

2、确定房间的净高和层应主要考虑的要求:

1使用活动特点、家具设备配置等使用要求。

(房间净高不宜小于2.2m,住宅起居室和卧室净高不低于2.4m,层高不超过2.8m;教室净高不低于3.4m)

2采光、通风等环境和卫生要求。

3室内空间比例要求

4结构和构造要求

5经济要求

3、窗台高度的常用数值范围:

900~1000mm。

托幼建筑活动室、音体室不宜大于600mm,浴室、厕所、卫生间一般可取1800mm

门的高度宜采用3M数列,净高一般不宜小于2m,不设亮子时,常用2.1m和2.4m;设亮子时,门的高度常用2.4m和2.7m。

室内外地面高差常用数值范围300~600mm。

4、如何解决错层高差?

措施:

⑴利用踏步来解决错层高差。

(当各层平面两部分之间的高差较小且层数不多,可设少量台阶连接不同标高的楼地面)

⑵利用楼梯来解决错层高差。

(各层平面两部分之间的高差较大时,利用楼梯来连接不同标高的楼地面)

⑶利用室外台阶来解决错层高差。

用于建造在坡地上的建筑物。

Chapter4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1、含义:

统一与变化:

即“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法则,它是一种形式美的根本规律,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均衡:

建筑造型中的均衡是指建筑体型的左右、前后之间保持平衡的一种美学特征,它可给人以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觉。

稳定:

指建筑物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

对比:

在体型与立面设计中,指的是建筑物各部分之间显著的差异。

而微差则是指不显著的差异,即微弱的对比。

韵律:

指建筑构图中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

(常用韵律手法有连续韵律、渐变韵律、起伏韵律和交错韵律)

比例:

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之间的大小关系。

(推敲比例是指通过反复比较而寻求出这三者之间最理想的关系)

尺度是指建筑物的整体与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

2、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处理手法

1立面的比例尺度处理②立面虚实凹凸处理③立面的线条处理

4立面的色彩与质感处理⑤立面的重点与细部处理

Chapter5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建筑物主要是由基础、墙或柱、楼板层与地层、楼梯、屋顶和门窗六大部分组成。

Chapter6基础和地下室

1、含义

地基:

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称为地基。

基础:

在建筑工程中,位于建筑的最下部位,与土层直接接触的承重构件。

刚性基础:

由刚性材料做的基础。

(一般称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较低的材料为刚性材料,如砖、石、混凝土等)

柔性基础:

即钢筋混凝土基础,也称非刚性基础。

基础埋置深度:

简称基础的埋深,是指设计室外地面至基础地面的垂直距离。

(从室外地坪算起,到基础的底面为止)

全地下室:

指地下室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的高度超过房间净高的1/2。

半地下室:

指地下室地面低于室外地坪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3,但不超过1/2。

2、地下室防水的构造措施:

主要有材料防水和混凝土自防水两大类

⑴材料防水

1卷材防水②涂料防水③水泥砂浆防水

⑵混凝土自防水(关于具体做法,请再查看课本109-111页)

Chapter7墙体

1、标准砖的规格:

240mm*115mm*53mm.每立方砖砌体需砖数为512块。

2、砖墙的模数:

以125mm为基数。

当墙段的尺度小于1500mm时,应考虑砖模数,大于1500mm时,可不考虑。

3、砖墙常用的厚度有:

半墙砖(12墙)、一砖墙(24墙)、一砖半墙(37墙)、两砖墙(49墙)。

也采用3/4砖墙,实际厚度是178mm。

4、勒脚:

指外墙的墙角。

(墙角是指基础以上,室内地面以下的这段墙体。

勒脚的作用:

保护墙身避免外界的雨雪侵蚀而破坏,加固墙身防止外界机械碰撞而受损,装饰墙身,美化立面交界。

勒脚的构造做法:

通常有抹灰、贴面或石砌等。

(大家看一下书122页,注意画法和做法)

5、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地面垫层的范围内,通常在—0.060m标高处设置,同时,至少要高于室外地坪150mm,以防雨水溅湿墙身。

防潮层的做法通常有柔性防潮和刚性防潮两类。

当室内地面在墙身两侧出现高差时,则应在墙身内设两道水平防潮层,并用垂直防潮层将两道水平防潮层连接成台阶式防潮层,防止土壤中的水气从地面高的一侧渗入墙体。

6、在建筑物四周设排水沟,将水有组织地导向集水井,然后流入排水系统的做法,称为明沟。

在建筑物外墙四周做坡度为3%~5﹪的护坡,将积水排离建筑物的做法,称为散水。

散水和明沟的作用:

防止屋顶落水或地表水侵入勒脚而危害基础,将建筑物周围的积水及时排离。

构造做法通常有砖铺、块石、混凝土等。

(注意看课本124页做法和图)

7、窗台的作用:

一是导水,二是起装饰作用。

构造要点:

(课本123页―124页除了要点还要注意做法和画法)

8、过梁的作用:

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部的砌体和楼板层荷载。

常见的过梁做法有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三种形式。

(构造要点见课本125页)

8、墙身加固的措施:

①增加壁柱和门垛(门垛不小于120mm)。

2设置圈梁(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应是砖厚的整数倍,并不小于120mm.常用尺寸:

180、240mm)③加设构造柱

9、圈梁遇到洞口不能封闭时应在洞口上部或下部设置不小于圈梁截面的附加圈梁,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且应大于两梁高差的二倍。

(对有抗震要求的建筑物,圈梁不宜被洞口截断)

10、砌块墙的构造要点:

必须考虑使砌块整齐、划一,有规律性,不仅要考虑到大面积墙面的错缝、搭接,避免通缝,而且要考虑内外墙的交接、咬砌,使其排列有序。

尽量多用主要砌块,并使其占砌块总量的70%以上。

11、隔墙和隔断的不同。

隔墙是分隔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非承重内墙,起本身重量由楼板或梁来承担。

隔断是分隔室内空间的装修构件。

隔墙能够适应建筑功能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隔声功能。

隔断的作用在于变化空间或遮挡视线,增加空间的层次和深度。

隔墙按构造形式分为轻骨架隔墙、块材隔墙、板材隔墙。

各类隔墙的构造要点在课本131—135页

Chapter8楼地层

1、楼板层主要部分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主要由面层、结构层和顶棚层三部分组成。

⑴面层,又称楼面或地面,位于楼板层的最上层,起着保护结构层、分布荷载和室内装饰等作用。

⑵结构层,包括板和梁,主要作用是承受楼板层上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

⑶顶棚层,位于楼板层最下层,起着保护结构层、装饰室内、安装灯具、敷设管线等作用。

2、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搁置在梁上时搁置长度不小于80mm,搁置在墙上不小于100mm。

3、地坪层是指建筑物底层与土壤想接的水平部分。

地坪层由面层、垫层和基层三部分组成。

(有特殊要求的地坪,常在面层和垫层之间增设附加层,如保温层,防水层等。

各部分的作用:

①面层,也称地面,起直接承受上面各种荷载和装饰室内的作用。

②垫层用来承受和传递上部荷载。

③基层主要起加强地基、传递荷载的作用。

④附加层是为了满足某些特殊使用要求而设置的构造层次,如防潮层、、管道敷设层、保温层等。

Chapter9饰面装修

1、踢脚板的作用:

保护墙面,防止外界碰撞损坏墙面,或擦洗地面时弄脏墙面。

构造要点:

踢脚板的材料宜与地面相同,即可看作是地面在墙面上的延伸部分,通常凸出墙面,也可与墙面平齐或凹进墙面,高度一般为100~150mm。

(注意课本164页的画法及做法)

2、顶棚有直接式顶棚和悬吊式顶棚两类。

3、悬吊式顶棚一般由吊杆、基层和面层三部分组成。

4、(内外)墙面(课本153页表格)、地面(课本159—162页图)、顶棚(165页直接式顶棚图)各类型至少各掌握一种分层做法。

(注意画法)

Chapter10楼梯

1、楼梯主要由梯段、平台和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

常见的楼梯形式有单跑楼梯、双跑平行式楼梯、三四跑楼梯、螺旋楼梯、剪刀式楼梯。

2、楼梯的坡度是指踢断中各级踏步前缘的假定连线和水平面形成的夹角。

楼梯坡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坡度范围长为23º~45º。

一般不超过38°。

公共建筑常用26º34′(正切为1/2),住宅中的共用楼梯坡度常用33º42′(正切为1/1.5)。

4、踏步尺寸包括踏步宽度和踏步宽度。

踏步高度不宜大于210mm,不宜小于140mm,常用140~175mm。

踏步宽度不宜小于250mm,常用250~320mm。

计算踏步尺寸的经验公式是2h﹢b=600。

踏步宽度一般以1/5为模数,如220,260,280.等

5、梯段宽度是根据根据通行的人流量大小和安全疏散的要求决定的,共日常交通用的楼梯梯段净宽一般按每股人流宽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

6、当楼梯底层中间平台下做通道而平台净高不满足要求时,采取的措施有:

⑴降低楼梯中间平台的地面标高,即将部分室外台阶移至室内。

但须注意,一、降低后的室内地面标高至少比室外地面标高高出100~150mm,二、移至室内的台阶前缘线与顶部平台梁的内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300mm。

⑵增加楼梯底层第一梯段踏步数量,即抬高底层中间平台。

⑶上述两方法结合,即降低楼梯中间平台下的地面标高的同时,增加楼梯底层第一梯段的踏步数量。

7、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结构形式有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两种。

8、栏杆的形式通常有空花栏杆、栏板式栏杆和组合式栏杆。

9、栏杆扶手在平行楼梯的转弯处常用上行下行梯级取平,栏杆伸出梯级半个踏步宽的做法。

(课本193页图10-23b)

Chapter11屋顶

1、影响屋顶坡度的因素:

屋面选用的材料、当地降雨量的大小、屋顶结构形式、建筑造型要求以及经济条件等。

平屋顶的坡度范围:

不超过5%,常用坡度2%~3%。

坡屋顶的坡度范围:

一般大于10%。

坡度的形成常用方法有材料找坡和结构找坡两种。

2、无组织排水:

又称自由落水,屋面伸出外墙,形成挑出的外檐,使屋面的雨水经外檐自由落至地面。

有组织排水是将屋面划分成若干排水区,按一定的排水坡度把屋面雨水有组织的排到檐沟或雨水口,通过雨水管排泄到散水或明沟中。

有组织排水分为外排水和内排水。

外排水的形式有檐沟外排水、女儿墙外排水、女儿墙檐沟外排水

3、如何屋面排水组织设计?

屋面排水组织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将屋面划分成若干排水区,分别将雨水引向雨水管,做到排水路线简捷、雨水口负荷均匀、排水顺畅、避免屋顶积水而引起渗漏。

⑴确定排水坡面的数目。

一般,平屋顶屋面宽度小于12m时,可采用单坡排水,大于12m时,采用双坡排水。

⑵划分排水区

目的是便于均匀布置落水管,一般在年降水量大于900mm的地区,每一直径为100mm的雨水管,可排集水面积150㎡的雨水,小于900mm的地区,可排积水面积150~200㎡。

⑶天沟构造

即屋面上的排水沟,位于檐口部位时又称檐沟。

功能是汇集屋面雨水,使之迅速排离。

天沟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天沟上口距分水线的距离不应小于120mm,天沟的纵向坡度应不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超过200mm。

⑷水落管的设置

直径不应小于75mm,一般应大于100mm,水落管距墙面不应小于20mm,其排水口距散水坡的高度不应大于200mm,水落管的位置应在实墙处,间距一般在18m以内,最大间距不超过24m。

一般12~18m。

★4、卷材防水屋面的构造层及各层作用和常用做法(课本205~208页)

★5、卷材防水屋面泛水、檐沟、雨水口的构造要点(课本209页,注意图中做法和画法)

6、平屋顶保温层的位置和构造做法:

根据保温层在屋顶中的具体位置有正铺法和倒铺法两种。

正铺法是将保温层设置在结构层之上、防水层之下而形成的封闭式保温层的一种屋面做法,此时宜做找平层。

(注意课本215页图11-31a做法)

倒铺法是将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之上,形成敞露式保温层的一种屋面做法,这时宜做保护层,保护层可采用混凝土等板材、水泥砂浆或卵石。

(图11-31b)

7、为什么保温屋面常需设隔气层?

在冬季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水蒸气将随热气流上升向屋顶内部渗透,聚集在吸湿能力较强的保温材料内,容易产生冷凝水,使保温材料受潮,从而降低保温效果,同时,冷凝水遇热膨胀,使卷材起鼓损坏,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必须在保温层下设置一道防止室内水蒸气渗透的隔蒸气层。

构造做法:

可选用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

为了使施工时残存在保温材料和找平层内的水气散发出去,还需要在保温层中设排气出口,排气出口应埋设排气管,排气管设置在结构层上,穿过保温层的管壁应打排气孔。

Chapter12门和窗

1、按照开启方式分类:

门:

⑴平开门⑵弹簧门⑶推拉门⑷折叠门⑸转门⑹上翻们、升降门、卷帘门等。

窗:

⑴平开窗⑵悬窗⑶立转窗⑷推拉窗⑸固定窗

按照材料分类:

常见有木门窗、钢门窗、铝合金门窗及塑钢门窗等。

2、门的构造组成:

主要由门樘(门框)和门扇组成,可设亮子,门上还有五金零件。

窗的构造组成:

主要由窗樘(窗框)和窗扇两部分组成。

二者用五金零件连接。

有时也加设铁链、窗台板等。

4、门的尺度:

民用建筑门的高度不宜小于2100mm,亮子高度一把为300~600mm,此时门洞高度一般为2400~3000mm。

宽度:

单扇门为700~1000mm,辅助房间为700~800mm,双扇门为1200~1800mm。

5、窗的尺度:

平开木窗的窗扇高度为800~1200mm,宽度为400~600mm,推拉窗高均不宜大于1500mm。

★6、平开木门的构造要点(课本228-229页。

Chapter13变形缝

1、变形缝:

为防止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内部产生附加变形和应力导致开裂甚至破坏而预留的构造缝。

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2、┌伸缩缝—温(湿)度变化

种类┼沉降缝—不均匀沉降

└沉降缝—地震

三者区别:

①伸缩缝是主要考虑温度变化预留的构造缝,是自基础以上将建筑物墙体、楼地层、屋顶等构件全部断开。

②沉降缝是考虑地基不均匀沉降而预留的构造缝,是将建筑物从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即基础必须断开,从而保证缝两侧构件在垂直方向能自由沉降。

(由于沉降缝的宽度和所设范围同时满足伸缩缝的要求,所以两缝可合并设置,沉降缝兼起伸缩缝的作用,但是伸缩缝不能代替沉降缝。

3防震缝将建筑物的墙体、楼地层、屋顶等构件全部断开,且在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或柱,使各部分结构封闭连接,提高整体刚度。

3、伸缩缝的设缝范围和宽度:

设缝范围:

基础以上建筑物的墙体、楼地层、屋顶等构件全部断开

宽度:

一般为20~30mm。

沉降缝的设缝范围和宽度:

设缝范围:

从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

宽度:

根据地基性质、建筑物的高度和层数确定。

(课本248页表格)

防震缝的设缝范围和宽度:

设缝范围:

基础以上建筑物的墙体、楼地层、屋顶等构件全部断开

宽度:

多层砌体建筑中,宽度取50~100mm。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要求。

(课本250页)

Chapter15单层厂房设计

1、柱网:

柱子在平面中排列形成的网络

柱网尺寸是根据生产工艺的特征,综合建筑材料、结构形式、施工技术水平、基地状况、经济性以及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等因素来确定的。

主要考虑设备大小、设备布置方式、生产操作及检修所需的空间等。

跨度小于等于18m时,采用扩大模数30M的数列,即3m的倍数;大于18m时,采用60M的数列。

2、生活间包括①生产卫生用室(包括浴室、盥洗室、存衣室等)、②生活卫生用室(包括休息室、厕所、饮水室、小吃部、孕妇休息室等)、③行政办公室(党、政、工、团、青、妇等办公室和会议室、学习室、值班室)、④生活辅助用室(工具室、材料库等)

生活间的布置方式有:

毗连式生活间、独立式生活间、厂房内部式生活间

3、单层厂房高度是指地面至屋架(屋面梁)下表面的垂直距离。

也可是地面到柱顶的高度。

4、有吊顶厂房柱顶标高的确定(课本268页)

5、常用的采光天窗有矩形天窗、M形天窗、锯齿形天窗、横向下沉式天窗和平天窗等。

6、通风天窗的类型:

主要有矩形通风天窗和下沉式通风天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