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2787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谭道忠docxWord格式.docx

⑶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⑸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4、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

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定性+定量) 

  高考小说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1)勤劳,朴实(淳朴),善良,真诚,守信,爱国,执著,乐观,豁达、勇敢,坚韧,顽强,倔强,自信,正直,仁厚,安分守己,温顺,节俭,聪明,机智,精明,干练,伶俐,踏实,谨慎,细腻,吃苦耐劳,有生活情趣,有平常心,有文化,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有主见,有魄力,通情达理,技艺高超,讲究信誉,从容淡定,胸怀宽广,经验丰富,热心体贴,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大而无私,无私奉献,乐观开朗,自尊心强,刻苦勤奋,粗犷豪迈;

(2)狡猾,自私,自卑,自傲,虚伪,粗鲁,冷漠,暴躁,贪婪,泼辣,卑鄙,无耻,圆滑,世故,敏感,逆来顺受,卑劣吝啬,忍辱苟安,委曲求全,谨慎多虑,自主意识薄弱,趋炎附势,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善于逢迎,伶牙俐齿,阴险狡诈,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爱慕虚荣,损人利己。

 

  5、如何判断谁是主人公?

①主人公应贯穿小说情节的始终。

②主人公的表现及其性格决定小说的主题。

  6、各类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①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②揭示或凸显主旨;

③若是线索人物,则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④、次要人物本身的意义,⑤、推动情节发展⑥、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

 清晨的阳光,/把山川河流染上一片金黄;

/祖国的大地上,/汽笛轰鸣,钟声悠扬!

/在这劳动的交响乐里,/我走进教室,/明天,听着同样的钟声,/我将踏上讲堂。

//一切都在开始,/一切都在成长,/我有一支教师的歌儿,/在这美好的时光歌唱!

//虽然我没有穿上军装,/可我一样保卫祖国;

/虽然我没有站在炼钢炉旁,/可我一样给长江大桥输送钢梁!

//医生、作家、演员、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他们都曾是我的学生,/在他们的事业里,/有着我的劳动。

//我的岗位永不调换,/我的足迹却遍布四方;

我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我的青春却千百倍地延长!

//鲜花一样的笑脸,/开满我的身旁;

/火苗似的红领巾,/炫耀着我的眼睛。

//给孩子们一把钥匙,/去打开宇宙的秘密;

/把学生编成队伍,/向共产主义进军!

/也许多少年以后,/天天我会收到/——许多不同模样的照片/——许多不同语言的问候//从昆仑发电站,/从戈壁新绿洲,/从冰冷的北极,/从遥远的星球……//熟悉而亲切的目光,/和我一起回忆往日的岁月,/神采焕发的英姿,/站在更高更远的前面向我招手!

//这就是我一生的幸福,/这就是我劳动的结晶!

//我愿以满头的白发,/种得人类的花朵灿烂如锦;

/我愿以毕生经历,/换来祖国的栋梁成阴成林!

//我多么想一直工作三百年,/如果我有五倍的生命!

莫言:

生命里总会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

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

这都很正常。

而且,无论你有多好,也无论对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

因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欢不喜欢是另一回事。

刻意去讨人喜欢,折损的,只能是自我的尊严。

不要用无数次的折腰,去换得一个漠然的低眉。

纡尊降贵换来的,只会是对方愈发地居高临下和颐指气使。

没有平视,就永无对等。

也不要在喜欢不喜欢上,分出好人和坏人来。

带着情绪倾向的眼光,难免会陷入褊狭。

咬人的,你不能说它是坏狗。

狗总是要咬人的,这是狗的天性和使命。

也就是说,在盯着别人的同时,还要看到自我的缺陷和不足。

当然了,极致的喜欢,更像是一个自己与另一个自己在光阴里的隔世重逢。

愿为对方毫无道理地盛开,会为对方无可救药地投入,这都是极致的喜欢。

这时候,若只说是脾气、情趣和品性相投或相通,那不过是浅喜;

最深的喜欢,就是爱,就是生命内里的粘附和吸引,就是灵魂深处的执着相守与深情对望。

这是一场诡秘而又盛大的私人化进程。

私人化的意思就是,即使无比错误,也无限正确。

有时候,你的无数个回眸,未必能看到一个擦肩而过。

有时候,你拿出天使的心,并不一定换来天使的礼遇。

如果对方不喜欢,都懒得为你装一次天使。

谁也不需要逢场作戏。

尽管,一时的虚情假意,也能抚慰人陶醉人,但终会留下搪塞的痛,敷衍的伤。

所以,这个世界最冒傻气的事,就是跑到不喜欢的人那里去问为什么。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了,没有为什么。

就像一阵风刮过,你要做的是,拍拍身上的灰尘,一转身沉静走开。

然后,把这个不喜欢自己的人寂然忘掉。

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活着。

这才是最好的态度。

不要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丢掉了快乐,然后又在喜欢自己的人这里忘记了快乐。

勉强不来的事情,不去追逐。

你为此而累的时候,或许对方也最累。

你停下来了,你放下了,终会发现,天不会塌,世界始终为所有人祥云缭绕。

谁都在世俗的泥淖里扑腾着。

有的人天生是来爱你的,有的人注定要来给你上课的。

你苦心经营的,是对方不以为意的;

你刻骨憎恨的,却是对方习以为常的。

喜欢与不喜欢之间,不是死磕,便是死拧。

然而,这就是生活,有贴心的温暖,也有刺骨的寒冷,不过是想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完整。

在辽阔的生命里,总会有一朵或几朵祥云为你缭绕。

与其在你不喜欢或不喜欢你的人那里苦苦挣扎,不如在

这几朵祥云下面快乐散步。

天底下赏心快事不要那么多,只一朵,就足够足够。

在我们对西方世界了解得太多时,却对自身了解得实在太少,乃至于一切的憧憬与蓝图都是建立在一个不能融合的土地上。

首先我来讲个故事,这是发生在多年前的“安利退货门事件”,故事发生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上海(本人也是上海人):

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跨国企业进入中国,西方世界与中国才在基本的生活层面真正开始相互接触。

在跨国企业大批量迁往中国的过程中,一家名叫“安利(Amway)”的美国保健品跨国公司,也希望在这片它并不熟悉的土地上开展蓝图。

作为一家排名世界500强、并且是前三十名的国际知名企业,安利公司直销制度体系显得非常独特,并且被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另眼相看,形容为“最无懈可击的激励制度”、被哈佛MBA和中国人大MBA列为教材案例,这家公司自然是实力雄厚,对中国市场充满了期待。

然而,正是这家巨型企业,在中国最繁荣的城市上海,领略到的是东方人的不可思议之处:

刚进入中国的安利,一切制度是以它在欧美的设计为标准。

按美国安利规定,产品实行“无因全款退货”:

不管任何原因,如果顾客在使用后感到不满意,哪怕一瓶沐浴露用得一滴不剩,只要瓶还在,就可以到安利退得全款--注意哦,是退全款!

这项制度在美国施行了很久,一直是安利公司的信誉和品牌象征,退货率微乎其微(估计那"

微"

也是在美国的中国人),安利的产品是优质的。

然而在中国,精明的国人很快以“特色”的方式震撼了美国人:

很多中国人回家把刚买的安利洗碗液、洗衣液倒出一半,留用,然后再用半空的瓶子、甚至全空的瓶子去要求全额退款。

在上海,刚刚开业不久的安利公司,每天清早门口排起了退款的长长队伍,络绎不绝,人潮涌动,一时间,令安利的美国人大吃一惊。

美国人怎么也搞不明白:

作为拥有半个世纪经营经验、一整套完整制度体系的安利企业帝国,他们“全额退款制度”在西方实行一直良好,为何到了中国,竟然遭遇如此数量巨大的退货?

真的是产品质量不好吗,以致于引起成百上千的中国老百姓要求退货?

但由于承诺在先,安利还是顶着每天的巨大亏损,忠实履行了退货承诺。

然而,令人更加惊异的现象发生了:

一方面是产品销售量剧增,大大超乎公司的预期;

可另一方面,拿着空瓶子前来退货的顾客也越来越多,最后竟然达到每天退款高达100万元,还得倒贴30万元产品--终于让美国安利吃不消了!

从这之后,安利公司迅速对中国的制度进行修改:

产品用完一半,只能退款一半;

全部用完,则不予退款!

自此,安利(中国)改变了其公司制度,转变了原先安利(美国)的营销模式,开始逐步领悟“中国特色”。

傻乎乎的美国人被精明的中国老百姓耍懵了,上海市民们在这场“退货风波”中或许暗自冷笑,为自己得到的小便宜而沾沾自喜。

很多美国人至今也搞不明白:

为什么他们被哈佛大学引以为豪的最先进的制度体系、被誉为“完美无懈可击的一整套激励制度”,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壤上,竟遭遇滑铁卢般的惨败?

中国人,真是太奇怪了,这完全是一个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世界。

在已故的美国作家阿伦特、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的笔下,现实社会中有一群这样的人:

群氓。

他们并没有犯什么伤天害理的罪行,为的只是图自己的小便宜、或是盲目从众,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导致了整个社会群体的混乱、更大的丑恶,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害(信用损害、道德损害、物质损害--如果我们倒退回30年前,是不是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情景?

),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却无法从他们当中找到,因为他们每个人并不是大奸大恶。

阿伦特因此也称之为“平庸的邪恶”。

事实上,这种“平庸的邪恶”现象普遍发生在我们中国民众身上,大大小小的事件,层出不穷,就在你我周围,也就是你我每个人心照不宣的小伎俩。

尤其,发生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最具有现代公民素质的城市--上海,这样一件当年轰动的“退货门事件”,无疑是给国人自己打了一记重重响亮的耳光!

透过这个经济层面的现象,我们发现的是一个令人尴尬的中国现象:

即使是西方最优的制度和文化(被哈佛与世界首富认可),到了中国,就陷入泥潭,不仅不能有效实行,反而被国人给“特色化”、同化了。

记不太清楚是谁(可能是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

任何制度的设计、哪怕是世界顶尖学府和精英设置的体系,都经不起中国人的糟蹋,因为中国人是最精于钻空子的,无孔不入,即使是堪称完美的制度也仍然防不胜防,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专制手段。

这段话大概是这个意思,一直在我脑海中印象深刻。

当然,这样的话会令今天我们所有有良知、有现代公民素质的中国人感到愤怒,会刺激我们大多数网上的愤怒青年们。

我们的社会在发展,我们已经是全球不可忽视的力量,能够左右世界经济格局,我们应该有条件拥有最完善的制度、应该达到美国那样的社会憧憬。

怎么可以说,我们没有资格具备现代公民的素质呢?

然而事实或许恰恰正是这样:

我们确实仍然是一群群氓!

并且,这种群氓心理在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无孔不在。

我有几位大学同学,在政府部门的县、镇一级做公务员,多年的好友,只要有时间,平常电话、网络常常联系,都能与他们交流一些东西。

有一位同学就说,现在基层的问题多如牛毛,事情不大,却整天像苍蝇一样嗡嗡地难以处置,上也不得,下也不得,上不敢得罪,下也不敢得罪,而当地老百姓的一些作为更让他哭笑不得,理想被现实的无奈取代。

他说的有一个事件很值得让我深思:

一个外地货车,运的是某种食用油(大概是吧,我是听说的),行至到该乡村的崎岖道路时,因为路面不平,翻了车,货袋破了,黄油流了出来。

司机急的是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该地的村民们出现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越来越多,司机心想:

这下有救了,有人帮忙来了!

谁知这些村民们个个拿着袋子,并不是来救援,竟然是冲上前装油,一袋、两袋……装得满满,喜滋滋地拎回家去!

司机惊得目瞪口呆,却又无可奈何,拦不住,而村民们更加有恃无恐,甚至去扯那些本没有破的货运袋子,把完好的口袋全撕破了,汩汩的油流出来,不长时间,一整车的货就分到了这些村民手中,他们一个个喜形于色,仿佛白白捡了天大的便宜,却把那司机气煞得是怒火朝天,却无计可施。

货运车不是一辆,后面跟着来的司机们全都怒了,联合起来找当地政府,要求赔偿,惩罚那些“刁民”。

政府倒是挺重视,派人前来处理,可村民们不答应,死活不肯把黄油还给司机,双方发生冲突,有人员损伤。

闹到后来,村民们不肯善罢甘休,大骂政府是吃里扒外的东西,向着外地人,要求政府必须对村民们赔偿精神、损伤。

于是乎,这件令人无奈而两边不是人的事件,最终还是让当地政府做出让步,对两方都进行安慰,自己掏腰包补偿双方,才得以消停。

该同学是当事人之一。

他在大学时,也曾是愤世嫉俗的青年,侃侃而谈天下大事,动辄自言“以后我要是当政了就如何如何”之类话语,如今在基层干了两年,当年的意气风发早已不见,有的只是无奈的苦笑,说:

罢了罢了,在中国,就是这样……想必再多过几年,这样的事再见得更多,也就心态麻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它风雨欲来,我已岿然不动了。

农民们辛苦,但并不一定善良;

农民们不容易,但他们同样愚昧无知。

对于当代的知识分子来说,我们似乎天然地把农民这个群体当作值得同情的对象,但我们恰恰没能够真正深入他们的生活,了解到他们思维的本质。

这些“群氓”们在自己田间地头、自己狭小地盘上,同样为了争夺利益而相互内斗:

为占小便宜而损人利己的群体思维模式、农村里为争灌水溉田而相互拆台、为争山林而两村人大打出手、为了点蝇头小利不惜偷盗电线放火烧山、还有最为频繁的地方利益两伙村民相互间、动辄就是扛锄头群殴不怕事小、或是张家长、李家短然后恩怨相互往死里整……总之,鲁迅的一句话: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中国地域差距之大,现象可谓千差万别。

上海的市民们疯狂退货的举动、与田村老农们疯狂抢货的举动,在我看来,却并无二致,恰恰是映照了我们这个时代--或者说是千百年来一直未变的国人群体心理。

我的眼前浮现出的是这样的群氓--无论是在高楼大厦的繁华城市、还是在穷乡僻壤的山间田边,他们都为着自己心里的小算盘、小利益做精确的打算,想着的是那点便宜,如何才能最快、最有效地到达自己手里?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个中国特色的现象:

领取退休金。

中国老一代人们的退休,通常是从自己单位、机关里领取退休金,而由于老人们的行动不便,这种按时领取退休金的行为通常由子女们代领。

而在中国,许多老人去世之后,子女们不主动通知原单位、并且继续以老人的名义领取养老金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新闻报道曾有老人去世十年后,其子女依旧在以老人的名义去领养老金。

事实上,这种“群体贪小便宜”的现象在中国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全国大大小小成百上千城市、乡镇,不知有多少老人的子女们在钻这样漏洞。

乃至于传出某市镇的单位,大呼退休金不够发,不得已要求退休老人必须拿当天报纸亲自拍照片,证实本人还活着,才能领取养老金--当然,这引起老人们的子女群体的抗议,认为是对人格的歧视。

而在领取退休金的背后,却通常是人们潜意识里的心态:

反正是国家的钱,既然没阻止我领,也没发现,我为什么不领?

我这不算贪污犯罪吧?

中国有成千上万个城市、乡镇和单位机关,这种公然在老人死后、继续以老人名义领取退休金的中国特色方式,数目之多,倘若真的一五一十严查起来,恐怕严重得惊人。

这其中,数量上占多数是平头百姓的退休职工,他们的子女为贪图老人的几百元退休金,年年月月如此,尽管他们个体认为区区几百元并不算违法,但这种“群体犯罪”的可怖性恰恰展现了中国人内心的劣根。

这让我想起了八十多年前的鲁迅所写的《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一个有着千百年历史背景、西湖十景之一的文物建筑--雷峰塔,因为老百姓们传说此塔的砖块搬回家可以“辟邪”,于是纷纷偷挖雷峰塔的砖头,你一块,我一块,纷纷搬回家,按人民群众的说法是:

我就搬一块砖头,不算犯法啊。

于是,最终,雷峰塔在这样“集体无意识犯罪”的行为下,轰然倒塌,尸骨无存!

这,才是我们的人民的真实本质。

这种思维的普遍性,深入每个人的内心,不论是高高在上的官员,还是普通的平头百姓,只要任何人得到了钻空子的机会,就会不择手段地去捞取最大利益,并且,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可耻,而是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一切、身体力行地去为之去“争取”。

现实社会中的许多现象,给予我们一个巨大的问号:

难道制度真正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吗?

对于精明算计的国人来说,恐怕任何完美的制度都依然能被钻漏洞,所有的体制都约束不了国人。

当这个时代的人们在高呼“完善体制”时,我恰恰认为,制度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其实质的问题首先在于“人”。

同样是乘坐公交车,在美国为了鼓励人们出门坐公交,规定凡乘坐四十五次以上(无人监督),就可申请领取一定的奖金,美国人都很遵守这条规则,而不少中国人却借此虚报次数,以获取奖金;

在澳洲,有一条规定“不得擅自从国外寄食品、或不知名中草药物进入澳洲,否则将严厉查处,如果难以查到国外的寄件人,就会对该国国内的收件人进行罚款”,澳洲人从未想过这条规则有何漏洞,而有中国人却为了整别人,竟故意寄违禁品去澳洲,利用该规则,以使收件人受到惩罚。

同样的制度,同样的环境里,美国、澳洲可以遵守,而国人却绞尽脑汁地寻找漏洞。

对此,我们该做如何解释呢?

鲁迅笔下,雷峰塔的轰然倒塌,归功于每个“百姓”的功劳,每个人贪一点小便宜,抱一块砖回家,造就了一个悲剧。

而如果全民参与这种“群体犯罪”的话,恐怕倒掉的就不只是一座雷峰塔那么简单。

我不禁要问:

谁说人民就是善良的、无辜的?

如果说那些借老人名义领取退休金的子女们,贪的只是一点点小钱。

那么在曾经《南方周末》所报道的一则“重庆市民假结婚骗取房子”的新闻中,我们看到的是平民百姓们更加触目惊心的“群氓”行为:

重庆市的一个小镇--人和镇,竟然在2005年创造了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离婚记录。

这个人口仅有2万人的小镇,短短一年时间里竟有1795对夫妇离婚,然后是假结婚、假再婚、复婚。

这种滑稽的群体表演,原因在于重庆市的一份征地补偿办法规定:

一、一对夫妻只能分一套房,但离了婚单独立户,就可以各分一套房,并以优惠的价格购买;

二、配偶为城镇户口且无住房,可以申请多分配一间屋,从一室一厅变为一室两厅。

如此优惠、良好的保障制度,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壤上,再一次遭遇类似“安利退货”般的嘲弄,这再一次让我质疑:

究竟是制度本身的问题,还是这个社会群体出了问题?

据《南方周末》报道,该镇的老百姓无论年龄大小,纷纷踊跃加入离婚队伍。

“村里老太爷老太婆都来离婚了”,“七八十岁走不动路,儿孙扶着来的、背着来的都有,一大家人,有说有笑地排队”。

面对如此离婚热潮,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南雄很无奈地说:

“55号令规定离婚分户可分房,新婚姻法又简化了离婚程序,我们没有理由去阻止离婚。

而对于大多数村民们来说,离婚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更加复杂的任务:

再婚。

于是人们又一次行动起来,最关键的是找人。

村民们发动一切亲朋好友,在政策划定的“老重庆9区12县城镇户口”范围内寻找结婚对象。

村民们甚至开始“悬赏”,赏价从最初的六七千元一路飙升到上万,重赏之下“丈夫”和“妻子”源源不断涌来。

这样的事例我不想再说了,在我们这片特色的土地上,一切皆有可能。

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国人对于体制、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还有极具特色的现实想象能力,真是令人惊叹叫绝而又不可思议。

历朝历代,百姓们通常会大骂贪官、大骂权力垄断者,因为那些人往往有比我们更顺捷的渠道,去获取本不应得的利益。

我们常常说:

官是黑的、丑恶的,而民都是无辜的、善良的--其实这是自欺欺人的说辞。

在“安利退货”、“农民抢黄油”、“退休老人子女冒领退休金”这些发生在平民百姓身上的事情中,我没有发现“人民”的任何善良之处,恰恰相反,我发现的是:

普通百姓只要一旦获得了某种权力(哪怕是临时的),有机会更改游戏规则时,他们表现出来的群体犯罪行为、集体窃取,与那些贪官、腐化分子的作为没有两样,甚至表现得更明目张胆,更加令人可怖,因为--每个人都堂而皇之地认为自己无错。

民与官,不过是同属一个共同的群体罢了。

而这个群体,就是我等诸位国人。

当阿伦特在用其笔调描述“群氓”的现象时,她是否知道,这个词语真正、彻底地适用于我们这个国度。

个体的行为,孤立来看,并不足以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而一旦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都如此的话,将会汇聚成为一股洪流,产生极大危害。

对于国人来说,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公正。

倘若有一天,我们真能施行一个公平公正的体制、或是自上而下的进行全面改造,那么我相信,这一切终究被国人的小便宜、小利益、小团体心理所取代,渐渐演化的仍然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你我之间的算计、抢夺,乃至亘古不变的“窝里斗”、“相互拆台”。

在今天国人的思维里,1966-1976这段延续十年的历史事件一直是国家与民族丑陋的伤疤(文化大革命)。

作为每一个平头百姓的个体,都有理由对这段历史充满了义愤填膺般的愤恨。

几乎所有的人民都将其归罪于国家的领袖,认为这完全是个人集权下的恶果--这种说法尤其盛行于今天40-60岁这一代人当中,他们今天成为了社会的主导群体,自然有了对过往历史的评价权。

然而事实恰恰不是这样。

如果不是国人群体本身就拥有惊人的破坏力,如果不是因为人们相互之间本就有猜忌、嫉妒、互整的传统心理,如果不是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群体犯罪思维,我很难相信,仅仅凭借某个人的号召,就能掀起如此大的一股浪潮?

国人的“选择性失明”的劣根性再一次暴露无遗:

恰恰是40-60岁这一年龄阶段的人们,在当年那场延续十年的事件当中,正值他们青春岁月的愤怒青年时代--正是他们,主演了这场悲剧,他们举一反三地发挥自己的破坏力和想象力,将整个民族的劣根性进行了一次经典的登场演出。

回想当年,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与今天许许多多的网上的愤怒青年一样,高呼“革命”、“革新”、“造反有理”,对现行制度的一切充满了愤恨和挑衅,他们目中无人、见人就咬。

这个群体对上级、长辈的反叛,演化成从“文斗”的大字报、“破四旧”,发展到“武斗”的打砸抢、抄家,红卫兵秉持着“激进的就是正义”的狂热信仰,对国家机关、政府体系进行破坏性的冲击,尤其在对待那些当年打江山的老革命、老同志时,这些年轻人把他们内心的狠毒表现得淋漓尽致:

肆意踢打、辱骂,剃成癞痢头以示人格侮辱,戴高帽、挂贴牌进行游街,私闯民宅抄家,肆意没收他人财产……这无异于一场大规模群体犯罪,而犯罪的人们竟然将此称作“正义”。

发展到后来,就是砸教堂、捣庙宇、挖坟墓、焚烧文化典籍、毁坏文物古迹,以后的受害者逐步涉及到工商业者、上层民主人士、名作家、名演员、中学教师--而在这其中,红卫兵们的内部又演化出不同的势力代表,“造反派”、“极左派”、“保守派”,他们相互间争权夺利,大打出手,俨然是整个社会以“正义红旗”的名义,变成了黑社会式的江湖世界。

中国式的“群氓”们无比狂热,群体犯罪的丑恶心理下,是比“安利退货”、“搬倒雷峰塔”严重数千倍的社会损伤。

我们需要真正反思的,是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领袖的三言两语,就能轻而易举地调动起整个群体的狂热?

--这根源恰恰不在某个人的威信力量,而在于这个群体本身就拥有着恐怖的群体犯罪心态。

这是一场规模浩大的“中国群氓们”的历史性演出。

而作为民族的最高领袖者,无疑是洞悉了民族心理的这种丑恶心态的。

只不过,领袖负责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盒后,魔盒里的所有卑劣人格、心态都一涌而出,就再也控制不住,延续达十年之久。

与其说是领袖引导了民众的行为,倒不如说,这是民众们集体无意识的利用领袖的言辞、来达到人民内心深处隐藏的目的。

当年的红卫兵、红小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