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2847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docx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

第6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目标导读] 1.回顾已学知识,强化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认识和理解。

2.结合实例归纳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

3.结合实践,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点击] 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一对相对性状的推断方法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正推型)

亲本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为隐性

(2)根据后代表现型推测亲代基因型(反推型)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必定为杂合子,即Bb×Bb=3B_∶1bb。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必定为测交类型,即Bb×bb=1Bb∶1bb。

③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BB×__。

④若后代中有隐性个体bb,则双亲均至少含有一个隐性基因b。

2.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3.概率的基本运算法则

(1)加法定理:

两个互不相容的事件A与B和的概率,等于事件A与B概率之和,既P(A+B)=P(A)+P(B)。

(2)乘法定理:

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乘积,P(AB)=P(A)·P(B)。

课堂导入

一位漂亮的女模特对遗传学教授说:

“让我们结婚吧,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像你一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

”遗传学教授平静地说:

“如果我们的孩子像我一样丑陋,像你一样愚蠢,那该如何是好?

”假设他们俩真的结合了,那么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探究点一 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要学会运用分离定律的方法解决自由组合的问题。

请结合下面给出的例子归纳自由组合问题的解题规律:

1.解题思路

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个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将各组情况进行组合。

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

Aa×Aa;Bb×bb。

2.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测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正推型

(1)配子类型及概率计算

求每对基因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概率,然后再相乘。

示例1

 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以及配子中ABC的概率。

①产生的配子种类

Aa  Bb  Cc

↓  ↓  ↓

2 × 2×2=8种

②配子中ABC的概率

Aa   Bb  Cc

↓   ↓  ↓

(A)×

(B)×

(C)=

(2)配子间的结合方式

分别求出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的种类,然后相乘。

示例2

 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①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

②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

由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之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3)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概率计算

求出每对基因相交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概率,然后根据需要相乘。

示例3

 AaBbCc与AaBBCc杂交,求其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以及产生AaBBcc子代的概率。

①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4AA∶2/4Aa∶1/4aa);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2BB∶1/2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4CC∶2/4Cc∶1/4cc)。

②后代中基因型有3×2×3=18种。

③后代中AaBBcc的概率:

(Aa)×

(BB)×

(cc)=

(4)子代表现型种类及概率计算

求出每对基因相交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概率,然后根据需要相乘。

示例4

 AaBbCc×AabbCc杂交,求其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三个性状均为显性的概率。

①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A_∶aa=3∶1);

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B_∶bb=1∶1);

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C_∶cc=3∶1)。

②后代中表现型有2×2×2=8种。

③三个性状均为显性(A_B_C_)的概率

(A__)×

(B__)×

(C__)=

3.据子代性状分离比推测亲本基因型和表现型——逆推型

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分离定律问题后,充分利用分离比法、填充法和隐性纯合突破法等方法逆推亲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示例5

 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

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

请写出亲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①粒形粒色先分开考虑,分别应用基因分离定律逆推

根据黄色∶绿色=1∶1,可推出亲代为Yy×yy;

根据圆粒∶皱粒=3∶1,可推出亲代为Rr×Rr。

②然后进行组合,故亲代基因型为YyRr(黄色圆粒)×yyRr(绿色圆粒)。

小贴士 据性状分离比推断亲代的基因型

(1)9∶3∶3∶1→AaBb×AaBb。

(2)1∶1∶1∶1→AaBb×aabb或Aabb×aaBb。

(3)3∶3∶1∶1→AaBb×Aabb或AaBb×aaBb。

(4)3∶1→Aabb×Aabb、AaBB×AaBB、AABb×AABb等(只要其中一对符合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F1自交类型,另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只产生一种表现型即可)。

归纳提炼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拓展和延伸,是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基因的自由组合,但每对等位基因仍然遵循分离定律。

因此,解答自由组合定律的题目时,可以先用分解法分析每对性状,然后再将多对性状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2.自由组合的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特殊比例

F1(AaBb)自

交后代比例

原因分析

9∶3∶3∶1

正常的完全显性

9∶7

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9∶3∶4

aa(或bb)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6∶1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A或B)时,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5∶1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A或B)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2∶3∶1

只要有A(或B)存在表现为一种性状,没有A(或B)含有B(或A)表现为一种性状,双隐性表现为一种性状

活学活用

1.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答案 D

解析 通常我们可以利用分枝法来解决,即先分别写出每对性状后代中的每种基因型或表现型概率,再将所需基因型或表现型组合在一起,并将相应的概率相乘,即可得到相应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概率。

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3对性状可产生的后代表现型为2×2×2=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2=1/8,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4=1/16,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1/2×1/2=1/16。

2.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

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

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

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

“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BbCCB.BbCcC.bbCcD.Bbcc

答案 C

解析 由于子代有卷毛白色的双隐性个体,故“个体X”至少含有一个b和一个c,即__b__c。

根据给出的亲本的基因型BbCc和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直毛∶卷毛=1∶1,说明该对基因相当于测交,即Bb×bb。

黑色∶白色=3∶1,相当于F1自交,即Cc×Cc,故“个体X”的基因型是bbCc。

探究点二 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和分离定律一样,自由组合定律在生产实践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1.指导育种

在育种工作中,人们用杂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便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对育种过程的探讨。

小贴士 

(1)在杂交育种中,选育纯合子一般从F2开始选育,不能根据基因型选育,只能根据性状选育。

(2)动物纯种的选育可用测交法,植物纯种的选育不选用测交法,一般是通过连续自交的方法获得纯种。

2.分析预防遗传病

利用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同时分析家族中两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如:

若患甲病的概率为m,患乙病的概率为n,结合下图完成表格。

序号

类型

计算公式

1

非甲病概率

1-m

2

非乙病概率

1-n

3

只患甲病的概率

m-mn

4

只患乙病的概率

n-mn

5

同患两种病的概率

mn

6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m+n-2mn或m(1-n)+n(1-m)

7

患病概率

m+n-mn或1-不患病概率

8

不患病概率

(1-m)(1-n)

归纳提炼

1.在杂交育种中,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合理选用优缺点互补的亲本材料,通过杂交导致基因重新组合,可得到理想中的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后代,摒弃双亲不良性状的杂种后代,并可预测杂种后代中优良性状出现的概率,从而有计划地确定育种规模。

2.在医学实践中,自由组合定律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活学活用

3.人类多指(T)对正常指(t)为显性,正常(A)对白化(a)为显性,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和患两种病的概率分别是(  )

A.1/2、1/8B.3/4、1/4

C.1/4、1/4D.1/4、1/8

答案 A

解析 由“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推知:

父亲的基因型为TtAa,母亲的基因型为ttAa。

用“分解法”:

①表示生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的概率:

1/2×3/4=3/8;②表示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的概率:

1/2×1/4=1/8;③表示生一个只患白化病的孩子的概率:

1/2×1/4=1/8;④表示生一个只患多指的孩子的概率:

1/2×3/4=3/8;③+④表示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

1/8+3/8=1/2。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

A.1/32B.1/16C.1/8D.1/4

答案 B

解析 由亲本基因型可知,其后代一定含有Dd,根据题意要求后代除Dd外,其他基因均纯合。

由此可知符合要求的个体比率=1/2(AA+aa)×1/2BB×1/2CC×1Dd×1/2(EE+ee)=1/16。

2.香豌豆中,当C、R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才呈红色。

一株红花香豌豆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让此红花香豌豆进行自交,后代红花香豌豆中杂合子占(  )

A.8/9B.1/2C.1/4D.1/8

答案 A

解析 此红花植株基因型为CcRr,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C__R__∶C__rr∶ccR__∶ccrr=9∶3∶3∶1,后代红花香豌豆为C__R__,其中杂合子占8/9。

3.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

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C.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D.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答案 B

4.向日葵种子粒大(B)对粒小(b)是显性,含油少(S)对含油多(s)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今有粒大油少和粒小油多的两纯合子杂交,试回答下列问题:

(1)F2表现型有________种,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获得F2种子544粒,按理论计算,双显性纯种有________粒、双隐性纯种有__________粒、粒大油多的有________粒。

(3)怎样才能培育出粒大油多,又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补充下列步骤:

第一步:

让________与________杂交产生__________;

第二步:

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选出F2中________个体________,逐代淘汰粒小油多的个体,直到后代不再发生________为止,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粒大油多的新品种。

答案 

(1)4种 9粒大油少∶3粒大油多∶3粒小油少∶1粒小油多 

(2)34 34 102

(3)第一步:

粒大油少(BBSS) 粒小油多(bbss)

F1(BbSs)

第二步:

F1(BbSs)自交产生F2

第三步:

粒大油多 连续自交 性状分离

解析 

(1)由双亲基因型BBSS×bbss→F1:

 BbSs,F2:

9B_S_∶3B_ss∶3bbS_∶1bbss。

(2)F2中双显性纯合子占1/16,双隐性纯合子也占1/16,均为544×1/16=34粒,粒大油多的基因型为B_ss,占F2的3/16,故为544×3/16=102粒。

(3)F2中粒大油多的子粒有2种基因型BBss和Bbss,可采用连续自交法并逐代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保留粒大油多子粒,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是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

A.yyRR和yyRrB.yyrr和YyRr

C.yyRr和YyRrD.YyRr和YyRr

答案 C

解析 子代基因型中Yy∶yy=1∶1,故亲本为Yy×yy;子代基因型中RR∶Rr∶rr=1∶2∶1,故亲本为Rr×Rr,组合即得亲本基因型。

2.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

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

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理论上为(  )

A.12种表现型

B.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15∶1

C.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

D.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15∶1

答案 C

解析 设亲代的基因型为AABBcc(红花高茎子粒皱缩)和aabbCC(白花矮茎子粒饱满),则F1为AaBbCc,F1自交所得F2中,表现型应为8种。

只考虑茎的高度和子粒两对相对性状时,F2中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3/4×3/4)∶(1/4×1/4)=9∶1。

只考虑花色和子粒两对相对性状时,F2中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3/4×3/4)∶(3/4×1/4)∶(1/4×3/4)∶(1/4×1/4)=9∶3∶3∶1。

三对相对性状同时考虑时,F2中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3/4×3/4×3/4)∶(1/4×1/4×1/4)=27∶1。

3.豌豆黄色(Y)对绿色(y),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现有一绿色圆粒(yyRr)豌豆,开花后自花传粉得到F1;F1再次自花传粉,得到F2。

可以预测,F2中纯合的绿色圆粒豌豆的比例是(  )

A.2/3B.3/8

C.1/2D.1/4

答案 B

解析 由题可知,求F2中yyRR的比例。

由于黄色与绿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始终是yy,故不需考虑该对基因的遗传分离。

化简为一对相对性状的问题研究,套用公式:

纯合子=1-

,又因为RR为纯合子中的一半,故为(1-

)×

4.牵牛花中,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

现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自交得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下列对F2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性状

B.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

C.F2中与亲本性状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8

D.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与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杂交将会得到两种比例相同的个体

答案 D

解析 设叶子的形状由A、a控制,种子的颜色有B、b控制,根据F1全为普通叶黑色种子,可判断普通叶、黑色种子均为显性性状,可得F1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过程可拆分为Aa⊗和Bb⊗。

因此F1自交后代F2的基因型有3×3=9种,性状有2×2=4种。

单独分析叶形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F1自交后代F2中普通叶(显性)∶枫形叶(隐性)=3∶1。

F2性状有4种,亲本类型为普通叶白色种子(A_bb)和枫形叶黑色种子(aaB_),分别占F2的

,共占

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

Aabb,枫形叶白色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它们杂交后代的情况如下:

综合起来,后代

个体为普通叶白色种子(Aabb),

个体为枫形叶白色种子(aabb)。

5.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A、B控制深色性状)。

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

C.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

D.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人体肤色由深到浅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1/8AABB+1/8AABb+1/4AaBB+1/4AaBb+1/8aaBB+1/8aaBb。

从结果可以看出,有四种表现型。

肤色最浅的基因型是aaBb。

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8+1/4=3/8。

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1/4+1/8=3/8。

知识点二 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6.已知某品种植物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

一个纯合的易感病矮茎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的抗病高茎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A.ddRR,

B.ddRr,

C.ddRR,

和ddRr,

D.DDrr,

和DdRR,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写出遗传图解如下:

P    DDRR×ddrr

  高茎抗病矮茎不抗病

F1      DdRr

    高茎抗病

↓⊗

F2 1DDRR  1DDrr   1ddRR  1ddrr

2DdRR2Ddrr  2ddRr

2DDRr

4DdRr

高茎抗病 高茎不抗病 矮茎抗病 矮茎不抗病

9 ∶   3  ∶  3 ∶  1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F2中既抗倒伏(矮茎)又抗病的基因型是ddRR占

,ddRr占

7.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须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表现为无色。

现将一有色植株M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

①M×aaccRR→50%有色种子;②M×aaccrr→25%有色种子;③M×AAccrr→50%有色种子,则这个有色植株M的基因型是(  )

A.AaCCRrB.AACCRR

C.AACcRRD.AaCcRR

答案 A

解析 由①杂交后代中A_C_R_占50%知该植株A_C_中有一对是杂合的;由②杂交后代中A_C_R_占25%知该植株A_C_R_中有两对是杂合的;由③杂交后代中A_C_R_占50%知该植株C_R_中有一对是杂合的;由此可以推知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CCRr。

8.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

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

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

A.1/4B.1/3C.1/2D.3/4

答案 A

解析 根据这对夫妇的表现型可以确定男性的基因型为TLTS或者TSTS,女性的基因型一定为TSTS,又根据其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可以确定该男性的基因型一定为TLTS(如果是TSTS,则后代的基因型都为TSTS,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短食指,与题干不符)。

因此,后代的基因型为TLTS或TSTS,各占1/2,TSTS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短食指,TLTS只有是女孩时才是长食指,因此,该夫妇生一个孩子为长食指的概率为1/2×1/2=1/4。

能力提升

9.天竺鼠身体较圆,唇形似兔,是鼠类宠物中最温驯的一种,受到人们的喜爱。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该鼠的毛色由两对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批基因型为BbCc的天竺鼠,已知B决定黑色毛,b决定褐色毛,C决定毛色存在,c决定毛色不存在(即白色)。

则这批天竺鼠繁殖后,子代中黑色∶褐色∶白色的理论比值为(  )

A.9∶4∶3B.9∶3∶4

C.9∶1∶6D.9∶6∶1

答案 B

解析 BbCc繁殖的后代中,B__C___基因型为黑色,占

;bbC__基因型为褐色,占

;所有cc基因型(包括B__cc、bbcc)都为白色,占总数的

10.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如图1),结果如图2所示。

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

A.DdRrB.ddRR

C.ddRrD.Ddrr

答案 C

解析 结合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的相关结论,利用反推和正推相结合的方法就能分析出玉米丙的基因型。

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DdRr;再结合图2中的比例,抗病∶易感病=3∶1和高秆∶矮秆=1∶1,可以推知玉米丙的基因型为ddRr。

11.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中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

再将F1中高秆抗病植株分别与矮秆感病植株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

A.9∶3∶3∶1B.1∶1∶1∶1

C.4∶2∶2∶1D.3∶1∶3∶1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干,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