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3078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一含答案

2014年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13•密云县二模)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  )

 

A.

中子数不同

B.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

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不同

D.

质子数不同

 

2.下列符号能同时表示一种物质、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的是(  )

 

A.

Fe

B.

O

C.

H2

D.

Na+

 

3.(2010•青岛)我国科学家发现用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Se)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4

C.

+5

D.

+6

 

4.(2012•牡丹江)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以下对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A.

磷原子的中子数是15

B.

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g

 

C.

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磷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30.97%

 

5.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能力.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虾青素是由三种原子构成的

B.

虾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

 

C.

虾青素是氧化物

D.

虾青素中C、H、O的质量比为40:

52:

4

 

6.(2013•自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

 

B.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C.

带电的微粒都称为离子

 

D.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7.(2004•西宁)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

电子层数

 

8.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用途是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

铜用于制作导线

B.

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

 

C.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9.(2011•淄博)同学们知道食醋、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

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设计实验

C.

得出结论

D.

收集证据

 

10.(2013•曲靖)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

B.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乙醇

 

C.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D.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11.(2014•靖江市)学习化学观察尤为重要.下面对一些实验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C.

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D.

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12.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著名诗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堂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A.

②③④

B.

③⑤⑥

C.

①②③

D.

③④⑥

 

13.(2013•红桥区一模)下列药品中,不需要密闭保存的是(  )

 

A.

浓盐酸

B.

浓硫酸

C.

碳酸钠

D.

烧碱

 

14.下列实验的错误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

标签受损

B.

受热仪器破裂

C.

溶液蒸不干

D.

读数不准确

 

15.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不是由空气成分引起的是(  )

 

A.

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

B.

烧碱固体在空气中潮解、变质

 

C.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

浓氨水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少

 

16.下列措施能治理相关污染的是(  )

A

B

C

D

污染

赤潮

温室效应

酸雨

沙尘暴

防治措施

使用含磷洗衣粉

使用无铅汽油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植树造林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17.(2014•如皋市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主要实验操作

A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足量硫粉

B

区分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两种固体

分别加入水中,测量溶解前后的温度

C

干燥氢气

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

鉴别海水和蒸馏水

分别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A.

A

B.

B

C.

C

D.

D

 

18.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③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④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⑤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

 

19.(2014•杨浦区二模)如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20.(2008•顺义区一模)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

 

A.

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取样,滴加酚酞试液

 

B.

CO2和N2﹣﹣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

Ca(OH)2溶液和稀盐酸﹣﹣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D.

CuO和木炭﹣﹣观察颜色

 

21.(2011•顺义区一模)取3.2g某物质R在4.8g氧气恰好完全燃烧,生成3.6g水和4.4g二氧化碳,关于R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R中含有C、H、O三种元素

 

B.

R中C与H的质量比为1:

4

 

C.

R属于无机化合物

 

D.

R只含有C、H两种元素,是一种清洁燃料

 

22.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B.

铁制栏杆表面常涂“银粉漆”(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C.

小食品袋中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由于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石墨常用作电极,是由于它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23.(2006•韶关)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H2SO4(过量)、HCl、AgNO3

B.

HCl(过量)、MgSO4、KOH

 

C.

HCl(过量)、KOH、CuSO4

D.

KNO3(过量)、NaCl、BaCO3

 

24.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SO42﹣、Fe3+、K+、OH﹣

B.

Na+、SO42﹣、NH4+、NO3﹣

 

C.

Cl﹣、K+、SO42﹣、CO32﹣

D.

Ca2+、Cl﹣、CO32﹣、Na+

 

25.(2011•仁寿县二模)下列离子能在pH=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SO42﹣、Cl﹣、Na+、H+

B.

K+、SO42﹣、Cu2+、NO3﹣

 

C.

Na+、K+、SO42﹣、OH﹣

D.

Ca2+、Cl﹣、CO32﹣、Na+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6.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撒入一些镁粉,用红热的铁棒把镁点燃,将另一块干冰盖上,你会看到镁粉在干冰内继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像冰灯一样.已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氧化镁和碳.

干冰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 ;该实验证明干冰具有 _________ 的性质(答一条即可);为验证上述反应所得固体中无剩余镁,可向该固体中加入试剂得名称为 _________ ,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___ .

 

27.《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_________ .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战船逃脱,这些战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_________ .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军,还为燃烧提供了 _________ ,使火势烧得更旺.

(4)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成语中的化学原理:

钻燧取火 _________ 煽风点火 _________ 釜底抽薪 _________ .

 

28.(2012•河东区一模)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D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_________ ,F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 _________ .

(2)B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 _________ ,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_________ (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好;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③红磷过量或足量;④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⑤要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3)E实验的全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 .

(4)上述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正确的是 _________ (填字母)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9.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_________ .

(2)C装置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 .

(3)上述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_________ (填字母),请选择其中一个说明改进措施 _________ .

 

30.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即铜锌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中的误差忽略不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

25

25

25

所用稀硫酸的质量/g

80

120

16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3

0.4

0.4

(1)第一次产生氢气最少的原因是 _________ ;

(2)后两次产生氢气一样多的原因是 _________ ;

(3)试计算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2014年中考化学精选题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13•密云县二模)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  )

 

A.

中子数不同

B.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

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不同

D.

质子数不同

考点:

元素的概念.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

根据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是质子数即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应用于解题,属于基础知识.

 

2.下列符号能同时表示一种物质、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的是(  )

 

A.

Fe

B.

O

C.

H2

D.

Na+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

解:

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物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B、O属于可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符号是氢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符号表示钠离子,不能表示一种物质、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3.(2010•青岛)我国科学家发现用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Se)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4

C.

+5

D.

+6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规律和原则.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物质亚硒酸钠的化学式Na2SeO3,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由化合物中Na、O元素为+1、﹣2价,计算化合物中Se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

解:

设化合物中Se元素化合价为x,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有(+1)×2+x+(﹣2)×3=0,解得x=+4;

故选B.

点评: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利用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计算化合物中某未知的元素化合价.

 

4.(2012•牡丹江)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以下对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A.

磷原子的中子数是15

B.

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g

 

C.

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磷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30.97%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其质子数;金属元素:

带金字旁(除汞),则可知磷元素为非金属元素;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符号周围内容的含义.

解答:

解:

A、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碘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5,而不是中子数,故A错误;

B、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不能带单位g,故B错误;

C、金属元素:

带金字旁(除汞),所以磷为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

D、30.97标在此位置表示其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在地壳中的含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会识别和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符号周围内容的含义.

 

5.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能力.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虾青素是由三种原子构成的

B.

虾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

 

C.

虾青素是氧化物

D.

虾青素中C、H、O的质量比为40:

52:

4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虾青素的化学式C40H52O4,虾青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分子由40个C原子、52个H原子和4个O原子所构成,据此完成对虾青素的相关判断.

解答:

解:

A、根据虾青素的化学式C40H52O4,虾青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由虾青素分子构成而非由三种原子构成;故不正确;

B、虾青素C40H52O4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40):

(1×52):

(16×4)=120:

13:

16,可看出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故正确;

C、虾青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不正确;

D、虾青素C40H52O4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40):

(1×52):

(16×4)=120:

13:

16≠40:

52:

4;故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

物质的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构成,利用化学式可判断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可判断分子的构成,可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等.

 

6.(2013•自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

 

B.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C.

带电的微粒都称为离子

 

D.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同种分子构成同种物质;

B、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解答:

解:

A、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同种分子构成同种物质,所以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故A正确;

B、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故B正确;

C、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例如:

电子带负电,但电子不是离子,故C错误;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D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

此题中考考试的热点,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离子的知识,是一道易错的题目.

 

7.(2004•西宁)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

电子层数

考点: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所以说与元素化学性质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解答:

解:

由题意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

故选C.

点评:

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8.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用途是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

铜用于制作导线

B.

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

 

C.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铜能导电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A正确;

B、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是利用了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B错;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C错;

D、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了碳酸氢钠能与胃酸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A.

点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9.(2011•淄博)同学们知道食醋、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

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设计实验

C.

得出结论

D.

收集证据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

物质的酸碱性强弱用酸碱度来表示,初中化学阶段酸碱度用PH来表示,因此小敏提出食醋、柠檬酸谁的酸性强,用PH试纸来测定它们的PH,谁的PH小它的酸性就强.这是一个实验,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的设计实验.

解答:

解:

小敏提出食醋、柠檬酸谁的酸性强,用PH试纸来测定它们的PH,谁的PH小它的酸性就强,这是一个实验,因此不属于提出假设、得出结论、收集证据环节,而属于设计实验.

故选B.

点评:

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明晰科学探究的环节,科学探究的环节包括: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

 

10.(2013•曲靖)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

B.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乙醇

 

C.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D.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考点:

有关化学之最.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根据常见的化学之最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占78%、氧气占2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之最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常见的化学之最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14•靖江市)学习化学观察尤为重要.下面对一些实验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C.

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D.

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