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3176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

《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谁来拯救我的资产Word文档格式.docx

幸好我们不是。

他手上没有很多牌可以打,就两张牌,一张叫货币牌,一张叫信贷牌。

货币牌还可以打吗?

已经不能打了,因为都被上一任总理打完了,温总理上任的时候是2002年,他上任的时候,我们国家广义货币M2总量是18.6万亿,温总理退休的时候是94万亿,十年时间货币总量增加了5倍,这5倍相当于什么呢?

基本相当于南京市、杭州市、苏州、深圳商品房十年新房交易价格上涨的幅度,相对来讲,可能深圳、北京涨的更快一点。

这说明什么?

说明2002年到2012年,所有在中国购买不动产的朋友,你们都用脚投票的方式,躲避了一场非常大的货币泡沫,完成了一项避险性投资。

中国的广义货币总量133万亿,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一半,只有52%,货币总量已经超过美国。

如果李总理像温总理这样,晚上仰望星空,白天埋头印钱,十年后,全世界别的国家不用发行货币了,都是我们人民币。

李总理比温总理的命苦,怎么办呢?

只有一条办法,信贷政策。

把各位口袋里的钱全部逼出来,逼到哪里去呢?

中国有两个非常大的泡沫市场,一个叫资本市场,一个叫做不动产市场。

所以,这一轮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和复苏和资本市场的复苏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的。

除了北上广以外,各个地方的限购限贷政策逐渐取消,不动产开始复苏。

从10月1日开始,证监会公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就是允许上市公司跨行业并购,不需要审批。

在去年四季度之前,所有上市公司如果要发生一个并购案,要报证监会批准,只允许你同行业并购。

去年四季度以后,整个资本市场疯了一样的涨,就是靠大规模跨行业并购的题材,并购成功,三个涨停板,并购不成功,五个涨停。

为什么呢?

利空出尽,必有利好。

新的资本市场新三板

在北京做了一个新的资本市场,叫新三板,今天上市公司2700家,已经超过深沪两市总和了。

两年之内,不出意外,新三板的公司会超过一万家,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然后,上海马上要开新兴战略板。

当大家所有的钱都跑到马路上以后,朝野对赌,赌什么呢?

赌政府在整个实体经济转型完成之前,你不敢让这个泡沫破灭。

政府赌各位什么呢?

赌各位当你们花一百万块钱买股票,当它变成200万的时候,你一定不敢拿200万再去炒股。

你会拿120万炒股,还有80万买房子、吃小龙虾、去旅游。

当你干这些事情的时候,实体经济就复苏了。

当你的公司上了新三板,融资完成后,我赌你不敢拿2个亿再去搞泡沫,你一定会拿1.5亿出来招募工人,进行企业投资,进行创业扶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就业压力非常大,中国每年有700万的大学毕业生,1300万的农民要变成城市居民。

政府已经解决不了了,怎么办?

所以,全民创业,万众创新。

在创业过程中,政府由一个审批性政府政府变成一个服务性政府。

从中南海出来后,我和朋友说,我认为一个月之内会降息,然后15天降息。

我说下半年会降两次息,已经降了两次。

资本市场疯掉了

到了今年五月份的时候,资本市场疯掉了,我当时在写了一篇文章,叫《疯了》,有100多万的点击量。

为什么疯了呢?

股票到4000多点的时候,我和美国股市做了一个对比,美国有个纳斯达克泡沫破灭,大规模蒸发了几万亿美金的资产,纳斯达克泡沫破灭的时候,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已经到了天花板,40倍,当我写《疯了》的时候,新三板87倍,创业板133倍,疯掉了。

结果到了六月初到了5100多点的时候开始往下走,走到上个月初,人心惶惶,跌到7月8日,我到北京去参加柳传志的一个发布会,到了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我看来了一堆人,中国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到了,有很多的一线的企业家,马云、王健林都到了。

人人都在围着说,股票会不会跌到2000点?

几个老总在一桌问我,晓波,你怎么看今天的资本市场?

我会开了一半,我说我要回去写稿子去了,我写的稿子叫《别慌》,为什么别慌呢?

我这几天在全国各地跑企业,我看到的情况是什么呢?

中国很多的实体企业的老板都在想怎么样转型,你跑到北上广、南京,每一个酒吧、咖啡厅里面,你看到的80后、90后都在谈怎么样创业,你跑到马路上到处看到脚手架,一季度二季度经济没有好到哪里去,但是也没有坏到哪里去。

资本市场怎么可能崩掉呢?

我那天文章救了蛮多人的命。

因为,第二天公安部就到证监会去了,股票就开始稳定了。

为什么我们会对宏观经济有了这样的一些判断,这些判断都来自于我们在一线,我们每天去看企业,每天去看一些区域经济的发展,每天去看一个城市的不动产产价格的发展,看这个城市的厂房租金怎么样,你看到的实际情况就和你的财富有了关系。

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情况。

在四月份的时候,这五个宏观经济学家向总理汇报说,我们现在处在一个通货紧缩期,他们说未来的五年,中国是一个通货紧缩的新常态,未来五年在实体经济做产业的人,我们会非常的煎熬,他们和总理说,全球未来五年都存在一个通货紧缩期,相对通货还算好,到海外找市场也很难找,这是一个大的方面。

中国的钱去哪赚

钱有可能在什么地方?

我并不认为在未来的几年内,在中国会赚钱很难赚,未来几年内,中国仍然是全球表现最好的经济体之一,我们只是自己和自己比很困难,78年到2014年,中国的年均GDP增长9.7%,现在已经到了7%左右,连续降低,而且这个会是新常态。

如果我们从产业角度来看,在过去36年来发生了什么,钱在什么地方?

我写过一本书叫《激荡30年》。

当把这本书写完以后,你会发现,36年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行业赚到不同的钱,中国30多年的经济发展,就像南京的长江一样曲曲折折,不同的时间点钱在不同的地方,大波段看是这么一个格局。

我认为78年到今天,中国经历了三次长波段的产业链,第一个时期是1978到1997年,钱在三个行业,第一叫做吃的,第二叫穿的,第三叫用的。

中国在20年里面,有一个短缺性的经济,今天在座的60、70后,甚至80年代初出生的朋友回想一下小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都有一个抽屉,抽屉里的小本子,有很多的票据,布票、豆腐票等等,这就是票据经济。

中国是1993年开始取消票据。

1997年底的时候,国务院总理上任叫朱镕基,他说,今天70%的工业制成品产能过剩,现在要摆脱成本依赖,要转型升级。

今天听到的转型升级这四个字,第一次出现是1997年底朱镕基政府工作报告。

在97年的时候,除了中国国内产能过剩以外,在亚洲地区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事情叫东亚金融风暴,整个亚洲地区全部垮掉了。

98年的时候,当时中国电影院在放一部电影叫做《泰坦尼克号》,我在98年写过一篇文章叫《中国企业界的泰坦尼克现象》,那是民营企业第一次大规模倒闭浪潮。

后来,写成了《大败局》。

当时那个时间段的朱镕基,98年的朱镕基和今天的李克强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通货紧缩、产能过剩。

当时朱镕基怎么把风波拉出泥潭的呢?

中国的三个产业变更

中国发了三个产业变更,第一,把老虎放笼子里放出来,这个老虎叫做房地产,98年中央政府取消了福利分房,全国普及按揭贷款,98年开始,中国金融到了一个很长时间的房地产的黄金时期,中国的房价开始涨,形成了老百姓把一辈子的钱拿出来买房子,买了房子以后要买所有的东西,和房地产相关的60多个行业。

第二,1998年,中央政府逐渐取消了外贸限制权。

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叫“中国制造”。

第三,1998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六千亿国债,中国开始修高速公路。

当高速公路修的时候,地方政府把土地从农民手上买过来卖给开发商。

所以,我们说城市化建设是1998年以后,中国经济由吃穿用的产业经济结构内重型化转型。

我们常常讲三架马车,就是在1998年形成的,叫做消费、出口和投资。

当这三架马车形成之后,中国的整个经济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叫进口替代的消化内需市场变成了一个外贸的一个企业结构。

在前20年,中国的主要成长叫吃穿用,钢铁、水泥价格开始上涨,能源价格开始大规模的上涨,中国的整个产业经济向重型转移。

做煤矿、不动产的,在长江上下游开水电站的都赚了大钱。

中国非常意外的出现了一个非常新兴的行业叫互联网。

我最近在写一本书《腾讯传》,我研究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发现今天中国的很多著名互联网企业,比如说新浪、搜狐、网易、XX、腾讯、阿里、360、京东、盛大,全部诞生在1998年的二季度到1990年的四季度。

这一波企业家的年龄,年龄最大的是1964年的马云和张朝阳,年龄最轻的是1974年的刘强东,他现在已经和90后打成一片了。

房地产这一拨的老板基本上是1945-1965年,互联网的是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这一拨人,而80、90后你们是第三拨人,你们在未来会把第一第二拨集体的干掉。

第二场波段,以消费出口的波段,统治了中国经济16年,在这三个领域里面积极努力的人都赚到钱了,今天为什么很多我认识的老朋友们觉得很困惑,因为在今天2015年的8月份,我们面向未来看,钱在哪里?

整个资产,整个产业进入到了新的迭代状态。

我认为钱在这四个地方,一个叫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新城镇化,这四个行业将统治起码十年。

你会和我说,这四个行业的发展和原来第一个周期的吃穿用行业,和消费、出口、投资有什么区别?

当年的吃穿用和消费、投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时候,谁能赚到钱?

胆子非常大的人,跑到一块空地上面,用非常野蛮的方式进行野蛮开拓的人才能赚到钱,不需要遵守任何的规矩,因为没有规矩。

用温州人的话说,所有的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今天还敢讲这句话吗?

每一个行业都是空的,你只要冲进去就可以赚到钱。

冲进去靠什么呢?

靠两件东西,一个是成本优势,只要能够很低的价格拿到土地,偷漏税收,由于形成庞大的优势。

过去36年就这么走过来的。

失去成本优势后的未来

今天为什么很困难呢?

最大的问题是成本优势没有了。

我前两天去富士康做调研,过去五年里面,富士康年均工资增长13%,最大的代工是苹果,未来在中国五年内,富士康要做一百万台机器,替代生产线上的生产产能。

我们还能够很自由的偷税漏税吗?

很困难,政府也很缺钱。

我们还能够任意污染空气吗?

不能。

过往的一个从无到有,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一个投机主义、冒险为主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未来的都是“新”,说明中国未来的十年变革是建立在存量的上面,全世界能够想象得到的。

我女儿问我要一个iwatch,而全世界的iwatch是在河北廊坊和常熟生产的,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比重超过了美国。

今天中国所有做制造业的老板,整天惶惶不可终日,规模越大越麻烦。

消费产生变革也非常的厉害。

三年前人人讨论万达模式,生了一个儿子还能当国民老公。

上个礼拜宣布万达百货34家被关掉,你能想象三年前大家都在学万达模式,现在万达模式却老化了。

金融业的变革是最大的,回想一下,2010年的秋冬天,全中国最好的金融脑袋在北京香山开了两个半小时的会,讨论中国银行业的未来会怎么样?

有一个词从来没有从银行家嘴巴里面出现过,这个词叫“支付”,变革的是一个长的很好看的人,叫做马云。

因为冲击太大了,去年12月底的时候,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公司1600家,我今天演讲的时候达到2800家,我去年写过一篇文章叫《银行去哪儿》,我认为未来银行会瓦解。

未来三年五年内,这个浩浩荡荡的互联网金融是不可阻挡的,没有人挡得住,整个金融业都在发生变化。

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完成了十年左右的高速的发展。

在今天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并不是每一个城市的房子都是购买的,未来好的房子仍然很值钱,好的城市的房子仍然很值钱。

另外一些城市的房子、一些质量差的房子会越来越不值钱。

整个城市化建设开始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和北部进行转移,李克强把城市化改成城镇化。

今天来的很多都是中产阶级的朋友,我在想,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很有趣,我小时候我是最后一批红小兵,当年我一天能够吃两个鸡蛋的日子一年只有一天,就是我生日那一天,两个鸡蛋,一万长寿面。

我眼看着这个国家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人情越来越单薄,产业从无到有。

我们这一代人的未来会怎么样?

我们未来的财富在哪里?

 

我在想有未来有两件事会在我一生中发生。

第一个,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一定可以看到这个国家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第二个,我们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活过一百岁的人。

我去了美国斯坦福,又去了深圳和华大基因的科学家探讨,我相信我可以活到100岁。

我还可以活40到50多岁,如果未来这个世界和我没有关系,等40多年的死也是件很痛苦的一件事。

那么,我怎么能够跟上这个时代的变化?

四个正在发生的变化

给大家讲四个正在发生的变化。

第一,从“成本+规模”到“互联网+”。

左边的人是张瑞敏,他是1984年的,应该是那代企业家里面进步最高的,四月份的时候他坐在我边上,向总理汇报说,我今年做企业31年,海尔31年来靠什么打天下?

两个东西,第一,我有8.2万的产能,是全世界最好的产能,第二,我在全世界有3万家海尔专卖店。

在过去两年里面,海尔裁员2.6万人。

现在80、90后朋友去哪里买家电?

你们去一号店、京东、天猫,所以他说我坚决的变革。

上个月我在海尔两天,访问了六个部门。

今天的海尔薪资级别只分三级,第一叫平台组,第二叫小微组,第三叫创客。

而中国现在制造业分三级公司,一个叫海尔,一个叫小米。

IBM前总裁郭士纳和张瑞敏说你是我们这一代当中最勇敢的,我们已经不敢那么干了。

我问张瑞敏,你怎么看外界对你的评价?

当时,他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张瑞敏说,如果我再管别人怎么想我,我就不改革了,我退休了,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家电企业了。

旁边的小姑娘知道吗?

她是1979年出生的,在过去的两年里面,张瑞敏到她的企业去了9次,去干吗呢?

这个姑娘在青岛做了一个服装厂,她是二代,她爸爸的年龄和张瑞敏差不多,原来是做西装外贸的,外贸垮了,她女儿回来以后,在她的工厂边上另外做了一个工厂。

我说我要做件西装,小姑娘派人量我的身体,采集了40多个数据,把这几个数据扔到她的生产线上,一个礼拜以后她的生产线只给我一个人做西装,她每天可以接3000个这样的单子。

这个小姑娘在做第一个现在很流行的事情,叫互联网+。

互联网+的工作把他的生产线全部个性化,可以为一个人定制。

张瑞敏去了9次,现在买海尔的洗衣机,已经可以定制面板的颜色,洗衣桶的容量。

张瑞敏和我说,光搞互联网+不行,还要升级。

海尔在研发一个洗衣机不用水,叫无水洗衣机。

你不知道这些家电企业往哪里走。

在未来的几内,我认为传统的制造企业,做冰箱,做空调,做洗衣机,做家居,做服装,做饮料,做机械,做装备,中小型企业的80%会破产。

未来五年内,中国制造业的淘汰非常非常的惨烈,产业逼着大家改,地方政府逼着大家改,浙江和江苏县级政府都在推一个政策,叫把一个县里所有的制造业全部列一个排名,污水排放一个指标,生产雇佣工人一个指标,交的税收一个指标,排在倒数的每年掏5%,税收交的很少的企业会被迫的离开江苏省。

5年后再有机会和大家讨论中国制造业问题的时候,有一件事一定会发生,我们再也不会讨论互联网+了,互联网+将不再是一个问题,因为所有的制造业企业全部完成了互联网+的改造。

没有完成的也没有机会了。

制造业现在发生的年轻的一大堆的变革。

我到佛山去看,他是全球最大的家居企业的集散地,很多家居企业已经没有钱赚了,成本越来越高。

佛山是全中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一年的工业资产2.1万亿,制造业的压力非常大。

它的家居行业、电器行业大规模转型。

转不转得过去,我认为一定会转得过去。

现在所谓的80、90后创业,就是一个新的过程,新的制造模式对旧的制造模式的一次彻底的颠覆,会彻底的改变。

中国出现高性能消费群体

第二个发生的情况是什么呢?

从屌丝经济到中产崛起。

长期以来,中国做制造业的朋友有一句话叫价廉物美,中国的消费者认为,我能够花很低的价格可以买到很好的东西,有可能吗?

天下从来只有买错的,从来没有卖错的。

价廉物美,有可能吗?

我记得98、99年的时候,柳传志说,花半年时间帮我做一台一万以内的电脑,当年惠普的电脑卖1.8万,结果一万的电脑做出来了,所有的性能和IBM一样,结果柳传志踢了一脚,外面的主机壳就凹进去一块。

一万以内?

钢板肯定薄很多。

今年年初我写过一篇文章,《去日本买马桶盖》。

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呢?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有一个公司叫蓝狮子财经出版公司,我带了20位高管去日本开年会,这批高管的平均出生年份从1982到1991年,他们的工资收入大概在二十多万到七八十万,属于中国80后的中产阶级。

我看20多个小孩疯了一样的买东西,买电饭煲,满街都是中国人拎两个电饭煲,买吹风机,买保温杯,买马桶盖,买菜刀。

我在旁边看,我很感慨,我问美的的高管说,为什么中国人到日本买电饭煲?

那篇文章出来以后,美的非常紧张,我也准备为美的写了一篇稿子,因为我不希望伤害到中国的民族企业。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关心马桶盖的事?

我认为这件事情,这张照片的背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在发生,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一批理性的,愿意为高性能产品买单的中产阶级。

如果你是开商店的,当一个人走进来的时候,当他问你一句话的时候,你就知道他是屌丝,什么话?

“这个东西打几折?

”当他问这句话的时候他就是屌丝,他是一个追求性价比的人,他认为用很低的价格可以买到很好的东西。

而什么叫性能爱好者?

他了解商品,他愿意花好的钱去买好的商品。

我们做企业的一生的梦想是什么呢?

我认为好企业就是我用我的心力提供了一个商品,这个商品有一个好的价格,好的价格会有好的利润,有好的利润,我会把利润拿出来一部分进行好的研发,好的研发继续有好的商品,通过好的价格,好的利润,好的研发,全世界的好企业都是这样生存的。

中国的麻烦在什么地方呢?

我提供了一个商品,到市场上的时候消费者关心打几折。

因为性能的雷同,我必须把价格压的非常低,我要通过价格战进行规模,我的规模越大,我的成本边际越来越薄,这个行业变的血淋淋。

50、60、70年代出生的人是现在中国最有钱的,我曾经问过胡润一个问题,中国排在前千位的富豪,哪个年龄段出生的最多?

在1962到1975年,这一拨人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年份最多的一年是1963年,62、63人口大爆发,这一批人是中国现代最富有的人,包括50后的一批。

这一批人和80后、90后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最大的区别不在钱多和钱少,而在中国的50、60后,甚至70后的部分不爱自己,他们的一生都在赚钱,他们不相信消费这件事情,他们被冯小刚嘲笑,怎么嘲笑他们呢?

你们这帮土豪,买任何东西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80、90、00后的区别在哪里?

他们很了解商品,他们跑到钟表店,你和他说这是瑞士十大名表,他干的第一件事情是是到XX上搜一搜,如果不是的话,你就是个骗子。

他相信广告吗?

他不相信广告。

他们相信口碑,同一个消费阶层人的口碑。

他们非常的了解商品,他们是月光族,他们愿意花很多的钱在自己身上。

中国出现了两拨市场,一拨叫屌丝市场,一拨叫理性市场。

特别有钱的人很少,特别没钱的人也很少,这个国家是稳定的。

我认为这个景象正在发生,中国现在出现了服务经济的升级时期。

我们现在开始做卖不动产也好,卖一些商铺也好,基本上面对着中国中产阶级,靠你的高性能,靠你的服务,靠你的硬件和软件,靠理性的诉求来打动这些人,你靠硬广告,靠噱头,靠题材,已经没有办法打动这些中产阶级了。

第三个正在发生的景象从大众消费到圈层经济。

小虎队流行的是中国第一次进入男士消费时代,现在TFBOYS是中国XX热搜榜排名第一个,今天在座的90%的人不知道他们,我听过了他们的歌,你们不会喜欢的。

他们如果在下个月在南京举办一场万人演唱会,你们想想他的票会在多少时间之内卖完?

我请教过一个娱乐界的人,他说最慢大概15秒,最快2秒。

而且在座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你们再有钱也买不到他的票,因为他有几百万的粉丝,通过组织化的方式,在贴吧,在部落,在朋友圈把票已经分割完了,你再有钱也买不到他的票,他也不需要你进到他的会场里,你不属于他们的阶层。

这就是今天中国新的消费,叫小众经济。

商业机会在哪里?

未来的商业机会是我们将失去大众品牌,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所服务的只是一个特定的人群,这个特定的人群会垂直打通。

你只要服务这些人,你只要在这个族群中形成你的品牌理念,你就会变成一个非常小而美丽的优秀企业。

在未来的中国,做一个几万人这样的企业,对各位的创业者来讲已经不是梦想了,做一个家喻户晓,从8岁到80岁都知道的品牌,也不再是一个梦想,梦想是一个做几百人,千把人的企业,甚至几十人的企业,在一个特定的族群和消费族群中打穿做透,为他们提供服务,这是中国现在消费社群最大的变化。

我前天刚刚在北京参加了腾讯组织的移动社群大会,我专门讲了这个话题,中国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社群经济时代,太多的价值观,人群切割变的非常的重要。

有的时候不需要外面的人。

我在浙江有一个半岛,种了杨梅,每一年我非常苦恼的时候,就是六七月份,为什么呢?

漫山遍野都是杨梅,如果要采摘,每天要五六百人,我的是山坡地,天气又很热,下雨,一下雨杨梅就会掉光。

我自从租了那个岛以后,我觉得农民太难了,那个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了靠天吃饭的意思。

去年我做吴晓波频道以后,我对岛上的两个人说,今年不卖鲜梅了,做杨梅酒,我做了一些杨梅酒,吴晓波频道的订阅户在增加,现在是90多万,今年我记得6月底7月初,我卖我的杨梅酒,5000多瓶酒卖了30多个小时卖完了,明年我卖5万瓶,后年卖50万瓶,你们信不信?

我只在互联网上卖,你们信不信?

我不需要不认同我们价值观的人喝我们的酒你信不信?

这就是未来垂直化的可能性。

你只要形成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