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3262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8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1分子和原子解析版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3.水蒸气变成水,水分子主要改变的是(  )

A.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B.水分子本身质量变大C.水分子间隔变小D.水分子变小

4.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原子B.氢原子C.氧分子D.水分子

5.金秋八月,人们在桂花树旁会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分裂成原子C.分子很小D.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6.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撒进云层,很快变成气体,并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的温度下降,云层中的水蒸气就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降水.当飞机将干冰撒进云层后,云层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B.水分子运动速率C.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D.水分子间的间隔

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花香四溢

分子不断运动

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则不能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少

分子之间有空隙

8.科学研究发现:

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O.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

9.大雪纷飞的天气,当你走在马路上,当雪花落在脸上时.对“雪花化作水滴”过程中水分子的行为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B.水分子的能量降低了C.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D.水分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

10.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燃烧:

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有新的元素生成B.液氧转化为氧气:

分子总数增加

C.食物腐败:

分子发生变化D.光合作用:

分子分成原子,有新的原子生成

11.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

1D.生成物含有两种分子

12.化学上有“1+1<2”的说法,即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其体积小于200毫升,此现象说明(  )

A.分子的体积小B.分子的质量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运动

13.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④图1中烧杯甲中液体会变成红色,烧杯乙不变色

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③⑤D.④⑤

14.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有机高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散步”

B.这种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

D.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

15.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为凉开水中几乎不含下列微粒中的(  )

(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6.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用分子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滴水里大约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说明:

  ;

材料二:

在加压的情况下,25m3的石油气可装人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说明:

  .

材料三:

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说明:

17.如图所示,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其中  (填“吸有水”或“吸有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该实验说明了  .

18.某同学在家做如图所示实验:

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一块糖,在玻璃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水和糖的微粒具有哪些性质?

选择其中一点性质重新设计一个实验进行研究.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1)性质:

①            ②                .

(2)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19.水是我们最常接触的物质之一.用微粒的观点回答:

(1)构成水的粒子是  .

(2)1滴水中大约有1.67×

1021个水分子,说明  .

(3)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  .

(4)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  .

(5)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  不同.

20.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

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  .

(2)实验二(如甲所示):

烧杯B中的现象是  ;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三(如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为什么?

21.一位同学在新年晚会上给来宾表演了一个魔术节目,道具如图所示.

(1)通过该节目可观察到棉花团由白色变成  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

(2)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说明.  .

22.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实验一:

已知: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  ,这一现象说明B烧杯的作用是  .

实验二:

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

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了: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发现C处产生的白烟较多.查阅相关资料可知:

已知①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

②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③氨气分子的相对质量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质量是36.5.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  

实验三:

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  (“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  ,同时还可以说明  .

23.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24.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HCl)能发生如下反应,NH3+HCl=NH4Cl.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生成物NH4Cl常温下的状态是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HCl分子比NH3分子运动速度慢,请你分析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因素可能是  ;

(3)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  ;

(4)该实验中的注射器也可改用胶头滴管直接滴入液体,相比较用注射器的优点是  .

3.1分子和原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A.酒精挥发﹣﹣分子大小发生改变B.电解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C、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

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AB.BC.CD.D

【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A、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消毒酒精是混合物,是因为消毒酒精中含有酒精分子、水分子等,故选项解释正确.

C、铜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铜质导线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物质的原子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氨水、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

A.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B.水分子本身质量变大C.水分子间隔变小D.水分子变小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微观粒子很小,之间有间隔,是不断运动的.

水蒸气变成水,水分子本身体积不变,水分子本身质量不变,水分子不变,而水分子间隔变小.

C.【点评】水蒸气变成水,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而水分子本身和化学性质都不变,要注意理解. 

【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及水的构成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A、氧原子不能保持水化学性质.故A错误;

B、氢原子不能保持水化学性质.故B错误;

C、氧分子只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D正确.

故选D.【点评】本题较为简单,掌握了分子的定义及水的构成即可解答.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分裂成原子C.分子很小D.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分析】微观粒子的特征: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

都是不断运动的.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桂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所以人们能闻到香味.

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这一特征.

A.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B.水分子运动速率C.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D.水分子间的间隔

【分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固体变成气体叫升华.干冰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使水蒸气遇冷冷凝成水滴.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固体变成气体叫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二氧化碳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干冰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使水蒸气遇冷冷凝成水滴,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小.

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导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

分子、原子的体积很小,是不断运动的,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隙;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分子不断运动的原因,此项说法正确;

B、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则不能,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解释正确;

C、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因为原子之间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不会改变原子的体积大小,解释不正确;

D、由于分子间有空隙,水和酒精混合时一部分分子相互占据了空隙,所以总体积变少,解释正确.

故选C.【点评】了解物质的构成,知道粒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基本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O.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A.AB.BC.CD.D

 

【分析】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但不超过3000℃,且压强不变,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经分析可知,此时主要发生物理变化,氮气分子极少数分解,即分子大小不变,分子数目基本不变化,主要原因是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了一倍,气体体积增大一倍.

A、分子体积增加了,而上述变化中分子大小不变,只是间隙变大,故与题意不符,所以错误.

B、主要是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了一倍,而分子大小没变,分子数目也基本不变,与题意相符,所以正确.

C、分子多数破裂成了原子,且分子体积增加了,而该变化主要是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与题意不符,所以错误.

D、分子全部破裂了,该变化主要是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与题意不符,所以错误.

故选B.【点评】物质的结构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明确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了解粒子的性质及应用,掌握原子内部各种粒子间的质量、电荷、数目关系,是解题的基本要求. 

A.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B.水分子的能量降低了C.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D.水分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分子的体积小、质量小,据此解答.

A.雪花吸收热量,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转化为了液态的水,故正确;

B.雪花化作水滴是液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水分子的能量升高,故错误;

C.雪花化作水滴的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并没有发生改变,故错误;

D.无论是固态的雪,还是液态的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均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构成没有改变,故错误.

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但没有新的元素生成,故选项解释错误.B、液氧转化为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分子总数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光合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分成原子,但没有新的原子生成,故选项解释错误.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分子的种类的变化;

分析反应的类型及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错误;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

1,故C正确;

D、由图示可知,生成物含有两种分子,故D错误.

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A.分子的体积小B.分子的质量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解答,分子间都有一定的间隔.

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间隔大小不同,当把酒精和水混合以后,两种分子不发生化学反应,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穿插渗透,进入彼此的分子间隔,所以总体积会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所以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所得体积小于200mL.

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因此要熟练掌握粒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③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④图1中烧杯甲中液体会变成红色,烧杯乙不变色

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②B.③④C.③⑤D.④⑤

【专题】实验设计中的控制变量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结合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来分析解答.

①图2实验是在密封的小容器内进行的,与图1比较更环保、更节约,故正确;

②图1中乙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丙烧杯中的酚酞不变色;

图2中丁试管中的滤纸不变色,丁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色,二者均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正确;

③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