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育学考试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3487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地理教育学考试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地理教育学考试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地理教育学考试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地理教育学考试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地理教育学考试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学地理教育学考试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学地理教育学考试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学地理教育学考试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学地理教育学考试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地理教育学考试复习.docx

《中学地理教育学考试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地理教育学考试复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地理教育学考试复习.docx

中学地理教育学考试复习

1/9

一、名词解释1、地理课程标准:

是指导学校地理教育和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地理课程的基础,也是地理教材编写、地理教学实施和地理考试命题的依据。

2、过程与方法:

指为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培养的能力和掌握的方法。

3、地理课程设置:

指地理课程的设立,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

变化有:

设置学习模块、分设必修课、增加选修课。

4、地里感性基础知识:

是指反映地理事物外部特征和联系的地理知识,在人们认识地理事物的过程中属于初级阶段,即地理事实材料。

主要有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地理演变等。

5、地理感性知识:

是指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地理知识,在人们认识地理事物的过程中属于高级阶段,即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达成是地理感性知识的升华和发展。

主要有地理特征、地理概论、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

6、地理名称:

这里专指地理空间实体的名称。

7、地理概念:

指地理理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的“原件”,也是进行地理思维的基础,在地理教学中意义重大。

8、地理教学原则:

指客观教学规律的主观反映,是有效进行地理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对地理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

9、地理教学模式:

指依据一定教学思想和遵循地理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系统组合。

10、地理情景教学模式:

是以学生在教师精心设置的特定教学情景中,在轻松愉快、富有情趣的环境内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

11、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

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专题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

2/9

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2、地理教学方法:

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教师所采用工作方式与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式。

13、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评议:

即观摩者深入教学第一线,直接观察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现场调研,掌握教学动态的一种听课方式。

二、简答

1、地理课程标准包括:

(1)前言,有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2)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说明等部分组成,“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活动”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

(4)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

2、地理课程标准的特点:

第一,课程理念:

体现新的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学习对终生有用的地理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注重地理问题的探究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第二,课程内容设计:

淡化学科体系,强化教学弹性

(1)课程内容顺序不作规定。

初中地理课程“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乡土地理”四大部分相对完整独立的教学内容排列不分先后

3/9

(2)地理要素学习采用不同呈现方式

(3)对区域划分和选择留有自主空间

第三,课程目标确定:

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过程与方法”需培养的能力和掌握的方法:

地理能力:

感知能力(观测、观察、调查、阅读地图和图表等)地理思维能力:

(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

“研究”能力:

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等能力及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表达交流等能力。

地理方法:

地理观测法、实验法、调查法、地图阅读与分析法、地理空间分析与空间思维法、区域比较法和区域综合分析法

第四,内容标准陈述:

以行为目标方式规定基本要求。

3、初中地理新课程内容体系呈现出以下特点:

(1)体系结构突出主干知识,减少层次性。

(2)内容选择强调重点,删减难、繁、杂内容。

(3)内容呈现注重开放性、时代性。

4、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改革:

必修模块,包括地理1、地理2、地理3

选修模块,选修1宇宙与地球、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1)整合内容,加强综合性

(2)精简内容,突出地理性

(3)增补内容,注重时代性

4/9

(4)精选内容,凸显实用性

5、地理基础知识的构成

(1)按地理要素划分为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按认知层次划分为地里感性基础知识和地理理性基础知识地理感性基础知识主要有:

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数据、地理景观和地理演变等地理理性知识主要有:

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成因。

6、地理基础知识教学:

(1)地理名称教学。

一应注意读音准、书写准和空间指位准,地名最终要求准确地再现于地图上,地图也有助于地名的空间记忆。

二是应注意揭示地名所包含的地理意义,进行有意义的教学。

三应注意了解语源、利用语意、引导意义识记。

(2)地理分布知识的教学。

有先阅读地图后文字概括、按照地理事物空间形态和分布趋势读图、充分利用地图。

(3)地理概念知识的教学。

从地理特征中抽取地理概念内涵、比较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把握地理概念的相互关系、地理概念运用、同一概念的不同名称。

7、地理基本技能的构成:

第一,运用地图技能。

(1)认识地图

(2)熟知地图(3)填绘地图(4)阅读地图(5)分析地图第二,运用地理图表技能。

(1)认识图表

(2)阅读图表(3)分析图表(4)绘制图表(5)图文转换第三,地理观测、地理制作、地理考察技能

8、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

第一,养成良好观察习惯

(1)养成观察的自觉性。

5/9

(2)养成观察的目的性。

(3)养成观察的有序性。

第二,逐步提高观察质量

(1)学会全面观察。

(2)学会独立观察。

9、地理记忆能力的培养p64

(1)充分利用联想

(2)适当运用机械记忆

10、地理想象能力的培养p65

(1)丰富地理表象积累。

(2)提供广阔想象空间。

11、地理德育教育的内容p69重材料分析

第一,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1)国情教育

(2)民族团结教育(3)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教育(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4)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5)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振兴中华的教育

第二,科学世界观教育。

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等教育。

(1)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科学地理价值观教育(3)无神论教育

第三,个性品德教育。

P71至73其特点有:

xx、时代性及独特性。

12、地理教学原则的含义及作用

6/9

含义:

即客观教学规律的主观反映,是有效进行地理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对地理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

我们还需学习几组关系原理:

(1)地理教学原则与地理教学原理。

(2)地理教学原则与地理教学规律(3)地理教学原则与地理教学规则。

作用:

(1)制定地理课程标准和编写地理教科书的理论依据。

(2)设计和完成地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

(3)检测和评价地理教学的主要标准。

13、我国学校地理教育任务的一般教学原则:

p85

(1)赞可夫的发展教育原则。

主要包括:

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2)布鲁纳发现教学原则。

主要包括: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

主要包括: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4、地理教学原则体系:

p88至104重点

第一,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原则。

(1)内涵:

人地关系即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2)该原则的贯彻:

一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阐述人地关系;二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地分析人地关系。

第二,地理事实与原理并重的原则。

(1)内涵:

反映了地理教学中地理事实材料与地理原理知识、地理感性知识与地理理性知识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7/9

重要内容。

(2)贯彻:

一是联系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二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三是联系地理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四是联系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

第三,常用地图及其他媒体的原则。

(1)内涵:

体现了地理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利用地图系列以及电化教学、多媒体等手段,着力发挥地图及其他媒体的整体功能。

(2)贯彻:

一是充分利用教学地图、模型等直观教具;二是积极利用投影、幻灯等电化教学手段;三是逐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

第四,综合分析与比较思维的原则。

(1)内涵:

反映在地理教学中应以整体的、综合的思维方式看待地理事物,同时,要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

(2)贯彻:

一是突出地理事象本质特征;二是加强地理知识内在联系;三是促进地理思维发展。

第五,xx互动与启发思考的原则。

(1)内涵:

强调课堂教学中要促进作为主导的教师和作为主体的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广泛沟通、相互影响,成为师生学习的共同体。

(2)贯彻:

一是创设问题情景;二是活动形式多样。

15、地理教学模式的概述:

第一,概念:

第二,组成:

(1)教学理论(教学思想)

(2)教学目标(预期结果)

(3)教学程序(操作程序)(4)师生组合(师生角色)

第三,特征:

(1)完整性特征

(2)中介性特征(3)操作性特征(4)开放性特征。

第四,区别:

(1)宏观方法与微观方法。

8/9

(2)方法论的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

16、地理教学模式的类型:

p113第一,讲解---接受地理教学模式

(1)程序: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检查反馈。

(2)特点:

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较多的学生比较迅速地、有效地接受较完整系统的地理知识传授,掌握地理知识结构,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得到发挥,对传授知识来说,效率高,是最经济的教学模式之一。

第二,自学---辅导模式

(1)程序:

提出要求、独立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2)特点:

一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启发指点、重点讲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使教学更加具有弹性和针对性;三是经过学生独立自学、独立思考、独立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第三,引导---发展教学模式

(1)程序: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提高总结。

(2)特点:

在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下,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独立的思维活动,进行创造性学习。

第四,参与---活动地理教学模式

(1)程序:

提出课题、设计活动、收集资料、研究课题、总结评论。

(2)特点:

一是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二是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发展学生特长;三是重视教学进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仅是结果;四是会导致教师教学水平不够,课时不足,外部条件不具备时不宜采用。

17、地理教学模式的应用p118

18、地理教学方法的概述

9/9

第一,内涵:

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教师所采用的工作方式与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式。

主要表现为一是是实现地理教学目的的活动方法;二是体现一定的地理教学思想;三是是由师生活动方式组成的系统。

第二,特点:

继承性、地理性、多样性、实践性、创造性。

第三,作用:

促进地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促进地理能力的发展;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地理教学方法的组合选择依据p140:

地理教学目的与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