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351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1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线电缆检验培训教材1Word文档格式.docx

预先检验和中间检验;

2、按检验地点划分:

固定检验、流动检验或叫巡回检验;

3、按检验人员划分:

自己检验即自检和专职检验;

4、按检验数量划分:

普通检验和抽样检验;

5、还有一种就是预防性检验,通常是指首件检验和统计检验。

首件检验就是对第一件活动进行质量检验。

所谓统计检验,就是运用数理统计和概率的原理,通过对一定数量产品的检验和分析,来判明产品质量及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检验方法。

6、工厂检测试验包括例行试验、抽样试验和型式试验。

三、电线电缆产品检验的名词术语

电线电缆产品检验用到的名词术语:

1、合格品:

符合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产品,为合格品。

2、返修品:

不合格品,经过修复后仍能达到后果派要求,并在成本上核算的产品为返修品。

3、废品:

完全不符和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规定,又无修复价值的产品为废品。

4、型式试验(代号T):

型式试验是制造厂在供应电线电缆标准中规定的某一种电缆之前所进行的试验,其特点是:

在做过一次之后,一般不再重做,但在电线电缆所用材料、结构和主要工艺有了变更而影响电线电缆的性能时,必须重新进行试验,或者在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时,如定期进行等,也应按规定重新进行试验。

5、抽样试验(代号S):

抽样试验是制造批量抽取完整的电线电缆并从其中切取试样或元件进行的试验。

6、例行试验(代号R):

例行试验是制造厂对全部成品电线电缆进行的试验。

四、产品检验结果处理

1、产品应由制造厂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每批出厂的产品应附有制造厂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2、凡经检验的产品,检验人员应记好原始记录、检验项目、记录项目应按产品标准和有关工艺规定进行。

3、检验人员经检验的数据有疑问时可重新在原试样进行重新检验,如重新取样应按有关产品技术标准规定进行。

4、检验数字、取值应按有关标准规定中取数字位数,后位数字进行四舍五入。

5、数字修约

在十进制中,数字的修约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

例如数字2.746,如果取两位小数,修约后的数字是2.75;

如果取一位小数,则修约后的数字为2.7。

第二章电线电缆结构及外观要求

一、控制外观结构尺寸对保证产品性能的意义

产品的外观质量很重要,一般给用户的第一印象就是产品的外观质量,因此,凡是好的产品都很注意外观质量,对于外观质量,生产工人和检验人员都不可忽视,要严格控制以保证外观质量。

外观检查。

对于检查者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主要外观检查的尺度不大好掌握,同一件产品由不同的检验员进行检查,就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

尽管如此,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掌握好标准,不断积累经验,必要时可借助标准样进行检查,就可以搞好产品的外观检查。

1圆铝杆

要求检查圆整程度,是否有折边、错圆、裂纹、夹杂物、扭结等缺陷和严重的机械损伤斑疤、麻坑、起皮、飞边、腐蚀斑点等。

2圆铜线

检查表面是否光洁,有无三角口、毛刺、裂纹、折叠及夹杂物和严重的斑疤、麻坑、机械损伤的腐蚀斑点等情况。

值得提出的是还有铜线的氧化程度,一般金黄色为正常,淡红色为轻微氧化,表面呈深红色、蓝色时为严重氧化,凡是出现严重氧化的情况应判为废品处理。

铝线在制造过程中出现道子情况比较多,做架空输电线时应严加控制。

3铝较线表面,导线应绞合紧密整齐,不能有松散,单线的扭结、单线的跳出或凸起及单线的断裂现象等。

另外,在单线的接头焊接处应该圆整且焊接已要求做防腐处理,接头处增大部分一般不准超过该直径公差的两倍,单线接头两焊接处间距长度也要符合标准,同一单线两焊接处应不小于15米,同一层非同一根单线两焊接处的间距内层不小于5米,外层不小于15米,铜芯为单根铜线时,不允许焊接。

4电缆的外观结构尺寸

电缆的外观、结构尺寸的检查一般都是穿插或同时进行的,产品质量的好坏,一方面看其性能是否优良,但其外观、结构尺寸的质量也占一定的比例,产品的外观、结构尺寸对电缆的性能是有影响的。

a、局部拉细,引起局部发热,电阻加大,加速绝缘的老化。

b、氧化锈斑点,影响导体接头,电阻加大,绝缘容易老化。

c、碰伤或划伤影响导体的机械强度。

电缆的外观检查是检查成品、半成品或材料的表面情况,尺寸检查是按产品标准规定的各部尺寸来考核每根产品。

电缆的结构检查是指对电缆的各组成部分的结构进行检查,外观检查如铜丝的氧化问题对电缆质量是有影响的,尺寸是可以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如导体的外径和其电阻有关;

绝缘厚度和电阻与耐压程度有关;

绞线节距和产品的柔软性、牢固程度有关。

结构检查可以暴露电缆的制造质量,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说,控制外观、结构尺寸是产品性能的保证。

二、测量电线电缆常用计量工具

1游标卡尺

1.1游标卡尺的结构形状

游标卡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是工厂最常用的计量工具。

游标卡尺的构造:

游标卡尺是利用游标主尺的滑动来改变游标量爪与主尺量爪的相对位置来进行测量的一种工具。

游标卡尺的种类很多,但构造原理是相同的,主要是主尺、主尺量爪、游标、游标量爪、游标尺和紧固螺丝等部分组成。

现在常用的游标卡尺有三用游标卡尺,单面量爪游标卡尺和双面游标卡尺。

我们现在用的主要是三用游标卡尺。

所谓三用即游标卡尺可以用来测量内径、外径、深度,当然也可以测量长度。

1.2游标的读数原理

游标卡尺是一种中等精度的计量工具,不适宜用来测量精度较高的尺寸。

游标卡尺的精度与它的游标刻度值有关。

根据游标刻度值的不同,游标卡尺分0.02、0.05和毫米三种。

没一规格只能适用一定范围,并有几种不同数值。

表1游标卡尺的测量范围及读数值

测量范围

刻线值

0~125

0.02、0.05、0.10

300~800

0.05、0.10

0~200

400~1000

0~300

600~1500

—0.10

0~500

—0.05、0.10

800~2000

为了对游标量具作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游标量具的方法,以0.1毫米的游标卡尺为例来分析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

0.1毫米游标卡尺的主刻度每格是1毫米,如果主尺的9格宽度等于游标尺的10格宽度,那么游标卡尺每一格的宽度是0.09毫米,这时主尺的刻度线间隔与游标卡尺的刻线间距差为0.1毫米,这个差就是游标尺的刻度值。

如何读数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有了游标卡尺就很容易精确地读出被测尺寸的大小。

例如0.1毫米的游标卡尺可以精确地读出0.1毫米,0.02毫米的游标卡尺可以精确地读出0.02毫米,0.05毫米的游标卡尺可以精确地读出0.05毫米。

游标卡尺是利用主尺和游标尺互相配合进行读数的,主尺用来读出被测尺寸的整数部分,游标尺用来读被测尺寸的小数部分。

一般读游标卡尺时分三步:

a、先读整数:

看游标卡尺“0”线左边主尺上第一刻度线的数值。

b、读小数:

看游标卡尺“0”线右边,数一数游标尺第几条刻线和主尺的刻线对齐。

读出毫米小数。

c、把上面两次读得的数相加,就得出卡尺表示的尺寸。

2外径千分尺

2.1外径千分尺又叫螺旋测微器,主要用来测量零件的外尺寸,它比游标卡尺精度高,使用方便、准确,也是工厂最常用的量具之一。

外径千分尺的类型很多,但构造原理基本相同,是利用螺旋运动原理,把螺旋运动变成测杆的直线位移类进行测量的一种工具。

这种量具由于受到螺旋制造精度的限制,其刻度值通常都是0.01毫米,所以实际上是百分尺,习惯上叫千分尺。

2.2千分尺测量的氛围和精度

千分尺的测量范围分为0~25;

25~50,50~75等,间隔是25毫米,应按被测零件尺寸大小选用。

千分尺的制造精度有0级和1级两种。

0级精度最高,1级次之。

千分尺的制造精度,主要由它的示值误差和测量面的平面平行度误差的大小来觉得。

小尺寸千分尺的精度要求见表2。

表2千分尺的精度要求

测量上限

示值误差

两测量面不平行度

0级

1级

15、25

±

0.002

0.004

50

0.0012

0.0025

75、100

0.0015

0.003

2.3外径千分尺的构造

外径千分尺由尺架、固定或可换测杆、动测杆、固定套筒、转轮和止动器等部分构成

2.4千分尺的读法

千分尺是利用固定套筒和微分筒相互配合来进行读数的。

主尺刻度的没两条刻线间的距离为1毫米,微分筒上沿着斜面均匀地刻有50条刻线,微分筒旋转一周,测杆前进或后退0.5毫米,所以微分筒上每一格表示的数值0.5毫米÷

50=0.01毫米。

这是微分筒的刻度值。

微分筒是用来读主尺的小数值,这是千分尺的共同特点。

具体读法是:

a)先读整数,看微分筒左边固定套筒上露出来的刻线是多少,读数时要特别注意0.5毫米刻线是否露出来了,否则就会少读或多读0.5毫米。

b)读小数:

看微分筒上的哪条刻线与固定套筒上的轴线对齐,如果0.5毫米的刻线没有露出来,那么微分筒上的轴线对齐的线就是读得的毫米小数,如果0.5毫米的刻线已经露出来,则还要加上0.5毫米才是真正的得数。

c)两次读数相加就是千分尺上表示的尺寸。

当固定套筒的轴向刻线与微分筒上的任何一条刻线都对不齐时,就应该估计这个数,这时的读数是地三位小数,即微米。

2.5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a、使用前首先检查是否有合格证,否则不准使用;

b、使用前先用软布或干净棉纱擦两个测量面,然后旋转棘轮,棘轮能带着微分筒灵活地旋转。

在全行程内,不许有卡住微分筒与固定套筒相互摩擦的现象,用手把微分筒定住,或用止动器把活动测杆紧固后,棘轮能发出清脆的卡卡声,这说明棘轮良好。

c、使用千分尺时应先校对“0”位,0~25mm可以直接校对。

3投影仪和读数显微镜

测量电线电缆厚度,现行国家标准规定测量方法采用投影仪及读数显微镜测量。

3.1投影仪

DTT低倍投影仪是光学投影仪,它是光学计量仪器中检测效率很高的一种仪器。

它的主要优点是对复杂轮廓的测量精确而迅速,适用于电线电缆的厚度测量。

3.2测量方法

本仪器可做直接测量、比较测量和描绘测量。

3.3仪器保养及注意事项

应有检定部门的合格证。

仪器的安装环境应保持清洁、避免有害气体。

室温宜在20±

8℃,相对湿度不超过50%,安装应平稳、无振动,仪器不使用时应套上罩子,保护仪器。

光学零件表面要保持清洁,尽量避免用手指接触。

若有油迹、灰尘时,最好用狸毛轻轻去浮土,然后用酒精、乙醇混合物液轻轻擦拭,若擦拭可避免时,则不要多擦。

投影仪屏幕出现油迹时,可用皂液擦拭,但必须把皂液用清水擦拭干净。

仪器不使用时,应对金属光洁表面涂上不含碱、酸,而且清洁的防锈油脂。

3.4读数显微镜

读数显微镜是为光学计量仪器之一种,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泛,可以测量孔直径、刻线宽度、长度及电线电缆的绝缘和护套厚度。

本仪器测量范围为0~8mm,测量精度为0.01mm。

3.5测量方法

将仪器置于被测物体上,使被测物体的被测部分用自然光或灯光照明,然后调节环境螺旋,使视场中同时出现看清分化板与物体像。

进行测量时,先旋转读数鼓轮,使刻有长度的玻璃分析板移动同时稍微转动读数显微镜,使竖直长线对准测物部分进行微动测量。

找到一边为基准点,基准边在2mm的位置上,在转动微分筒轮,使带有玻璃分划线移动到测量边时再进行读数。

3.6仪器保养及注意事项

仪器能正常使用时绝不允许自行拆卸,否则会破坏仪器的原有精度。

仪器存放和使用时应尽量避免灰尘、潮湿、过冷过热与含有酸、碱性气体。

透镜表面有脏物须用柔软物体如脱脂棉、软毛刷、透镜纸等。

碰到油迹污垢时,可用脱脂棉沾取少许酒精和乙醚混合液轻轻擦拭。

三电缆的结构

1结构

所谓电线电缆的结构,可以认为是导电材料、绝缘材料和护层材料(有时也可以说是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如塑料等),按一定原则、一定顺序以一定方式排列成的统一组合体组成电缆结构组成部分或称结构部件。

一般电线电缆均具有导电线芯、绝缘层、屏蔽层、护层和填充等几个部分。

而电线电缆不可缺少的是导电线芯、绝缘层和护层三大主要结构。

1.1导电线芯的主要性能:

一是机械性能及其稳定性。

二是导电性能。

它的作用就是传导电流。

1.2绝缘层的主要性能:

在某种程度上是电缆性能的反映和标志,主要包括绝缘电阻、介质损耗、耐压等。

对于高压电缆,还要考虑局部放电性能。

它的基本作用是:

防止沿导电线芯流动的电流向外泄露以确保电流沿线芯流动。

绝缘类型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缆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1.3护层的主要性能:

主要是物理机械性能、耐化学稳定性和耐老化性能等。

它的作用是为使电缆适应各种使用环境的要求而在电缆绝缘线芯上施加的覆盖层,它是电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的好坏、所用材料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

电缆护层分为内护层和外护层,主要有金属护层、塑料护层等。

2型号组成

型号的表示方法一般用字母和数字进行。

具体结构如下所示:

具体的字母和数字的意义如表3。

表3字母和数字的意义

名称

字母或数字

意义

用途或特征

ZR

阻燃

NH

耐火

B

布电线

R

软电线

K

控制电缆

JK

架空

WD

无卤低烟

绝缘

V

聚氯乙烯绝缘

YJ

交联聚乙烯绝缘

Y

聚烯烃绝缘

导体

T(一般省略)

铜导体

L

铝导体

护套

聚氯乙烯护套

Y或E

聚烯烃护套

派生

2

钢带铠装

3

细钢丝铠装

4

粗钢丝铠装

护层

另外在控制电缆和软电线中,P表示铜丝屏蔽,P2表示铜带屏蔽。

具体的型号和对应的电线电缆产品名称见本公司的产品型号对照表。

四电线电缆检查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1外观检查、尺寸检查

电线电缆产品的外观检查方法,主要是用目力进行,外观检查项目主要依据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进行,但圆线直径在0.25mm以下者可用10~20倍放大镜检查。

尺寸检查:

1.1导体的测量方法

1.1.1检验工具

a、千分尺:

应符合GB1216—75《千分尺》检准的规定。

b、游标卡尺应符合GB1214—75《游标卡尺》的标准规定。

c、1米的钢皮直尺。

d、投影仪。

e、10~20倍的放大镜。

f、特制样板。

1.1.2测量步骤

a、直径——在产品两个端头各1米以外,每端选择三个截面,各被测截面距离不小于0.5米,分别在每个截面上测量最大和最小直径。

量具按表4规定。

表4直径与测量表

标称直径mm

量具名称

最大示值误差

0.101~0.250

外径千分尺

0.250~25mm

25mm以上

游标卡尺

0.1

b、非圆截面的外径尺寸—成圈和成盘产品在离两个端头各1米以外,成捆产品在离两个端头各200mm外,每端选择三个截面,各被测截面的距离不小于50mm。

1.1.3测量结果及计算

a、各处测量数据均应符合规定要求,测量结果取各测量数值的算术平均值。

b、截面不圆度,按同一截面上最大和最小直径之差计算。

1.2扇形高度、不对称偏差的测量

测量工具:

精度为0.1mm的游标卡尺。

测量方法:

圆形高度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扇形截面形状的不对称偏差,其计算方法如图1,并按下式计算:

不对称偏差=

图1

2绞合导体的测量

2.1绞向与绞合方向

一般电缆的导电线芯为保证其柔软性都采用绞合线芯,因此导电线芯的检查,除检查单线外,还要检查绞线。

一般电缆线芯的绞合形式可分为两类:

规则绞合和不规则绞合。

2.1.1规则绞合

导线有规则、同心且相继各层次按不同方向的绞合称为规则绞合。

它还可以分正常绞合和非正常绞合。

后者系指层与层之间的导线直径均相同的规则绞合。

除此之外,规则绞合又可分为简单规则绞合和复合规则绞合。

复合规则绞合是指组成规则绞合的导线不是单根的,而是由更细的导线按规则绞合组成的股,再绞合成线芯。

此时,单股绞合的方向与该层绞合的方向应相反,如该层绞合的方向为左向的话,单股绞合方向则应右向。

如无特殊说明,规则绞合一般指正常简单规则绞合。

导体在绞合时各层方向应相反,目的是为了增强导体的稳定性。

2.1.2不规则绞合

不规则绞合(未绞)所有组成导线都按同一方向的绞合。

绞合方向规定如下:

将绞合线芯垂直放置,若单线从下至上的方向向左如同字母“S”则称左向绞合,若单线从下至上的方向向右如同字母“Z”则称右向绞合,如图2所示:

图2

规则绞合的导体稳定性较高,几何形状固定,可以用组成导线的几何关系来表示,在空间利用和绞合设备来说较为有利,填充系数较高,相同截面积外径较小,可曲度较高。

电力电缆多采用规则绞合,移动用电缆多采用不规则绞合。

一般来说,用于挤包绝缘的导体其最外层绞合方向为左向,裸导线为右向,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各层绞合方向相反。

2.1.3导电线芯外径的测量方法

2.1.3.1直接测量法

精度为0.01mm的千分尺或精度为0.1mm的游标卡尺。

当导电线芯直径小于25mm时用千分尺测量,大于或等于25mm时用游标卡尺测量。

测量方法

a、卡尺与产品轴线垂直,放置在产品上,接触部分应该平整。

b、在同一截面上应在两个垂直方向上,各测量一次,如下图所示,取两次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此点的外径,公式表示为:

mm

式中:

de——平均外径

d1——第一次测量值

d2——第二次测量值

c、对外径较大的产品,应在离产品两个端头各1米处的同一截面相垂直法,至少测量三处,相邻测点间的距离应不小于0.5米,测量结果取各点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d、最大外径、最小外径的测量

将卡尺或千分尺沿产品圆周反复转动180度,从其中测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求得外径偏差和不圆度。

公式如下:

dmax——最大直径

dmin——最小直径

直接测量的方法适用于一般产品的导线、绝缘线芯及产品总外径。

2.1.3.2纸带法测量

测量工具:

狭纸带、削尖的铅笔、精度为0.5mm的钢皮直尺。

a、将宽度不大于被测直径50%的纸带(纸带最小宽度为5mm),要求两边整齐和平行,斜绕在被测体要测外径的断面处。

b、要使纸带边缘刚好对接,不得留有间隙或重叠。

a、用铅笔在被测断面与纸带对接的交点处仔细划一条直线如图3所示。

b、将纸带取下拉直,在纸带两边缘上被划线处连一直线,用直尺量出两点间距离,即为被测端面的周长L。

c、周长读数精确到1位小数,纸厚用千分尺测量,精度为0.01mm。

计算公式:

Δ(mm)

式中:

L——测出的周长(mm)

Δ——纸带厚度(mm)

图3

2.1.4导体绞合节距及测量方法

节距就是导电线芯上的单线在旋转一周所发生的位移。

节距的测量方法:

节距的测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纸带法。

a、直接法

钢皮尺

测定方法:

1)将被测体拉直如图4所示。

2)用精度为0.5mm的钢皮尺沿被测体轴向直接测出AA’的距离,AA’的距离就是节距。

b、纸带法

纸带、铅笔或其他钢皮直尺。

测量方法:

1)用一适当宽度和长度的薄纸带,平铺在被测体上,如图5所示。

2)用铅笔或碳棒或其它可染色的棍棒在纸带上轻轻涂抹(涂抹长度应大于一个节距),则纸带上留下一组多于外层根数的平行线条。

3)取下纸带自任何一条线上某一点起(除本身外)数至等于该层中导线(线芯)数目的另一线条上,也可数线痕间的距离等于该层中导线(或线芯)的数目。

4)用精度为0.5mm的直尺沿轴向量出两点的距离。

此距离即为节距。

2.2称重截面的测量及计算

电缆的规格通常以标称截面来表示,一般以直流电阻来考核衡量,实际生产中还要测量称重截面,通过称重截面与直流电阻的关系来进行导体绞合的改进,以达到最合理的设计。

工具:

电子秤、钢皮尺

图4

图5

取样:

从绞线机上将绞合好的导体在上盘前抽取适当长度的导体、或从成品盘上抽取适当长度的导体,用电锯沿导体线径方向以一定长度垂直切两个平整的端口。

在切口前,用透明胶纸将要被切的地方平整地缠绕两圈,以防止切割时导体松散。

切割好后,用钢皮尺测量被测导体的长度L(单位mm),然后用电子秤测量导体的质量m(单位g),按下面的公式计算导体的称重截面:

(mm2)

S——称重截面

m——导体称重质量,单位为g;

L——测量长度,单位为mm;

ρ——被测导体材料的密度,也就是通常说的比重,单位为g/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