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3522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docx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docx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

六年(2006-2011)500套中考真题课课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7课戊戌变法

选择题

[2011·呼和浩特]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往往有作为自己标志的“年号”,下列属于年号的是(D)

A.秦始皇B.北魏孝文帝

C.明太祖D.清朝光绪

[2011·青岛]《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

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C)

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公车上书D.新文化运动

[2011·莱芜]初二某班同学举办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是(C)

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②邓世昌血染黄海③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④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1·苏州]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

“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B)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2011·汕头]严复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去探索、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

近代中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始于(B)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011·清远]八年级

(1)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论据的是(C)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011·梅州]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认识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从而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B)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2011•滨州]《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

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D)

A.教育制度B.科举制度C.文化制度D.政治制度

[2011·宜宾]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其表现主要在于(B)

A.兴办近代军事工业B.传播新思想

C.开始兴办新式学堂D.筹建海军

[2011·南宁]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A)

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2010·铜仁]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D)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第七课戊戌变法

选择题

(2010广东东莞,13)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2010四川巴中,20)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是一位同学的列举结果,其中有一项不恰当,请你帮他挑选出来____。

A.李大钊B.陈独秀C.李鸿章D.胡适

(2010湖北鄂州2.)近代中国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4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A.维新变法思想

B.民主与科学

C.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2010内蒙古呼和浩特,5)戊戌变法

内容中,能说明这次变法具有

资产阶级性质的是()

①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②鼓励么人兴办工矿企业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④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010广西河池,1)如右图人物所言: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这首绝命诗出自

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010湖北孝感,20.)1902年的某一天,京师大学堂的日本老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

慈禧太后听说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忙入宫叩头请求处分。

这则史

实反映了①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入侵②慈禧太后的愚昧无知③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教育改革艰难④近代科学进入了新式学校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非选择题

(2010河南,22)(7分)阅读大事年表,回答下列问题。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刊行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成

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百日维新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简要说明魏源编著《海国图志》的历史背景。

(2分)

(2)上述大事年表中,有些事件是对魏源思想的实践,请举两例。

(2分)

(3)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有直接因果关

系的两个事件。

(1分)

(4)归纳出上述大事年表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分)

22.(7分)

(1)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更多地了解了世界;鸦片战争的失败,暴露出清政府的腐败与技术的落后。

(意思相近即可,但必须体现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内容,2分)

(2)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北洋海军止式建成;京师同文馆创办。

(任意两个即可,2分)

(3)《马芙条约》签订与百日维新。

(1分)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答出一条给1分,共2分)

(2010湖北黄石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以发愤痛心者也。

然辱国之事小,外国皆觊觎,则瓜分之患大……神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

——康有为上光绪帝书

材料二:

请回答

(1)为避免“瓜分之患”摆脱“社稷之危”,在维新派推动下,光绪帝实行了什么变法?

(1分)这次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2分)

答:

戊戌变法(1分)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了社会的进步(2分)

(2)材料二是辛亥革命博物馆外景照片。

这场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分)

答: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分)

(3)请从性质、方式和结果三个方面比较这两大历史事件的异同。

(3分)

答:

性质不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分)

方式不同:

戊戌变法是改良方式,辛亥革命是革命方式(1分)

结果: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民国,这方面是成功的。

相同点:

都失败了,没有完成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010山东泰安,33)在近现代史上,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由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三次变化。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列强入侵是近代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因素,请分别写出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直接导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列强侵华战争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4分)

(2)在近代列强浸华的过程中,处于亚洲的日本表现尤为猖撅。

请写出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三次侵华事变和制造的一次屠杀中国人达30万之多的惨案名称。

(4分)

(3)伴随列强的人侵,中国各阶层为救国,开始了学习西方的近代化探索历程。

请完成下面的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结构图(4分)

(4)在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斗争中,中国社会性质又先后发生了向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两次转变。

诸写出我国进人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时间和标志。

(2分)

(5)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祖国统一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请举2例说明。

(2分)

33.(l)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个要点l分.共2分)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1个要点l分,共2分)

(2)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l个要点l分,共4分)

(3)

(戊戌变法答百日维新也可。

1空l分,共4分)

(4)1956年底;(l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或三大改造基本完成)(l分)

(5)香港回归、澳门回归(2分)

(2010江苏省无锡市,34)四、改错题

34.某校

八年级

(1)班的同学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个主题开展活动,小明同学提供一段素材,其中有两处与史实不符。

请你逐一列出,并加以改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开始了戊戌变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高举“民主”和“自由”两面大旗,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戊戌变法改为洋务运动;自由改为科学。

(2010·江苏连云港36.)妇女解放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0分)

(1)梁启超在1896年的《变法通议·论女学》中说到:

“(现在有人说)欲强国必由女学(女子教育),人

多疑(怀疑)之。

”“(受西方列强震撼)而思效(学习)其长者,则惟是船舶之雄也,枪炮之利也,铁路之速也……”(而这些都是妇女不能做的)。

“故谋国者曰:

教妇人非所急也,而不知西人之强在此(女子教育)。

请回答:

文中学习西方列强“枪炮”“铁路”等是指什么运动?

梁启超要求发展女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为此,他与康有为等发起

了什么运动?

(3分)

(1)洋务运动。

强国(救亡图存)。

戊戌变法。

(3分)

(2010吉林,13.)列举三次发生在19世纪印一卯年代的中外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分)

(2010安徽芜湖,12)判断下列历史叙述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前的内打“√”,错误的在题前的内打“×”。

(6分)

(3)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

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13.俄国1861年改革(或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分)明治维新(1分)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1分)

(2010福建莆田,22.)改错题:

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在京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史称“百日维新”。

22.把“百日维新”改为“公车上书”

8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

●考点1: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八上P33能力要求:

识记

戊戌变法距今

A.100年B.110年C.120年D.130年

[参考答案]B[08南充中考]第4题

下列各项,标志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是:

A.建立强学会B.公车上书

C.创办《万国公报》D.颁布《定国是诏》

[参考答案]B[08乐山中考]第18题

北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屈辱。

1895年居住在非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A.英法联军烧杀抢掠B.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

C.慈禧太后仓皇出逃D开国大典

[参考答案][08巴中中考]第20题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A.强学会的建立B.“公车上书”

C.《定国是诏》的颁布D.保国会的建立

[参考答案]B[2007年成都中考]第8题

由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公车上书”是在

A.1894年B.1895年C.1897年D.1898年

[参考答案]B[2007年龙岩中考]第5题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了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B[2007年日照中考]第11题

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B.救国图存,变法自强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参考答案]B[06年河北非课改区]第17题

下列属于戊戌变法代表人物的是

①康有为②陈独秀③梁启超④曾国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参考答案]B[2007年乌兰察布中考]第21题

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

A.发起了洋务运动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C.领导了辛亥革命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B[06年通州中考]第8题

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陈独秀

[参考答案]D[06年曲靖中考]第10题

践行了自己“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

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

”的豪言壮语,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

A.邓世昌B.康有为C.梁启超D.谭嗣同

[参考答案]D[2007年宜宾中考]第8题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此话出自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宋教仁

[参考答案]C[06年黄石中考]第9题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首绝命诗出自

A.康有为B.谭嗣同C.梁启超D.康广仁

[参考答案]B[2007年扬州中考]第4题

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A.康有为B.谭嗣同C.梁启超D.严复

[参考答案]B[08山东中考]第7题

●●●考点2:

戊戌变法的影响能力要求:

识记理解应用

梁启超说: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二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参考答案]A[09烟台中考B卷]第20题

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B[09成都中考]第8题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

[参考答案]B[09南京中考]第10题

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

[参考答案]C[08临沂中考]第13题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参考答案]A[08威海学业]第11题

戊戌变法期间,一个英国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不可能了解到的情况是

A.英国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

B.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外国商人在上海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D.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有外国军队驻扎

[参考答案]D[08广安中考]第1题

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技术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参考答案]B[2007年常德中考]第13题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的危机。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怀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他们为救亡图存进行的探索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

[参考答案]B[2007年沈阳中考]第3题

初二年级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李明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A.洋务派主张兴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B.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运动的序幕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参考答案]D[2007年绵阳中考]第13题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百日维新”指的是:

A.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B.康有为等发起的戊戌

变法

C.陈独秀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D.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

[参考答案]B[

06年茂名中考]第7题

19世纪末,中国先后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这两次运动兴起的共同原因是

A.封建统治的剥削压迫B.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C.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B[06年自贡中考]第23题

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程中,尝试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参考答案]B[06年嘉兴中考]第15题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运动是▲;旨在变法图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资产阶级改革是▲。

[参考答案]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09烟台中考B卷]第29题

阅读下列材料:

(8分)

材料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

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下诏故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材料二(1898年)光绪下旨:

“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著各省督抚。

督率员绅认真讲求,妥速筹办”。

“富强至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材能,试以实职,……给以特赏以昭激励”。

材料三图6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其中的万言书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2分)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内容。

(3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情境?

为什么他说自己“死得其所”?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3分)

[参考答案](8分)

(1)事件:

公车上书;(1分)

主张:

拒和、迁都、变法。

(1分)(拒和、迁都、变法、练兵四点答其一给1分。

(2)兴办商务;重用人才;鼓励创造发明。

(3分)(得分点:

商务,人才,新书、新法、新器。

(3)谭嗣同;(1分)他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而献出自己的生命,所以他说自己“死得其所”;(1分)(围绕变法的积极作用任其一点作答给1分。

)我们应该学习他为了民族的振兴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1分)(突出其不怕牺牲精神或奉献精神之类给1分。

[09宜宾中考]第16题

阅读材料: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这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请回答:

(1)19世纪90年代,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2分)

(2)概括出材料中所表达的主张。

(4分)

(3)为实现这些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这场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2分)

[参考答案]

(1)康有为、梁启超

(2

)改革政治制度,改革科举制,建立新式学校。

(3)维新变法运动,说明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关封建社会的中是行不通的。

[2008·广西]第26题

辨析题

有一道历史题要求同学们以一位维新运动时期正在北京求学的学生的身份描述当时的政治运动,一位同学写了以下一段话,请你指出其中错误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至

少2处,4分)

《马关条约》的签订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此后,在维新派的努力下,光绪皇帝为促进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公开支持维新变法,并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展开变革。

但是变法运动引起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恐慌,他们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六名维新派领袖,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最后遭致失败。

请回答:

错误

(1):

理由:

错误

(2):

理由:

[参考答案]

错误

(1):

《马关条约》的签订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1分)

理由:

1895年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成为一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维新运动从此拉开序幕。

(1分)

错误

(2):

戊戌政变中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六人被捕杀。

(1分)

理由:

戊戌政变中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被杀害的是谭嗣同等六人。

(1分)

(文中还有其他错误,如:

光绪帝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而支持变法,理由是:

光绪是清朝皇帝,是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他支持变法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能指出并说明理由亦同样给分。

[2007年来宾中考]第28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