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3550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1.3.3)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1.3.4)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1.3.5)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

发现闪光点"

"

鼓励自信心"

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1.3.6)

  四、设计思路(7-9'

1.4)

  1.7~9年级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

1.4.1)

  2.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

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为了体现地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对学习顺序不作规定。

教材编写者和地理教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

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

"

地球与地图"

的知识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

1.4.2)

  3.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

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不再单独列出,而是放在地区和国家的学习中,减少内容的层次和难度。

无论是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均大幅度减少部门地理的内容,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和实现区域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

1.4.3)

  4.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

具体区域的划分和选择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决定,以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

例如,本《标准》规定,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选择非洲(洲)、南亚(地区)、英国(国家)等,也可选择其他大洲、地区、国家。

1.4.4)

  5.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1.4.5)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7-9'

2)

  通过7~9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

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知识与技能(7-9'

2.1)

  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

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2.1.1)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2.1.2)

  3.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

2.1.3)

  4.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2.1.4)

  二、过程与方法(7-9'

2.2)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2.1)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2.2.2)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7-9'

2.2.3)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2.2.4)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9'

2.3)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3.1)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3.2)

  3.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2.3.3)

  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3.4)

第三部分 内容目标(7-9'

3)

  内容标准总体结构的说明如下:

  

(1)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

  

(2)"

标准"

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

  (3)"

活动建议"

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

  (4)"

说明"

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

  地理课程(7~9年级)内容标准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一、地球与地图(7-9'

3.1)

  

(一)地球和地球仪(7-9'

3.1.1)

标  准

活动建议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7-9'

3.1.1.1)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3.1.1.1.1)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1.1.1.2)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7-9'

3.1.1.1.3)

2.地球仪(7-9'

3.1.1.2)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3.1.1.2.1)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1.1.2.2)

●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说明:

  ●"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一项,旨在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二)地图(7-9'

3.1.2)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1.2.1)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1.2.2)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1.2.3)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3.1.2.4)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3.1.2.5)

●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

●组织一次使用地图"

寻宝"

、定向行军等活动。

●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一项,只要求学生知道电子地图光盘、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查询系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云图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世界地理(7-9'

3.2)

  

(一)海洋与陆地(7-9'

3.2.1)

1.海陆分布(7-9'

3.2.1.1)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3.2.1.1.1)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3.2.1.1.2)

2.海陆变迁(7-9'

3.2.1.2)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3.2.1.2.1)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2.1.2.2)

●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

●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

●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

大陆漂移"

●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

一项,侧重于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

  

(二)气候(7-9'

3.2.2)

标  准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7-9'

3.2.2.1)

 ●知道"

天气"

和"

气候"

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7-9'

3.2.2.1.1)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2.2.1.2)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3.2.2.1.3)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7-9'

3.2.2.2)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2.2.2.1)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2.2.2.2)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2.2.2.3)

3.主要气候类型(7-9'

3.2.2.3)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2.2.3.1)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2.2.3.2)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2.2.3.3)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

●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气象园地,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观测;

或将每天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记录的天气资料绘制成图表。

●如有条件,让去过外地(或外国)的学生,描述对不同地区气候的感受。

  ●天气符号和天气图,是指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的常用天气符号和简单天气图。

  ●要求学生从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培养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居民(7-9'

3.2.3)

1.人口与人种(7-9'

3.2.3.1)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3.2.3.1.1)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2.3.1.2)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3.2.3.1.3)

2.语言和宗教(7-9'

3.2.3.2)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3.2.3.2.1)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3.2.3.2.2)

3.聚落(7-9'

3.2.3.3)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3.2.3.3.1)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2.3.3.2)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2.3.3.3)

●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

●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图片资料,配合地图进行展示。

●收集聚落景观图片,辨别某一景观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地区发展差异(7-9'

3.2.4)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7-9'

3.2.4.1)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3.2.4.1.1)

 ●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3.2.4.1.2)

2.国际合作(7-9'

3.2.4.2)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3.2.4.2.1)

 ●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2.4.2.2)

●搜集能反映世界上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开展讨论。

●从报刊中剪辑有关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活动信息,通过板报、小报、宣讲等形式展示和交流。

  (五)认识区域(7-9'

3.2.5)

1.认识大洲(7-9'

3.2.5.1)

 ●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2.5.1.1)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2.5.1.2)

 ●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3.2.5.1.3)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3.2.5.1.4)

2.认识地区(7-9'

3.2.5.2)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3.2.5.2.1)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2.5.2.2)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2.5.2.3)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2.5.2.4)

 ●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3.2.5.2.5)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3.2.5.2.6)

 ●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3.2.5.2.7)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3.2.5.2.8)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7-9'

3.2.5.2.9)

3.认识国家(7-9'

3.2.5.3)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3.2.5.3.1)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2.5.3.2)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3.2.5.3.3)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2.5.3.4)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3.2.5.3.5)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3.2.5.3.6)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3.2.5.3.7)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3.2.5.3.8)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3.2.5.3.9)

●分组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整理归纳后,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收集、整理其他大洲的资料,并与所学大洲进行对比。

●结合地区热点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并展开讨论。

●模拟一次暑期出国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

●以极地科学考察为主题,出一期墙报,或者举办一次科普报告会,或者观看录像片。

●结合历史等课程,利用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探讨国家名称和版图的变化。

●观看介绍某一国家地理概况的录像。

●讨论某一国家特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例如,展示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袋鼠、树袋熊、针鼹、鸭嘴兽等图片,讨论为什么这些动物惟独生活在澳大利亚。

●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演习。

●通过角色模拟讨论有关地理问题。

例如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通过搜集材料等方式,了解华人与华侨对所在国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

●选择某一主题,从互联网上下载有关资料,制作计算机演示文稿,并在全班演讲。

  ●本单元通过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大洲、地区、国家,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例如南亚)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

  ●在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中,所选择的"

洲-地区-国家"

的组合,其内容必须涵盖所列各项"

就某一具体区域而言,可以选择若干条"

,合理组织材料;

不一定是一个区域对应一条"

  ●安排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三、中国地理(7-9'

3.3)

  

(一)疆域与人口(7-9'

3.3.1)

1.疆域与行政区划(7-9'

3.3.1.1)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3.3.1.1.1)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3.1.1.2)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3.3.1.1.3)

2.人口与民族(7-9'

3.3.1.2)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3.3.1.2.1)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3.1.2.2)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3.3.1.2.3)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

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

一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7-9'

3.3.2)

1.自然环境(7-9'

3.3.2.1)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3.3.2.1.1)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3.2.1.2)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3.3.2.1.3)

2.自然资源(7-9'

3.3.2.2)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3.3.2.2.1)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3.2.2.2)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3.2.2.3)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