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3690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政策法规

如限耕政策、休耕政策、补贴政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

[教材P52(上)活动]

1.中部和北部:

小麦带。

乳畜带以南,中部北纬40度~北纬45度:

玉米带。

东南部北纬35度以南:

棉花带。

乳畜带以南棉花带以北:

混合农业带。

墨西哥湾沿岸:

亚热带作物带。

2.中部地势低平,南北气流畅行无阻。

3.中部大平原地势低平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机械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西部高原山地海拔较高,热量不足,降水较少,适宜发展以牧牛为主的畜牧业。

[教材P52(下)活动]

1.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必须转变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实现农业的区域专业化生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教材P53活动]

1.乳畜带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

小麦带位于美国中部(冬小麦)和北部(春小麦);

玉米带位于乳畜带以南的地区;

棉花带位于冬小麦带和混合农业带以南、亚热带作物以北地区。

2.

(1)东北部和五大湖地区,纬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无霜期短,土地较贫,不宜种植谷物,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这里形成了美国的乳畜带。

(2)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因降水较少,比较适宜种植小麦,这里形成了美国的小麦带。

(3)乳畜带以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为160~200天,年降水量为500~600mm,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这里形成了美国的玉米带。

3.美国的农业带形成都是建立在当地自然条件基础上形成的,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的。

[教材P55活动]

1.

(1)一方面,滥用化肥、农药会污染大气、土壤、水源以及农产品,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卫生标准要求提高,故不能滥用化肥、农药。

(2)处方农业是农场主按照农业技术人员现场勘查出的施用化肥、农药的处方,去施用定量的化肥、农药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它杜绝了化肥、农药的滥用,能够保证食品达到卫生标准。

处方农业生产的许多农产品,只要稍加水洗就可生食。

2.大面积喷施农药,会污染大气、水源、土壤以及农产品,这些农产品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积聚,最后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教材P57活动]

1.免耕:

为保护土地资源不再耕作的一种方式;

休耕:

为保护耕地,恢复土壤肥力,暂时不进行耕作的一种农业耕作方式;

轮作:

在一块田地上轮换栽种几种作物,以改善土壤肥力,减少病害。

上述保护性耕作方式,使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最大限度地降低水、风对土壤的侵蚀,保护了耕地,提高了土壤肥力,符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2.美国农业的发展政策对我国有很大借鉴意义。

我国发展农业生产,也必须制定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和计划,推广大量农业新技术,采用因地制宜、符合实际的对策,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略

———————情景导入先思考———————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1)诗中描写的农作物在美国有没有种植?

在美国也有广泛种植。

(2)该农作物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

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形成小麦带。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美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影响

因素

农业生产条件

影响

自然条件

处于温带、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

宜于栽培多种农作物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水源充足

便于灌溉

草场资源丰富

便于发展畜牧业

社会经济条件

商品经济发达,经济效益高

对农业区域专业化起决定性作用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有利于大规模经营

科技水平高,推广快

提高农业水平

交通条件好

加快农产品的流通与出口

对农业采取优惠政策

促进农业发展

二、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农业带

位置

生产条件

乳畜带

美国东北部和五大湖沿岸各州

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接近消费市场(近东北部工业区)

小麦带

美国中部(冬小麦)和北部地区(春小麦)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玉米带(或玉米—大豆带)

美国中部,乳畜带以南、小麦带以东,密西西比河与密苏里河的交汇处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长,夏季高温,雨热同期,年降水量大,气候适宜

混合农业带

乳畜带以南、棉花带以北

以平原地形为主,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棉花带

美国东南部,35°

N以南的地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长,热量充足,光照丰富,夏季降水少,易于棉花种植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美国西部山区和高原盆地区

多高原山地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地广人稀,草类茂盛

亚热带作物带

墨西哥湾沿岸

地势平坦,亚热带湿润气候,沿海降水多

水果和灌溉农业带

美国西南太平洋沿岸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有利于糖分积累,地势平坦

三、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比较

1.相同点

(1)我国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高的商品谷物农业。

(2)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合玉米生长。

(3)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都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很高。

2.不同点

(1)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农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农场;

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

(2)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相对较低,主要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关。

———————方法技巧很重要———————

1.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思路分析

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2.图示法理解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

读表完成1~2题。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1月平均气温/℃

夏季平均气温/℃

生产成本

/(元/kg)

中国某产区

8~12

490~660

-1~-8

19~23

0.64

美国某产区

15~17

470~520

6~8

18~21

2.05

北半球最适宜区 

560~750

>-14

1.20

1.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

A.30°

N~40°

N西海岸  B.30°

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D.五大湖区

2.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1.A 2.C 第1题,从表中看出美国苹果产区的1月平均气温为6℃~8℃,应为亚热带气候,即可排除B、D两项(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地年降水量少于800mm,不可能位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美国30°

N西海岸为地中海气候,表中的气候要素都与之相符合。

第2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产区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都与北半球最适宜区的气候资料更为接近。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苹果的糖分积累,而非气温的年较差。

美国产区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条件更优越。

表格最后一列给出了三个地区的生产成本,不难看出中国产区的成本最低。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②⑤B.②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4.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②⑤B.②④⑤

C.②③⑤D.①③⑤

3.D 4.C 第3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

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

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

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

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

第4题,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且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

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故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②③⑤。

“我们成天与沙尘生活在一起,吃着尘埃,睡在沙尘之中,天天看着沙尘剥夺我们的财产,使我们的希望变得渺茫,这已越来越不可抗拒。

诗情画意般的春季变成了传说中的幽灵,噩梦变成了现实。

”(美国——阿卫斯·

卡尔森)

(1)美国农业在发展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由于过度垦荒和破坏植被导致沙尘暴的发生。

(2)美国可能采取哪些措施可以缓解这种现象?

发展生态农业,制定保护耕地的政策法规,推广农业新技术等。

一、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政策

核心内容

限耕政策

分配和限制农场主生产某些农产品的最大面积

休耕政策

对生产严重过剩的农产品所使用的耕地实行休耕

补贴政策

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和农作物灾害保险补贴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通过扩大农地、草地、湿地等保护面积,加大对耕地保护、水利设施等方面投资,以改善土壤状况和环境质量

二、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措施

水资源缺乏

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水土流失

植树造林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土壤肥力下降

休耕与轮作

土壤侵蚀

免耕

粮食短缺

基因工程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借鉴意义

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和计划,推广了大量农业新技术。

我国东北地区面积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林业基地。

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对我国东北地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体如下图所示:

农业区域开发问题的分析思路

(1)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对优势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

(2)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具体如下图所示: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形区在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应该注意(  )

A.红壤的改良     B.黑土的利用和保护

C.沼泽的开垦D.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2.该地区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B.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控制人口增长D.改良土壤

1.B 2.B 由图可知,该区域为我国松嫩平原地区。

该区今后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实行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故耕地面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要增加粮食产量,必须注重黑土的保护和培肥,依靠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

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读图,完成3~5题。

3.该农垦区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不包括(  )

A.土地广阔,便于机械化耕作

B.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C.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

D.低温时间长,病虫害少

4.该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

B.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C.风沙危害,土地荒漠化

D.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

5.当地人们在解决上述问题时采取了收获后在田间留残茬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  )

①减少风的侵蚀 ②防止冻土扩大 ③增加土壤水分 ④降低地面辐射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3.C 4.C 5.A 第3题,从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农垦区纬度较高,光热不足。

第4题,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冬春季多大风,人类垦殖导致地表植被减少,使土地沙化。

第5题,在田间留作物残茬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同时截留水分,抑制土地荒漠化。

中国农业分布图的判读

中国农业分布示意图主要展示我国主要农业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地区,主要考查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分布条件和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判读技巧]

1.看位置,进行区域定位

(1)依据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如图1中A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

B地位于以太湖平原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C地位于三江平原地区;

D地位于河套平原地区;

E地位于吐鲁番盆地;

F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G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2)依据经纬网及区域轮廓进行定位:

如图2为东北地区,图3为新疆地区。

2.依定位,分析环境特征

结合区域定位,分析各特色农业分布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如图1中A地地处高原,气候高寒;

B地地形平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充足;

C地地处平原,纬度较高,为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为冲积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E地气候干旱,年温差及昼夜温差较大;

F地地势低洼,降水较多,热量充足;

G地为低山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水热充足。

3.据特征,分析农业区位优势

主要是根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从自然条件方面判断分析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图1中,从地形条件看,除G地外,其他特色农业区都分布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冲积平原地带,土层深厚、肥沃,水源条件较好;

从气候条件看,除A、D、E三地外,其他特色农业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水热充足;

从光照条件看,都具有光照充足的优势,尤其是A、D、E三地。

4.看特色,判断农业主导区位

主要是根据图中显示的区域特色农业的名称,判断分析影响此种农业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

图1中A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但地处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因此热量为其主导因素;

B、C两地耕地类型不同,气候为其主导因素;

D、E两地均因有灌溉水源而发展起来,水源为其主导因素;

F、G两地均因地形特点而形成,地形为其主导因素。

5.看分布,分析具体影响因素

主要是根据图中分布信息,判断形成原因。

如图2中由生产潜力分布示意图可知,影响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降水,影响甲区域北移的因素是地形。

图3中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其影响因素为水源。

[演练冲关]

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图乙是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

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__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

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空间分布的变化分别是小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玉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引起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1)题,答案读图甲即可获得。

(2)题,从图乙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积温在增加,说明气候在变暖,热量条件的改善影响了三大粮食作物的分布。

第(3)题,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方面分析。

答案:

(1)水稻 小麦 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 从原有与玉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 逐步向北部迁移

(2)热量 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3)人均耕地多;

地势平坦,土地连片分布,利于机械化耕作;

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三种符号分别代表美国三种农作物的分布,与这三种符号(△●○)对应的农作物依次是(  )

A.小麦、玉米、棉花    B.玉米、蔬菜、水稻

C.大豆、甜菜、蔬菜D.甜菜、小麦、棉花

2.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是地中海气候

B.乙地是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区

C.丙地降水最少

D.丁地工业以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著称

1.D 2.B 第1题,符号“△”分布区纬度较高,其代表的农作物有可能是大豆或甜菜,A、B两项错;

符号“○”分布的地区为美国的棉花带,C项错。

第2题,乙地位于美国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温度较高但降水较少,适宜发展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

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

据此完成3~4题。

3.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4.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3.B 4.D 由图中的35°

E和30°

N及“死海”、“地中海”两个重要地名,可确定图示地区为巴勒斯坦地区。

第3题,死海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湖泊,湖水不能用作灌溉水源。

建水库调节径流,并不能增加水资源总量,故②③正确。

第4题,甲地地处半干旱地区,农业发达,必须解决灌溉问题。

改进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近年来,我国三大谷类粮食已全部进入净进口时代,使得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上升的风险加大。

下图为2013年1~5月中国稻米主要进口国及其所占比重。

据此回答5~6题。

5.在中国的主要稻米进口国中,越南比重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质量最优良B.商品率最高

C.总产量最大D.价格优势最明显

6.要降低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上升的风险,我们应该(  )

①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②通过政策手段有效调控

③发展科技,增加单产 ④减少粮食加工企业的数量

5.D 6.B 第5题,在中国稻米主要进口国中,泰国稻米质量最优良,我国在粮食进口中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因素,不是商品率高低、产量大小,而越南大米价格优势明显,故选D。

第6题,降低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上升的风险不能靠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因为我国耕地面积是有限的,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粮食加工企业的数量减少,不能改变对外的依存度;

而通过政策调控、依靠科技提高单产能有效降低对外依存度上升的风险,故选B。

读美国部分农业带分布图,完成7~8题。

7.图示地区的小麦带与我国小麦播种时间相同的地区是(  )

A.宁夏平原B.东北平原

C.河西走廊D.华北平原

8.美国棉花带的自然条件和下列棉花生产的自然条件相似的地区是(  )

A.长江流域棉区B.中亚棉区

C.新疆棉区D.尼罗河流域棉区

7.D 8.A 第7题,图中小麦区种植冬小麦,和我国的华北平原相同。

第8题,美国的棉花带位于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优越,和我国的长江流域棉区条件相似。

读我国新疆和澳大利亚棉花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土壤肥沃B.地广人稀

C.水热组合好D.光热充足

10.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科技水平低B.政策扶持力度小

C.劳动力价格低D.商品率低

9.D 10.A 第9题,新疆与澳大利亚的棉花都分布在气候较干旱、光照充足,且有丰富灌溉水源的地方。

第10题,新疆地处我国内陆地区,与发达国家澳大利亚相比,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

一、选择题

读美国部分地区轮廓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e五区域中,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

A.a、b、cB.c、d、e

C.a、b、eD.a、c、d

2.有关美国实行农业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B.温带草原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畜带分布在温带草原气候区

C.亚热带作物带分布在棉花带以北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