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 窦娥冤 关汉卿习题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3698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 窦娥冤 关汉卿习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 窦娥冤 关汉卿习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 窦娥冤 关汉卿习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 窦娥冤 关汉卿习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 窦娥冤 关汉卿习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 窦娥冤 关汉卿习题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 窦娥冤 关汉卿习题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 窦娥冤 关汉卿习题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 窦娥冤 关汉卿习题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 窦娥冤 关汉卿习题3.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 窦娥冤 关汉卿习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 窦娥冤 关汉卿习题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 窦娥冤 关汉卿习题3.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1窦娥冤关汉卿习题3

《窦娥冤》练习

1.关汉卿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家”的姓名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

【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杂剧角色分为两大类:

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等。

【末旦净】

3.古代戏曲的语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词 说白 科介】

4.对文中“正宫”解释得正确的一项是[ D]

A.词牌名,与“端正好”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B.曲牌名,与“滚绣球”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C.宫调名,与“一煞”等不同,它与演唱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而与音乐无关。

D.宫调名,与“耍孩儿”等不同,宫调是用来表示音阶的高低的,而与内容无关。

5.最后写三桩誓愿,从创作手法上看,应该属于何种手法

【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6.阅读《窦娥冤》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

(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

(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

(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

(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1)选段中,“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

“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唱”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

(1)“科”指科介,主要用来称角色动作;“云”指宾白主要用来交代情节;“唱”指曲词,主要用来抒发感情】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兀那:

②休:

③打甚么不紧:

(2)①兀那:

那②休:

不要③打甚么不紧:

有什么要紧】

(3)选段中括号中的文字是属于[ A ]

A.舞台说明或舞台指示B.舞台动作提示

C.舞台人物介绍D.舞台人物或动作提示

7.《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比较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

“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7《古》本第一句是陈述语气,不如《元》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

《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元》本第二句是对天的面对面的指控和否定。

总之,《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而这正是《古》本的不足之处。

8.下面对《滚绣球》一段文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②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④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B]

A.第一句是说人的生死全由鬼神掌握着,谁该生,谁该死,如日、月分明。

B.第二句用设问询问天地为什么混淆了盗跖、颜渊,第三句用对比揭示不公平的社会现状。

第四句指出这种状况是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敢坚持正义造成的。

C.第五、六句愤怒谴责天地失掉职分就不该“为地”、“做天”,为后面“天地”被窦娥冤情感动使其实现三大誓愿做了反衬。

D.第七句窦娥面对法制黑暗的现实,无法申冤,只感到无限委屈和悲伤。

【8BB项第二句应是用反问句指斥天地为什么混淆了坏人和好人。

C项应结合剧情理解第五、六句。

第五、六句虽然否定了“天地”,但后面天地又使窦娥实现三大誓愿。

这说明窦娥的冤情实在太大,把天地鬼神都感动了,原剧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其道理恐怕也就在这里吧。

9.《窦娥冤》中有的词语其字形与现代汉语一样,但意义则不同。

请思辨各组中的加粗词,选出与现代汉语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 A ]

A.鼓三通,锣三下,行动些,行动些;不提防遭刑宪

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C.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休推辞路远;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

D.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

你还有甚的说话;断送出古陌荒阡

【9A

A项中,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击鼓;锣,名词活用为动词,敲锣;行动,快走;不提防,不料想;

B项中,生,深深的;埋怨,同于现代;合,该;糊突,混淆;C项中,行(h2ng),这边,那边;推辞,同于现代;主意,意思,想法;

D项中,咱,吧;说话,话可说;陌、阡,与现代同。

10.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B ]

A.嗟(jiē)怨  罪愆(yún)  衔(xián)冤

B.亢(kàng)旱 刽(guì)子手 提(dī)防

C.湛湛(zhàn) 阡陌(mò)  偃(yàn)旗

D.鼓三通(tōng) 苌(cháng)弘 盗跖(zhí)

【10B(A项“愆”应读“qiān”;C项“偃”应读“yǎn”;D项“通”应读“tòng”)】

11.对加粗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 ②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律) 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作天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 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⑨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 ⑩兀的(这,与“兀那”意同)不是我媳妇儿[  C ]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③⑤⑥D.⑦⑧⑨⑩

【11C(①中的“生”意为“甚、深”;④中的“咱”相当于“吧”;⑦中的“荐”意为“祭,超度亡灵”;⑧中的“每”同“们”;⑨中的“断送”意为“发送,指殡葬”;⑩“兀那”是“那”的意思。

)】

12.选出不是两个错字的一项[ A  ]

A.有日月朝暮旋,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辩,可怎生胡突了盗跖、颜源?

B.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确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C.地也,你不分好夕何谓地!

D.天也,你错看贤愚枉作天!

【12A(A项中错别字有四:

“旋”应为“悬”,“辩”应为“辨”,“胡”应为“糊”,“源”应为“渊”;B项中有二:

“作”应为“做”,“确”应为“却”;C项中有二:

“夕”应为“歹”,“谓”应为“为”;D项中有二:

“看”应为“勘”,“作”应为“做”)】

13.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发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

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喧,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

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

(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到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13.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

)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六月飞雪 东海孝妇 苌弘杜宇 邹衍孝妇】

14.下面对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B.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宁死不屈的反抗性格。

C.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

【14.D(表现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

15.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

试说明理由。

【15.不能。

因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容变动】

课内语段阅读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②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③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④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6.解释文中加点词a、合b、糊突

C、错勘d、怎生

【16、a应该b混淆c错误判断d怎么】

17.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D)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对死亡的悲痛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17.D。

(本段文字从修辞格来看对偶、对比、借喻、借代均有。

“清浊”为借喻,“盗跖”“颜渊”为借代;从思想内容来看有悲愤、有控诉、有反抗、有否定。

A错在“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B错在“对神权的否定”,C错在“对死亡的悲痛感情”。

)】

18.这节文字中人物的情感的变化,请各用二个字来概括

①②③④⑤⑥⑦

【18.(①希望–②困惑–③④⑤⑥控诉–⑦怨叹)】

19.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C】

A、寒喧罪愆倾刻披枷戴锁

B、分辩诀别造蘖望帝啼鹃

C、时辰昭障冤枉湛湛清天

D、怜悯枷纽白练负屈衔冤

20.下列词语中加线的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D】

A、磨(摇)旗只合(应该)错勘(判断)定罪愆(罪过)

B、糊突(混淆)则(只)被亢(极)旱餐(吃,挨)刀

C、枷纽(拘束)天道(规律)生埋怨(深深地)

D、笑科(动作)哥哥行(行走)着做公的(语助词)

21.下列戏剧术语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C】

①外(外末)②端正好③云④正宫⑤滚绣球⑥一煞⑦唱

⑧正旦⑨科(介)⑩倘秀才⑾花脸⑿耍孩儿⒀鲍老儿⒁卜儿⒂快活三⒃净⒄白

A、角色名①⑧⑾⒁⒃B、角色表演指示③⑦⑨⒄

C、宫调名②④     D、曲牌名⑤⑥⑩⑿⒀⒂

22.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B】

A、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戏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

他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今存14种,代表作除《窦娥冤》之外,还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1956年,作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B、《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

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结局。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D、《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别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的邹衍。

汉朝的孝妇。

【“四折一楔子:

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本,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

所谓的“折”相当于现在的“幕”,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全剧矛盾冲突的自然段落;四折即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

元杂剧在四折戏外,为了交代情节或贯穿线索,往往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

安排在第一折之前的,称为开场楔子;置于在各折之间的,称为过场楔子。

楔子本义是木器榫合处为弥缝填裂而楔入的小木片,在元杂剧中它所起的是绵密针线或承前启后的作用】

 

23.我国的古典戏曲与古典诗歌一样,往往借典故表达思想感情,鉴赏戏曲剧本,就必须注意分析其中的典故。

对《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是()【C】

A、“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

苌弘、望帝都是无罪被冤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第二、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

一个当时应验,一个后来应验。

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四个典故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

同时紧紧扣住了“‘感天’‘动地’窦娥冤”这个题目的意思。

24.窦娥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A、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当时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愿望。

B、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惩治邪恶,保护善良的心理需求。

C、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只能靠鬼神来解决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矛盾。

D、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内凡世界去寻求出路。

25.对[端正好]一曲内容,分析不当的是()【D】

A、诉说无端受罪,蒙冤含屈。

B、对命运不公天地不公发出呐喊

C、表达内心极端愤怒D、不能怨王法,只能怨天地。

26.婆媳诀别的场面中,有一段发自窦娥心灵的呼喊:

“……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为什么抱怨自己的命运,她这样说用意是什么?

【26、窦娥这些表白是为了劝慰悲痛欲绝的婆婆,也宁愿自己心头流血来减少婆婆内心的痛苦,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正是窦娥善良性格的体现。

27.阅读课文,根据下列要求找出相关句子(第三折、11页)

(1)由寄托到质问____

_

(2)放声诅咒_____

_

(3)对天地的否定______

【27、

(1)“有日月朝暮悬……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2)“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长亭送别》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曲词,完成7-10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

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1.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

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答案:

C。

“晓来”两句应为“有我之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物皆着我之颜色”“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该句有主观色彩当为“有我之境”。

2.对[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

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

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

【答案:

C。

应为借酒饯行非为“借酒浇愁,及时行乐”。

)】

3.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深。

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答案:

D。

留恋美景不当。

4.“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多处化引了古诗文语句,下列不属此列的一项是: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

【答案:

D。

该句写的是亡国之痛,不是离别之愁。

5.试以《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一比较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都是写愁高手。

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

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茭一步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

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均意境完整。

 

王国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