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3880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docx

《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docx

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

省级精品课程《网球》项目建设规划书

 

一、课程建设总体目标

本课程在确立“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双师’教师为课程主导”为课程建设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课程的职业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完善符合学校实际和满足行业要求的教学内容的遴选机制;进一步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全面推行体现“教、学、练合一”原则的递进式教学方法;完善实习实训环境创国内一流的环境;以课程教学资源库为核心,构建网上课程自主学习系统;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由“教学高手、技术能手、创新强手”组成的“双师型”课程团队;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职业素质,进而使课程建设的成果辐射全省乃至全国,起到示范性带头作用,将我院《网球》课程建设成为省级优秀精品课程。

二、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按照“以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教育理念,努力创新网球课程的教学模式。

在建设期的第一年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完成网球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的调整,结合市场需求更新教学内容与实训指导书,同步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加强团队师资建设,完善课程管理与课程考核制度;第二年完成课程网上资源的建设,完善课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搭建好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课程教学平台,同步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教材建设。

三、课程建设项目

1、课程目标

(1)建设目标

进一步明确以中小学、业余体校体育教师和企事业、社区体育指导员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目标,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定期召开专家论证会,结合往届毕业生反馈意见,并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实时地调整课程目标,使之更加贴近不断发展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

(2)建设内容与经费预算:

(见表1)

表1课程目标建设内容与经费预算

 

建设内容

2009年度

2010年度

合计(万元)

经费来源

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市场调研

0.3

 

0.3

学院配套

课程目标修订

0.1

 

0.1

省财政

总计

0.4

 

0.4

 

2、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

(1)建设目标

建立以企业行业技术专家、课程骨干教师、教育专家为主要成员的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课程教学和课程内容设计,进而将本课程建成“工学结合”的模块化专业基础课程。

与企业行业合作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所设计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培养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这一中心目标,注重学生网球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建设内容

为体现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进一步调整各教学模块的课时分配,加大技战术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的课时,使实践教学内容达到70%以上。

加强技术、战术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个人专业素质,使他们具备将来从事教学与训练必备的素质,作为教师、教练员和体育指导员,掌握过硬的个人专项技能与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进而有效地去传授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开发具有特色的综合实训课,针对相关职业岗位及相关职业能力的要求,在课程实践教学中,增加教法教学,让学生掌握教学的方法与艺术;针对未来担任网球裁判,紧密联系实际充实和更新裁判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针对体育比赛的策划与组织,丰富体育赛事的组织策划,让学生积累参赛实战的经验。

表2《网球》教学模块

 

教学

模块

子模板

教学内容

职业岗位

能力指向

课时

讲授

实践

理论

部分

理论教学

网球运动简介及发展

网球教学、训练指导、体育赛事

的基础知识

6

 

国际网球组织及大赛

6

 

基本技术及教学

16

 

专项身体素质

10

 

网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16

 

实践

部分

技术教学

正手击球

教学、训练指导基本应用能力

 

12

反手击球

 

12

发球与接发球

 

12

高压球

 

10

截击球

 

10

挑高球与放小球

 

10

战术教学

单打战术

教学、训练指导基本应用能力

 

12

双打战术

 

12

综合

实训

模拟岗位实习

课程设计

综合应用能力

 

4

试教试讲

8

裁判考试

理论知识、临场执裁

 

14

教学比赛

组织策划、参赛实战

 

14

 

(3)建设经费预算(见表3)

表3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建设内容与建设经费预算

建设内容

2009年度

2010年度

合计(万元)

经费来源

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调研

0.2

0.1

0.3

省财政

教学内容修订

0.1

0.1

0.2

学院配套

总计

0.3

0.2

0.5

 

 

3、教学方法与手段

(1)建设目标

按照“教、学、练合一”和“精讲多练”的原则,提出根据课程模块的特点,进一步灵活运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来达到本课程模块化的教学目的。

同时为打破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构建一个学生在线学习系统,将教材、教师教案、习题等教学资料电子化并上传到在线课程学习系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建设内容与措施

①教学方法

a加强启发式教学。

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将更多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抛出实际应用项目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主动思维,逐步解决在学习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努力改变过去“发现错误→分析原因→进行纠错”的教学思路,积极实施“明确告之错误→引导自我分析→协助自我纠正”的教学思路。

通过案例教学,采取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在启发下思考,在思考下提高,进而培养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积极实施网络教学。

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进一步把电子教案、课件、教学录像、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料上网,供学生自学,并利用电子邮件、开辟学习交流论坛让学生加强与教师的交流。

c更多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

除课堂实训外,完善院内学生网球俱乐部的管理,加强指导,利用校企合作、行业关系开辟更多的实习实训基地,并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参与省、市、地区、各企业、各系统的各种比赛的机会和在校外体育俱乐部、学校等部门担任陪练、教练、裁判、管理工作的机会,加强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现实的业务环境中得到锻炼,提高能力,扩大影响,进而积极提供技术服务。

②教学手段

a为提高教学效果,全面普及多媒体教学,制作电子教案,使教学形象生动,直观明了,促进师生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b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本课程的精品课程网页,丰富电子资源库,将更多的课程教学资源在校园网上公布,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课程学习系统,利用校园网络打破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

(3)建设内容与经费预算(见表4)

表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内容与建设经费预算

 

建设内容

2009年度

2010年度

合计(万元)

经费来源

教学方法与手段论证

0.1

 

0.1

省财政

电子教学资源编写

0.2

0.1

0.3

省财政

项目库建设

0.1

0.1

0.2

省财政

总计

0.4

0.2

0.6

 

 

4、课程团队建设

(1)建设目标

在现有课程团队的基础上,通过在职进修、参与国内外行业培训、到相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等途径,在两年内将本课程教师团队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到100%;课程团队中45岁以下教师研究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高级职称比例达到50%以上,技术专家型兼任教师增加1-2名,使专兼教师比例更加合理。

本课程团队建设目标:

表5本课程团队项目建设目标

建设项目

2009年度

2010年度

专任教师总人数

7

7

兼任教师总人数

3

3

双师比例

90%

100%

硕士生人数

3

4

学术水平

人均发表论文1.2篇

参与研究课题1-2项

人均发表论文1.5篇

参与研究课题1-2项

职称结构

高级1人,副高4人

中级4人,初级1人

高级2人,副高4人

中级4人

 

2)建设内容与措施

①使课程骨干教师每年进入行业企业单位锻炼时间不少于30天,进一步强化教师与行业企业和实践课题的联系。

②制定教师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在两年内争取1人取得(或在读)硕士学位。

③引进1名具有硕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且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聘任1名具有高级职业资格的实训指导老师。

④对教师教研和科研活动给予资助。

⑤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政府、社会、行业协会组织的各项社会工作,担任相关学会、协会、研究会职务,兼任政府、企业或团体的专家、顾问。

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锻炼和提高教师能力,扩大影响力。

(3)建设内容与经费预算:

(见表6)

表6课程团队建设内容与建设经费预算

建设内容

2009年度

2010年度

合计(万元)

经费来源

教师行业企业兼职培训

0.2

0.1

0.3

学院配套

教师业务培训

0.2

0.3

0.5

学院配套

教师教研和科研活动资助经费

0.3

0.35

0.65

省财政

总计

0.7

0.75

1.45

 

 

5、课程研究

(1)建设目标

在现有课程研究的基础上,加强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申报成功院级以上的教学科研课题2-3项,完成1-2项技术开发、推广与服务项目,在省级刊物上表于相关教学研究论文发6-10篇。

(2)建设内容与措施

①每年组织2次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和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研讨会,进一步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②保持课程团队集体教研活动每年不少于8次,主要研究《网球》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教学大纲的修订;对本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等。

③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开展创新性教学研究,并将教研成果在其他专业课程中进行推广。

④紧跟网球运动的发展步伐,以课题负责人为核心,开展课程教研教改课题和应用技术课题研究,争取申报院级以上的教学科研课题2-3项,着手行业应用技术研究1-2项,每年团队成员发表论文3-5篇,对科研成果给予奖励。

(3)建设经费预算:

(见表7)

表7课程研究建设内容与建设经费预算

建设内容

2009年度

2010年度

合计(万元)

经费来源

院级以上课题研究奖励

0.4

0.6

1

学院配套

教研论文发表奖励

0.4

0.4

0.8

省财政

总计

0.8

1

1.8

 

6、课程资源

(1)建设目标

通过2年的建设,编写出版2—3本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材或指导书;在现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构建课程项目资源库;依托专业优势在现有4家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2家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承担对外技术服务的机会;扩建本课程的图书资料室,将专业技术藏书量增加到200本,相关期刊增加到20种;完善现有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确保实验实训设施完好率和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

(2)建设内容与措施

①通过组成企业行业技术专家、课程教师组成的本课程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适合高职教育层次的和适合“教、学、练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教材与指导书2-3本。

②通过收集整理教师课程教学案例、往届优秀学生成功经验、向国内外相关行业购买教学课件等途径,构建课程项目资源库。

③紧跟网球运动的发展,适时新增课程图书资料,利用课程建设经费将原有专业技术藏书量增加到200本,相关期刊增加到20种。

④通过加强对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维护和更新设备等措施,确保实训设备完好率、实验实训开出率均达100%。

⑤利用其他专项建设经费扩大学生学生俱乐部规模,使加入的学生人数达到200多人,扩大在省内高校的影响,力争2年内建立省级大学生网球协会,进一步推广和发展网球运动。

⑥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在现有4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2个校外实训基地。

加强与有条件的中小学、地方体校、地方体育局的合作,共同开发网球教学、培训、休闲锻炼等市场。

⑦制作各种电子化学习资源,构建课程学习系统,全面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建设内容与经费预算:

(见表8)

表8课程资源建设内容与建设经费预算

建设内容

2009年度

2010年度

合计(万元)

经费来源

教材与指导书编写

0.6

1.5

2.1

省财政

课程图书资料的完善

0.25

0.8

1.05

省财政

课程网上学习资源与系统

0.3

2

2.3

省财政

总计

1.15

4.3

5.45

 

7、课程考核

(1)建设目标

强化课程教学的能力导向,建设标准化考核方案与题库;建立以综合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考试模式,加大实践环节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例,使实践与理论成绩之比达到2:

1;以课程模块为基础,明确各课程项目评价的分值比例。

(2)建设内容与措施

①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为目标,积极开展考试内容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体系,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学成绩,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大实践环节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例,使实践与理论成绩之比达到2:

1。

②完善笔试、口试、操作、课程设计等多样考核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完善校内老师、现场专家、学生考核评价,实现学校、企业与社会考核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使各种评价主体有明确合理的比例分配。

课程考核评定方法如表9所示,实践内容的考核评定方法如表10所示。

表9网球课程考核评定指标

 

序号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权重

1

理论考核

专题答辩

小组互评

5%

教师评定

5%

笔试

理论考试

20%

小计

30%

2

实践考试

技、战术

项目

技术演练

15%

战术演练

10%

综合实训

考核项目

课程设计与模拟教学

10%

裁判演示

10%

实战比赛

10%

实训态度

5%

小计

60%

3

平时考核

作业成绩

5%

出勤情况

5%

小计

10%

合计

100%

 

表10实践考核评定指标

序号

考核

内容

考核

方式

考核标准

考评人

权重

1

实训

模块

考核

操作

根据学生技战术熟练程度进行成绩评定

教师

35%

笔试

根据学生完成的实训项目后整理的实训报告评定成绩

教师

5%

答辩

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能正确分解说明自己的技战术动作与方法

教师

10%

2

综合

考试

操作

根据实训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教师

25%

笔试

根据实训完成的课题设计说明书评定

教师

5%

答辩

教学教法、裁判应用相关知识提问

教师

10%

3

平时

考核

对平时出勤、实训态度、实训总结等进行评定

教师

10%

 

总计

 

100%

加分

根据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的获奖情况给与加分

根据学生参加其它相关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给与相应加分

企业行业和校内专家

 

(3)建设内容与经费预算:

(见表11)

表11课程考核建设内容与建设经费预算

建设内容

2009年度

2010年度

合计(万元)

经费来源

课程考核方式调研

0.1

0.1

0.2

学院配套

现场专家参与课程考核

0.15

0.15

0.3

学院配套

总计

0.25

0.25

0.5

 

8、教学效果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价值,并以此建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大幅度提升学习兴趣。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能掌握85%以上的知识点,完全掌握核心知识点;100%掌握课程中包涵的技能,能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真正实现毕业生的零距离上岗。

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明确本课程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创新性学习。

(2)建立模块化课程,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规律和职业岗位群要求,通过2年建设,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模块化课程本系,并带动相关课程改革和建设。

(3)建立一套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适应职业岗位要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

(4)建立一套含教材,教案,教学录像习题,在线课程自主学习系统等先进适用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5)建立课程考试标准与人才质量评价标准,该评价标准包含理论考试,实践操作、答辩、课题研究、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考核指标。

(6)通过本课程改革与建设,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建设方法,并能为同类院校课程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高职课程建设。

9、课程管理

完善上网教学资源的管理,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机制以确保与企业行业要求保持同步,同步更新网上学习资料,如教学大纲、练习答案、实习指导,多媒体电子讲稿等确保学生能获得最新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构建网上学习交流论坛,建立课程教师定时参与学生的网上学习指导和答疑的制度,从而突破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进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建立一种与合作企业行业单位畅通的构建平台,来加强本课程与企业行业单位的合作关系,加快建设“工学结合”的课程进程。

同时制订课程教师到企业行业顶岗实习的轮训制来更新教师的技能知识,从而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

加强对教学环节实施全过程的监控,初步建成以学校为核心、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四)年度建设计划与经费预算

本建设项目经费预算总计10.7万元,主要用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师团队、课程研究和课程资源、课程考核等建设,各项目年度建设计划与经费总预算如表12所示。

表12年度建设计划及经费预算总表

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

2009经费(万)

2010经费(万)

课程目标

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市场调研

0.3

 

课程目标修订

0.1

 

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调研

0.2

0.1

教学内容修订

0.1

0.1

教学方法

手段建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论证

0.1

 

电子教学资源编写

0.2

0.1

项目库建设

0.1

0.1

教师团队

教师行业企业兼职培训

0.2

0.1

教师业务培训

0.2

0.3

教师教研和科研活动资助经费

0.3

0.35

课程研究

院级以上课题研究奖励

0.4

0.6

教研论文发表奖励

0.4

0.4

课程资源

教材与指导书编写

0.6

1.5

课程图书资料的完善

0.25

0.8

课程网上学习资源与系统

0.3

2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调研

0.1

0.1

现场专家参与课程考核

0.15

0.15

合计(万)

4

6.7

总计(万)

1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