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3899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必修3Word文件下载.docx

A.《诗经》B.楚辞C.汉赋D.元曲

解析 材料中提到了“大元乐府”,而且排列于“唐诗、宋词”之后。

5.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现了李白诗歌的风格是(A)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 此句出自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描绘了瀑布的壮丽景色,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

6.《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小说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还蕴涵着作者对现实的洞察和批判。

这些作品创作于(D)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解析 明清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涌现了《红楼梦》等众多经典著作。

7.(冲A)(2014年镇江模拟卷)“明末的农民起义,清初的天地会,清中期的‘教乱’,清末的老哥会、义和团等,起事者不仅在思想上借助小说的号召力发起民众,而且其组织形式、斗争策略及行为方式等无不受到小说的深刻影响。

”下列作品不对民众产生上述影响的是(A)

A.《红楼梦》B.《三国演义》

C.《西游记》D.《水浒传》

解析 《红楼梦》描写的是贵族生活,难以在民众中产生共鸣;

《红楼梦》虽然描写了封建末世,但并未体现造反精神;

《红楼梦》与军事无关,农民起义难以借鉴。

因此《红楼梦》不会对民众产生上述影响。

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解析 从汉赋到明清小说,特别是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发展,适应了市民阶层扩大的需要,呈现出平民化的发展趋势。

9.(判断正误)史家认为:

“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别有一种文化形态”是指市井文化。

(A)

解析 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市井生活丰富,材料中给出了“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即是指市井文化。

10.(判断正误)(2014年徐州模拟卷)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词—诗—曲—小说的变化趋势,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发展趋势是逐渐通俗化。

(B)

解析 诗的产生在赋之前,先秦时期即有《诗经》。

题目中的“变化趋势”中的内容顺序不对。

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冲A)(2012年高考江苏卷)“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

”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

C.汉赋D.唐诗

解析 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指的是其内容体现百姓生活,形式通俗,结合所学知识,只有A项最符合,《诗经》中的“风”部分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2.(2014年南通模拟卷)罗兹·

墨菲在《亚洲史》中说:

“汉王朝统治的头两百年也是诗歌、绘画、音乐、哲学、文学和撰史方面的文化大繁荣时期。

”下列各项中属于西汉“文化大繁荣”的表现是(B)

A  

B

C  

D

解析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时代脉络比较清晰,时代特征比较明显。

汉代文学的主流是汉赋,西汉司马相如写的《上林赋》是汉赋中的佳作。

A项是东汉时期,C项是清朝时期,D项是唐朝时期。

3.王国维曾论道:

“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文中“天水一朝”借指(C)

A.西夏B.隋朝

C.宋朝D.辽朝

解析 抓住关键词“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王国维的话是说,在人民生活和文化方面,之前的汉唐和之后的元明,都不如“天水一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C。

4.元朝文人张鸣善在《咏雪》中称:

“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

冻杀吴民都是你!

难道是国家祥瑞?

”由此可见,元曲(A)

A.语言通俗,形式活泼

B.借物抒怀,辞藻华美

C.结构严谨,意境深远

D.音节和谐,风格浪漫

解析 本题材料是元曲中的散曲,该曲语言通俗,采取了讥讽的态度和象征的修辞手法,表面上句句咏雪,其实是在讽刺巧取豪夺的行径,其词风锐利,含而不露。

5.(2014年徐州模拟卷)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B.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标志

C.元代是元曲创作的繁荣阶段

D.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形成时期

解析 就教材知识而言,中国古典小说经历了魏晋志怪小说、唐朝传奇、宋代话本、明清小说四个发展时期。

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蓬勃发展阶段,而并非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形成时期。

6.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它那样激动人心,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

该作品是(D)

A.《三国演义》B.《水浒传》

C.《西游记》D.《红楼梦》

解析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女写词,在歌楼酒榭中传唱。

材料二 叶梦得《避暑录话》云: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陈师道《后山诗话》云:

“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

”柳永词的内容和语言都趋向世俗化,既符合了歌唱者低文化层次的需要,也更能被市井百姓所接受。

——张学辉《试论柳永词的“大众传播效果”》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2)据材料概括柳永的词流传广泛的原因。

解析 本题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宋词繁荣的原因。

第一问要求从共性方面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第二问要求从个性方面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回答两问都要突出宋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需要。

回答第一问注意其要求是“结合所学知识”,即回顾课本知识和回忆自己平时所了解的知识;

回答第二问则要注意其要求是“据材料”,不要脱离材料泛泛而谈,而应紧扣材料,对材料进行概括回答,切忌与第一问雷同。

答案 

(1)原因:

①物质基础:

两宋时期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

②文化需求: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社会环境: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词更有利于文学家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①统治者的喜爱和传播;

②柳永的词通俗易唱且受到市民欢迎。

史料研读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①,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②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③”。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④。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解读】 《诗经》本名《诗》,是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同时,《诗经》又是我国儒家学说的主要经典之一,是研究儒家思想文化的必读著作。

关于《诗经》的成书过程,主要存在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是采集而成,一种认为是经过孔子删定而成。

《史记》作者司马迁就持第二种观点。

此处所引的这则材料就是司马迁观点的集中反映,对于了解《诗经》的主要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古时候,《诗》的内容有三千多篇。

等到了孔子的时候,他重新对《诗经》进行了整理,删除掉一些重复的篇章,从中挑选出一些思想内容符合礼义的篇目,其上起商、周的先祖契、后稷,中间包括殷商、周王朝极盛时期在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一些内容,一直写到周幽王、周厉王的乱国。

《诗经》以《关雎》作为《国风》的开始,以《鹿鸣》为《小雅》第一篇,以《文王》为《大雅》开头,以《清庙》作为《颂歌》篇首,共三百零五篇,这些诗歌孔子都能弹唱,属于正统的高雅音乐。

从此以后,礼、乐开始完备起来,成为辅佐帝王统治的手段和基本的六种经典中的两种。

【注释】 ①契:

商的始祖;

后稷:

周的始祖。

②幽厉:

即周幽王、周厉王。

③《关雎》《鹿鸣》《文王》《清庙》都是《诗经》里面的篇章。

④六艺:

一是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一是指古代学校教育的内容,即礼、乐、射、御(驭)、书、数。

2.屈原作《离骚》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①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②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③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④,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⑤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

【解读】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诗人对已往历史的回溯;

后一部分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则资料记述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及《离骚》的主要思想,对了解屈原及其所作《离骚》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释】 ①反,通“返”。

②穷:

窘困。

③《国风》《小雅》都属于《诗经》的一部分。

④帝喾:

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

号高辛氏,有四子四妻:

姜嫄生后稷,是周族的祖先;

简狄生契,是商族的祖先;

庆都生尧;

常仪生挚。

⑤靡:

没有。

3.司马相如与汉赋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以赀①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②、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③之,因病免,客游梁。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于是历吉日以齐戒,袭朝衣,乘法驾,建华旗,鸣玉鸾,游乎六艺之囿,骛乎仁义之途,览观春秋之林,射狸首,兼驺虞,弋玄鹤,建干戚,载云罕,揜群雅,悲伐檀,乐乐胥,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述易道,放怪兽,登明堂,坐清庙,恣群臣,奏得失,四海之内,靡不受获。

于斯之时,天下大说,向风而听,随流而化,喟然兴道而迁义,刑错而不用,德隆乎三皇④,功羡于五帝⑤。

若此,故猎乃可喜也。

若夫终日暴露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抏⑥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忘国家之政,而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由也。

从此观之,齐楚之事,岂不哀哉!

地方⑦不过千里,而囿居九百,是草木不得垦辟,而民无所食也。

夫以诸侯之细⑧,而乐万乘之所侈,仆恐百姓之被其尤也……

——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

【解读】 西汉武帝时代是辞赋最兴盛的时代,这其中又以司马相如为最成功、最有名的代表作家。

他的作品歌颂了统一帝国伟大的气魄和声威,也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无比的骄奢和荒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人。

著《子虚赋》《上林赋》。

赋中,司马相如假设了楚国子虚和齐国乌有先生的互相夸耀,最后亡是公又大肆铺陈汉天子上林苑的壮丽及天子射猎的盛举,以压倒齐楚,表明诸侯之事不足道。

此处节选的内容就是亡是公叙述中的一段。

这样,作品就歌颂了大一统中央皇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

在统一帝国政治经济空前发展,中央王朝对封建割据势力的斗争取得进一步胜利的时代,这种歌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但作品主要部分在于夸张帝王的物质享受,渲染贵族宫廷生活骄奢淫逸的风气,迎合了武帝的好大喜功。

在赋的结尾处,流露了作者另一方面的思想:

即认为过分奢侈会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计,作者主张“解酒罢猎”,与民同利。

但是文章结尾处的讽喻,相比全文的长度和主体来说,起不了多少真正的作用。

司马相如的赋,显著的特点是:

气势充沛、波澜壮阔,大量运用连词、对偶、排句,词采富丽,确立了“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

【注释】 ①赀:

钱财。

②枚乘:

汉初重要的辞赋家。

其代表作《七发》,是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奠定了新体赋的形式,促进了汉代辞赋的发展。

③说:

高兴,通“悦”。

④三皇: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有六种说法。

⑤五帝: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有三种说法。

一是指: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⑥抏:

磨损,通“刓”。

⑦方:

方圆。

⑧细:

弱。

4.李白与《将进酒⑨》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①。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③。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④。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⑤。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⑥。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⑦。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⑧。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二《李白二·

将进酒⑨》

【解读】 《全唐诗》为清朝康熙时彭定求等十人编辑,共九百卷,共收唐、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两千二百余人,按时代前后排列,并系小传。

李白(701—762),字太白。

祖籍陇西成纪,隋末迁居中亚的碎叶城。

李白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玄宗统治的盛唐即开元、天宝年间度过的。

在李白流传下来的九百多篇诗中,大部分鲜明地表现了他对封建贵权的轻蔑,对腐朽政治的揭露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祖国壮丽山川的赞美。

李白的浪漫主义是以其丰富生活为基础的。

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

《将进酒》就是这方面非常突出的例子。

这是李白的代表作,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年),当时诗人自长安放还,已经快九年了,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处作客。

尽管李白天性豪爽,但仍无法掩饰仕途失意所带来的痛苦和不平。

因而在好友欢聚饮宴时,便将满腔的不合时宜借助酒兴诗情,来个淋漓尽致地抒发。

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奔放的笔调,傲岸不羁的豪情,狂吟高歌。

一方面是仕途失意的悲愤消极,想在长醉中了却一切;

另一方面又很乐观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现实又好像有所期待。

这种矛盾,是李白诗歌里特有的现象。

它表现了一位胸怀远大抱负而又处处不得志的伟大诗人对黑暗社会的愤懑与抗争。

诗人的感情在转瞬之间竟判若两人,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处理得这样洒脱灵活,并且达到艺术上的高度完美,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注释】 ①高堂:

厅堂。

青丝:

乌黑的头发。

②樽:

酒杯。

③会须:

正应该。

会:

正。

④岑夫子:

岑勋。

丹丘生:

元丹丘。

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⑤钟鼓馔玉:

指豪门富贵。

古代富豪人家宴会上,常鸣钟击鼓作乐。

馔:

饮食。

馔玉,即玉馔,精美的饮食。

⑥陈王:

曹操的儿子曹植,曾被封为陈王。

平乐:

即平乐观,宫观名。

恣欢谑:

纵情地欢乐、调笑。

⑦径须:

直须,只管。

沽取:

买来。

⑧五花马:

五色花纹的良马。

千金裘:

价值千金的皮衣。

将出:

拿出来。

尔:

你们,指岑勋、元丹丘。

⑨将进酒:

属乐府《鼓吹曲·

饶歌》旧题。

将:

请。

二、宋词与元曲

1.辛弃疾与《摸鱼儿》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①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②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③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解读】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及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扩大词的题材,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以入词的地步。

辛弃疾在词上的独特成就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其雄奇阔大的意境。

这首词上半部分主要在通过作品主人公的惜春而又怨春,表现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情。

下半部分以蛾眉遭妒忌来表现他对自身遭遇的不平。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是对当权的妥协投降派的诅咒,说他们总有一天要断送了国家也葬送了自己。

至于以“斜阳”、“烟柳”来讽刺昏暗王朝,在这首词里就表现得特别明显。

【注释】 ①蛾眉:

女子长而美的眉毛,也用来指女子貌美。

②相如:

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

③玉环飞燕:

指杨玉环与赵飞燕。

2.关汉卿《窦娥冤》选段

(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

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①。

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瀽②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佰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解读】 关汉卿是我国伟大的戏剧作家。

关汉卿一生写了六十多种杂剧,他的作品无论是取材于现实生活还是取材于历史故事,都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斗争,多方面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窦娥冤》主要记述了善良正直的年轻寡妇窦娥受流氓张驴儿迫害,被诬陷杀人,官府判窦娥死刑。

临刑时窦娥指天为誓:

死后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白己冤。

后来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做官,予以昭雪。

窦娥因此而成为黑暗势力下敢于反抗的妇女模范。

关汉卿深入百姓生活,掌握了各种丰富的生活素材,这就使他有可能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

此处节选内容,出自窦娥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

它使我们感觉不到有半点加工的痕迹,只觉得它像生活本身所表示的那样自然、生动。

【注释】 ①典刑:

接受刑罚。

②瀽:

泼、倒。

三、明清小说

1.明小说的两大主要潮流

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

一、讲神魔之争的;

二、讲世情的。

讲神魔之争的,此思潮之起来,也受了当时宗教、方士之影响。

……此种思潮,可做代表者,有三部小说:

(一)《西游记》;

(二)《封神传》;

(三)《三宝太监西洋记》。

……当神魔小说盛行的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其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而且有一类,还与神魔小说一样,和方士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情,间于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

最著名的,是《金瓶梅》。

——《中国小说史略》附录第五讲《明小说之两大主潮》

【解读】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先生1920年至1924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时的讲义。

全书共28篇:

第一篇为《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以后各篇,分论历代小说的内容与技巧,叙述其发展过程与流派,始于神话与传说,讫于清末谴责小说。

《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

见解精辟,材料丰富,给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作了言简意赅的总结。

明代小说中的著名作品,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都是在群众集体创作的基础上经过作家的加工再创造而完成的。

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明代小说的思想内容很复杂,特点也很鲜明,如表现民主思想,诅咒世态炎凉,反对虚伪的道学等。

这些特点的形成和明代的社会特征分不开,特别是和明中叶后市民意识的成长分不开。

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明代都有很大发展,二者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小说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2.清代小说的流派

清代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复杂得多,但因为时间,我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

这四派便是:

一、拟古派;

二、讽刺派;

三、人情派;

四、侠义派。

一、拟古派。

所谓拟古派,是指拟六朝之志怪,或拟唐朝之传奇者而言。

……则《聊斋志异》最有名。

……拟古派的作品,自从以上二书(指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出来以后,大家都学它们;

一直到了现在,即如上海就还有一群所谓文人在那里模仿它。

可是并没有什么好成绩,学到的大抵是糟粕,所以拟古派也已经被踏死在它的信徒的脚下了。

二、讽刺派小说中寓讥讽者,晋唐已有,而在明之人情小说为尤多。

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假如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的价值,……所以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

三、人情派。

此派小说,即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

……

侠义派的小说,可以用《三侠五义》做代表。

这书的起源,本是茶馆中的说书,后来能文的人,把它写出来,就通行于社会了。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附录第六讲《清小说之四派及其末流》

【解读】 清代作家继承和发扬魏晋志怪小说、唐宋传奇、宋元话本以及明代章回体小说的进步传统,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对封建制度和统治阶级的揭露批判达到了崭新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