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3945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发动机教学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5、在教学中,除了自己要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外,向其他老师交流沟通,优化课堂教学。

6、教学用具。

充分利用汽修工位上的设备,采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在允许的条件下部分课程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7、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多媒体教学资料、优秀的教学案例等。

通过《汽车发动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一些汽车发动机的作用、组成、工作原理、以出故障以及排除方法等;

并重点对五大系统、两大机构进行理论加实践的介绍,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测试。

对点火和启动系统等重点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成果显著。

1、汽修知识和实作技能薄弱,需要不断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2技能精湛的修车师傅学习和长时间的自我实践锻炼。

2、接触到实际修车的机会有限,所以和真正意义的汽修脱轨,使得在上实作课的过程中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3、由于我校的汽修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十分有限,没有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所以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感染性”的提高。

4、教师间相互探讨学习、共同提高活动较少。

四、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抽时间到汽修厂和高水平的师傅学习,并通过网络、书籍等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己;

认真探索教学方法,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积极极性,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为职教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反思

发动机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本学期,因为学校工作需要,我从机械教学部转专业,过来汽车教学部。

我本以为自己之前对汽车方面,特别是汽车发动机方面的知识还是比较了解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这方面知识还是欠缺,比如这学期从事发动机课程教学,发现自己的一些认识还是比较老旧,自己的认识还停留在二冲程柴油发动机和化油器发动机的认识上,这就造成课程的教学处处碰壁,不得不向车间老师学习和找资料书籍,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其外,自己对“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认识也比较肤浅,觉的手把手教学生就行了,让学生懂的怎么操作就行了,但在真正的教学中才发现,这其实是不行的,因为教学过程在学生的知识机构参差不齐。

总结一下学生的上课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其一是漠视理论。

觉得理论不重要,只要能动手拆装和修理就行了。

因此一讲理论有些学生就漠不关心,甚至睡觉。

其二是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还有一些学生,平时昨夜练习题目也不做。

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1常发挥”。

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其三是双向发展。

这些同学既喜欢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基于以上情况,所以出现了以下状况,一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说完,他就会操作了;

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一部分学生走神了,根本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样的情况。

为此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把实训当成一次汽车发动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

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

通过学习,我感触很深,在课堂上,虽然上课纪律好,但我却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主动权,整个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课堂效果比预想的要差。

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尝试,在磕磕碰碰中进步。

在汽车发动机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实际,探索适合汽车发动机课堂教学的思路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汽车发动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个人从教学实践中体会以下教学反思。

其一是理论教学方面的反思。

首先要精细讲解。

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解新知识,这时的讲解如画龙点睛,学生听的仔细、认真,将会很容易的接受新知识。

例如在2讲解配气机构作用及组成时可以进行精辟的讲解,主要讲一下如何拆装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为以后的练习打好基础,把握正确的方向。

其次是示范演示。

演示是汽车发动机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是对本课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实际操作了解操作要领及时掌握操作要诀。

其二是实操教学方面的反思。

首先是熟练操作。

主要指学生实际操作,实际操作是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的关键过程。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操作要丰富多采,重点在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应用。

操作可以采用、创新操作、自主操作等形式。

例如在拆装气缸盖螺栓是我们讲求顺序、次数、以及力度。

其次是适时开展技能大练兵。

通过技能比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调意识,规范他们的操作流程。

通过以上方法教学,就使学生在学习汽车发动机理论和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作中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以后工作打好技能基础。

因此,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教育,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汽车发动机教学反思

从事汽车发动机教学已接近半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

最初的时候,我以为学汽车发动机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上课时,无非是老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效果却不好。

主要表现有:

1、漠视理论

2、投机取巧

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

3、双向发展

所以出现了:

一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说完,他就会操作了;

从教学实践中体会以下教学反思:

一、理论教学:

1、讲解。

例如在讲解配气机构作用及组成时可以进行精辟的讲解,主要讲一下如何拆装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演示。

二、实作教学:

1、操作。

2、适时开展技能大练兵。

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汽车发动机理论和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作中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以后工作打好技能基础。

冯玉超

2012年12月18日

《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教学总结

依据我校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在校教务科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对汽车专业《机械识图》课程进行了较大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进行,难以有机统一。

根据《机械识图》课程直观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相对集中了一个月时间,进行“三位一体”的教学,即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实习、现场教学和课堂多媒体教学有机组合在一起,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同学们的认知规律,由老师指导,学生动手,由外到内,由表及里,逐个系统,逐个零部件地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在分组拆装发动机的同时,老师现场讲解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直观明了,学生轻松掌握;

学生现场提问,现场得到解答,师生互动,既锻炼了同学“真刀实枪”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师生感情交流。

对发动机一些复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全班集中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有分有合,有理论有实践,实践——理论——再实践,不断提高,现场即是课堂,多媒体课堂也在现场,灵活机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2.“五合一”的教学内容组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发动机原理分为二册,先讲“构造”,后讲“原理”,将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导致讲“构造”时难以深入,而讲“原理”时,又枯燥乏味,而且以前所学的构造已经忘记,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本次调整,我们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合成一门课,相关内容有机穿插,有些系统是先讲构造,后讲原理;

而有的是先讲理论,提出问题,再讲构造;

还有的是构造、原理穿插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觉得有骨有肉。

除此之外,我们还结合拆装发动机的机会,将后续的发动机修理运用课程中的发动机拆装、运用、调整中的部分内容也自然插入,花的时间不多,却起到很好的效果,使同学从结构、原理角度进一步理解汽车的正确使用(大部分的同学取得汽车驾驶证),同时也巩固和深化了汽车发动机结构原理的学习。

3.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

传统的教学是班级教学组织形式。

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汽车发动机结构原理复杂,零部件多(上万个零部件),学生人数过多,不便动手和学习,这次我们采用分组形式,5-8人一组,每组一台发动机,每个同学拆装部分零部件,相互间还可轮换,使同学对整机有较多的动手学习机会,实践证明,这种分组教学组织形式较适合本课程拆装和现场的教学。

4.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

由于发动机构造原理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老师现场对实物讲解外,在课堂讲课已全部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将现场无法讲清的现象、工作原理,用多媒体的方法展示和演示,直观形象,一目了然。

我们化费了大量精力,制作了教学光盘2张,每次讲完课后,即将多媒体内容,全部拷贝到同学计算机内,以便同学课外自学;

与此同时,我们还开通网络答疑,同学有问题,可直接通过校园网,向教师提出,获得解答;

在网络中,还有提出思想方面的问题请求教师指导,加强了师生沟通,教书育人。

5.注重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运用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

课程改革不应只局限本门课程,应以学生获得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的。

所以上课中,我们让学生尽量联系已学过的物理知识、机械、电子等知识,进行发动机结构原理的学习,并安排一定时间,让同学进行自学提高,有意识留下问题,促进同学进行独立思考。

为培养同学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一开始就要求每个同学结合课程,进行一个小制作或小发明创作。

有的同学进行教具解剖,将一些难以看到内部结构的发动机零部件(如液压挺杆)进行解剖,促进了同学自学及动手能力,也方便了其他同学观察学习;

有的同学根据拆装过程中专用工具缺少的问题,设计出发动机气门拆装工具和活塞环安装工具,既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又应用了学过的知识,发现了不足,得到老师的指导,还为解决实验室工具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6.“理论+实践操作+创新”的考核和综合能力评价

传统的学习成绩考核,过份注重期末的理论考试,不利于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本次改革采用“理论+实践操作+创新”的考核方式进行评价。

即理论考试(笔试)成绩占50%,实践操作占30%(含平时的拆装,期末的师生面对面的实际操作考核和口试),平时作业、试验报告占10%,小制作、小发明创造占10%。

这种考试方法促使了学生加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避免了考试作弊现象。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本次课程改革,总体是成功的,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1.同学们在重视实际操作的同时,出现了忽视理论学习的现象,一些需要记忆的基本概念掌握不牢。

今后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同时适当调整教学安排,放慢理论教学进度,增加理论教学比例。

2.由于教学内容及方式变化比较大,原有的教材已不适应要求,需要重新编写,工作量大,经费也是个问题,请有关部门能给于支持和帮助。

3.分组教学方式有利本课程教学,但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工作量成倍增加,希望学校有关部门能给于认可。

通过了一个学期的实训,使我对汽车发动机拆装以及实训室设备的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培训指导的过程中,同时也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增强了自身的专业知识。

在班级实训的过程中,我严格要求实训安全操作流程,明确的分工,合理的安排实训时间以及实训内容,这对我顺利的完成一周的实训内容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正式实训之前,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实训安全操作教育,然后我在分组依次进行实训内容,首先我先整体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其中的一些零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对一些需要拆装实训的零部件,我首先做示范拆装,在示范拆装的过程中,我还要讲解其零部件的功用和要拆装时该注意的事项以及拆装的先后顺序,并看好正时记号。

通过了这样的讲授方式,也使我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习的注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多讲一些实践操作的方法,多向老教师学习经验。

本学期我完成了学校安排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更要加强自身的各个方面应对能力,争取更大的进步,为学校做出应有的贡献。

汽车发动机实训总结

一、实训目的

使学生获得中级专门人所需的汽车发动机知识和维修技能,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与维修、检测与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

掌握冷却系统常见的故障现象、产生原因、诊断及排除方法。

初步掌握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故障现象、产生原因、诊断方法。

了解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系统的结构、控制方式和维修方法。

掌握发动机的装配、调整与磨合工艺。

二、实训内容

1、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操作方法。

2、发动机拆装: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的拆装工艺。

3、气缸的检测

4、曲轴轴颈的检测

5气门间隙的调整

三、对学生的要求

1.了解发动机维护作业的内容及类别,了解零件的拆卸原则及清洗方法,了解发动机零件的机械加工修复方法,了解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常识。

2.掌握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发动机的类型、总体构造了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3.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掌握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等主要部件的构造和装配连接关系,掌握主要部件的检测和维修方法,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装配与调整方法,了解曲柄连杆机构常见异响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4.了解配气机构的作用、组成、工作过程、布置形式及驱动方式,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零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及装配关系,掌握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和维修方法,掌握配气机构常见故障的原因及诊断排除方法。

四、心得

本次实习是学生实践中的重要环节。

在以前学生接触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实训注重学生动手锻炼。

没有多少东西要学生去想,更多的是要学生去做,使学生明白好多东西看起来十分简单,但没有亲自去做它,就不会懂理论与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看一个东西简单,但它在实际操作中就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有些东西也与想象不一样,这次的实训就是要学生跨过这道实际和理论之间的鸿沟。

将学到的理论通过实践被学生所真正掌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肖悦清

2013.11

第六章润滑系

一、概述

1.功用

润滑作用:

润滑运动零件表面,减小摩擦阻力和磨损,减小发动机的功率消耗;

清洗作用:

机油在润滑系内不断循环,清洗摩擦表面,带走磨屑和其它异物;

冷却作用:

机油在润滑系内循环还可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起冷却作用;

密封作用:

在运动零件之间形成油膜,提高它们的密封性,有利于防止漏气或漏油;

防锈蚀作用:

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对零件表面起保护作用,防止腐蚀生锈;

液压作用:

润滑油还可用作液压油,如液压挺柱,起液压作用;

减震缓冲作用:

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并减小振动,起减震缓冲作用。

3.润滑油

发动机的润滑剂有润滑油和润滑脂。

润滑油习惯上称为机油,品种很多。

汽油机和柴油机使用的润滑油不同,汽油机润滑系使用的润滑油俗称汽油机机油,柴油机润滑系使用的润滑油俗称柴油机机油。

机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高则粘度小,温度低则粘度大,因此,要根据季节选用不同牌号的润滑油。

4.组成(图6-3)

润滑系一般由机油泵,油底壳,机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各种阀,传感器和机油压力表、温度表等组成。

现代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及油路布置方案大致相似,只是由于润滑系的工作条件和具体结构的不同而稍有差别。

5.发动机润滑部位(图6-4)

发动机的润滑部位主要有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以及正室齿轮室。

齿轮式机油泵由主动轴、主动齿轮、从动轴、从动齿轮、壳体等组成,两个齿数相同的齿轮相互啮合,装在壳体内,齿轮与壳体的径向和端面间隙很小。

主动轴与主动齿轮键连接,从动齿轮空套在从动轴上。

工作时,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反向旋转。

两齿轮旋转时,充满在齿轮齿槽间的机油沿油泵壳壁由进油腔带到出油腔,在进油腔一侧由于齿轮脱开啮合以及机油被不断带出而产生真空,使油底壳内的机油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经集滤器进入进油腔,而在出油腔一侧由于齿轮进入啮合和机油被不断带入而产生挤压作用,机油以一定压力被泵出。

齿轮式机油泵结构简单,机械加工方便,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应用较广泛。

(3)转子式机油泵(图6-6)

转子式机油泵由壳体、内转子、外转子和泵盖等组成。

内转子用键或销子固定在转子轴上,由曲轴齿轮直接或间接驱动,内转子和外转子中心的偏心距为e,内转子带动外转子一起沿同一方向转动。

内转子有4个凸齿,外转子有5个凹齿,这样内、外转子同向不同步的旋转。

转子齿形齿廓设计得使转子转到任何角度时,内、外转子每个齿的齿形廓线上总能互相成点接触。

这样内、外转子间形成4个工作腔,随着转子的转动,这4个工作腔的容积是不断变化的。

在进油道的一侧空腔,由于转子脱开啮合,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机油被1吸入,转子继续旋转,机油被带到出油道的一侧,这时,转子正好进入啮合,使这一空腔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机油从齿间挤出并经出油道压送出去。

这样,随着转子的不断旋转,机油就不断地被吸入和压出。

转子式机油泵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重量轻,吸油真空度较大,泵油量大,供油均匀度好,成本低,在中、小型发动机上应用广泛。

2.机油滤清器

发动机工作时,金属磨屑和大气中的尘埃以及燃料燃烧不完全所产生的炭粒会渗入机油中,机油本身也因受热氧化而产生胶状沉淀物,机油中含有这些杂质。

如果把这样的脏机油直接送到运动零件表面,机油中的机械杂质就会成为磨料,加速零件的磨损,并且引起油道堵塞及活塞环、气门等零件胶结。

因此必须在润滑系中设有机油滤清器,使循环流动的机油在送往运动零件表面之前得到净化处理。

保证摩擦表面的良好润滑,延长其使用寿命。

一般润滑系中装有几个不同滤清能力的滤清器,集滤器、粗滤器和细滤器,分别串联和并联在主油道中。

与主油道串联的滤清器称为全流式滤清器,一般为粗滤器;

与主油道并联的滤清器称为分流式滤清器,一般为细滤器,过油量约为10~30%。

(1)集滤器(图6-7)

集滤器是具有金属网的滤清器,安装于机油泵进油管上,其作用是防止较大的机械杂质进入机油泵。

浮式集滤器飘浮于机油表面吸油,能吸入油面上较清洁的机油,但油面上的泡沫易被吸入,使机油压力降低,润滑欠可靠,目前应用不多。

固定式集滤器淹没在油面之下,吸入的机油清洁度较差,但可防止泡沫吸入,润滑可靠,结构简单,逐步取代浮式集滤器。

(2)粗滤器

粗滤器用于滤去机油中粒度较大的杂质,机油流动阻力小,它通常串联在机油泵与主油道之间,属于全流式滤清器。

粗滤器是过滤式滤清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机油通过细小的孔眼或缝隙时,将大于孔眼或缝隙的杂质留在滤芯的外部。

根据滤芯的不同,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传统的粗滤器多采用金属片缝隙式和绕线式,现多采用纸质式和锯末式。

a.金属片缝隙式粗滤器(图6-8)

这种粗滤器的滤芯是由薄钢片制成的滤清片

3、隔片2和刮片1等组成。

它们彼此相同地套在滤芯轴13上,用上、下盖板及螺母压紧。

由于滤清片之间有隔片,形成了一定的间隙,机油可通过此间隙流入滤芯,再经上盖出油道流向主油道,机油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在上盖设有旁通阀,当滤芯堵塞时,旁通阀被机油压力顶开,润滑油不经滤芯而直接流入主油道,保证供油不会中断。

b.纸质滤芯式机油粗清器(图6-9)

金属片式粗滤器是一种永久性滤清器。

由于它质量大、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等缺点,已基本被淘汰。

纸质滤清器的滤芯是用微孔滤纸制成的,为了增大过滤面积,微孔滤纸一般都折叠成扇形和波纹形(图6-10)。

微孔滤纸经过酚醛树脂处理,具有较高的强度,抗腐蚀能力和抗水湿性能,具有质量小、体积小、结构简单、滤清效果好、过滤阻力小、成本低和保养方便等优点。

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c.锯末滤芯式机油粗滤清器

2锯末滤芯式粗滤器滤芯为酚醛树脂粘结的锯末滤芯,它阻力小,滤清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3)细滤器

机油细滤器用以清除细小的杂质,这种滤清器对机油的流动阻力较大,故多做成分流式,它与主油道并联,只有少量的机油通过它滤清后又回到油底壳。

细滤器有过滤式和离心式两种,过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