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4001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0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全套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情景图,了解古代“鸡兔同笼”问题)

师:

读情景图,你能读懂情景图中古代的“鸡兔同笼”问题吗?

生: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这是出自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的一道数学题。

你明白上面的问题说的什么意思吗?

它的意思是说,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问题是鸡和兔各有几只?

你是怎样理解“鸡兔同笼”的?

就是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

今天我们就学习“鸡兔同笼”问题。

(板书: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设计意图:

从我国古代数学趣题直接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历史的悠久与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可以从例1的简单问题入手分析。

在简单问题中找到方法和策略,然后运用此方法和策略去解答数量较大的问题,在数学上,这叫“化繁为简、从简单情况入手”。

(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例1)

读题,你能找出所求问题和已知条件吗?

生1:

已知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生2:

所求问题是鸡和兔各有几只。

“从上面数,有8个头”说明了什么?

“从上面数,有8个头”就是说鸡和兔一共有8只。

“从下面数,有26只脚”说明了什么?

“从下面数,有26只脚”就是说鸡脚和兔脚的和是26只。

有了上面这些信息,谁先来猜猜,笼子里可能会有几只鸡,几只兔?

(给予少许时间让学生猜测)

鸡和兔可能各有4只。

如果鸡和兔各有4只,那么一共就有2×

4+4×

4=24(只)脚,对吗?

不对,和题意矛盾,不吻合。

可能有3只兔、5只鸡。

如果有3只兔、5只鸡,则共有3×

4+2×

5=22(只)脚,符合题意吗?

也不符合题意。

看来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不能乱猜,即便猜对,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数据较大时,猜的过程就很烦琐。

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吗?

可以采取按照猜想的顺序列表进行探究。

1.列表法。

好,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大家来填一填,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找出答案来,开始。

8

7

6

1

脚的只数

16

18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

4

3

2

20

22

24

26

28

30

32

  师:

通过列表法,你发现了什么?

你找到答案了吗?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通过列表,发现鸡的只数越少,则兔的只数就越多,脚的只数也就越多;

鸡的只数越多,兔的只数就越少,脚的只数也就越少。

当3只鸡、5只兔时,脚的只数和正好是26只,所以笼子里有3只鸡、5只兔。

这个方法能帮我们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表法。

列表法)

2.假设法。

如果假设笼子中全部是鸡,会出现什么结果?

和题中给出的信息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

假设笼子里都是鸡,则脚有8×

2=16(只),这样脚比原来少了26-16=10(只)。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因为把兔看成鸡,每只兔少看了4-2=2(只)脚,也就是说兔有10÷

2=5(只),这样鸡就有8-5=3(只)。

想一想,你能把上面的想法写出算式吗?

兔的只数是(26-2×

8)÷

(4-2)=5(只),鸡的只数是8-5=3(只)。

如果假设全部是兔,你会解答吗?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假设全是兔,则脚有8×

4=32(只),这样脚比实际多了32-26=6(只),因为把一只兔看成一只鸡,就要多出4-2=2(只)脚,所以鸡一共有6÷

2=3(只),这样兔就有8-3=5(只)。

你能把上面的想法写出算式吗?

鸡的只数是(8×

4-26)÷

(4-2)=3(只),兔的只数是8-3=5(只)。

3.用假设法解答《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你会用假设法解答《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吗?

假设全是鸡,则兔的只数是(94-35×

2)÷

(4-2)=12(只),鸡的只数是35-12=23(只)。

假设全是兔,则鸡的只数是(35×

4-94)÷

(4-2)=23(只),兔的只数是35-23=12(只)。

你能检验你的答案是否正确吗?

12×

4+23×

2=94(条),所以正确。

答:

鸡有23只,兔有12只。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列表法进行分析,还可以用假设的方法解决。

采用“假设法”时,先假设都是同一种事物(或都是另一种事物),再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进行修正、推算。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知道了“化繁为简、从简单情况入手”的数学思想方法。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策略。

 

鸡兔同笼

列表法:

  假设法:

1.假设全是鸡。

            2.假设全部是兔。

兔:

(26-2×

(4-2)=5(只) 鸡:

(8×

(4-2)=3(只)

鸡:

8-5=3(只) 兔:

8-3=5(只)

1.数学教学要通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得到思维锻炼,“鸡兔同笼”问题就属于这类问题。

在生活中,“鸡兔同笼”的现象很少碰到,没见过有人把鸡和兔放在一个笼子里,即使放在一个笼子里又有谁会去数它们的脚呢,直接数头不就行了?

那么是不是说“鸡兔同笼”是一个完全没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显然不是,“鸡兔同笼”问题,是让我们在鸡、兔脚数的变化中,寻找不变的规律,并采用有效的手段来解决数学问题。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本节课中,主要通过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

3.由于学生原有的认知背景不同,他们对解答此类问题时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提出统一要求,要允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在本节,师生共同经历了列表法、假设法等,最后比较哪种算法比较好。

这样教学既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也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A类

1.鸡兔同笼,头共20个,脚共62只,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2.在一个停车场里,现有机动车41辆,汽车有4个轮子,摩托车有3个轮子,这些车共有127个轮子,那么三轮摩托车有多少辆?

(考查知识点:

“鸡兔同笼”;

能力要求:

会运用“假设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B类

1.工人运青瓷花瓶250个,规定完整运到目的地一个给运费20元,损坏一个倒赔100元。

运完这批花瓶后,工人共得4400元,则损坏了多少个?

2.彩色文化用品每套19元,普通文化用品每套11元,这两种文化用品共买了16套,用钱280元。

问:

两种文化用品各买了多少套?

会正确计算与“鸡兔同笼”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兔:

(62-20×

(4-2)=11(只) 鸡:

20-11=9(只)

2.汽车有(127-41×

3)÷

(4-3)=4(辆) 三轮摩托车有41-4=37(辆)

B类:

1.本题中“损坏一个倒赔100元”的意思是运一个完好的花瓶与损坏1个花瓶相差100+20=120(元),即损坏1个花瓶不但得不到20元的运费,而且要赔偿100元。

本题可假设250个花瓶都完好,这样可得运费20×

250=5000(元)。

这样比实际多得5000-4400=600(元)。

就是因为有损坏的瓶子,损坏1个花瓶相差120元.现共相差600元,从而求出共损坏多少个花瓶。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损坏了600÷

120=5(个)。

2.假设买了16套彩色文化用品,则共需19×

16=304(元),比实际多304-280=24(元),现在用普通文化用品去换彩色文化用品,每换一套少用19-11=8(元),所以,买普通文化用品24÷

8=3(套),买彩色文化用品16-3=13(套)。

教材习题

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四

1.大钢珠:

14颗 小钢珠:

16颗 2.大船:

3条 小船:

5条

3.3个 4.一等奖:

20个 二等奖:

40个 5.

(1)7题 

(2)4题 (3)7题

6.篮球:

3个 排球:

3个

  思考题 大和尚:

25人  小和尚:

75人

本册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有:

观察物体

(二)、三角形、图形运动

(二);

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有: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实践与综合领域的内容有: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综合与实践等。

所以,对本册教材的复习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与过程体验,体现知识的概括、总结、分类、系统化的过程,要改变学生的复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复习方法。

这册教材内容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基本概念多,也比较抽象,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通过总复习把本册内容进行系统地整理和梳理,使学生对所学概念、计算方法和其他知识有更好地掌握,并把各单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另外通过总复习,查漏补缺,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1 数与代数2课时

2 图形与几何2课时

3 统计与概率1课时

4 综合与实践1课时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教材第109页1题及第111页练习二十五第1~4题、第6题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的顺序,巩固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复习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会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算。

3.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梳理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乘法分配律、减法以及除法的运算性质,会运用定律与性质进行简算。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板书课题: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1.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出示课件)

55+20=  75—55=  25×

8=  200÷

25=  0÷

50=  100×

0=

你能说出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吗?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加法定义)

根据这一组算式中的减法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减法,它与加法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减法定义)

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乘法?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乘法定义)

根据乘法的意义,说一说它与加法有什么联系?

什么叫做除法,它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除法定义)

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运算的意义,从上面的题中可以看出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四则运算中,你知道哪些与0有关的运算知识?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与0有关的运算知识)

2.复习括号。

(出示课件)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1)你能把分步算式整理成综合算式吗?

①20×

5=100      ②70-30=40      ③477-27=450

150-100=50   15×

40=600   450÷

9=50

50+25=75   27+600=627   4500÷

50=90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

(2)按照指定的运算顺序,给下面的式子添上括号。

①先算加,再算除,最后算乘:

360÷

10+2×

5。

②先算除,再算加,最后算乘:

③先算加,再算乘,最后算除:

通过上面的练习,谁能说说含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一个算式里,如果想改变运算顺序,我们应该怎么办?

要想改变某一个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要使用括号,如果想改变一次就使用小括号,想要改变两次就使用中括号和小括号。

3.整理运算定律。

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谁来说一说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怎样用字母表示的?

a+b=b+a a×

b=b×

a(板书)

这两个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各是什么意思?

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谁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和乘法的结合律?

(a+b)+c=a+(b+c) (a×

b)×

c=a×

(b×

c)(板书)

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两个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各是什么意思。

它们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a+b)×

c+b×

c(板书)表示什么运算定律?

你能说出这个式子的意思吗?

它与乘法的结合律不同在哪里?

式子(a+b)×

c是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只有乘法一种运算,乘法分配律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

乘法结合律只能改变运算顺序,乘法分配律改变运算顺序后是求两积之和。

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还学习过哪些运算的规律?

减法的运算性质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你会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a-b-c=a-(b+c) a÷

c=a÷

c)

这些运算定律或性质有什么实际应用?

(学生回答)

通过上面的复习,关于四则运算、括号以及运算定律等知识,你知道了哪些?

下面看教材第109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在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时,我们要根据算式的具体特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使学生能够自我评价,自我鉴定,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教师根据检测情况进行总结,使学生知道自己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有待加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的自我完善】

通过上面的复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四则运算的意义以及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积=因数×

因数 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

除数 除数=被除数÷

商 被除数=商×

除数

我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生3:

我再来熟悉一下运算律。

(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

a。

(4)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

c)。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a+b)×

c或者a×

(b+c)=a×

b+a×

c。

(6)某些乘法算式,可以把某个数拆成两个数的和(或者积)后,再利用乘法分配律或者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生4: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这叫做除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

在进行连减计算时,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这叫做减法的运算性质,即a-b-c=a-(b+c)。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定律有哪些新的收获?

通过复习,加深了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系统地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认识到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能熟练地应用运算的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提高了计算能力。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是学生进行计算和简便计算的依据。

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不但能提高计算的速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所以在复习中,注重学生对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记忆,再加以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在复习中,首先要让学生搞清楚所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性质有哪些,分别用字母怎么表示,语言怎么叙述,达到全面巩固理解的目的,进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填空。

(1)我们学过的(  )、(  )、(  )、(  )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式子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   )的顺序依次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再算(  )。

(4)如果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  )里面的,再算(  )里面的。

2.根据运算定律及性质,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15×

16=16×

□        (60×

25)×

□=60×

(□×

8)

25×

4=□×

□×

7        125×

□)=(125×

□)×

14

24×

63+63×

76=(□+□)×

□        (25+12)×

□○□×

74+38+62=□+(□+□)        673-84-116=□-(□○□)

3.怎样简算就怎样算。

98+265+202     273-73-27     250×

13×

4     3200÷

25

88×

125  99×

42  25×

(4+8)  5×

99+5

99×

38+38  17×

23-23×

7  101×

35-35  68×

25+75×

68

105×

26-5×

26  101×

87  312×

4+188×

4  48×

1.在下面式子里加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1)360×

45-15×

3=0 

(2)72÷

10-6×

2=9

2.学校新买回420本图书,老师准备平分给六个班。

我们班共有35人,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

1.

(1)加 减 乘 除 

(2)从左往右 (3)乘、除法 加、减法 (4)小括号 中括号

2.15 8,25 25,4 14,8 24,76,63 25,4,+,12,4 74,38,62 673,84,+,116

3.565 173 13000 32 11000 4158 300 500 3800 230 3500 6800 2600 8787 2000 1200

1.

(1)360×

(45-15×

3)=0 

(2)72÷

[(10-6)×

2]=9

2.420÷

35=2(本)

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五

1.806 6.6 8.37 25.5 5120 2940 34 41 验算略

2.

(1)6.4 

(2)25.8 7.5 2.5 (3)42 4 25 (4)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