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4201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docx

岩门水库竣工报告

思南县岩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贵州省水利机械化实业总公司

二○○三年十二月日

思南县岩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C1标段竣工资料

总目录

第Ⅰ卷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二章:

工程投标

第三章:

施工布置、总进度及

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第一节:

施工总布置

第二节:

施工总进度

第三节:

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第四章:

主要施工方法

第一节:

施工测量

第二节:

施工导流

第三节:

灌浆工程

第四节:

大坝施工

第五章:

施工质量管理

第一节: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第二节:

施工质量事故及处理

第三节:

工程施工质量自检情况

第六章:

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

第一节:

文明施工

第二节:

安全生产

第七章:

价款结算与财务管理

第一节:

工程价款结算

第二节:

财务管理

第八章:

经验与建议

第一节:

经验总结

第二节:

建议

第九章:

附件

附件一:

工程施工管理大事记

附件二:

组织管理机构

附件三:

投标时计划投入的资源与实际

施工投入的资源对照表

附件四:

主要工作人员情况表

第Ⅱ卷:

验收备查资料

(一)

第一章:

齿槽隐蔽工程验收签证……………………1

第二章:

齿槽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11

第三章:

土工膜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67

第四章:

大坝干砌石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84

第五章:

大坝背坡排水沟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91

第六章:

浆砌石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140

第七章:

坝顶砼护边坡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168

第Ⅲ卷:

验收备查资料

(二)

第一章:

帷幕灌浆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第二章:

隧洞隐蔽工程验收签证

第三章:

隧洞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第四章:

水泥出厂合格证

第五章:

水泥质量检验报告

第六章:

水泥安定性自检报告

第七章:

土工膜检验报告

第八章:

焊接机合格证

第九章:

(PVC)塑料油膏产品合格证

第十章:

压力试验机质量检定证书

第十一章:

砂样试验报告

第十二章:

碎石试验报告

第十三章:

砼强度试验报告

第十四章:

砼拌合物坍落度自检报告

第十五章:

砼施工质量管理图

 

 

第一章工程概况

岩门水库位于思南县塘头镇南面4km,距县城40km,位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石阡河二级支流的黑滩河上游,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4km²。

水库始建于是1974年,为均质土坝,坝高23m,总库容329万m³,左岸垭口布置开敞式宽顶堰溢洪道一座。

放水涵洞位于右坝段底部,长115.05m。

为竹砼预制管,外径350mm,内径200mm;进口设双向转动闸阀(已损坏,后在涵洞尾段设放水闸,施工时已封堵);放水涵洞位于库尾,长750m,进口设Ø800mm双向转动闸门,设计灌溉面积9674亩,是一座集灌溉、防洪、乡镇供水、水产养殖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该工程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坝体、坝身质量差,坝坡局部塌陷,坝面沉降,溢洪道局部损坏,侧墙高度不够,管理设施不足,无通讯及监测设施;进坝公路差等问题,急需对工程进行除险加固。

这是我单位中标承建的主要任务之一。

我单位承建该工程的主要施工项目有:

1、上游坝面复合土工膜防渗铺填及干砌石铺填;

2、防渗帷幕灌浆;

3、周边截流墙(齿槽砼浇筑);

4、对原放水涵洞封堵;

5、左岸新建放水隧洞一座;

6、溢洪道进口与坝面连接段处理;

7、后边坡整平植草;

接到中标通知后,我单位于2003年1月17日进场开工,首先进行大坝上游坝面紧靠库底的围堰施工,围堰封堵结束后,随即进行大坝的整治工程施工,大坝施工时先开挖基础齿槽,由于齿槽基础开挖深度大大超过设计开挖深度,施工时采取边开挖边放线并用打桩护坡等方法进行,基础齿槽砼浇筑完毕后即进行土工膜及干砌石填,同时施工左右坝肩齿墙。

固坝体铺填进度远远低于齿墙浇筑速度,故我单位采取先浇筑完齿墙,浇筑时预埋土工膜与坝体铺填时焊接。

齿墙浇筑于2003年9月10日完工;

帷幕灌浆于2003年10月31日完工;

干砌石于2003年12月1日完工;

放水隧洞于2003年10月25日完工。

本工程施工期只发生两次较大的洪水,分别是2003年5月24日和2003年6月28日,其中2003年6月28日发生的洪水冲垮围堰左侧面进入坝体,最高水位达▽607.00,但未对大坝施工造成较大影响。

附:

岩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特性表

坝型

均质土坝

溢流型式

左岸垭口布置宽顶堰溢洪道

放水设施

右岸库底新建隧洞

坝顶高程

▽619.700m

坝顶长度

102m

放水隧洞进口底部高程

▽607.00m

坝高

23m

总库容

329万m3

二、建设工期及投资

开工日期

2003年2月18日

竣工日期

2003年12月17日

竣工结算总投资(元)

1819713.9

第二章工程投标

思南县岩门水库工程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我单位于2002年11月16日接到思南县岩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标邀请书。

我单位接到投标邀请书后,通过对本工程招标及合同文件的认真阅读理解,并立即组织人员对工程进行现场察勘和分析,以此为依据严格按照《思南县岩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合同编号:

YMCX/CI)招标及合同文件》,进行了思南县岩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标文件的编制。

2002年12月6日10时在贵州省水利厅防汛大楼进行公开招标,我单位以×××万元的标底顺利中标。

我单位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于2002年12月31日与思南县水利局小溪河水系工程管理所签订正式承包合同,承包方式为主体工程施工按单价承包,临时工程以总价承包的方式。

 

第三章施工总布置、总进度及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3.1施工总布置

3.1.1总平面布置

我单位在施工本工程过程中,为了顺利完成本工程的施工,在施工设施、设备的配置上通过精心考虑和布置,主要是从尽量不占用耕地,又便于施工设备布置方面考虑,具体情况见岩门水库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图号为:

YMCX/CI—投标—01)图所示。

3.1.2施工道路布置

进场施工道路用思文公路,思文公路距大坝1.5km修建临时施工便道,用于人工转运施工材料和设备,主要是转运水泥,水泥库房布设于公路旁,指挥部驻地,用马匹驮运至现场。

料场至大面修建临时公路,用红星拖拉机运输。

3.1.3风、水、电系统

3.1.3.1供风系统。

在砂碎石开采场设置15m²供风房,配置2台3m³/min内燃式移动空压机。

根据现场需要,搬运一台至坝顶,用于块石开采场供风,供风采用1'高压风管接至工作面。

3.1.3.2供水系统。

施工用水,在大坝围堰右侧山腰平地修建50m³蓄水池1个,用50m扬程的多级泵从水库中抽取,主管采用2"钢管,支管采用高压胶管接至各工作面。

生活用水采用农户水井。

3.1.3.3供电系统

在业主提供的输电线路接线使用,为保障施工用电,预防因停电造成施工损失,我单位配置50kw的柴油发电机一台,作为备用电源。

在大坝坝顶修建有15m²配电房,备用电源布置在配电房侧。

3.1.3.4砂石料系统布置

本工程砂石料场布置于大坝右侧100m处。

在料场安装1台250×400的碎石机和1台400×250打砂机,生产砂、石料。

砂、石料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覆盖层开挖

石方钻爆

解小、集料

碎石机

砂机

筛分

砂料仓

20-40mm碎石仓

5-20mm碎石仓

3.1.3.5混凝土系统布置及说明

本工程砼拌合采用移动式拌和机,主要布置于在坝体左右两侧▽605坝体上。

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级配砂碎石

水泥

外加剂

称量入机

搅拌

取样作试块

出料

砼运输

砼入仓振捣

养护及拆模

3.1.3.6钻灌系统布置及说明

帷幕灌浆施工用钻机配置XY—1型2台,沿帷幕线根据灌浆线路布置。

先基础齿槽,后左右坝肩,最后放水涵洞。

在坝顶中部布置灌浆房1个,占地面积约45m²。

配备100B/15砂浆泵1台和2"镀锌管构成灌浆及输浆系统,灌浆主管沿帷幕线设计并预留岔管,再用高压钢管按至孔口。

3.1.3.7施工临时房屋布置

①员工住房和办公用房布置

员工临时住房采用租用当地农房,租用住房2处,占地面积100m²,临时办公用房也采用租用农房,占地面积30m²,分别为靠近左坝肩溢洪道附近。

②库房布置

水泥库房布置于坝顶帷幕灌浆房侧,炸药库房布置于距员工住房约250m

右岸山坡上,用地约10m²。

③实验室和值班室

在坝顶左侧修建实验室一个,约15m²,在大坝左侧608高程处布设值班房1个。

3.2施工进度

我单位中标后,于2003年元月17日进场作施工准备工作,2003年2月18日工程正式动工,由于工期紧,为确保本工程安全渡汛,我单位组织人力物力制定施工方案,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全力进行施工。

首先进行围堰封堵,围堰面积较窄,采用一次围堰,于2003年2月22日完工。

2003年元月25日开始进行库底淤泥开挖,于2003年2月18日淤泥开挖结束。

基础齿槽2003年2月25日开仓浇筑,2003年4月15日基础齿槽浇筑完毕,随即进行坝面铺填和两坝肩齿槽浇筑。

2003年3月10日开始进行灌浆施工,2003年10月31日灌浆施工结束。

2003年4月30日,坝面铺填到▽605高程。

两边齿槽浇筑到▽609高程,能安全渡汛。

汛期工程施工照样进行,基本上未受到洪水影响,两坝肩齿槽于2003年10月10日施工完毕。

新建隧洞于2003年7月28日开始动工,于2003年10月25日完工。

大坝背坡施工于2003年10月4日开工,于2003年12月4日完工。

2003年12月17日工程全部竣工。

大部份施工人员撤出工地,仅留小部份人员留看工地。

岩门水库工程施工总进度比计划工期推迟两个月,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基础及右坝肩齿槽基础远远超过设计深度;二是块石料场块石开采不易成型,影响了工程施工进渡。

若排除上述原因,我单位承建的CI标段不但不会推迟工期,最少会提前一个月完工。

3.3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思南县岩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CI标段共完成投资人民币1819713.9元,完成的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量如下:

3.3.1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3.3.1.1灌浆工程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帷幕灌浆

m

1597.55

 

3.3.1.2大坝整治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土方开挖

12357.79

石方开挖

804.72

干砌石拆除

938.02

土方回填

779.98

块石护坡

1607.98

砂垫层

1236.99

C10齿墙砼

786.57

土工膜铺筑

7300

碎石垫层

385.99

草皮护坡

m2

3192.3

3.3.1.3新建遂洞工程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土方开挖

50

石方明挖

340.3

石方洞挖

94.88

Cl5砼浇筑

232.66

3.3.2主要材料用量

名称

单位

工程量

水泥

T

480

炸药

T

2640

碎石

1250

块石

1734

土工膜

7800

 

第四章施工方法

4.1施工测量

4.1.1平面控制测量

根据铜仁地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提供的坐标点,利用小三角锁建立本工程的施工平面控制网,测量时主要以坝顶T5点和围堰上侧水池旁T7点为基点进行小三角锁测定。

4.1.2高程控制测量

在提供的各坐标点中,选取坝顶T5点作为高程控制起始点,按照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建立本工程的高程控制网点。

测量仪器采用两台S3型水准仪,测定出各高程控制点。

经监理、业主检查校核,其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各控制点设置永久标石,施工中严加保护,定时检查,校正。

4.2施工导流工程

根据本工程围堰断面较窄,堰体较矮的特点,采用麻袋粘土围堰,设粘土斜墙防渗,如下图所示:

4.2.1基坑排水

采用2台3K水泵,辅以2台低扬程大流量的潜水泵作为基坑排水,在基坑边缘采用挖排水沟和集水井,然后用水泵从集水井中抽排基坑渗水。

4.3灌浆工程

本工程帷幕灌浆工程量1597.56m,有效进尺1358.85米,无效进尺238.8米,总孔数102个,Ⅰ、Ⅱ序孔89个,检查孔8个,加密孔5个,最大孔深25米,最小孔深6.7米,根据施工要求,接触段未作简易压水,其余段次压水的最大透水率为43吕容值,Ⅰ、Ⅱ序孔单位注灰量165.7kg/m,耗灰量为255.1吨,检查孔、加密孔,Ⅰ、Ⅱ序孔总耗灰量267.6吨,按照从检查孔压水的情况看均达到设计要求,透水率均小于5吕容值,达到了防渗和加固的目的。

4.3.1施工程序

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本工程帷幕灌浆分二序次进行施工,施工次序为:

先I序后II序,具体施工线路为先基础齿槽、后两坝肩、最后进行新建隧洞帷幕灌浆,在I序孔施工中,选定总孔数的10%作为先导孔。

2003年5月24日,业主召开会议,会议根据齿槽地质情况及孔位分布情况,确定先钻探10个先导孔,用压水钻探及灌浆确定其余孔深,齿槽砼3m内不作压水试验,往下钻后再作压水试验,每段5~6m,如不合格继续往下钻孔。

钻孔遇岩层完整,透水率较小的孔段,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进行施工;遇岩层破碎、溶洞、裂隙等透水率较大的孔段,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施工。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工艺流程为:

开孔钻进(下孔口管)→冲洗→压水试验→灌浆→待凝→扫孔→冲洗→压水试验→灌浆……周而复始直至终孔→封孔结速。

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

工艺流程为:

开孔钻进→冲洗钻孔→压水试验→钻进→冲洗→压水试验→钻孔→冲洗……周而复始直至终孔→根据压水段长从孔底自下而上分段灌浆直至孔口→封孔结束。

4.3.2施工方法

4.3.2.1钻孔

严格按施工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测量放样来确定孔位和安装固定钻机,根据本工程钻孔深度,地质岩性,采用XY—1型内燃回转式钻机2台。

安装钻机时,班组人员先加固校正,使立轴方向与孔向一致,经质检员和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并签署开钻通知书后,才能开孔钻进。

钻孔使用硬质合金钻头,开孔孔径为Φ110mm,埋孔口套管,然后变为Φ91mm钻头钻进,当钻进到孔深的1/3左右时,变径为Φ75mm钻头钻进,直至达到设计深度。

钻孔应确保孔壁平直,根据设计要求对孔内各种情况如涌水、漏水、断层、洞穴、破碎、换层、掉块等进行详细记录,作为分析孔内情况的依据,并经处理后再进行钻进。

钻孔的终孔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每段钻孔结束后,孔内残留沉淀物不应超过20cm。

钻孔结束待灌或灌浆结束待钻进时,孔口均应堵盖。

钻孔施工中的废水用排水沟合理引排,并作适当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4.3.2.2孔斜测控

帷幕灌浆工程施工,终孔孔距偏差的大小是保证帷幕灌浆质量的重要技术参数。

根据招标和《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的要求,孔底最大允许偏差值不得大于下表确定的数值:

帷幕孔孔底允许偏差值

孔深(m)

20

30

40

50

60

最大允许偏差值(m)

0.25

0.5

0.8

1.15

1.5

为了控制钻孔的偏斜率,拟采用以下措施:

①采用地锚加固钻机,使钻机在钻进施工中不位移;

②埋设孔口管并深入坝体或完整基岩1m;

③采用ø50mm以上钻杆,降低钻杆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

④根据施工场地尽可能采用较长的岩心管进行钻进,确保钻进过程中导向准确;

⑤每钻进5.0~10.0m左右即时进行孔斜测量,发现偏斜即时纠偏,保证钻孔孔向符合设计要求。

钻孔测斜采用KXP—1测斜仪,该仪器精度较高(方位角≤±2º,顶角≤0.5º),轻便灵活。

⑥严格控制钻进压力和立轴转速,若遇软弱、破碎岩层,采用低压力、低转速钻进,并给压均匀。

所有帷幕灌浆孔均进行全孔测斜。

采取以上措施后,如施工过程中,仍然发现有钻孔偏斜超过规定时,及时采取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其它补救措施。

纠偏无效时作废孔处理,按监理工程师指定的位置重新钻孔。

4.3.2.3孔内冲洗方法

当钻孔达到压水或灌浆分段深度提钻取芯后,随即将钻具下至孔底,采用清水加压冲洗,冲洗压力采用相应孔段灌浆压力的80%。

若该值大于1Mpa时,采用1Mpa,直至回水变清,且孔内沉积厚度小于20cm时为止。

当遇岩溶、断层、大裂隙等地质情况复杂地段时,帷幕灌浆孔(段)是否需要进行裂隙冲洗,以及如何冲洗,均应征求监理工程师意见,通过现场试验或由设计确定。

4.3.2.4压水试验方法

(1)地下水位的测定

为了计算压水压力和灌浆压力,首先应测定地下水位。

本工程采用单元工程先导孔施工测定的水位,作为该单元内的代表。

其方法是:

当钻孔冲洗完成后,用万能表(或测绳)进行地下水位测定。

稳定标准为:

每5min测读一次孔内水位,当水位下降速度连续两次小于5cm/min时,可认为稳定,以最后的观测值作为地下水位值。

(2)压水试验

本工程先导孔采用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验,其余各序次孔的各灌浆段

在灌浆前采取简易压水试验。

压水试验是在裂隙冲洗后进行。

先导孔压水试验采用三个压力五个阶段(“五点法”)进行压水,压水采用设计灌浆压力,按水利电力部颁《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的附录A执行;各灌浆孔的灌浆段简易压水试验,压水压力采用灌浆压力(相应孔段)的80%,若该值于1Mpa时,采用1Mpa。

4.3.2.5灌浆方法

(1)灌浆段长

灌浆段长一般为5~6m,坝体与基础接触段在岩石中的长度不得大于2m。

若在钻孔过程中遇洞穴、漏水或塌孔掉块难以钻进等情况时,应及时查明原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若在钻孔过程中遇岩石完整、透水率很小时,可适当延长灌浆段长,但不得大于8m。

当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方法时,坝体与基础接触段须在压水后先灌浆处理,以下各段在从下而上分段灌浆时,段长应与压水分段一致;当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方法时,与已灌段重叠部分不得少于50cm,以防漏灌。

(2)灌浆方式

采用循环式与纯压式相结合的灌浆方式。

一般情况下采用循环式灌浆为主,若遇溶洞、断层、裂隙、漏水吸浆量大的特殊地段,采用纯压式灌浆。

遇有涌水情况,采用“双液灌浆”法灌浆。

灌浆施工时,射浆管安装距孔底不得大于50cm,以确保浆液在孔段内正常流动。

(3)灌浆压力

灌浆压力依据设计规定结合现场试验确定。

(4)浆液比级及变换原则

水灰比采用5:

1.、3:

1、2:

1、1:

1、0.8:

1、0.6:

1、0.5:

1等7个比级。

开灌水灰比采用5:

1,灌浆的浓度应由稀到浓,逐级变换。

帷幕灌浆施工时,浆液变换原则为:

①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

②当某一比级浆液的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1h,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改浓一级。

③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

(5)灌浆结束标准

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时,在规定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0.4/min时,继续灌注30min可以结束;当注入率不大于1L/min时,继续灌注60min可以结束。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时,在规定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地0.4L/min时,继续灌注60min即可结束;当注入率不大于1L/min时,继续灌注90min可以结束。

4.3.2.6待凝

坝体与基岩的接触段,遇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灌浆后应待凝,待凝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与监理工程师协商确定。

4.3.2.7封孔方法

当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时,封孔采用“分段压力灌浆封孔法”,当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时,采用“压力灌浆封孔法”,并结合人工封孔。

4.3.2.8钻灌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及措施

(1)钻孔垮塌等处理方法

按常规施工工艺进行钻孔,遇到塌孔、掉块、卡钻、埋钻事故、成孔困难等情况时,采用跟管钻进工艺,若破碎带大于5m时,即时停钻,并自上而下灌浆;若破碎带小于5m时,钻进至下层完整岩体50cm后,进行自上而下灌浆。

(2)高温下灌浆施工措施

因本工程灌浆时处于夏季,高温季节施工注意防热防温措施,如控制水温不要高于30℃;避免灌浆材料及管路受到曝晒;工作室要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措施等。

(3)有涌水情况下灌浆施工方法

遇到有承压水时,钻孔内将出现有扬压力的涌水现象,这种情况对灌浆很不利。

由于承压水的作用,常将岩石裂隙中一些未凝固的水泥浆冲出,灌浆质量难以保证,同时施工也很困难,因此必须在施工工艺上采取特殊措施。

通常采用压力并浆法、浓浆结束法、或者采用双液灌浆、化学灌浆(如丙凝)处理。

①压力并浆法

按一般正常的情况进行灌浆,达到结束标准时,采用同浓度的浆液进行灌浆,压力保持不变,继续循环灌注4~8h,即行结束,防止已灌入裂隙的浆液回流。

有时在并浆结束时,还要采取闭浆措施,即在停灌后,立刻关闭回浆管和进浆管的阀门,使灌入的浆液仍暂时处于受压状态,待凝一定时间后,打开阀门,检查无往外涌水即可。

②浓浆结束法

灌浆到达结束标准时,改用0.5:

1的浓浆灌注,当回浆浓度也达0.5:

1时,续灌30分钟后闭浆,待孔口回浆管路上压力表的压力逐渐降到零时,打开回浆管和进浆管上的阀门检查,如不向外返浆返水,则闭浆工作即行结束。

闭浆时间是根据灌浆前的涌水压力而定,一般为6~12小时。

为了防止射浆管被水泥浆凝结于孔内,可采用内管活动灌浆塞。

当用上述两种处理方法效果不显著时,则可改用双液灌浆或化学灌浆处理。

(4)在渗透性强的岩层中灌浆施工的常用措施

①降低灌注压力

采用低压甚至用自流式灌浆,待裂隙中逐渐充满浆液,降低流动性后,再逐渐升高压力,按正常的施工要求进行灌浆。

②限制进浆量

用浓浆灌注,待进浆量明显减少后,将压力升高,使进浆量又达原来进浆量时,再次升高压力,增大进浆量,反复进行灌注,达最后灌浆结束标准时止。

③增大浆液浓度

使用掺加砂料的浆液,降低浆液的流动性,同时适当地降低压力,限制其流动范围,不使流失过远,待单位吸浆量降到一定程度,改用纯的水泥浆灌注,并逐渐升高压力,直至符合结束条件时结束。

④间歇灌浆

每连续灌注一定时间,暂停灌浆,待凝一定时间再灌。

此法只有在比较长时间内,岩层一直大量吸浆且基本不增大压力的情况下适用。

上述几种方法可单独或综合使用,具体情况而定。

(5)地表冒浆与串浆的处理方法

①地表冒浆处理方法

在灌浆过程中,往往发生在灌浆孔段与地表有垂直向的连通裂隙、灌浆压力较大而灌浆段位置距地表又接近时,浆液会从地表裂缝冒出。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先是在冒浆处用碎麻、棉花、水泥袋纸或速凝水泥封堵。

如果冒浆孔成片,则可考虑在其上加盖板压住。

如无效,则采取降压、改变浆液浓度,增加水泥含量,加入适量粗料和促凝剂以及间歇灌浆等办法处理。

②串浆处理方法

a、若预计到可能会串浆,则加大第I次序孔的间距,并适当地延长相邻二个次序孔灌浆的间隔时间,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方法;

b、串浆孔和灌浆孔同时灌浆。

4.3.2.9灌浆质量检

灌浆质量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