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4238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

此题中要能正确区分较容易混淆的数,如“10个一和10个十”,“与39相邻,但是比39小和2个2个地数,42后面第3个。

五、想一想,□里填几。

引入数轴,让学生了解在数轴中整十数所对应相对点的一般规律。

50、80、100

数轴的引入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条直线也能表示整十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要学会认识数轴,会看数轴间数变化规律,从左往右每个点表示整十数,依次扩大。

六、选一选。

(1)80里面有()个一。

  A、8B、80C、10

(2)75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的。

  A、7  B、5  C、75

(3)100里面有()个十。

  A、10B、100C、1

(4)大于50小于60的数可能是()。

  A、65B、55C、45

此类题型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各数的组成,在几个近似的结果中能正确做出判断。

(1)B

(2)BA(3)A(4)B

选一选是考查学生对于几个容易混淆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做出正确的选择。

要求学生对“数数和数的组成”知识点的熟练掌握。

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

一、写一写,读一读。

通过计数器直观看出珠子的多少,表示出数字的几个,在不同数位上的具体含义,从而感受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计数器是数位的具体化,通过摆放的珠子的个数,清楚展示读、写数的方法。

尤其对于“80”个位没有珠子,“100”十位和个位都没有珠子时,用0占位的作用直观呈现,加深学生理解,达到课堂教学的补充练习。

二、读出或写出下面生活中的数。

结合数的运用,学会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结合图片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此题突出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在读法中可能会出现:

64读作(六四)的情况。

三、填一填。

(1)()个十是一百,100里面有()个一。

(2)9个十是(),再添上()个十是100。

(3)从右边起,第二位是()位,与十位相邻的是()位和()位。

(4)5个一和4个十合起来的数是()。

(5)79的个位是(),十位是()。

综合考查学生对数的组成、数位间顺序关系等知识,加深对数的理解。

(1)10100;

(2)901;

(3)十个百;

(4)45;

(5)97

此题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课时知识点,能正确区分各数位间的关系。

通过情境图复习数的读、写法,脱离小棒和计数器的直观,深化对数的认识。

读、写法中要相互对应,尤其对“56和65”两个数要正确区分。

五、选一选。

考查学生对每个数的数位进行分辨,按要求进行分类,既唤起对分类的知识的记忆又复习数的组成。

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丢数现象,如何教给学生防止丢数的方法,以及检验的方法使学生完整按要求写数。

六、想一想,写一写。

考查学生对各数位上的数字进行比较,找出符合条件的数,从而有条理,有顺序的整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此题要把符合要求的数不重不漏地都写出来,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有序的思考。

100以内数的认识(三)

一、身边的数学。

(1)我们学校有()个班,我们班有()人,有()男生,有()女生。

在这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中快乐的学习,我很快乐。

(2)我家有()口人。

我知道妈妈今年()岁,爸爸今年()岁。

我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巩固数的应用,加深数的认识。

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能用所学知识表达数在具体情境中的含义。

二、按照数的顺序,在空格里填数。

(1)按照上表的规律,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

(2)写出个位上是3的所有两位数。

(3)写出十位上是5的所有两位数。

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诸多规律,也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一种练习,构建数之间的关系。

解构百数表,让学生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律,弄清楚一个数和排在它上、下、左、右的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确立数的位置熟悉数的顺序,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数感。

三、按规律填数。

考查学生对于数的顺序掌握情况。

有的学生可能在数数上表现出来的是“唱数”,对数的顺序没有真正掌握,通过此题可以有效地考查掌握情况。

发现已知数潜在数学排列的顺序,并根据这一规律完整填写出数列。

(1)57,59,60;

(2)44,66,88。

(1)题中的数是一个一个的数的规律,学生容易发现,并填写出来,主要是读懂圆圈的排列顺序。

(2)题不仅要读懂苹果图,还要发现各数之间的规律,脱离百数表的直观呈现,找出个位和十位上数的特点和排列的规律。

四、把正确的答案圈起来。

(1)80前面一个数是(78、79、81、82)。

(2)在38和40中间的一个数是(29、39、40、38)。

(3)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3的两位数是(63、52、97、14)。

(4)最大的两位数是(99、100、10、9)。

综合考查数排列的顺序,数数,数的组成等知识。

(1)79

(2)39(3)14(4)99

(1)学生常把前面的数与后面的书混淆;

(2)略;

(3)学生审题时会把十位与个位写反;

(4)最大的两位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五、下面的水果代表的是哪个数呢?

(1)40

(2)83(3)45(4)82(5)41(6)100

这两个数考查比多比少的知识;

这两个数考查的是从前数、从后数的方法;

这两个数考查是数的组成知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四)

一、先填数,再比较大小。

借助计数器直观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能按数位比较出数的大小,便于直观理解。

提高正确率。

(1)42<60

(2)23<32

计数器以其数位的位置,珠子在不同数位的个数,直观的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便于理解分辨出数的大小。

二、在○里填上“<”或“>”。

38○8350○4933○3241○49

67○7639○49100○9972○77

用填写符号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数的大小知识。

从直观的计数器上比较大小,过渡到纯数字大小的比较,脱离的直观理解,加强数意义的理解,考查学生对掌握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三、按要求排队。

(1)把信件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起来。

(2)比比谁虫子吃的多。

用排序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数的大小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在个数较多的数中如何掌握方法,正确比较出大小并排序。

(1)(91)>(89)>(75)>(57)>(10)

(2)(93)<(81)<(54)<(46)<(45)<(18)

此题数的个数较多,略有难度。

且有几个数字相同,位值不同的数,让学生加深对位值制理解的同时,看清大小于号,不能收到第

(1)题的思维定势,误认为是从小到大排序,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四、按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通过数轴的形式考查学生把握数是的相对大小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感。

(1)4550(55)60(65)70(75)(80)85(90)(95)

(2)707274(76)(78)8082)(84)86(88)(90)

利用数轴上的数建立学生对于数有序排列的数学模型,发现数轴上的规律,比较两题中的异同,让学生多渠道了解数的排序关系。

五、用下面的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按要求填一填。

(1)组成的整十数有。

(2)组成的整十数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通过组数考查学生对整十数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有顺序思考问题的方法。

(1)307060

(2)3070

组数中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可能会把组成的两位数都列举出来,整十数的特征要了解,还要掌握不重不漏的思考方法的应用。

100以内数的认识(五)

一、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理解,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理解。

有效培养学生估计意识、估计能力,同时加强数感的培养。

(1)75下 

(2)12秒

(2)题中学生是初步让学生体会时间的多少与速度的快慢相反意义的关系。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此题情境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掌握。

二、把正确的答案圈起来。

(1)90前面的一个数是(88、89、90、91)。

(2)78和80中间的一个数是(77、78、79)。

(3)比30小1的数是(28、29、31)。

(4)最接近100的数是(90、95、99)。

综合考查数排列的顺序,数数,数的组成等知识,加强学生对数意义的理解。

(1)89

(2)79(3)29(4)99

(1)题中学生容易出错的前面的数和后面的数分不清楚;

(3)比30小1的数,学生对比多、比大的理解正确率较高,而比小,比少逆向思维易混淆。

三、找到合适的数,用“○”圈起来。

(1)36比(20、40、80)小一些。

(2)65比(25、85、55)大得多。

(2)12比(3、20、45)小得多。

(4)77和(56、76、96)差不多。

在具体数字中正确选择并比较数之间相对的大小关系,能用语言描述多少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表达能力。

(1)40

(2)25(3)45(4)76

此题脱离情境图,在纯数字之间找出相对多少的关系。

四、看图填空。

(1)()比()多一些。

(2)()比()少得多。

(3)()比()多得多。

(4)()比()少一些。

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估计意识、估计能力,同时加强数感的培养。

此题是开放题,答案不唯一,让学生让根据情境找出两个量,描述数的大小相对关系。

五、把小鱼放在合适的鱼缸里。

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数大小比较知识熟练程度,同时把这些数分成两类,是比较数大小的变式练习,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题型运用的解决方法。

此题中有几个接近50的数是学生易错的地方,让学生熟练运用比较数大小的方法进行选择,渗透分类的思想。

六、猜数游戏。

这个两位数可能是多少?

在合适的数下面画“√”。

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在信息选择过程中既要比较数的大小,又要在多个数中选择合适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分辨和判断能力。

75

通过游戏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根据数学用语进行删选,避免多种数的干扰,正确清晰做出选择。

100以内数的认识(六)

一、有37个

,每10个装一筒,能装几筒?

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体会数学知识的简单应用。

3筒

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当出现数字较多物品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圈一圈,分一分的方法直观建构形成表象,可能有的同学会利用数的组成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5个盒子能装下这些菠萝吗?

在合适的□里画“√”。

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积累活动经验。

不能

此题分一分的“单位”不是整十数,解决难度增加,需要学生动手用“圈一圈”的方法来解决,而直接圈的方法与利用数的组成方法比较,不需要知道总数,反而简单直观,从而使学生学会根据不同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

三、分一分。

(1)如果每组小朋友分10支,可以分给()组小朋友,还剩()支。

(2)如果每组小朋友分6支,可以分给()组小朋友,还剩()支。

(3)如果每组小朋友分8支,可以分给()组小朋友。

在具体情境中分层次考查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选择策略的应用能力。

(1)32 

(2)5 2 (3)4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首先铅笔的总数是未知的,其次题

(1)直接用圈一圈的方法来解决,那么

(2)(3)再用圈一圈可能在原图基础上难以清晰看出,要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方法来解决。

(2)题可以用圈一圈方法解决,直观看出,丰富学生数数经验。

(3)题建立在第

(2)基础上进行再分,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四、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46>4□30<3□66<□18□>86

1□<12□7<7286<□<7825>□>15

考查学生对数大小比较综合知识,通过理解各数位上数表示含义掌握比较方法。

填写符合条件的数字。

此题的答案不唯一,是学生掌握比较数大小方法的一种逆向思维,学生对于大、小于号前后数字的填写是容易出错的方面,此题还是培养学生检验结果是否正确与否的一种方法。

五、有28个苹果,每5个装一袋,可以装()袋。

最少还要增加()个,正好转满6袋。

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应用,从而让学生与前几题做比较,发现异同,提高思维。

52

此题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要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发现增加一个问题,可以通过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解决问题,还可以用剩余的数+()=5的算式理解,加以运用。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

一、看图列式。

通过小棒直观呈现形式,考查学生一图三式中的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理解。

加深与旧知和学生已有经验的沟通,深化学生的认识。

(1)30+4=3434-4=3034-30=4

(2)70+3=7373-3=7073-70=3

此题通过小棒直观呈现,巩固数的组成,加强对数意义的理解,也是为今后学习100以内加减法做准备。

二、50+8=8+40=84-4=57-50=

  68-8=26-20=7+70=100-20=

考查学生对新知计算熟练程度,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题。

此题学生计算方法有多种,根据数的组成计算;

根据加、减法的关系计算;

继续数或倒着数等方法,保证正确率的过程中分享方法,理解算理。

(1)65减去5就是减去()个一,还剩下()个十,最后的结果是()。

(2)20加8就是()个十加()个一,最后的结果是()。

(3)90个一是(),比100小()个十。

(4)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2的两位数有:

(),(),(),(),(),(),(),()。

根据数的组成,大小的比较等填空,考查学生对数意义和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1)5660

(2)2828

(3)901(4)13243546576879

此题是紧扣教材,联系数的组成和数的意义的知识,分解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思考过程和含义的理解,丰富学生的体验。

在(4)题中是一道学生易错题,唤起学生记忆,掌握写数方法。

四、看图列式计算。

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了解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1)20+7=27 

(2)53-3=50

此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看懂题意,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把向日葵上的数按规律补充完整。

以填写未知数的形式,复习数的组成、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同时渗透这些数的排序规律的思想方法。

此题难度较大,因此第一朵画以完整三个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能照样子填写未知数,填完后可以通过观察发现每朵花之间的数字排列规律,同时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审题习惯和检查习惯。

六、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考查学生对数的知识运用,既考查了对加法的含义、数的组成、比较数大小方法知识,也考查了读懂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题情境源于生活实际,对信息的理解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学生易掌握。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一、看图列算式。

(图中每捆有10根小棒)

通过小棒摆放,直观呈现整捆(整十数)加、减的过程,促进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

60-30=30;

30+20=50

圈起来的部分表示比原来少,用减法计算;

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直观感悟,符号意识促进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二、填一填。

(1)40+50=()想:

()个十加上()个十是()个十,就是()。

(2)80-60=()想:

()个十减去()个十是()个十,就是()。

(3)一个加数是20,另一个加数和它同样多,和是()。

(4)被减数是50,减数是20,差是()。

对整十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的思考;

对加、减法各部分名称的熟悉和数量间关系转化的理解。

(1)9045990;

(2)2086220;

(3)40;

(4)30。

运用数的组成知识,以及文字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

三、20+30=50-30= 40+50=

30+10=20+70= 80+20=

   60-50=90-90= 70-10=

通过纯数字的计算,进一步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四、比一比算一算。

通过对一位数与两位数计算方法类比,让学生体会对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

(1)550;

(2)770;

(3)550

每组两个算式的计算,可以让学生对算式及结果的比较分析,深化对算理的理解。

五、购物。

(1)买足球和跳绳要多少元?

(2)50元买一个排球和跳绳,够吗?

(3)买一个足球和篮球,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结合人民币知识,培养在识图中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体会整十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50+10=60(元);

 

(2)30+10=40(元)40<50,够;

 (3)50+40=90(元) 100-90=10(元) (4)答案不唯一。

此题综合内容较丰富,对学生审题习惯、选择信息的能力有一定挑战。

除了会用整十数加、减法来解决问题,还得会比较“够吗”,明白“找回”的计算方法。

第(4)问具有一定开放性,要求学生会正确地对信息进行选择,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六、

通过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发现方法,进行调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统筹数学思想。

(1)20+70=30+60=40+50;

 

(2)70-60=50-40=30-20,70-50=60-40=50-30,70-40=60-30=50-20。

此题是教材中思考题的延伸,难度较大,可以让学生合作交流,优势互补,探索尝试,在错误中进行调整,从而发现规律,进行有序思考。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三)

一、摆一摆,算一算。

看懂小棒操作图,能结合小棒直观摆过程,能用算式表征出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让学生通过小棒直观操作,并标注口算过程图,数形结合,易于学生了解计算思维的过程,加深对算例的理解。

二、在□填上合适的数。

(1)35+2

(2)37+20

想:

先算:

5+□=□想:

30+□=□

再算:

30+□=□再算:

□+7=□

(3)46+3(4)48+30

6+□=□想:

40+□=□

40+□=□再算:

□+8=□

此题与上题相互补充,用数学语言表征出计算的思维过程,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让学生在头脑中重现学具辅助过程,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抽象符号操作,达到口算的熟练度。

三、

有31个萝卜,

有20个萝卜,

有7个萝卜。

(1)

一共有多少个萝卜?

(2)

(3)你还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

会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1)31+7=38(个)

(2)31+20=51(个)(3)略

培养在识图中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体会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

通过纯数字的计算,进一步熟练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的算理,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看懂题意,第一个加数不同,第二个加数不变,和有什么变化规律。

初步渗透加法算式中数量间变化规律思想。

五、捉害虫。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

不对请改正过来)

以“改错”的形式,将学生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呈现出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辨析,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以捉害虫的形式,让学生发现苹果中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