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综合复习资料人体解剖学Word文档格式.docx
《医学综合复习资料人体解剖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综合复习资料人体解剖学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略呈三角开,底朝上,借软骨和韧带与骶骨相连,尖向下,下端游离。
2、胸骨是扁骨,形似短剑,分柄、体、剑突三部。
胸骨柄上缘中部微凹,叫颈静脉切迹,其两侧有锁骨切迹。
柄侧缘接第1肋软骨。
下缘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两侧恰与第2肋软骨相关节,所以是确定肋骨序数的重要标志。
胸骨体扁而长,两侧有第2-7肋软骨相连接的切迹。
剑突形状多变,位居左右肋弓之间。
3、肋由肋骨与肋软骨组成,12对,左右对称。
第1-7肋称为真肋;
第8-12肋称为假肋,第8-10肋借肋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离,又称浮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前、后端,内、外面,上、下缘。
三、颅
颅由脑颅骨与面颅骨组成。
颅骨共23块(也有说29块:
包括了3对听小骨)。
脑颅:
8块,构成颅腔;
面颅:
15块,构成面部支架。
脑颅骨:
成对的:
顶骨,颞骨,不成对的:
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记忆口诀:
蝴蝶展翅底中坐,后枕前筛前上额,一块顶骨顶中央,两块颞骨嵌两侧。
面颅骨:
上颌骨,腭骨,颧骨,泪骨,下鼻甲,鼻骨,不成对:
犁骨,下颌骨,舌骨。
鼻上泪,颧甲腭,不成对,犁下舌。
四、上肢骨
上肢带骨包括锁骨,肩胛骨;
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手骨(8块腕骨,5块掌骨,14节指骨)。
腕骨:
是短骨,位于手骨的近侧部,共有8块,分为两列,每列各4块,均以其形状命名。
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是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
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五、下肢骨
下肢骨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
下肢带骨即髋骨,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及7块跗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
髋骨:
为不规则的扁骨。
共左右两块。
幼年时,髋骨分为髂骨,
坐骨和耻骨以及软骨连接。
成年后,它们之间的软骨会骨化,成为一个整体,即髋骨。
(二)、关节学
关节主要结构:
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
辅助结构:
韧带、关节盘、关节唇。
运动方式:
1.屈和伸是关节滑冠状轴进行的运动。
2.外展和内收 外展是关节沿矢轴轴进行的运动。
3.旋内和旋外 是关节沿垂直轴进行的运动。
二、脊柱
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共9块)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椎间盘:
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
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
颈腰部纤维环前厚后薄,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椎间盘脱出症。
在相邻椎骨的椎弓之间的叫椎弓间韧带,由弹性结缔组织构成,呈黄色,故又称黄韧带。
在椎骨前面的是前纵韧带,后面的是后纵韧带。
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
即颈曲、胸曲、腰曲及骶曲,颈曲凸向前、胸曲凸向后、腰曲凸向前、骶曲凸向后。
三、胸廓
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ribs),和1个胸骨(sternum)借关节、软骨连结而组成。
胸廓有支撑,保护作用,并且参加呼吸作用。
胸廓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活动性,以缓冲外力,起着支持保护胸腹腔脏器的作用。
胸廓具有运动功能,主要表现为呼吸作用。
四、颅骨的连结
颞下颌关节可简称下颌关节,是颌面部唯一的左右双侧联动关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多方向的活动性。
在肌肉作用下产生与咀嚼、吞咽、语言、及表情等有关的各种重要活动。
五、四肢骨的连结
肩关节:
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肩关节可以完成七种动作:
屈、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环转。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尺骨、桡骨上端构成,包括三个关节,即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
可做前屈、后伸运动,也参与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运动。
桡腕关节:
由桡骨下端的腕关节面和关节盘的下面形成关节窝,与舟、月、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联合组成的关节头共同构成,可作屈、伸、收、展以及环转运动。
骨盆:
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
髋关节:
由股骨头与髋臼相对构成。
能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
膝关节:
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为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损伤机会亦较多的关节,属于滑车关节。
膝关节的基本运动:
屈伸。
踝关节:
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能做跖屈、背伸、内翻、外翻运动。
(三)、肌学
一、背肌
背肌分为背浅肌、背深肌和背部筋膜。
背浅肌分为两层,浅层有斜方肌和背阔肌,浅层下有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背深肌主要有竖脊肌和夹肌。
斜方肌:
上部肌束收缩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下降,全肌收缩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背阔肌:
伸展、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并可辅助吸气。
竖脊肌:
竖脊肌是维持人体直立的重要肌,收缩时使脊椎后伸。
被覆于斜方肌和背阔肌表面的深筋膜较薄弱,但在竖脊肌周围的筋膜特别发达,称为胸腰筋膜。
二、胸肌
胸大肌通常称为胸肌,成扇型。
位于胸廓的前上部,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肌束向外侧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近固定,向心收缩时,旋内。
远固定,拉躯干向手臂靠拢。
膈的三个裂孔名称及穿行结构:
主动脉裂孔:
降主动脉、胸导管
食管裂孔:
迷走神经前后干、食管
腔静脉裂孔:
下腔静脉,右膈神经
三、腹肌
腹肌是人体结缔组织组成中的重要部分,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四、颈肌
胸锁乳突肌:
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功能:
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
两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伸,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使头屈。
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助吸气。
斜角肌间隙:
在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骨之间,形成三角形间隙,称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故临床上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前斜角肌肥厚或痉挛,可压迫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引起前斜角肌综合症。
五、咀嚼肌
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均左右成对配布于颞下颌关节周围,是上提下颌骨、使口闭合的一组头肌,参与咀嚼运动。
六、上肢肌
三角肌:
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主要是使肩关节外展,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
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
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侧,整肌呈梭形。
当肱二头肌收缩时,使肘关节屈曲;
当肱二头肌舒张时,使肘关节伸展或前臂下垂。
肱三头肌:
在上臂后面延伸,可伸直或伸展该臂,它有三个头:
一个附着在肩胛骨上,另两个附着在肱骨上。
受桡神经支配。
当肱三头肌收缩时,使肘关节伸直或前臂下垂;
当肱三头肌舒张时,使肘关节弯曲。
七、下肢肌
臀大肌:
略呈四边形,起自髂骨、骶、尾骨及骶结节韧带的背面,肌束斜向下外方,以一厚腱板越过髋关节的后方,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作用:
后伸并外旋大腿;
神经支配:
臀下神经支配。
股四头肌:
大腿前侧;
维持膝关节稳定,行走奔跑
股二头肌:
大腿肌肉后面;
伸髋屈膝
小腿三头肌:
位于小腿后群;
屈小腿和上提足跟,在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倒;
主要由胫神经(L4~S3)支配。
(四)、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
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二、消化管
1、口腔: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其前壁为上、下唇,
侧壁为颊,上壁为腭,下壁为口底。
向前经口唇围成的口裂通向外界,向后经咽峡与咽相通。
口内的空腔,由两唇、两颊、硬腭、软腭等构成。
口腔内有牙齿、舌、唾腺等器官。
在口腔内,以牙列为分界线,将口腔分为牙列内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围的口腔前庭。
腭扁桃体:
是一对扁卵圆形的淋巴器官,位于扁桃体窝内。
扁桃体窝:
口咽外侧壁在腭咽弓和腭舌弓之间的三角形凹陷。
粘膜上皮向实质内下陷形成不陷窝,称扁桃体小窝。
牙:
牙的形态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
牙的内部空腔称牙腔,位于牙根内的称牙根管,与牙槽相通。
牙腔内有牙髓,其中富含有血管和神经,当牙髓发炎时,可引起剧烈的疼痛。
牙的构造:
主要由淡黄色的牙质构成,牙冠表面覆有一层白色光泽的釉质,牙根与牙颈表面覆有一层黏合质。
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共同构成牙周组织,对牙有保护、支持和固定作用。
颏舌肌:
属于舌肌,在临床上较为重要,这是一对强有力的肌,起自下颌体后面的颏棘,肌纤维呈扇形向后上方分散,止于舌中线两侧。
两侧颏舌肌同时收缩,拉舌向前下方,即伸舌。
单侧收缩使舌伸向对侧。
当一侧颏舌肌瘫痪时,舌尖偏向瘫痪侧。
口腔腺:
是开口于口腔的各种腺体的总称。
口腔腺分大、小两类,能分泌唾液。
小唾液腺包括唇腺、颊腺等。
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
2、咽
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道,上起颅底,下达环状软骨平面下缘,相当于第6颈椎食管入口平面,成人全长约12~14cm。
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
3、食管
食管的第一处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处,距离中切牙约15CM。
食管的第二处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点处,距离中切牙约25CM。
食管的第三处狭窄位于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离中切牙约40CM。
了解食管的三处狭窄及距离中切牙的距离对临床实施食管插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胃
角型胃:
多见于超力型体质矮胖者。
钩型胃:
多见于正力型体质者。
瀑布型胃:
亦多见于正常人。
长型胃:
多见于无力型体质瘦长及衰弱者。
5、小肠
小肠一般根据形态和结构变化分为三段,分别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十二指肠位于腹腔的后上部,全长25厘米。
它的上部(又称球部)连接胃幽门,是溃疡的好发部位。
十二指肠可分为上部(球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等四部分。
空肠、回肠:
哺乳类动物的小肠十二指肠以后的部分,虽然可进一步把它分开,前段为空肠,后段为回肠,但两者之间是没有明显界线的。
6、大肠
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盲肠:
为大肠起始的膨大盲端,长约6~8cm,位于右髂窝内,向上通升结肠,向左连回肠
阑尾根部在体表的投影位置,通常以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外、中1/3交界处作标志,临床上称麦克勃尼(McBurney)点。
直肠壶腹内面的粘膜,形成2~3条半月状的直肠横襞,其中位于前右侧壁的一条,大而恒定,距肛门约7cm,相当于腹膜返折的水平。
在通过乙状肠镜检查确定直肠肿瘤与腹膜腔的位置关系时,常以此横襞作为标志。
这些横襞有支持粪便的作用。
肛管上段的粘膜形成6~10条纵行的粘膜皱襞,叫肛柱。
各柱的下端有半月形的小皱襞相连,称为肛瓣。
在肛瓣与相邻二柱下端之间有小凹陷,称为肛窦。
各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连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为齿状线,为皮肤和粘膜相互移行的分界线。
齿状线以下光滑而略有光泽的环形区域,称为肛梳或痔环。
痔环和肛柱的深面有丰富的静脉丛,此丛如淤血扩张则易形成痔,在齿状线以上者称为内痔,以下者称为外痔。
三、消化腺
1、肝脏:
人的肝脏位于右季肋部及上腹部,上部紧贴膈肌,与右肺和心脏相邻;
下面与胃、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相邻;
后面接触右肾、肾上腺和食管喷门部,是人体最大腺体,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楔形,右端圆钝,左端扁薄,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左右两叶,一般重约1200~1600g,约占成人体重的1/50,男性的比女性的略重,成年人肝脏男性有1.4-1.8公斤,女性有1.2-1.4公斤。
胎儿和新生儿的肝脏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
正常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软而脆。
肝脏形态呈一不规则楔形,右侧钝厚而左侧偏窄,一般左右径(长)约25cm,前后径(宽)约15cm,上下径(厚)约6cm。
上面突起浑圆,与膈肌接触,下面较扁平,与胃、十二指肠、胆囊和结肠相邻。
肝上界与膈肌的位置一致,约在右侧第五肋间,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体位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
肝下界一般不超过肋弓,正常情况下在肋缘下摸不到,有时在剑突下可触及,但一般不超过3cm,而小儿多可在肋缘下触及。
2、胆囊:
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作用。
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颈部连胆囊管。
胆囊壁由粘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
输胆管道是将肝细胞产生的胆汁输送到十二指肠的管道,可分为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
肝内胆道包括胆小管、小叶间胆管等。
肝外胆道包括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与胆总管。
左肝管与右肝管由小叶间胆管逐渐汇合而成,出肝门后两管汇合成肝总管。
肝总管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降,并在韧带内与胆囊管以锐角汇合成胆总管。
胆总管长4~8cm,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经十二指肠上部的后方,下行至十二指肠降部与胰头之间,最后斜穿十二指肠降部中份的后内侧壁与胰管汇除,形成略为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在肝胰壶腹周围有增厚的环形平滑肌包绕,称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
此括约肌的收缩与舒张,可控制胆汁与胰液的排出。
3、胰:
胰是人体的第二大消化腺,在胃的后方,横行于腹后壁,横跨在第1、2腰椎的前面。
胰腺呈长条状,质地柔软,呈灰红或淡红色,可分为头、体、尾三部。
四、腹膜
1、腹膜腔:
脏腹膜与壁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腹膜腔(peritonealcavity)。
腹膜腔是人体最大的体腔。
小网膜:
是连于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
哺乳类胃背部肠系膜(胃系膜)从胃与肠之间向前膨出,在肠的前方下垂形成皱襞,称为大网膜。
2、直肠膀胱陷凹:
男性的腹膜在直肠与膀胱之间形成的深窝,称为直肠膀胱陷凹,距肛门约7cm。
腹膜腔的渗出液或脓液,常因重力作用聚集于各陷凹中。
故临床上可经直肠前壁处作穿刺或切开引流。
意义相同于女性的直肠子宫陷凹。
膀胱子宫陷凹:
位于女性膀胱子宫之间腹膜腔形成的陷凹。
直肠子宫陷凹:
又称Douglas腔。
是腹膜在直肠与子宫之间移行形成的陷凹,是立位和半卧位时女性腹膜腔的最低部位,与阴道穹后部仅隔阴道后壁和一层腹膜。
腹膜腔的积液常积于此,可经阴道穹后部穿刺或引流。
(五)、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二、呼吸道
鼻旁窦,又称副鼻窦或鼻窦,为鼻腔周围颅骨(额骨、蝶骨、上颌骨、筛骨)内的含气空腔的总称,均有窦口与鼻腔相通。
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鼻窦左右成对,共四对,分别称为额窦、上颌窦、蝶窦和筛窦。
1.额窦:
位于额骨骨弓深部,开口于中鼻道筛漏斗处。
2.上颌窦:
位于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半月裂孔处。
3.蝶窦:
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蝶筛隐窝。
4.筛窦:
位于上筛骨迷路内,又分前、中、后筛窦。
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喉软骨构成喉的支架,包括单一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楔状软骨、小角软骨。
共9块。
喉腔上经喉口与喉咽相通,下通气管。
内面衬以粘膜,喉腔粘膜亦与咽和气管的粘膜相连续。
可分为上、中、下三部。
上部最宽大为喉前庭;
中部最狭窄为喉中间部;
下部为喉下腔。
左主支气管与右主支气管相比较,前者较细长,走向倾斜;
后者较粗短,走向较前者略直,所以经气管堕入的异物多进入右主支气管。
三、肺和胸膜
肺: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
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
胸膜是覆盖在肺表面、胸廓内面、膈上面及纵隔侧面的一薄层浆膜,可分为脏胸膜与壁胸膜两部。
脏胸膜被覆于肺的表面,与肺紧密结合而不能分离,并伸入肺叶间裂内。
壁胸膜贴附于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表面。
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是一个封闭的潜在性浆膜囊腔隙,即胸膜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
壁胸膜:
因贴附部分不同又可分为4部分:
1)膈胸膜:
贴附于膈的上面,与膈紧密相连,不易剥离。
2)肋胸膜:
贴附于肋骨于肋间肌的内面。
3)纵隔胸膜:
贴附与纵隔的两侧面。
4)胸膜顶:
覆盖于肺尖上方。
高处锁骨内侧1\3的上方2-3cm。
壁胸膜相互移行处的胸膜腔,在呼吸深处是肺缘也不能深入此空间,称胸膜隐窝。
在肋胸腔和膈胸膜转折处,称肋膈隐窝(肋隔窦),此处是胸膜腔的最低位置,胸膜腔积液时,首先积聚于此。
胸膜的下界为肋胸膜与膈胸膜的反折线。
右侧自第6胸肋关节、左侧自第6肋软骨中点起始,两侧均转向外下方,在锁骨中线与第8肋相交,在腋中线与第10肋相交。
由此向后,几乎水平向内,达第12胸椎棘突。
右侧由于膈的位置稍高,其胸膜下界亦略高。
肺下界在锁骨中线与第6肋相交,在腋中线与第8肋相交,最后在脊柱侧方达第10胸椎棘突平面。
四、纵膈
纵隔是左右纵膈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
(六)、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
二、肾
肾为暗红色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
肾表面光滑,可分为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内、外侧两缘。
肾可分为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
肾实质分内外两层:
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
肾皮质由肾小球和肾小管所构成。
肾的被膜有三层,由外向内依次为肾筋膜、脂肪囊和纤维囊。
三、输尿管
输尿管有三个狭窄:
第一狭窄一个在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起始处);
第二狭窄在跨越髂动脉入小骨盆处;
第三狭窄在穿入膀胱壁处。
当肾结石随尿液下行时,容易嵌顿在输尿管的狭窄处,并产生输尿管绞痛和排尿障碍。
输尿管按其走行位置,可分为三部:
①输尿管腹部②输尿管盆部和③输尿管精索部。
三个狭窄:
①输尿管起始处;
②跨越小骨盆入口处;
③斜穿膀胱壁处。
四、膀胱
它是由平滑肌组成的一个囊形结构,位于骨盆内,其后端开口与尿道相通。
膀胱与尿道的交界处有括约肌,可以控制尿液的排出。
膀胱底的内面有三角形区,称为膀胱三角,位于两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
此区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五、尿道
女性尿道甚短,长仅2.5-5厘米,平均为3.5厘米,直径约为8毫米,易于扩张,可达10-13毫米,没有弯曲,在阴道之前耻骨联合之后,自膀胱颈部开始向下向前止于尿道口。
(七)、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
内生殖器
和外生殖器二个部分。
内生殖器由生殖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和尿道)和附属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组成。
外生殖器包括
阴囊
和阴茎。
二、生殖腺和生殖管道
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
附睾紧贴睾丸的上端和后缘,可分为头、体、尾三部。
输精管分成睾丸部,精索部(结扎),腹股沟管部,盆部;
输卵管分为子宫部,狭部(结扎),壶腹部(精,卵子结合处),漏斗部(有输卵管伞,是手术中识别输卵管的标志)
射精管左右成对,是由输精管壶腹在前列腺的后上方与精囊腺排泄管汇合而成。
位于膀胱底部,贯穿前列腺,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精阜的前列腺小囊下方,左右各一
精索是从腹股沟管深环至睾丸上端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其内主要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和鞘韧带等,自皮下环以下,精索外被三层被膜(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
三、附属腺体
精囊腺位于膀胱底与直肠之间,在输精管末端的外侧。
是一对长椭圆形的囊状器官,表面凹凸不平,下端为排泄管,与输精管末端汇合成射精管,精囊腺分泌的弱碱性液体成为精液的一部分。
前列腺如栗子,底朝上,与膀胱相贴,尖朝下,抵泌尿生殖膈,前面贴耻骨联合,后面依直肠
四、外生殖器
阴囊由多层组织所构成,自外向内分别为皮肤、肉膜、包被睾丸和精索的被膜。
该被膜又可分为提睾筋膜、提睾肌、睾丸精索鞘膜、睾丸固有鞘膜和鞘膜腔。
阴囊皮肤薄而柔软,富有汗腺、皮脂腺及少量阴毛。
阴囊皮下组织为肉膜,厚约1-2毫米,主要为平滑肌组成,并含有致密的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阴囊的皮肤有聚成小皱襞的能力,即由于此肌收缩所致。
肉膜下有一层横纹肌和结缔组织(提睾肌筋膜),它是内斜肌伸入阴囊延续而成。
此膜形成围绕精索的鞘。
在阴囊极度肥大时,尚可分辨出另外的两层:
①外精索筋膜,是外斜肌的腱膜囊;
②内精索膜,是腹横肌的腱膜囊。
阴囊内面被覆鞘膜的壁层。
组成鞘膜的间皮细胞和位于鞘膜中的巨噬细胞均有吞噬作用。
阴茎由3个平行的长柱状海绵体组成,上面两个海绵体称阴茎海绵体,下面一个称尿道海绵体。
男性尿道:
全程可分为三部:
前列腺部(穿过前列腺的部分)、膜部(穿过尿生殖膈的部分,长约1.2厘米)和海绵体部(穿过尿道海绵体的部分)
三个狭窄分别在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
临床上向尿道插入器械或导尿管时,以通过尿道膜部狭窄处最困难。
操作时应注意防止损伤尿道。
尿道狭窄处亦为尿道结石易嵌顿处。
三个扩大在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尿道舟状窝。
阴茎在松弛下垂时,尿道全长有两个弯曲:
一个弯曲为耻骨下弯,位于耻骨联合下方,在耻骨联合下方2cm处,凹向前上方,包括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的起始段。
此弯曲位置固定,不能改变。
另一弯曲为耻骨前弯,位于耻骨联合前下方,凹向后下,在阴茎根与体之间。
将阴茎上提时,此弯曲可消失变直。
临床上利用这个特点,把阴茎上提,整个尿道只有一个凹向上的弯曲,以便器械或导尿管顺利插入膀胱。
(八)、女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官及其相关组织。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
女性外生殖器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又称外阴。
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
二、生殖腺
卵巢位于子宫底的后外侧,与盆腔侧壁相接。
三、生殖管道
输卵管为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位于子宫阔韧带的上缘,内侧与宫角相连通,外端游离,与卵巢接近,全长为8-15cm。
输卵管: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