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4490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

《《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docx

《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1

2016《我是绍兴人》中考部分-

(1)

第三单元魅力绍兴

绍兴历史源远流长,绍兴文化博大精深,绍兴经济充满活力,绍兴山水旖旎秀丽。

绍兴是全国首批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获得过“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

古城绍兴魅力四射。

第8课人文魅力

绍兴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

想一想

假如你是绍兴的形象大使,你将如何展示绍兴的人文魅力?

江南古城

早在7000多年前,绍兴就有人类活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兴建越国古都。

范蠡先选择在种山(今府山)东南麓兴建“勾践小城”,后又在小城以东兴建了“山阴大城”。

公元591年,隋朝越国公杨素主持了对越国古城的大规模修建,史称“杨素罗城”。

“杨素罗城”之后的绍兴城,就与今天绍兴老城区的轮廓大致相当了。

)绍兴是一座历经千年而城址未变的古城。

据考证,建于春秋时期的诸侯城市多达140余座,但幸存至今的仅有苏州、曲阜、洛阳、开封、太原和绍兴等六处。

而历经2500余年,至今城址不变,并且仍然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唯有绍兴与苏州两处。

名士之乡

绍兴是名士之乡,稽山镜水哺育了众多的志士仁人。

古代有春秋战国“卧薪尝胆”的越王句践,东汉哲学家王充,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政治家谢安,唐代诗人贺知章,南宋诗人陆游,元朝画家王冕、诗人杨维桢,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书画家徐渭,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清朝画家陈洪绶、任伯年及史学家章学诚等;近现代有辛亥革命“三烈”徐锡麟、秋瑾、陶成章,学界泰斗蔡元培,文化巨匠鲁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首任书记俞秀松,开国总理周恩来,著名学者范文澜、马寅初、竺可桢、钱三强、陈建功、孙越崎、赵忠尧等。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40位历代中华名人的塑像群中,绍兴人占了4位,他们

为“绍兴府”,“绍兴”的地名因此而得。

南宋定都临安后,宋王朝一直视绍兴为陪都。

宋王室还将两宋皇家陵园选在绍兴,至今留下“宋六陵遗址”。

2013年,“宋六陵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一说

你知道绍兴有哪些地方戏曲剧种吗?

戏曲之乡

绍兴素以“文化之邦”著称于世。

地方戏曲剧种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绍兴拥有越剧、绍剧、调腔、莲花落等多种多样的戏曲剧种,其中以越剧和绍剧影响最大。

越剧是全国第二大剧种,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嵊州是著名的越剧之乡。

新中国成立后,源于绍兴乱弹的绍剧和出于绍兴文戏的越剧以及曲艺绍兴莲花落,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

浙江绍剧团、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曾多次赴香港、台湾等地区及日本等国演出,享誉海内外。

万桥之市

绍兴境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集街、河、桥、船于一体,构成独特的水城景色,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绍兴历来有“桥都”、“桥乡”之称,绍兴境内共有一万多座形态各异的桥梁。

“万古名桥出越州”,绍兴有许多古桥堪称国内“桥梁之最”,绍兴城区的宋代八字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桥梁,纤道桥是现存的唐朝特长型石梁桥。

绍兴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桥的人文内涵也特别丰富。

如“夏履桥”是绍兴人民感念大禹治水之功,在大禹遗履处所建之桥;“题扇桥”则讲述着王羲之为帮老妪卖扇在扇上题字的故事。

在2013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名单”中,绍兴古桥群榜上有名。

水利之光

绍兴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乡绍兴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讲就是一部水利建设的历史。

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到东汉会稽太守马臻开筑鉴湖,成就鉴湖流域万顷良田;从晋朝贺循开凿西兴运河,疏浚浙东运河西段水路(西兴经萧山至绍兴段水路),到明朝绍兴知府汤绍恩主持修建三江闸,抵挡海潮,调节内河蓄水,再到几十年前的围海,现在的环城河整治、清水工程,曹娥江大闸的建造、曹娥江引水工程等等,一代又一代的绍兴人,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用自己的智慧与执着,谱写了一页又一页治水的历史篇章。

黄酒之乡

绍兴酿酒的历史十分悠久。

在河姆渡文化时期,就有酒器和陶盂出现。

春秋战国,勾践出师伐吴前,以酒赏士,留下“一壶解遣三军醉”的美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用鉴湖水为原料酿造的绍兴米酒盛极一时,绍兴“女儿红”酒的酿造就源于此时。

唐宋时期的绍兴已被世人称为“醉乡”。

目前,绍兴是全国最大的黄酒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绍兴黄酒成为绍兴经济发展的黄金品牌。

绍兴作为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名士之乡,各种文化几乎渗透到了绍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固化为极具魅力的越乡民情习俗。

第10课生态魅力

“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绍兴是江南著名水乡,河网纵横,星罗棋布,水巷幽深,万桥千水,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

山区森林茂密,植被良好,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4.9%,已建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20多个。

五泄风景区、兰亭国家森林公园等都是名闻遐迩的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城市建设个性鲜明

议一议:

绍兴是著名的历史古城,你认为在城市建设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绍兴的城市建设,以保护街区传统风貌、整治历史环境、改善生活条件、合理利用文物古迹为总体思路,充分体现了江南水乡和文化名城的特点,既改善了城市环境,展现了时代风采,又延续了历史文脉,突出了集现代文明与古越文化于一体的城市个性特点。

近几年来,绍兴在古城保护和旧城改造中不断有大手笔出现,古城的面貌日新月异,具有越来越诱人的魅力。

古城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自2001年起,绍兴市市政府先后投入近10个亿,对越城保护区内的历史街区进行保护修缮,相继进行了仓桥直街、书圣故里、鲁迅故里、西小河、府直街、府横街、司狱使前、街坊、八字桥历史街区的保护修缮工作。

这些保护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既注重保持故有的历史建筑风貌,同时也改进了城市公共设施,改善了人居环

境。

2003年,修缮后的仓桥直街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优秀保护奖。

旧城改造,丰富城市个性2002年,绍兴市市政府投资10亿元修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的城市广场。

广场通过硬空间(集会广场、道路)、绿空间、水空间、古空间(河西部分)、光空间、地下空间(地下停车场、商城)的系统组合,形成了“山、水、塔、桥、场”相连的整体格局。

绍兴城市广场,像一个宽敞通透的“大客厅”,迎接着四方来客。

历时4年,投资17亿元,集环保、防洪、城建、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环城河整治工程是近几年来绍兴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

如今的环城河,犹如一条璀璨的项链,镶嵌在古越大地上。

河内碧水流淌,重现水乡孩子夏日戏水的热闹;沿岸亭台间杂,河滨公园绿树参天,24座精美石桥串珠成链。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

”这个敞开式景区,每天吸引着数万游客。

2003年12月,绍兴环城河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并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空中看环城河

现在,无论是行走在花木掩映、绿草如茵的街道小区,还是漫步在碧波荡漾、绿意葱茏的环城河畔,每个绍兴人都会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

青砖黛瓦,长街小巷,拱桥亭廊,枕河人家,加上失去环绕的河流,桨声灯影的乌篷船,活脱脱是一幅动静相宜的古都风情画。

生态建设效果显著

说一说:

作为水乡,自古以来,绍兴就有光辉的治水史。

你知道绍兴历史上主要有哪些治水的精品力作吗?

请你把这些精品力作说出来。

作为水乡,水成了这个城市的命脉和灵魂,改善水环境自然成了绍兴生态建设的重点。

投资20亿元建成集供水、防洪、灌溉和改善水环境等功能于一体的小舜江供水

工程,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居民用水质量。

具有防潮、治涝、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多种功能的曹娥江大闸工程改善了曹娥江两岸水陆交通和河网水环境,开启了浙东水环境一体化配置的新局面。

资料链接:

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是我国强涌潮河口地区第一大闸,也是我省“五大百

亿”工程浙东引水工程的枢纽工程。

该工程于2003年开始围堰施工,2008年12

月,开始下闸蓄水试运行。

大闸下闸蓄水后,将结束曹娥江河口千年涌潮历史,

充分发挥挡潮泄洪、水资源开发利用、改善水环境的功能,并有助于改善上游

航运条件,改善河口两岸围垦区的投资环境,促进虞绍平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

发展。

为了绿色生态,绍兴在占地60平方千米的市中心镜湖新区,建成15平方千米的

国家湿地公园。

镜湖湿地是绍兴绿意盎然的后花园,是绍兴大城市之肾,是绍兴市可续发展的希望和未来!

相关链接:

2005年5月,浙江绍兴市镜湖湿地公园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城市湿

地公园,成为浙江省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美丽的镜

湖湿地,处在绍兴市四大组团的“绿心”,总面积约l5平方千米。

镜湖

湿地公园北侧的犭央犭茶湖是绍兴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东侧的梅山是白

鹭栖息之地,西侧的东浦古镇,是绍兴市水乡风貌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镇。

绍兴,作为全国水利现代化试点城市,2013年以来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五

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决策,结合绍兴实际做出

了“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的战略部署,出台了与“五水共治”和水城建

设密切相关的“双百双千"工程建设计划,通过推进项目建设,加大“五水共治”

力度,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现代水城建设。

绍兴大力推进“五水共治”和“重构重建”,这是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是转

型升级的发展需要,更是群众期盼的现实需要。

2014年出台的《绍兴市城市发展

战略纲要》明确了绍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南生态宜居水城、长三角区域中心

城市”的目标定位,这是绍兴首次将水城定位写入发展战略。

绍兴地域空间和环境

容量有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只有完成转型,才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

康发展。

在不久的将来,绍兴将从古韵水乡升级为现代水城!

绍兴“双百双千”工程

“双百双千”即百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百个重大产业项目,分别完成千亿元投资。

经过深入摸排调查,绍兴共排定了与治水有关的l02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100个重大产业发展项目,计划总投资分别为ll94亿元和1073亿元。

“双百双千”工程项目涵盖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美环境、促转型等7个方面,投资主要面向河湖整治、污染治理、防洪供水、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提升、水城旅游开发等八大领域,投资力度大,覆盖范围广。

绍兴“双百双千”工程建设计划在2014——2017年实施。

第11课绍兴精神的形成

说一说

请你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大禹治水的有关故事,然后在班上与同学进行交流。

过户不入治水患

相传古时候洪水肆虐,泛滥成灾。

尧帝命鲧治水。

鲧曾用“湮”“障”之法治理洪水,结果历时九年也没有把洪水治好。

鲧死后,舜帝命鲧之子禹继续担当治理洪水的重任。

为了寻求治水的最佳方法,大禹踏遍九州进行考察,对各种水情作了认真研究,最后决定改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水患。

为了治理洪水,大禹在外奔波了十三年,每天都坚持在治水第一线,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崇高品德,永远受到世人的称颂,大禹劳身焦思、矢志治水的献身精神,永远为炎黄子孙怀念;大禹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善谋善断、开拓创新的智慧和胆识,永远为后人所崇敬。

大禹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我们绍兴人文精神的源头。

卧薪尝胆图伟业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战事突起,相继加入了诸侯争霸的行列。

公元前494年,越国为吴国所败,越王句践被迫屈辱求和,入吴为质。

事吴三年,饱受各种凌辱。

句践忍辱负重,最终博取了吴王的信任。

句践获释自吴归越,时刻不忘报仇雪耻,力图东山再起。

他“悬胆于室,出入尝之,不绝于口”,并经常自问:

“你忘记了会稽的耻辱吗?

”他白天“上事群臣,下养百姓”,夜里诵读典籍,总结经验教训,常常通宵达旦,困乏时就用一种蓼草的苦汁刺激眼部,以驱赶睡意。

句践苦身劳心、发愤图强的故事,就是成语“卧薪尝胆”的出处。

句践一方面卧薪尝胆,刻苦自励,与民同苦乐;另一方面,在范蠡、文种等谋士的辅佐下,实施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的方略。

对外,他采取“结齐、亲楚、附晋、厚吴”的韬略,周旋于列强之间,营造有利于越国待机而动的外部环境;对内,他礼贤下士,广开言路,“施民所善,去民所恶”。

为实现“十年生聚”的战略目标,他奖励生育,积聚物力,劝励耕织,训练士卒。

于是越地“人民殷实,皆有带甲之勇”。

与“卧薪尝胆”紧密相连,并成就句践灭吴称霸大业的,还有著名的“越王剑”。

“昔者,越王句践有宝剑五,闻于天下。

”相传这些宝剑均为当时越地著名铸剑高手欧冶子夫妇所铸,其剑锋“风吹断发,削铁如泥”。

近数十年考古出土了十余把越国青铜剑,足以证明越地铸剑技艺的高超精良。

越王青铜剑,是越国冶炼技术发展的标志,也是越国开疆拓土的实力象征。

“卧薪尝胆”的“胆”与越王的“剑”,共同构成了家喻户晓的“胆剑”故事。

资料卡片:

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地区距楚匡别都纪南城故址7千米处的望山一号墓里,建古工作者在墓主棺内人骨架的左侧,发现一柯装在黑色木箱内的名贵青铜剑,即越王句踱

剑,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4:

8厘米。

2500年后的越王剑出鞘时剑身寒光闪闪,毫无锈蚀,刃薄利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中的极品,堪称奇迹!

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终于转衰为盛,于公元前473年一举灭吴,之后

乘胜渡准,大会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实现了灭吴称霸的夙愿,谱写了一曲颇

具传奇色彩的胆剑篇,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胆剑精神”。

古越‘胆剑精神”中的“胆”,本义是指卧薪尝胆,引申为艰苦创业、励精图治

的胆识,反映出绍兴人负重奋进、敏慧善谋的“柔性”。

“胆剑”精神中的。

剑,本

义是指越王宝剑。

后人将“剑”引申为披荆斩棘、战无不胜的勇气,蕴涵着绍兴人强

悍豪爽、攻坚克难的“刚性”。

这种阳刚与阴柔、坚强与柔顺的结合就是。

韧,,,坚韧

不拔,百折不挠,屡挫屡奋,矢志不渝。

资料链接

南宋状元王十朋凭着对越地文化的观察和了解,对绍兴人文精神作了。

慨以复仇,隐忍以成事”的概括,十分准确传神地点出了绍兴刚柔相济的。

剑精神”。

慷慨复仇,是刚烈硬气,勇往直前,有着“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气概

胆魄;隐忍成事,是以屈求伸,有着极高的心智韬略。

第12课绍兴精神的发展

追求真理,创新学术

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名士?

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些名士。

在兴越、灭吴、称霸过程中形成的胆剑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越乡儿女,成为越乡儿女奋斗不息的精神动力;与此同时,胆剑精神在一代代的传承中不断地被激活、放大。

绍兴历代先贤展现的胆剑风骨,就是胆剑精神丰富和发展的集中体现。

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文化的交融,绍兴人文精神中敏慧善谋的柔性的一面得到张

扬,追求智慧、追求智谋成为绍兴人文精神的重要品性。

重知识的追求,尊教重艺的越地民风,使古越大地日渐成为名士荟萃、人才辈出之地。

自唐以来,绍兴有文武进士2238名,文武状元27名。

学术思想的创新是智慧的结晶。

越人的理论探索始终秉

承经世致用的传统,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

著作之一。

他以“疾虚妄”为宗旨,提倡“文为世用”、“文

主崇实”。

正是由于王充在越地张扬了这种不图名利、为追

求和捍卫真理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才冲击和推动了当时的

思想领域,出现了像马臻这样造福于民、维护老百姓的利益

而不怕得罪权贵与豪族的治水能吏,兴修了鉴湖这样规模空

前的水利工程。

发展到两晋南北朝时期,绍兴成为全国著名

的粮仓。

王充

明清之际,王阳明、刘宗周、黄宗羲、章学诚等越中先贤

在哲学与政治思想领域力图对传统的封建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改造,形成了“浙东学派”,开启了近代启蒙思想之先河。

他们倡导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促使越地较早地生成对土地情结的背逆,导致人口大量地向工商业流动,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氛围。

王守仁独创“阳明心学”,敢与程朱理学抗衡,反对拘守经典,对陈旧的道学进行了大胆批判,极大地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在儒学发展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正如新儒学大师杨国枢所云:

阳明先生“一扫二百

王守仁

余年蹈常习故的积习,另倡一种鞭辟入里的新道学,渗入了新时代的成分”。

黄宗羲反对思想僵化,强调独立思考,主张维新变法,他提出的“为天下,非为君;为万民,非为一姓”的民主启蒙思想,比卢梭早100年,堪称启蒙主义之先驱。

近现代出现了蔡元培、鲁迅、竺可桢、马寅初、陈建

功、范文澜、胡愈之、赵忠尧等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科学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开拓性的建树,在我

国的思想界、教育界和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马

寅初是一位大学者,也是一位大教育家。

他早在上世纪50

年代末就提出了著名的“新人口论”,但遭到了错误的批

判。

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仍然坚持“新人口论”,矢志不

渝,表现出勇于探求真理和坚持真理的坚忍品格,宋庆龄马寅初

誉其为“民族难得的瑰宝”。

身兼大义,刚柔相济

议一议:

你看过<绍兴师爷》这部电视剧吗?

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绍兴师爷?

追求智谋,少以力敌,多以智胜,是绍兴人文精神中最为典型也是影响最为深远

的特征之一。

句践及其谋士们的卧薪尝胆复国、强国谋略成为越地后人行为的典范。

“隐忍以成事”成为越人报仇雪耻、发愤图强的重要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所谓隐忍成事,强调的是深沉、内敛、务实,追求以不显山不露水的行动获得成功,力求避免正面冲突,通过委婉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种行为模式在明清两代的绍兴师爷群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绍兴师爷是一个地域性、专业性极强的幕僚群体,他们是大小军政衙门所延揽帮办各类事务的文人学士。

他们与幕主之间那种非主非仆、亦主亦仆的关系,决定了他们必须以忠诚获得幕主的信任,以计谋求得幕主的欣赏,以干练赢得幕主的倚仗。

这就需要他们以委婉圆通的方式来处理各种事务和关系,需要他们“计谋千条足,智慧万丈深”,多谋善断,机智敏捷,随机应变。

尽管绍兴师爷不可避免地存在时代的局限,但也不乏有胆有识、机智善断、为民造福的名人。

绍兴9币爷这种行为方式在民间也受到广泛的认同和效仿,如徐渭作弄权贵、智惩恶霸劣绅、除强扶弱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敏慧善谋的“柔性”的一面得到张扬,并不意味着绍兴人强悍豪爽、攻坚克难的“刚性”的消失。

纵观历史,每当面临大是大非和民族危亡关头,绍兴总是多殉难守节之士。

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民族大义面前,绍兴的仁人志士选择了以身许国,慷慨赴死,铁骨铮铮,可歌可泣。

南宋时,陆游在仕途中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但他的爱国情怀终生不渝。

陆游一生中时刻盼望着有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机会,直到临终前仍在绝笔诗((示儿》中谆谆嘱咐儿孙: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9币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明代王思任,痛斥临敌逃逸的奸相马士英,一句“吾越乃报仇雪耻之国,非藏污纳垢之地”震撼天下。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在这危亡关头,古越大地涌现出如秋瑾、陶成章、徐锡麟等一批壮怀激烈、舍生忘死的革命斗士。

不论是秋瑾以身许国、勇于牺牲的精神,徐锡麟临危不惧、义无反顾的精神,还是陶成章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精神,无不是胆剑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即使像蔡元培和鲁迅这样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基础的知识分子,在他们身上也带有一种明显的“尚武”精神,体现出那种不屈不挠、勇于战斗的“韧”性精神。

蔡元培就说过:

“绍地民族精神之大略,如大禹与越王句践之耐苦奋斗意志均足以资模仿。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绍兴也多杰出志士。

 

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俞秀松,怀抱改造社会之志,早年投身革命,曾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之一,还是共青团中央第一任书记,他为建党尤其是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和发展,为中国青年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身付诸国,竭力以担国事,以保国家,不以私而忘公”,这是梁柏台(新昌人)少年时立下的铿锵誓言。

1935年,梁柏台在率部通过敌封锁线时,与敌激战,受伤被俘。

在敌人的法庭上,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置生死于度外,最终被敌人杀害,实践了“许国大丈夫”的誓言。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少年时代十分崇尚胆剑精神,曾以“险夷不变应尝胆”的诗句勉励同窗好友发愤攻读。

1924年,在他担任政治部主任的黄埔军校,就把“卧薪偿胆”写进了校歌。

他在1939年的绍兴之行中,在越王台发表的演说中,在为绍兴的父老乡亲的题词中,在沿途与樵夫农人的谈话中,都一再鼓励绍兴人要发扬“卧薪尝胆”的精神,冲过钱塘江,收复杭嘉湖,赶走侵略者。

20世纪60年代,当中国人民面临国际国内的困难局面时,周恩来指示我国著名的剧作曹禺先生以越王句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了五幕历史剧《胆剑篇》,该剧在首都剧场公演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直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以“胆剑篇”为书名的连环画仍然流行于世,成为全国青少年的优秀读物。

资料卡片:

鉴湖越台名士乡,大江歌罢掉头东,

忧忡为国痛断肠,邃密群科济世穷。

剑南歌接秋风吟,面壁十年图破壁,

一例氤氧入诗囊。

难酬蹈海亦英雄。

——毛泽东——周恩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