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4847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理论热点面对面 打印版 免费下载.docx

理论热点面对面打印版免费下载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

 

理性看 齐心办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公平正义怎么保障

◆好日子一起过——收入分配怎么改革

◆用行动建设美丽中国——环境恶化怎么扭转

◆扣紧“舌尖上的安全阀”——食品安全怎么监管

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公平正义怎么保障

2013 年高考前夕,一则消息让广大农村考生感到温暖和振奋:

国家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今年比去年增加8.6%。

这将使更多农村学子得到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党和政府维护公平正义一项实实在在的举措。

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有人说,如果描绘中国梦的图景,公平正义就是它不可或缺的底色。

只有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个人的追梦之路,让每个梦想都能开花,中国梦才会成为美好现实。

◎公平正义的呼声为何强烈

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抓建设、搞改革,就是为了建设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实现公平正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

这30 多年,是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时期,是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比如,2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最大规模的养老保障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

今天,人们正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公平正义得到更多重视和保障。

从现实来看,党和政府促进公平正义的努力有目共睹,但另一方面,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在前不久人民日报微博推出的“我期待”系列调查中,对于“让社会更和谐,你最期待”的问题,选择最多的是“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占被调查人数的59%。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有社会不公现象凸显的原因。

比如,潜规则在一些领域比较盛行,有的人靠钻空子、搞门道一夜暴富,有的人靠“萝卜招聘”捧上“好饭碗”,有的人靠“拼爹”获得“火箭式提拔”。

求人的事屡见不鲜,无论是升学、看病、生孩子,还是办企业、上项目,很多都得走关系、靠背景,甚至有人说“中国人从摇篮到坟墓都要求人”。

再比如,中国奢侈品消费居世界第二,但还有不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网友网言

◎潜规则好比社会的癌细胞,一旦扩散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消灭潜规则就等同于消灭社会的癌细胞。

◎人向潜规则低头可能是无奈,社会向潜规则低头就是悲哀。

有潜规则不可怕,关键是要破除它。

◎“拼爹”拼掉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拼掉了一些正直人的心,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潜规则不除,社会难公平、人心难聚合!

有政策制度不完善的原因。

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不公现象,大都与一些领域改革不到位有关。

比如,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打破,城乡居民在医疗、养老等方面待遇差别较大;户籍制度改革呼声很高,但进展还不尽如人意,导致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徘徊”在城市边缘,享受不到应有待遇;养老保险接续、随迁子女高考等方面的政策不完善,也加剧了一些人的不公平感。

有人们权利意识增强的原因。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民主观念、权利意识明显增强,对公平正义的诉求日益强烈。

一旦自身权益受到侵害,许多人不再保持沉默,而是积极争取和维护。

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当遇到不公平现象时,83%的网民选择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诉求。

也有媒体传播放大的原因。

过去,不公平的事件影响范围有限。

现在,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人都有“麦克风”,不公平事件一旦发生,很快就能“坏事传千里”。

再加上有些人看待不公平现象时,容易带有非理性和极端化情绪,利用网络进行炒作,夸大了不公平的程度。

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

公平正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诸多矛盾的交结点,成为广大群众关注度很高的问题。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应把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追求公平正义体现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如何正确看待公平正义

2012 年年底,围绕异地高考问题,一些非北京籍学生家长与北京籍学生家长在网上展开辩论。

一方认为,只有消除歧视,让随迁子女享有与本地孩子同等的高考机会,才是公平的体现;另一方则认为,若放开户籍限制,就会影响本地孩子升学机会,这是不公平的。

面对同一件事,为何人们的理解迥然不同?

在公平正义问题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人们的立场、角度不一样,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那么,应该怎么看待公平正义?

首先,应历史地看。

公平正义,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

人类社会对公平正义的思考和追求从未停止过。

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思想家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公正问题的探讨。

因此,公平正义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范畴。

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公平正义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在阶级社会,不同的阶级由于阶级利益的差别,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也不同。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奠定了制度基础。

但同时也要看到,公平正义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历史过程。

我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虽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在维护公平正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80多位,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只有发达国家的1/8左右。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面对经济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要通过维护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讲公平正义,又不能脱离基本国情,只能“就米下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去满足人们的要求。

在这方面,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

比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制度安排,每个月55元的基本养老金由国家提供,在基本养老金之上的部分根据个人缴费情况而定。

这项制度开始试点之后,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很多农村老人说:

我们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领养老金了!

但推行一段时间后,也有部分农村群众开始提意见了,他们觉得基本养老金标准太低,与城镇居民养老金水平差距太大。

应该说,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上,“新农保”只能从低水平起步,做到广覆盖,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国家财力增强,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标准。

那种企望与城镇养老水平一步对接的想法,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却是不现实的。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

”公平正义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螺旋式上升。

我们一方面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力求在现有条件下,最大程度实现公平正义。

另一方面,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蛋糕做大,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正义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应相对地看。

绝对的公平正义,从来都是没有的,只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幻想中。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成员个人情况不同,天赋有差别,能力有大小,不可能每个人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纯粹的起点平等是做不到的,竞争的最后结果可能导致不公平,只能求得大致公平、相对公平。

如果追求绝对公平,苛求整齐划一、完全一致,只会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最终导致公平正义的倒退。

最后,应具体地看。

讨论公平正义,不能泛泛而谈,必须放在具体领域、结合具体问题来分析。

比如,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在经济领域是适用的,体现了公平正义的要求,如果拿到社会领域来,则会导致一些社会困难群体,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得不到保障,这显然是不公正的。

专家评说

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吴忠民(中央党校教授):

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能够实现何种程度上的社会公正,从根本上来看,应当视这个时期所能提供的经济条件而定,必须遵循“量力而行”的准则。

只有以高度发达的经济为基础,一个社会才能具备相应的社会经济资源,才能为社会公正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支撑构架。

◎如何通过制度改革为公平正义护航

从2003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07年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再到2008年在全国推开。

短短5 年时间,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从无到有、从局部到整体,完成了全覆盖。

这项制度改革,使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平等的医疗保障,是促进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实例。

公平正义,从美好理念转化为实践,需要制度的有力保障。

近些年来,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也存在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紧建设对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网如何织就?

关键还是靠改革。

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是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制度建设的根本途径。

既应改革不合时宜的制度,也要把实践中成功的做法制度化,还要探索建立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新制度,使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是权利公平。

在我国,不论民族、性别、职业、财富等,每个人都应一律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

应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完善法律制度体系,保障公民合法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权利,建立健全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的体制机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重点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制度、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都能享受平等“待遇”。

完善权利维护和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工资拖欠等群众权益受损的突出问题,确保权利公平的实现。

二是机会公平。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都渴望平等拥有拼搏奋斗、展现自己的机会。

应强化政策保障,拆除制度“篱笆”,取消不合理的准入限制,使尽可能多的人有打拼的舞台。

比如,2013年5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大学生就业不得设置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限制要求。

同时搭建更多平台,疏通上升渠道,让人们的创造活力迸发出来,使大家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对那些困难群体,还要给予更多关怀和扶持,避免“无机会群体”出现。

三是规则公平。

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有一套规则来保证运行,而公平正义则应是这套规则的灵魂。

一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确保规则公正严明、不偏不倚;另一方面,全社会都应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坚决抵制潜规则。

比如,我国公务员“逢进必考”的规则,堵上了过去那种凭条子、找关系的门路,“国考”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体现公平竞争原则的人才选拔方式。

数据显示,近3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新录用公务员九成来自非公务员普通家庭。

政策传真

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

规范签约行为,任何高校不得将毕业证书发放与高校毕业生签约挂钩。

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及时纠正性别歧视和其他各类就业歧视现象。

——摘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维护公平正义,还须反对特权现象。

哪里有特权,哪里就有不公。

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所有公职人员都不得谋求法律和政策规定之外的任何私利和特权。

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搞特殊、耍特权,比如违规占有多套住房,违规占有公家车辆,以各种形式侵占公共利益、群众利益,明里暗里为子女亲属升官发财奔走,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如果干什么事都要靠关系、搞门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更多照顾,没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无法出头,势必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

应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进一步完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证权力依法运行,最大限度地防止公权私用变特权。

◎如何用法治守护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每个法律人的信仰。

”这是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厉莉的座右铭。

在审理一起保险赔偿案的过程中,她勇敢挑战显失公平的行业规则,不仅使原告赢得了诉讼,更使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修改了相关条款。

她用自己的坚定与执著、果敢与担当,展现了法治在维护公平正义中的力量。

人们常说,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这些年来,司法不公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人们的持续关注。

“同案不同判,同罪不同罚”,“前门进后门出”的减刑假释等问题,一桩桩、一件件都在拷问着司法的公正性。

如果守不住这道防线,就会纵容和放大社会不公,阻断老百姓维护权益的“正道”,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正如一位思想家所说,犯罪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好比污染了水源。

如何坚决维护法治的权威、尊严和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审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已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

权威声音

努力做到每一个案件审理都要实现公正

◎周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要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各级法院就是要把每一个案件审理好,尤其是对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些复杂、疑难、敏感案件,各级法院更要审理好。

◎曹建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检察机关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从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出发,更加关注民生,更加关注人民各项权益的保障,通过扎扎实实办理好每一起案件,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以公开促公正。

公开透明才能公道公正,暗箱操作则会问题丛生。

2009 年12 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要求公开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等方面内容,有力促进了司法在阳光下运行。

今后将继续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完善公开审判和公开执行制度,推广庭审电视网络直播、网上晒判决书等做法,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人民陪审员制度,让司法公正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东西。

以完善体制促公正。

科学规范的体制和制度,是阻止金钱、权力、人情干扰司法公正的隔离墙。

近年来,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出一系列措施,向着“公正高效权威”的目标迈进。

下一步的关键,是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进一步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改进司法权运行机制,完善内部和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司法公正不断向纵深推进。

以强队伍促公正。

司法队伍头顶天平、手握准绳,是公平正义的化身。

建设一支廉洁正派、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是维护司法公正的关键。

这些年涌现了“柔情的女法官”陈燕萍、“法官妈妈”詹红荔、“全国模范检察官”郑喜兰等一批先进典型,同时也存在少数司法工作人员知法犯法、执法犯法、贪赃枉法,滋生了司法腐败,加强司法队伍建设的任务还很重。

应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价值理念,注重教育培训和社会实践,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提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

维护公平正义不只是司法部门的事情,全社会都应树立法治理念,增强遵法守法用法意识,自觉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各级政府应依法行政,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广大群众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不断提高学习运用法律的能力,避免在维权的同时违法。

社会舆论应依法、客观公正地进行监督,努力防止“权力”伤害“权利”现象的发生。

实现公平正义是一条很长的路,但前景必然越来越广阔。

只要我们大家共同携手,持续努力,不断朝着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迈进,我们每个人也必将赢得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相关链接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中国梦》、《中国梦 我们的梦》、《中国梦 我的梦》,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学习出版社2013年版。

《人民日报》(2013年09月11日06版)

好日子一起过——收入分配怎么改革

每到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都有一些问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但持续关注、热度不减的问题并不多,收入分配就是其中一个。

据人民网两会调查,近10年收入分配关注度始终居高不下,2013年又名列第二。

调查显示,98%的网友认为我国收入差距过大,许多网友期盼国家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动真格”。

收入分配到底怎么改,关乎每个人的利益,牵动全社会的神经。

  ◎收入差距怎么估计

  对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状况,可以讲四句话。

  第一句话:

差距依然较大。

比如,劳动收入偏低,过去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8%,但劳动报酬没有同步增长,不少人感到自己的工资没有太大变化;地区差距大,就拿2012年来说,上海市城镇居民的人均月收入约为3349元,而甘肃省城镇居民只有约1436元,尽管有住房价格、生活成本等因素,近2000元的差距也不小;行业差距大,在银行、证券、保险等单位工作的人年收入一般不低于10万元,而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人也就2万元多一点,相差近5倍。

同时,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也比较突出。

比如,一些垄断行业收入畸高、“天价工资”频频出现,一些领域“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在,一些单位“同工不同酬”、多劳不多得,等等。

对此,许多人表达了强烈的关注和忧虑。

  第二句话:

国家高度重视。

为什么这么说?

针对这些年来出现的收入分配问题,中央一直强调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从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再到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等,认识不断深化,政策力度也不断加大。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可以说,在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上,党和国家态度是鲜明的、决心是坚定的。

  第三句话:

改革一直在路上。

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比如连续多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全国近3年年均增长21.8%;比如全面取消农业税,加大农业补贴力度,近5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4.47万亿元,多渠道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比如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国家投入和支持力度,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加快;比如建起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网,实现基本养老、基本医保制度和低保制度全覆盖;比如连续提高个税起征点,从2008年的1600元提高到2011年的3500元,并调整了税率结构,减轻了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

  第四句话:

成效初步显现。

根据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通报,我国基尼系数已经呈现回落趋势,2008年达到0.491最高值,之后逐年下降,2012年为0.474,说明收入差距扩大正在趋缓。

还比如,城乡之间相对差距正在缩小。

从2010年开始,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城乡人均收入比从3.23倍降到3.1倍。

可见,收入分配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效果。

  收入分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一头连着人们的“钱袋子”、“好日子”,一头连着国家的发展大局与和谐稳定。

必须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使全体人民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收入分配改革难在哪里

  面对目前收入分配状况,许多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改了这么多年,收入差距还这么大?

要看到,收入差距过大是长期形成的,解决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通过不断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结构,在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逐渐缩小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改革在整个改革中处于核心部位,必然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既缓不得也急不得。

  实践表明,收入分配改革必须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

目前,我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手头的东西还不够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各类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也十分强烈,这些都会折射到收入分配领域里来,增加改革的难度。

可以说,收入分配已成为各项改革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难在“牵一发而动全身”。

收入分配改革是一件全局性的大事,涉及范围广、层次深,单靠某一个领域、某一个部门难以完成。

比如,要增加人们的收入,绝不是简单地多给点钱的问题,还需要进行相关领域体制机制的改革,包括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税收制度、金融制度等。

还要求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方面存在的不平等问题。

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改革,破除制度性壁垒,才能逐步改变收入差距较大的状况。

  难在“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就是要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进行必要的利益调整。

这些年来,由于政策不完善和执行监督不力,一些社会群体获取了过多不正当利益。

打破利益格局的藩篱,必然会触及既得利益,其阻力可想而知。

  难在监管跟不上。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相关法律和法规还不健全,导致一些隐性收入、非法收入名目繁杂、渠道混乱,手段五花八门,堵住这些漏洞还存在着不少困难。

收入信息不透明,现金支付做法比较普遍,隐蔽性很强,使监管部门难以掌握准确情况,致使逃税漏税现象大量存在。

  难在公平与效率的度不好把握。

不能因为只顾效率而忽视公平,也不能为追求公平而放弃效率。

这就像做蛋糕与分蛋糕,只注重做不注重分,大家意见就会很大,蛋糕也做不下去;只强调分得公平,也会影响人们的积极性,蛋糕也做不大。

怎样在讲究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智慧和能力。

  当前,收入分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但再深的水也要蹚过去。

必须以足够的勇气、智慧和韧性,打赢这场硬仗,坚决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收入分配改革从何突破

  2013年春节前夕,一个涉及亿万百姓利益的文件出台了。

这就是国务院批转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收入分配改革意见的制定,可谓好事多磨。

几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历经反复酝酿、讨论和修改,前后共召开几十次座谈会,有内部的有外部的,有专家学者的,有干部群众的,拟稿40多次,终于交出一份“答卷”。

这是一个总结实践、深入研究的过程,吸收了30多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经验;这是一个集思广益、扩大共识的过程,凝结了社会各界的心血和智慧。

《意见》共7个部分、8000多字,既涵盖面宽,又把住了重点,标志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今后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目标思路明确了。

《意见》提出收入倍增的目标,强调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要更快一些;提出有效缓解城乡、区域之间收入差距大的问题,明显提升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橄榄型的分配结构;提出明显改善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原则要求明确了。

《意见》提出“一个并存”,就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出“一个并重”,就是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提出完善“两个机制”,就是继续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提出“三个重点”,就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出“两个同步”,就是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政策措施明确了。

《意见》针对人们关心的问题,既提出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又提出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分享机制;既提出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又提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既提出集中更多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又提出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既提出农业补贴稳定增长机制,又提出合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既提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提出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建立健全财产登记制度;既提出加强领导干部收入管理,又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收入信息监测系统,等等。

  《意见》还明确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落实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作为重要任务,纳入日常考核,明确工作责任,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