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档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4860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docx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专业成长档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docx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

 

教师专业成长档案

 

我的签名:

张建国

任教学科:

语文

靖边县东坑中学

▲我的个人信息

姓名

张建国

性别

出生年月

1981.3

籍贯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

民族

党派

最后学历

本科

职称

中二

职务

 

教龄

7年

班主任年限

7年

任教年级

九年级

自我剖析

(明确优点、

找出不足)

 

从教十年来,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教师职责。

在课堂上,我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自己的目标,能基本掌握每个教学环节的衔接与拓展,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并且对学校的各种活动都积极参与。

 

审视自身,我还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上有时还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还需要更加深刻理解新课改的精神,在教学基本功上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争取在教学工作中有更出色的表现,努力做学生满意的教师。

 

▲我的培训学习(培训、进修、考察(访问)情况

1、总体发展目标

职称目标

C

A、一级教师

B、高级教师

C、名教师

D

师德目标

B

A、学校先进德育工作者

B、镇师德标兵

C、县先进德育工作者

D、市先进德育工作者

教学能力目标

B

A、校骨干教师

B、镇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C、县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D、市、省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班主任能力目标

B

A、学校优秀班主任

B、镇优秀班主任

D.县优秀班主任

2、专业理论学习目标(可以多选)

自学理论书籍

共2册

A、教育理论

2册

B、学科知识

6册

教师专业培训

BCD

A、职务培训

B、专业培训

C、校本培训

D、其它

3、教育教学发展目标(可以多选)

公开教学

AB

A、校 级

B、镇级

C、县级

D、市级

教学比武

B

A、获街道级奖

B、获县市级级奖

C、获地市级奖

D、获省级奖

指导学生竞赛

C

A、获镇奖

B、获县奖

C、获市级奖

D、获省级奖

指导培养教师

A、见习教师

B、初级教师

C、中级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

B

A、0门

B、1门

C、2门

D、3门

学生满意度

D

A、60%以上

B、70%以上

C、80%以上

D、90%以上

信息技术

AB

A、网络应用

B、Office和Excel应用

C、个人网页

D、建资源库

教科研论文

或案例

BD2篇

A、镇级

B、县级

C、市级

D、省级或国家级

教科研成果

A、镇级

B、县级

C、市级

D、省级或国家级

4、阶段目标

本学年度第一学期

加强教育教学能力学习和锻炼,不断丰富个人专业水平,争取各项能力赶上镇级优秀教师水平。

 

本学年度第二学期

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各方面教育教学水平达到镇级前列水平。

 

我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的创新。

 

我希望学校给予的帮助

在教学上多给些向优秀教师学习听课的机会。

我喜欢的教育思想、

理念和教育格言

▲民主教育

▲好习惯养成教育

▲教学就是享乐

我喜欢的教育格言

▲教学就是享乐

▲参与研究的课题及活动的记录

我参与的

课题名称

新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日期

活动名称

活动地点

在何范围内参与活动

效果

08.9

课题申报

会议室

本校

09.10

怎样编写学案

多媒体

本校

11.4

怎样有效利用学案

创造高效课堂

会议室

本校

12.6

阶段总结

会议室

本校

▲我自己最满意的一份教案

忌讽齐王纳谏

一、导语设计

中国有句古话叫: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意思也就是说:

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是难能可贵的。

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他是一位美男子,然而他却没有城北徐公美,但由于他的妻子偏爱他,妾畏惧他,客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

那他是否就这样满足于别人对他的称赞而沾沾自喜呢?

他由此联想到什么?

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现在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选自《战国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板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二、介绍战国策的有关情况

1、《战国策》又名《国策》,主要是记载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由西汉刘向整理编撰而成,具体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同时从体裁上说它属于国别体史书,国别体主要是以国家为单位记叙的历史。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种史书体裁,一种是以《左传》为代表的编年体,编年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还有一种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纪传体主要是写人的传记来反映历史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战国策》是国别体的代表作。

板书:

《国策》策士们西汉刘向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的历史

《左传》——编年体《史记》——纪传体

2、简介策士们的由来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通过地理位置简介七国),兼并战争频繁激烈,各国的君王为了保住或壮大自己的实力而不被他国兼并,纷纷招揽有才能的谋臣策士,这样一个“士”阶层的人就活跃在政治舞台上,这些人为自己的君王提出许多治理国家的政策和斗争的策略,有些人主张连横,有些人主张和纵,史称这些人为“策士们”和“纵横家”。

《战国策》就是记载这些人的言论和行动的。

三、回顾整理上一节课的字词句的文言常识。

1、古今异义:

修明日地方谤讥窥

2、一词多义:

朝上

3、通假:

有——又孰——熟

4、词类活用:

名-状朝服衣冠。

群臣吏民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动朝服衣冠。

形-动吾妻之美我者。

使动闻寡人之过者。

5、倒装句

定语后置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窥镜而自视。

状语后置欲有求于我。

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省略句与坐谈。

7、固定结构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四、全班齐声朗读全篇课文。

进一步巩固字词句的理解。

五、疏通文意

简介邹忌、齐王。

故事:

齐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思朝政,国家荒废。

他喜欢隐语,一天一位谋臣对他说:

“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王大悟,乃曰: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而已,一鸣惊人。

”从此励精图治,国家强盛起来。

提问1、谋臣进谏与齐王纳谏的故事很多,今天我们学习的邹忌也是其中一个故事。

那么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邹忌进谏的起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

(檫黑板)

提问2、哪个组代表起来回答?

明确:

邹忌比美

提问3、怎样比?

自己对比吗?

明确:

三问三答

提问4、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他是否就这样认为了?

(不)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

明日城北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可见他是有自知之明的。

提问5、他“暮寝而思之”,得出什么结论?

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

结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说明了凡是对自己偏爱畏惧有求的人在自己的面前总是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

体现了他自知之明的品质。

提问6、邹忌知道了自己受蒙蔽,那么他由此想到了谁受蒙蔽啊?

明确:

齐王

提问7、这样情况下邹忌以家事想到什么?

(国事)接着他进谏,而他是如何进谏的?

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齐声朗读第二段。

明确:

对比设喻。

通过邹忌的妻妾客与齐王的妃子臣子百姓对比,一样的私王、畏王、求王,进而得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提问8、那么齐王在知道自己受蒙蔽之后作出什么决定?

明确:

上中下三赏

提问9、最后结果怎样?

有什么样的效果?

明确:

三变。

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六、层次结构

三问、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变

七、背诵全文

▲我最满意最有激励性的学生评语或课堂教学评价语

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你文静温和,大家都愿意和你一起玩。

上课时你能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每次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令老师感到非常满意。

每次的值日工作你都能出色地完成。

如果你能一如既往的走下去,将会是老师、家人、同学的骄傲!

▲我精选的读书笔记、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老师,为什么读书

读书,首先能够改变教师人生匮乏、贫弱、苍白的状态。

走上课堂,照本宣科,捉襟见肘,多是因为读书太少。

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合格的教师,到成熟的教师,到成为一个实践教育家,只就知识、才情方面的差距而言,何止十万八千里:

学科知识的系统整合和灵活调度,丰富广博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的信手拈来,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的自如运用,从苏格拉底、庄子、黑格尔、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系统哲学乃至禅宗的悠然意会,从孔夫子、夸美纽斯、第斯多惠、杜威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心有灵犀,从实用、后现代、建构、人文等等主义到多元智力、成功教育的融会贯通,从先秦文学、希腊神话、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到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泰戈尔再到现当代的巴金、曹禺、冰心、王蒙、舒婷等人的熟稔于心,从语文“三老”到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那一代”到韩军、李镇西等“新生代”的有选择的吸收……这些都是一位语文教师所应知晓的。

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

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

“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籍会使教师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

有人说,人品即文品。

对教师来说,人品也是教学的品位。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

”(乌申斯基语)“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罗曼?

罗兰语)教师,作为知识的播种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没有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的确就失掉了“教师的一切”。

当教师怀着一个被“牛虻”、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动过、被荷尔德林、海德歌尔的诗意浸润过、被余秋雨、周国平等哲理文字熨服过……被真善美洗礼过的心灵走进课堂时,他的教学就会非同凡响,产生直达学生心灵的震撼力。

教师教学表面虽只是他的言语世界,其实正是他的精神世界——心灵和人格的体现。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

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程度地闲下来,而学生最大程度地忙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而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

读书,能彻底改变教师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

消除“职业倦怠”、生命衰微的办法是读书。

书籍中,那些大文学家、大教育家、大艺术家充满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语,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大宗教家们超脱的情怀,甚至平民百姓、推车卖浆之流的可贵的品质和真诚的爱心,都会使教师的生命变得特别开阔、灵动、开放、乐观、旷达、鲜亮。

单就情感来讲,书籍中不管是激动人心的豪壮情,催人奋进的崇高情,还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悲剧情,匡正粗俗的喜剧情,以及发人深省的哲理情,怡神养性的各种美好的情趣……都会使教师的感情特别丰富和细腻,特别饱满和高贵。

激情促使他永远不满现状、不断进取、大胆创造、革新自我,永远追求那种令学生激情满怀的生命境界。

讲起课来,他总是全身心沉浸在作品特定的情境里,完全地把自己化在作品的角色中,将作品的情思、形象的意义,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使教学产生那种令人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

 

《沁园春·雪》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学习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五、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投影)

1.正音:

分     娆       逊       数       汗

解词:

惟余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习上阕。

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

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

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

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解题思路:

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题思路:

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

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

“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解题思路:

“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

下阕可分几层?

解题思路:

分三层。

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4.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

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

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

“略”、“稍”有什么作用?

“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

“略”、“稍”有什么作用?

“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

“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

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

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

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解题思路: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5.齐读这首词两遍(可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第二遍高声齐读)

(四)梳理、总结、扩展

1、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

教学反思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就过去了,回顾这一期的教学,感觉特别地累,但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特别是初欠带毕业班,更是诚惶诚恐,担心自己的解读不准,而使学生有什么闪失。

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

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学生当中,变成他们的笑脸,就学生愉快的学习,就学生更真实的发展。

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就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一、自始至终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课标》中指出: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后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

”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

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

“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认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二、在阅读教学中,我反对无目的的多读,强调有层次的读书。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

在不同层次的读中,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

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学生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

这并不与“玩”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

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列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这一关。

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

如:

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三、在学生学习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我的工作成果

1、主要荣誉目录。

主要荣誉称号目录

荣誉称号名称

授予年月

授予单位

模范班主任

2006.9

东坑中学

模范教师

2007.9

东坑镇政府

模范班主任

2008.9

东坑中学

模范班主任

2009.9

东坑镇政府

模范教师

2010.9

东坑中学

德育先进个人

2011.9

榆林市教育局、榆林市人社局

相关证书复印件

 

2、发表、获奖教科研文章、案例目录。

发表或获奖论文、案例目录

日期

题目

出版、登载、获奖或在何范围内交流推广

备注

3、辅导学生获奖记录。

辅导学生获奖记录

序号

学生姓名

获奖内容

获奖级别

获奖时间

相关证书复印件

▲我的最后学历文凭、教师资格证书、职称、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计算机水平等级证书等复印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