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4929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9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解分厂事故预想朱汉田Word下载.docx

资料表明,环境温度达到28℃时,人的反应速度、运算能力、感觉敏感性及感觉运动协调功能都明显下降。

高温使劳动效率降低,增加操作失误率。

主要体现在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解和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等。

高温还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工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能力降低,强磁场易使人疲劳,从而导致伤害事故。

车间内高温、强磁、多尘、高电压、强电流,各种工具多、物料多、设备多、车辆多,且多工种交叉作业,因此极易发生人员及设备事故。

一、烫伤事故

烫伤事故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属事故类第7项,指由火焰引起的烧伤。

⒈电解质烫伤

在日常作业换极捞块、熄效应、捞炭渣及焙烧启动等情况下易造成电解质喷出伤人。

如使用潮湿的工具或物料时,容易使电解质爆炸溅出发生烫伤事故;

捞块用力过猛或者打火眼时没有侧身,熄灭效应插木棒时电解质都容易溅出从而发生烫伤事故;

操作出铝气缸打击出铝口壳面也易使电解质溅出发生烫伤事故。

预防措施:

工作时,劳保用品要穿戴齐全,领口、袖口、下摆一定要系紧;

当电解质溅起时,要缩脖别让电解质进入衣服烧伤皮肤;

工作时注意侧身。

烫伤时如果有氟化物进入伤口往往使伤口难以愈合,所以当炽热的电解质或粉尘溅到人身或衣服上时千万不要按住或用搓摸的方法去扑灭,而应该将火星扫开或抖落,以免氟化物进入伤口。

工作裤子要长一点,能将鞋面罩住,防止电解质进入鞋内烫伤脚部。

在进行加工、熄灭效应、处理槽子以及出铝、铸锭、往槽内灌电解质、铝液等操作时,应戴上防护面罩,防止面部意外烫伤。

向槽内添加铝锭和电解质块时,要用铁钩和铁铲进行,要与电解槽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溅出的电解质液烫伤。

由于电解质吸水、潮湿、以及常常有水蒸气凝结在铁工具上,有不易觉察的小水珠,特别是一些不经常使用的工具,水分可能更多。

水分进入高温熔体发生气化,瞬间体积扩张,就发生爆炸。

所以在使用工具、铸锭模子、抬包时,应该事先充分预热,及烘烤干燥,防止水分和其它易气化的物质进入电解槽或其它熔体中。

槽旁地面要经常保持干燥,以免引起爆炸。

氧化铝、冰晶石等原辅材料,入槽时要保持干燥,在向槽内添加铝锭、电解质块时,也要充分预热排除水分,防止入槽爆炸。

在向槽内添加纯碱时,由于它与电解质反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为防止电解质喷出伤人,作业时也应侧身。

⒉铝液烫伤

取铝样时、出铝时易出现铝液烫伤;

电解槽发生滚铝时,铝液受强大磁场力的作用在槽内旋转,有时大量的铝液会直接喷出槽外造成烫伤;

抬包倒铝液因各种原因溅出引起烫伤。

工作时,劳保用品穿戴齐全,注意侧身;

无关人员不准靠近电解槽、溜槽、抬包车。

⒊工具烫伤

电解车间使用的大多数工具都是铁制工具,特别是在换完极、捞完炭渣后温度仍很高,当另一个职工再使用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烫伤事故。

如职工刘×

×

在工具架上拿铁钎子时,因该钎子是换极人员刚放上去的,而他本人并不知道,当他拿起感觉到热再放下时已经晚了,幸亏当时他戴有劳保,造成右手轻度烫伤,要不后果相当严重。

工作时,劳保用品穿戴齐全。

工具摆放有序,热工具放在工具架的一侧。

⒋母线、、槽罩板、炭渣箱、出铝抬包等高温设备、物体烫伤

一般情况下母线的温度都有七八十度,出铝抬包表面有几XX,特别是夏季,工人出汗比较多,在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发生烫伤事故职工王某在换极时不小心后背碰到立柱母线,造成皮肤大面积发红,被轻度烫伤。

工作时,劳保用品穿戴齐全,加强安全意识。

⒌氧化铝粉烫伤

在换极扒料或处理冒料时,由于氧化铝粉温度很高,流动性很强,有可能会流到劳保鞋内,发生烫伤事故。

职工赵某就因扒料时用力不当导致氧化铝粉烫伤左脚脚面。

劳保齐全,扒料时脚要踩稳,用力均匀,注意氧化铝的流向。

二、起重机械伤害

铝厂采用的多功能机组和普通行车为桥式起重机,其功能包括:

打电解质结壳,往电解槽内加氧化铝,更换阳极,吊运阳极母线框架提升机,安装和检修电解槽的吊运工作,出铝及吊运抬包,还可以吊运其它重物。

桥式起重机的常见事故有以下几种:

⒈重物坠落:

吊具或吊装容器损坏、物件捆绑不牢、挂钩不当、电磁吸盘突然失电、起升机构的零件故障(特别是制动器失灵、钢丝绳断裂)等都会引发重物坠落;

⒉挤压:

起重机轨道两侧没有良好的安全通道或与建筑结构之间缺少足够的安全距离,使运行或回转的金属结构对人员造成夹挤伤害;

运行机构的操作失误或制动器失灵引起溜车,造成碾压伤害等;

⒊高处跌落:

人员在离地面大于2米的高度进行起重机的安装、拆卸、检查、维修或操作等作业时,从高处跌落造成伤害;

⒋触电:

起重机在电线附近作业时,其任何组成部分或吊物与高压带电体距离过近,感应带电或触碰带电物体,都可以引发触电伤害;

⒌其它伤害:

其它伤害是指人体与运动零部件接触引起的绞、碾、戳等伤害;

液压起重机的液压元件破坏造成高压液体的喷射伤害;

飞出物件的打击伤害;

装卸高温液体金属、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品,由于坠落或捆绑不牢引起的伤害等。

当天车的换极机构换极不好用,机械手松紧卡具时严禁用手触摸。

2003年一电解车间启动时先后有电解工邹×

、万×

用手移动机械手,导致手指轻微伤残。

⒈起重机操作人员一定要坚持“十不吊”,车走铃响,指挥人员手势明确规范,杜绝多人指挥,

十不吊:

①物件未紧固好不吊

②歪拉斜吊不吊

③超负荷不吊

④埋在地面下的物品不吊

⑤人站在物件上不吊

⑥指挥信号不清不吊

⑦无人指挥不吊

⑧绳子不合要求,绳不齐,绳打结不吊

⑨有锋利棱角的物件,角上未加垫不吊

⑩易燃易爆物品不吊;

⒉各种作业一定要遵守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劳保用品穿戴齐全、合理、规范;

⒊加强点检力度;

加强检修人员与操作人员的沟通与协调,检修时严禁动车,标示牌、警示牌齐全;

⒋严禁无关人员擅自乱接电线和切断电源电路;

⒌严禁无关人员触动各种电器控制按钮;

⒍严禁在厂房用水浇地;

⒎严禁用手或物体接触正在运行的机电设备;

⒏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严格生产现场“6S”管理;

⒐严禁在行车、天车吊挂物料下面行走或站立,看到或听到各种工艺车辆及车辆行驶或发出的信号时,必须让道;

⒑高空作业戴好安全带,且有人监护。

三、机械伤害及高处坠落危险

机械伤害有以下几种:

①挤压;

②碰撞和撞击;

③接触:

包括夹断、剪切、割伤、卡住或缠住等。

电解工艺的主要设备有高位电解多功能机组、行车、各种配电柜、各种电气设备、阳极提升框架等,操作人员易于接近的各种可动零部件都是机械的危险部位,机械加工设备的加工区也是危险部位,机械加工设备的转动部件外露或防护措施、装置不完善,很容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坠落伤害:

因设备安装在不同平面上,有不同形式的操作平台、地沟、升降口、坑洞及护坎,如果没有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有缺陷,工人随时都有坠落摔伤的危险。

工作时,劳保用品穿戴齐全,领口、袖口、下摆一定要系紧,加强安全意识,各种护栏要牢,高空作业要戴安全带,熟悉升降车的性能和要求,工作时要有安全监护,各工种要配合默契,检修作业警示牌要醒目。

四、电气伤害

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静电危害事故、雷电灾害事故和电气系统故障危害事故等几种,详见第二章第五节《电气事故预案》。

五、火灾爆炸危险性

⒈物料的火灾危险性

类别

物品名称

沸点/℃

闪点/℃

自燃点/℃

爆炸极限(%)(体积)

最小引燃能量/mJ

灭火剂

备注

易燃气体

甲烷

-161.5

538

5.3~15.0

0.28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与空气或氯气生成燃烧及爆炸混合物

乙烷

-88.5

472

3.0~16.0

0.25

丙烷

-42.1

450

2.1~9.5

0.26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

丁烷

-0.5

405

1.9~8.5

0.38

乙炔

-83.3

305

2.1~80.0

0.02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与Cu、Ag和Hg等化合物生成爆炸性化合物

硫化氢

-60.2

260

4.0~46.0

有毒,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

-33.5

651

15.7~27.4

0.77

有毒,与氯、磷化合时可能发生爆炸

Ⅰ级易燃液体

汽油

40~200

-43

255~390

1.4~7.6

0.015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1211灭火剂

容器避免日光曝晒,加有四一基铅作为抗爆剂的汽油具有毒性

二硫化碳

46.5

-30

30

1.0~60.0

干粉、砂土、二氧化碳

有毒,避免光照,不宜用四氯化碳灭火

乙醚

34.6

-45

160

1.9~36.0

0.49

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砂土

醚类能生成爆炸性过氧化物,与过氯酸、氯作用,发生爆炸

丙酮

56.5

-10

465

2.5~13.0

1.15

有毒,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80.1

-11

560

1.2~8.0

0.55

有毒,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甲苯

110.0

4

535

1.2~7.0

2.50

甲醇

64.8

11

385

5.5~44.0

0.19

Ⅱ级易燃液体

煤油

175.0~325.0

43~

72

235~240

0.7~5.0

丁醇

117.5

35

340

1.4~11.2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Ⅲ级易燃液体

柴油

280~

370

50~

100

227~250

0.6~6.5

Ⅳ级可燃液体

甘油

290

177

禁止与强氧化剂放在一起

桐油

239

410

雾状水、砂土泡沫

桐油浸过的纤维物能自燃

润滑油

140

248

二氧化碳、泡沫、1211灭火剂

助燃氧化剂

硝酸钾

雾状水、砂土、高热熔融状态切勿用水

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性

硫酸

330

砂土、石灰、苏打(禁用水)

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

具有强腐蚀性

硝酸

78

雾状水、砂土、二氧化碳

蒸气有毒。

预防措施:

预置沙箱、灭火器;

加强对油罐区的安全管理及检测,严格控制火源,严禁吸烟和动用明火,防止铁器撞击及电火花的产生,油罐库区内电气装置要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汽油车辆严禁进入电解车间。

⒊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设备,由于其工作时承压,故又是比较容易发生灾难性事故的设备,因此,从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使用等各个环节,必须满足《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等的要求。

⑴使用管理:

①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建立技术档案,内容包括图样、登记卡、设计制造安装技术文件、出厂合格证等,并向当地劳动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②建立容器使用记录,包括实际操作条件(压力、温度、工作介质、压力及温度波动范围),使用情况和检修记录;

③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工艺指标、岗位操作规程、运行中应重点检查的项目和部位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防止措施等;

④根据具体情况,在总技术负责人领导下,由设备管理部门或兼职技术人员负责技术管理工作。

⑵水压实验:

水压实验主要检查受压元件及其附件的严密性,每6年至少进行1次,试验压力见下表:

锅炉本体、固体式容器耐压试验压力

设计压力P

P/MPa﹤0.588

0.588≤P/Mpa

≤1.176

P/Mpa﹥1.176

试验压力Ps

1.5P但不小于0.2Mpa

P+0.3Mpa

1.25P

六、防毒

工业毒物主要指化学性物质,一般来源于原材料、半成品、中间产物、成品,辅料及废气、废水、废渣等。

其形态可为气体、液体和固体,液体或固体。

而危害严重又难于控制的是散发作业环境空气的有毒有害物质。

工业毒物可经由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损害人体组织和器官,导致多种疾病,引起中毒。

通风排毒是消除作业环境毒物最有效,最基本的措施。

通风方式主要有全面通风,局部排风和事故排风3种类型。

其目的是使作业环境中有毒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容许浓度直以下。

1.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包括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联合使用等形式。

若有数种有害物质时散发时,换气量按其中最大值取。

但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醇类或醋酸酯类)的蒸气,或数种刺激性气体(三氧化硫及二氧化硫或氟化氢及其盐类等)同时在室内放散时,其换气量按稀释各有害物所需换气量地总和计算。

当有害物发生源分散或不固定而无法采用局部排风,或设置局部排风难以达到要求时,应采用全面通风或辅以全面通风。

设计全面通风应合理组织气流,其进风应首先进入有害物浓度较低的工作区域。

2.局部排风

局部排风是通风排毒最有效地方法,它经济、简便、效果好。

局部排风系统一般由排风罩、风道、排风机和净化设备(当有毒物质需要净化设备)组成。

合理设计排风罩是局部排风系统可靠运行地关键。

设计排风罩应注意:

①在部影响工艺操作地前提下,尽量靠近有害物发生源;

②选择合理吸风风速,以便最有效地将有害物吸走;

③有条件时,尽可能采用密闭罩;

④维修方便。

根据工艺设备的不同,排风罩的形式也不同。

其主要形式由侧吸罩,伞吸罩、下吸罩、槽边吸气罩、通风柜和密闭罩等。

⒊事故排风

事故排风是为有可能放散大量有害气体的+场所安装的紧急备用排风系统.其排风量应不小于换气次数8次/小时。

事故排风的排风机,应分别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设置开关。

事故排风的吸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散发量可能最大的地点。

4.毒物净化

当通风系统排出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规范规定的排放标准时,需要进行毒物净化。

目前净化有毒有害气体的方法主要有冷凝法、吸附法、吸收法、燃烧法、催化燃烧法等。

我厂电解车间的有毒气体主要有HF、CO、SiF4、CF4等,以及吸附有大量气态氟化物的氧化铝、电解质粉尘,均属有害物质,对铝电解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必须净化处理,使之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我厂用的是干法净化,HF用固体吸附法(氧化铝),烟气净化效率﹥98%。

我厂电解槽是全密闭型性的,排烟收尘效果好,污染相对减少,烟气捕集率﹥98%。

电解厂房采用二层楼结构,底层有窗户,电解槽侧有风格板,厂房顶部有天窗,形成自然通风。

烟气排放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渗漏进电解槽的氮气与侵入炭块中的钠在800℃能反应生成多量的剧毒氰化钠(NaCN):

2C+2Na+N2=2NaCN。

停槽大修时,湿式刨炉固态氰化物与水反应、干式刨炉时固态NaCN也会同空气中的水分反应生成剧毒的氰化氢(HCN):

NaCN+H2O=NaOH+HCN↑。

受HCN气体损害的人体呈现鼻子大量出血不止的症状,以至死亡,所以一定要戴好防毒面具。

加强厂区的绿化,也是防毒除尘的有效措施。

七、防暑降温

1.高温作业的类型及其气象条件

①高温、热辐射作业

高温车间夏季气温可达40~50℃,作业时热辐射温度更高,此时人体只能依靠排汗和汗液蒸发散热。

若通风不良,机体蒸发散热困难,就可能发生蓄热和过热,导致体温升高而发生中暑或热衰竭症状。

②高温、高湿作业

车间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上,人体汗液有效蒸发率很低,散热量少于蓄热量,导致体温调节与水盐代谢功能障碍,从而导致中暑。

③夏季露天作业

夏季露天作业的高气温和热辐射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和地表面被加热后形成的二次辐射,中午前后太阳辐射强度可达6.9~11.0KW/㎡,下午二时左右气温可高于人体皮肤温度,加上太阳的热辐射,若劳动强度过大,则易发生日射病或热痉挛。

2.降温技术措施

①隔热

对于高温热辐射车间,隔热是最经济和最有效的办法,一般分为热绝缘和隔热屏蔽两种形式。

②自然通风

利用空气的热压和风压进行通风换气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热车间。

即按照需要将一定量的空气,从厂房下部窗口流入,从上部窗口或天窗排出,通过调节窗口面积控制通风量。

③机械通风

当自然风不能满足降温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分为设通风机、局部送风和冷却送风。

八、噪声与振动控制

1.噪声与振动的危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是指声强和频率的变化无规律的杂乱无章的声音。

长期接受高噪声会使人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并诱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视觉器官等疾病;

并能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降低工作效率和质量,掩蔽生产中必要的通信、警报信号而导致事故。

人体长期暴露在强振动下,会诱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听觉器官和人体机能障碍等疾病。

噪声与振动还会损坏建筑物并干扰仪器设备正常工作。

2.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

①从声源上控制:

改变材质、零件结构、传动装置形式(如变齿轮传动为皮带传动,滚动轴承改为滑动轴承等)、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提高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

②吸声:

当声源多而分散,混响声突出,工人较多的声场中,宜采用吸声降噪,多孔性吸声材料、穿孔共振吸声、薄板共振吸声、空间吸声体,其减噪量一般为5~8分贝;

③隔声:

将大噪声的设备全部密封起来,造成隔声间或隔声罩,隔声材料要求密实而厚重,如钢板、砖、混凝土、木板等;

④消声器:

是控制气流措施的有效装置,它在气流通过时,减弱了噪声传播;

⑤隔振和阻尼:

隔振是在机器设备基础上安装隔振器或隔振材料,使机器设备和基础之间的刚性连接变成弹性连接,附加阻尼是在金属板的一面或两面涂上高阻尼的阻尼材料-自由阻尼层(拉伸型),若在阻尼材料上再覆盖一金属片-约束阻尼层(剪切型),后者比前者好得多,阻尼材料由基料(沥青、橡胶、环氧树脂等)和填料(石棉绒、石墨、碳酸钙、硅石等)组成。

九、电磁辐射防护

电磁辐射的频谱为105~1024Hz。

按生物学作用不同,分电离辐射(宇宙线、放射线)和非电离辐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和射频辐射)。

还没有资料表明电解车间母线周围的磁场对人体有明显的伤害作用,但大脑与各组织器官的联络均为生物电,生物电在磁场中显然要受磁场的阻碍作用,即人体会反应迟缓、易疲劳、记忆力减退。

远离母线、高压线及其它产生电磁辐射的场所。

十、防尘

在铝电解的过程中,伴随着电化学反应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烟尘、烟气,以CO2和CO为主,还含有一定的HF、CF4和SiF4。

粉尘分两类:

一类是颗粒(直径大于5μm)主要为氧化铝、碳粉和电解质粉,另一类是细微粒物质,由电解质蒸气凝结而成。

危害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难溶性无机粉尘可可造成尘肺,如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混合性肺、金属尘肺等

2.有机粉尘可造成棉尘症、支气管哮喘、职业性过敏性肺炎、非特异性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混和性尘肺等呼吸系疾病

3.致癌,如石棉可能产生间皮瘤或肺癌

4.导致中毒,如铅中毒等

安全方面的危害

一定浓度的可燃性粉末(谷物粉尘、铝粉尘等)在有氧气的条件下遇到火源就可能爆炸

生产方面的危害

1.对于加工要求精密的产品、微型产品,要求高纯度的产品、要求有高度可靠性的产品,粉尘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

2.高浓度粉尘使工人产生厌恶、恐惧等心理、降低劳动生产率

3.有些粉尘本身就是原料或成品,在空气中飞散造成经济损失

1.通风除尘:

在除尘综合措施中,机械通风除尘是最主要和最常用的有效措施。

2.戴好口罩、防毒面具。

十一、车辆伤害事故

这种事故包括行车、天车上掉下物体砸伤的事故;

各种叉车、抬包车、拉残极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的碰伤事故;

车辆碰撞事故;

路上发生的车祸。

2006年8月9日中班,叉车工某某在叉料倒车时将另一职工左脚压伤,造成该职工休假2个月才得以康复。

职工某某因酒后驾车被撞死;

某某职工因速度过快被撞折了一条腿。

劳保用品穿戴齐全,在外骑车时戴好头盔;

看到各种车辆驶来要绕道,不要在行车天车下行走或停留;

加强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

第二节焙烧启动人身设备事故预案

一、通电前

电解槽通电前主要进行电解槽及天车等设备的验收,工器具制作及电解槽通电前的准备工作。

此阶段易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主要有:

1、此时由于现场混乱,有较多的物料和工器具,易发生摔倒、跌倒等人身伤害事故。

2、在安装、拆卸软连接和分流器过程中易发生挤伤、碰伤、砸伤事故。

3、由于新天车操作时未磨合好,在操作时易出现机械事故。

二、焙烧启动期间

由于此间槽温由室温上升至电解槽所需要的960℃以上,固态冰晶石等物料融化为液体电解质,并且伴有各种气体的挥发,所以焙烧启动期间是最易发生事故的阶段。

主要包括:

1、人员伤害

⑴烧烫伤:

①打中缝料和向槽内加冰晶石时,易使热的冰晶石飞溅起烫伤对面的职工;

②焙烧后期由于大面的冰晶石已大部分融化,大面内很空,职工不小心踩上会发生严重伤害事故;

③通电后分流器、软连接及立柱母线温度很高,若劳保不全易造成烫伤;

④由于焙烧启动期间工器具用的较多,且现场相对较乱,使用热的工具时易造成烫伤;

⑤灌铝、电解质时高温液体溅出易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