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093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森田格言及理解.docx

森田格言及理解

森田格言及理解

在森田疗法的理论结构及治疗实践中(如说理,谈话,指导写日记等)都使用了一些定的用语,其中有些来源于佛教。

森田在治疗过程中往往给这些用语赋予多种含义。

常用的格言简要说明如下:

顺其自然

  对出现的情绪和症状不在乎,要着眼于自己的目的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对待不安应即来之则安之”,“对情绪要顺其自然”仍然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而不是,如果出现了不安就听凭这种不安去支配行动。

高良先生医院的医院刊物叫“顺其自然”。

  欲想以浪平息一浪,反而波浪叠起

  意思是说如若企图一浪平息一浪,反倒会出现更多的波浪,极力要消除症状,结果反而接二连三地出现新的症状,最后弄的不可收拾。

不要光想着治病,首先要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把治病看成一件小事。

  外表自然,内心健康

  意思是说,象健康人一样地生活就能健康起来。

神经质者总是希望先消除症状(改善情绪),然后再恢复到健康的生活,这样做永远不能有健康人的生活。

对情绪不予理会,首先要象健康人一样去行动,这样,情绪自然而然就变成健康的情绪。

《徒然草》一书中也有这种说法。

  情绪为准则(情绪中心)

  是指注重情绪的生活态度。

情绪本来不受自己的意志所支配。

这种看重情绪的生活态度是神经质者所共有的。

森田疗法要求“对于不受意志支配的情绪不必予以理采,让我们重视符合自己心愿的行动。

当患者认为自己有病,并对症状感到精神负担时,医生就告诉患者:

“这不是症状,只是一种情绪”能体现你的价值的是——行动和达到的效果,重视着眼于行动的生活态度。

行动为准则  唯有行动和这种行动的成果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

一个人即使想法有多么高尚,若是偷窃他人的东西,那就是盗贼;反之,即使多少想过坏事,若肯帮助别人,就会被看成是好人。

舆论的评价就是如此。

这就是"与其想,不如做"。

从这个意义上,森田对情绪要既来之则安之,要为实现既定目标去行动的生活态度,称作行动为准则。

  心随万境变,变化之处实幽玄  这是摩攀罗尊者的话。

意思是:

人的心境随着境遇不同而千变万化,甚至可以说:

这种现象实在是玄妙。

在森田疗法中它赋予的含义是"情绪就象天气一样容易变化;情绪恶劣时不要悲观,情况顺利时也不要高枕无忧,要着眼于行动努力去干。

  唯事实为真实  意思是"只有事实才是真实的"。

它是以情绪为准则相对应的词。

对无能为力的客观事实,就要承认自己无能为力。

与顺从自然是同义语。

  顺从自然  与"顺其自然"同义。

不是要屈服于大自然的意思,而是说,对于由不得自己的事情,即使怎样着急也无济于事,同样自己的心情受现实的影响,这时就应该老老实实地接受现实,自己的情绪好也罢,坏也罢,唯有行动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思想矛盾(恶智)  所谓思想矛盾是指"应该如此"的想法与"就是如此"的事实之间有矛盾。

与佛教所说的"恶智"具有同样的内容。

据森田说,我们的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知识、理解与体验经常互相矛盾;这是理性认识上的方法错误,它总是错误地认为凭着合理的、合乎逻辑的理性能够解决不合情理的情感方面的问题,并试图解决这类问题。

  死的恐怖  生的欲望是积极方面的精神动力;与此相反,死的恐惧则可以说是一种消极方面的精神动力。

虽然二者同属于动力,但方向不同,因此其表现形式也完全相反,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表现出强烈的"生的欲望",他就会具有健康人的生活态度;而当"死的恐怖"明显时,就会成为神经质。

二者不是对立的概念,毋宁说他们是相互协调的,偶尔还会彼此交替。

从这个意义上,森田疗法是把"死的恐惧"转向"生的欲望"的一种操作.

  温顺  是指一种顺从老实的态度,但它不同于盲从。

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次森田对一位神经质患者说:

"你要是照我说的去做,病就会好,怎么样,你做不做?

"患者回答说:

"好的,怎么做都行。

"于是森田说:

"那么你现在就原地转三圈儿,然后给我鞠躬。

"患者照他说的做了。

据说森田告诉他:

"你这不是温顺,而是盲从。

如果是真正温顺的人,他会因为感到害羞而停止,或者会说"这家伙真有点……”,或抓抓头。

而你这样做是被曲解的"必须要温顺"所束缚。

  主观虚构性  这是高良提出的问题。

神经质者很难自己冷静、如实地做出客观判断。

这由于思者受到疑病情绪的影响,其判断往往被情感色彩所歪曲。

因此,患者在叙述症状时,往往内容与事实明显不一致。

高良把这叫做神经质者的"主观虚构性"。

纯真的心  意思是坦诚的心,富于人情味的心。

按照森田疗法的观点,"越是坦诚的人,治愈得越快"。

  神经质(症)  森田把森田疗法有效的各种神经症叫做神经质。

但另一方面,他也把神经质这一名称用来表示一种性格特征。

森田把神经质者同其他精神障碍者严格区分开。

可以设想,他所以使用这一病名还是性格特征的模糊概念,因为他有一个信念:

"神经质不是病"。

然而高良则把神经质看成是神经症的一种类型,把它叫作神经质症,把神经质用来表示性格特征。

至今有多数学者在使用这一名称时,仍然沿用森田的本来含意。

由于这样缘故,也有学者强烈主张,在使用"神经质"这一名称时,应用"森田神经质"。

  尽性 有这样一句话,叫作"要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

"所谓"尽已性",就是要真正明确自己的状态,怀着生的渴望去过积极的生活,为实现自我从现在做起,奋发努力。

所谓"尽人性",就是要肯定别人应有的价值,发挥他的长处。

所谓"尽物性",就是要看准每件事物的存在价值,提高它的价值。

  精神拮抗作用  精神拮抗作用也是症状顽固的原因,特别是强迫观念中,这种心理活动作用很大。

把自己的某种身心现象视为于已不利或令人不快的东西,企图加以排斥和否定的态度。

例如,当自己意识到在众人面前感到恐惧时,想要排斥恐惧,必须平静,但又做不到。

因此总想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矛盾心理就会成为强迫观念的原因。

结果由于这种机制,增强了精神交互作用。

精神交互作用  对神经质的发病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疑病性基调,对于症状的发展有决定作用的就是精神交互作用。

对某种感觉如果过度注意,对那种感觉就会变得敏感,对这种敏感的感觉越来越注意并会使之固定,这种感觉与注意进一步相互作用,越来越形成感觉过敏的精神过程。

  生的欲望  这一概念是森田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

"生的欲望"通常被解释为,人类总希望自己不断向上,不断发展的一种欲望。

但分析一下森田的文献,可以发现其中包含以下的种种愿望:

①不想得病,不想死,想生存;②想活得更好,不希望被人看不起,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③想多知道一些知识,想学习;④想变得了不起,想得到幸福;⑥想提高和发展等。

这种欲望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动力,精神健康的人,无论谁都有很多这种欲望。

  

有大疑才有大悟  越迷惑越好,越怀疑越好。

这种矛盾心理越厉害,领悟就越大。

  体验疗法  在森田疗法中重视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

不是只靠思考去认识,要通过自身的行动体验去认识。

由于重视这一点,也有人称森田疗法为体验疗法。

  协调 在森田理论中,一般没有对立概念。

就以"生的欲望"和"疑病性"为例,乍看上去,使人觉得是对立的概念,其实在人格中保持协调。

"协调"这一概念往往被人忽视,而它是森田人生观的体现。

森田追求的人生目标,总的来说,就是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和领域中成为一个"伟人"。

他对自己在该领域中的知识有绝对的自信心。

在他看来,一个健康人要谋求地位、获得财富,并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树立起要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的人生奋斗目标乃是人之常情。

但其内在,需要经常保持一种"协调"。

无论怎样想要得到财富、得到地位,如果没有"协调"(即若是成为非社会性的或是反社会的)那他就根本不可能成一个"了不起的人"。

  通信指导  对那些因路途遥远而无法前来医院的患者,必要时采用通信方式进行生活指导。

具体做法参照日记指导。

适应不安  这是高良提出的概念。

高良认为森田所用的疑病性基调这一概念模糊不清,于是便提出了"适应不安"这一概念,以取而代之。

高良认为,所谓"适应不安"就是感到无法以自己的现状去适应环境从而出现了不安。

从这一意义上说,适应不安就是一种症状,严格地说,它同疑病性基调有不同的内涵。

  束缚  在森田的理论中,通常把引起神经症的冲突、发生的机理用"被束缚"或"注意"来解释。

就是说,冲突心理的产生,就是经常提到的"由于被束缚"、"过度注意"那样的自身原因所引起。

根据新福学说,导致"被束缚"和"注意"的个体因素,不能只单纯看成是疾病恐怖、对死的恐怖的单纯本能反应,更有复杂的因素。

除对疾病、死和异常的恐怖之外,还与完美欲、优越欲、罪恶感和良心的谴责等有关。

  突然悟道 恍然大悟。

在森田疗法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某些症状,有时会因某种突然的原因,一下子从困扰中解脱出来。

  为值得烦恼的事而烦恼  这是弗郎克尔的一句话。

意思是,不值得去烦恼的事,烦恼也没有用,值得烦恼的,不妨为之烦恼。

天天是好日 这是云门蝉师的一句话。

意思是,如果工作、学习一天之后,感到过得很充实,那就是好日子;如果没能过得充实,那就是坏日子。

至于这一天的情绪如何并不重要。

  日记指导  是让患者把每天的生活写成日记,医生通过日记了解患者的生活状况,同时给予评价,以此鼓励患者努力向上的方法。

通常对住院患者每天的日记都进行评价指导。

对门诊患者一周进行一次。

日记的内容着重于记录一天做了些什么。

  人若有生活的目标,就能承受一般的困苦 意思是告诫人们:

"活着要有目的",这是大原常说的一句尼采的话。

  人是在不安中生存  这是萨尔托尔的一句话,意思是:

"人本来就是不安的",与不安常在是同义词。

睡眠的多少,要顺其自然

  如果身体需要睡眠,即使在火车上也能入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能边走边睡。

与此相反,如果身体不需要睡眠,无论在床上躺多久也还是无法入睡。

要紧的是情绪要放松。

对于睡眠的多少,要顺其自然。

只要睡上5-6个小时,精力就会得到恢复,足以坚持第二天的工作。

  耍小聪明

  是指玩弄小花招。

所谓没有私心,意思是指纯真的心。

  烦恼即解脱

  即使内心烦恼也不要企图逃避,毋宁任其烦恼。

这样,烦恼的心情就会消失,即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也就有了。

  日新又月新

尽管看上去,每天的生活内容千篇一律,但今天和昨天总是不一样,今天就是新的一天。

今天比昨天,明天比今天应该过得更充实。

 

森田疗法的病理理论

  森田正马认为:

“神经质”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而非客观产物。

它是由患者的疑病素质所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

换句话说,疑病素质是神经衰弱、强迫观念症、焦虑发作、各种恐怖症等神经症发病的基础。

具有疑病素质的人自下而上欲望强,希望健康、幸福、努力向上,但内省力也强,常为自己的健康状况、生命安全的精神安宁担心。

他们常把一般人在某些场合可能产生的感觉,如过度用脑时的头昏,紧张时的心悸等,误认为是病而恐惧、紧张。

注意力越是集中在这些“症状”上,感觉越敏锐,“症状”也就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森田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

在其影响下,患者陷入内心冲突状态,形成神经衰弱和发作神经症。

森田自己从小体弱多病,有明显的神经质症状,12岁时还尿尿,16岁以后时常头疼、心跳快、容易疲劳,还有其他神经衰弱症状,中学时曾思肠伤寒病,虽多方求医,坚持治疗,但收效甚微,老是对自己的健康担心;直至他上大学一年级时因受其症状的折磨,学业都难以坚持,考试将至,感觉难以应付,抑郁气愤之下,产生了自杀的念头,遂放弃一切治疗,彻夜不眠地拼命学习。

结果却出乎意料:

考试成绩很好,而且多年缠身的各种症状竟不治自愈。

由此,他悟到以前的病都是假想出来的,根本就没有病。

  森田还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也存在着一种类似屈肌和伸肌的互相调节的拮抗作用。

例如:

在某种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观念、情感和意向,同时也会产生与此相反的观念、情感和意向以调节人的行为。

森田称之为精神拮抗作用。

比如:

恐惧时常出现的不要怕心理;受表扬时反而涌现内疚的感情;出现对某人不敬的念头的同时会想到,这个念头是错误的而加以否定,这个想法说出来会招来不幸而不再想它。

这种拮抗作用的存在,可以保证人的精神安定和恒定的安全感。

因此,与自己理性不符合的观念任何正常人都会有的,只是一闪即逝不留痕迹。

而有疑病素质且拮抗作用过强的人,这些观念一旦出现,便固执地重复,同时又反复控制,形成拮抗对立。

  通过精神交互作用,产生强迫观念症。

另外,森田认为,有疑病素质的人是“完善主义者”,他们往往在欲求与现实之间,在“理应如此”和“事已如此”之间形成“思想矛盾”,并力图解决些现实无法解决的矛盾,对客观现实采取主观强求的态度,促使症状越来越严重。

  由此可见,森田疗法关于神经质症状的形成机制可概括为:

由于疑病素质的存在,在偶然事件的诱因影响下,通过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神经质症状。

而造成神经质症状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想以主观愿望控制客观事实而引起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强

森田治疗经典案例

例1、31岁,精神病恐怖、头重感、劣等感

  患者商业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但因头重感而苦恼,同时又出现浸润性肺结核。

患者经过休养后感到好转,又开始工作,但始终被头重感和劣等感所困扰。

自己总怀疑将来会得精神病,也可能现在就已经患了精神病。

同时,患者又为自己有这些念头而烦恼。

当时,患者因妻子不贞而离婚,从而使家庭破裂。

  本例患者于XX年7月住院,接受森田疗法的治疗,住院60天后彻底治愈,之后保持健康状态至今。

这可以说是较有代表性的治愈的病例。

  住院日记摘抄

  7月10日卧床期结束

   起床第一天,我总认为自己是一个心胸狭窄、容易得神经症的男人,在这里真能治好吗?

就是在这里治好症状,回公司工作能否复发,成为一落伍者呢?

我考虑自己的症状也许不是神经质,也许是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也可能是歇斯底里等,如此想了许多。

我在入院前几乎没有什么食欲,住院后却吃得很好,以前脉搏一分钟在90~100次左右,最少也在80次,但住院之后很快降到50~60次,这连我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

在卧床期间,我感到十分无聊,但仍按医生所说的一直忍了过来。

我感到每个小时、每天都特别长(医生注:

能否治愈就看患者自己,只要按医生说的去做,就一定能治好)。

7日,我在接受医生初诊时,医生曾告诉我,"你具有神经质症的症状,住院治疗就一定能治好"。

当时,我感到象是碰上一堵绝壁时,发现了一条向上攀登的绳索一样(今后注意日记要以工作为中心内容,只要对任何一件细小的工作引起注意,就要立刻动手去做,要一件一件地去寻找,即使有顾虑也要一件件地去做)。

7月21日,起床第六天

  因为下雨,不能从事室外作业,便清扫浴室。

……今天,自己头脑中的"开关"似乎发生了变化,我感到有了异常的感觉,而且可以自由地把这种感觉消除掉。

但我不敢肯定,如果治愈,大脑的思维就是这种样子吗?

(现在,只要懂得自己的症状不影响工作就可以了)。

  7月25日,起床第十天

   尽管我觉得自己有些冒昧,但还是帮助刚住院的患者做了些事情(主要是帮助工作和遵守医院的纪律)。

(医生注:

客气地帮助别人,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我也时常感到不安和忧虑,但工作却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顺利地进行。

过去,自己总感到痛苦、厌烦,做事马马虎虎、推三推四,但今天这类事完全没有了,不!

应该说有时出现了那种心情,也能带着这种心情继续从事工作了(医生注:

要想彻底消除麻烦和厌倦的心情就不是顺应自然的态度,应该带着那种心情继续去做应该做的事)。

  8月11日,起床第27天

   给父亲写信: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世界是一片黑暗,只有在这不到30天的时间里,我真正地看到了光明,象到了另一个世界上。

过去,不管是谁请求我帮他做事,我都不愿意,会对他说声:

"讨厌!

"这样也就使对方也讨厌我,而且,我自己也常为做出这种事而苦恼。

现在我判若两人,不光能敏捷地做好我自己的事情,而且还能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请您尽管放心。

我重返社会,一定能好好工作的。

……真想不到,我遇到了这样好的指导医生,感到非常幸运。

我已经获得了比读万卷书、有万两黄金还要贵重的无形的财富……"。

(注:

即使自己痛苦,也要让父母高兴,让他们放心,可以说,能做到这一点,就应该说是一正常人了。

你就象海绵吸水一样,从医院里吸取了养分)。

9月7日,第52天

  7月10日,我心中隐藏着精神病感和劣等感住进了医院,转瞬间过去了59天。

在这段时间里,我忍受了痛苦,但却也是非常珍贵的一段日子。

刚来就诊时,我记得自己过于武断,顽固地认为是得了精神病,还顶撞了医生。

但自从我决心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医生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不管外界事物如何变化,带着痛苦,专心从事于劳动。

我尽可能地从医生的言谈中吸取有用的东西,从质到里都记在心里,逐渐地和医生不能分离了。

不久,我不断坚强起来,即使没有医生的指导我也能正常地生活了。

对这一天的到来,我从心里充满了喜悦。

我从医学博士那里学到了涉及宗教、哲学、科学、思想等各方面的知识,这样说似乎有些夸大其词,但这却是我连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不仅得到了克服神经质症状的能力,而且彻底抛弃了十几年来象金科玉律一样束缚自己头脑的理想主义,在我心里充满了符合现实的新的理想。

我懂得了"事上磨炼"的道理,懂得了必须要不断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形成了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这一切都是无形的财富,我终于得到了这些财富。

我心中的桎梏在逐渐解脱,我能够用顺应自然的态度,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看待整个世界的变迁,我感到自己的将来是光明的,就象在灰色的世界中为我开辟了一条清彻明亮的空间。

同时,整体与局部、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也非常明确了。

出院之后,重返工作岗位,将会驱散长时间笼罩在心头的阴云,宝玉闪亮的光辉将引导我努力生活,对自己对他人都做出有益的贡献,使人们的生活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最后,对长时间从心里上给予指导的医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例2、44岁,疾病恐怖、对人恐怖、不能工作

  本文是一患者在出院前所写的感想,现将原文转抄于此。

  我的病是22岁时出现的。

当时,我自认为自己的性病基本治好,但总感到全身发热,便又认为这是肺结核的初期症状,因此非常害怕。

这是发病的最初原因。

25岁时,发现脉搏时常停跳,便担心得了心脏病。

26岁时开始失眠,已担心患有精神病,十分痛苦。

39岁时,患了严重的阑尾炎,用保守疗法,不久治愈,但又担心复发,重又请求做了手术,之后并无任何异常。

阑尾炎的风波过后,我感到精神很好,也能为社会出力,不分昼夜地工作,似乎忘记了疾病的事。

  但有一天(40岁时)突然感到身体摇摇晃晃,重又担心起来,曾找一位医生诊治,听说血压有些高,随后,便担心会得偏瘫,医生也告知要保持绝对安静。

以后又去找原来的医生诊治时,医生告诉我不要那么担心,但却总是不能放心,在回家途中,竟满头是汗,非常痛苦,连走路也感到困难了。

从那以后,只要一考虑就害怕得毛骨悚然,结果,又请来医生诊治,但医生仍说没有什么大病。

  我的身体越来越弱,曾去找精神科的医生诊治,听说有血管的病变,而且医生说:

"请赶快住院治疗,如果治疗彻底,大概还能活10到15年"。

我回家和家人商量后,去了某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了两个多月的药物治疗,又打针又吃药,但丝毫不见好转,且更加日益恶化,最后连医院也去不了了。

我又找了当地的医生诊治,被诊断为脑神经衰弱,连续注射药物4个多月,仍毫无效果。

在这次发病之前就曾有过赤面恐怖和对人恐怖,现在又加重了,逐渐在别人面前不能说话了,甚至连和自己的孩子说话也感到打怵,简直不成样子。

工作不能做,话也不能说,使我非常痛苦,便又找经常就诊的医生商谈,他向我介绍了高良先生。

我立即接受了高良先生的诊断,最后被确诊为神经质症。

按照先生的介绍,这种病可在30~40天内治愈。

历时四年的疾病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即可治愈,我无论如何不敢相信。

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决心一试,于10月2日住了院。

住院后感到这种治疗方法十分奇特,不吃一片药,不打一次针,对这种奇怪的疗法感到惊奇。

我按照医生的指导,半信半疑地开始了卧床。

  在卧床期间,我非常不安,经常冥思苦想,如果用这种疗法治不好该怎么办呢?

按照规定,结束了一周的卧床,但起床时,却感到已躺了好长好长时间了。

起床后,医生吩咐我做各种事情,我只好带着不安开始工作,当然,在此之前,我自己是什么工作也不能做的。

刚开始时,我并不注意工作一类的事情,自己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无奈,只好回房间和其他人闲谈。

这时,医生立即来告诉我不要随便讲话,我便闭口不语了。

  连续两、三天,我都勉强地干这干那,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也开始感到症状在发生变化。

  最初,我稍微闲谈几句,就立刻被医生禁止,当时心里感到不满,而且也忌恨医生。

但四、五天后,痛苦逐渐减轻,有时又随便闲聊,也能较愉快地接受医生的劝说了。

从那以后,心情每天都有所变化。

现在想起来,才感到这才是真正的医生。

与此相反,过去的××医生只不过是个卖药的而已。

随着时间的延长,没想到我也能胜任各种工作了。

而且对工作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每天都感到有一种新的力量产生,自己也更加充满了自信。

那一段时间,我从早上六点起床,能基本不休息地一直干到下午。

第28天时,医生带我去了慈惠大学,要我在学生面前谈一下过去患病的经过。

过去,我在别人面前几乎不能开口,现在,能在大学里,而且是在如此众多的学生面前,不慌不忙,谈吐自如了。

通过这件事情,自己更加自信,知道自己已确实痊愈,我只是高兴,简直不知说什么好了。

在社会上,肯定还有许多和我原来同样痛苦的人,对比我治愈前后的状况,我希望医生们都来使用这种疗法。

住院第一天

  我拜听了高良先生的指导,到房间里躺到床上。

当时,我并没有解除思想包袱,先生只是让我带着痛苦躺下即可。

此话过于简单,使我非常不安。

  第二天

  昨夜没有睡好,今天头脑十分不清楚。

不久,我想到了自己的病,想到了自己会失败,躺在床上,几乎要发疯了(这种不安不会永远存在,只要就此坚持下去,痛苦就会逐渐减轻。

这是自然的规律)。

  第五天

  我感到非常无聊,实在不愿再下去了。

我时常想起以前的事情,感到一阵阵的苦楚。

  第八天

  更感到无聊。

上午十点半左右,医生来通知明天起床,我自然非常高兴(感到无聊,感到寂寞,这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但又怀疑用这种方法能治好病吗?

我重又不安起来。

  起床第一天

  医生教给我做工作的方法。

我也想赶快到院子里整理落叶,但总觉得面前纷杂混乱,意不知从何处动手。

医生说过,一定要亲自动手做,我只好勉勉强强地开始工作起来(这种态度就可以,虽然感到勉强,但也要实际动手去做,不久,你的心境就会有所改变,关键是要先动手做)。

我对自己开始动手工作感到高兴,但也时时想起以前的事情,心中不免有些凄凉。

  第二天

  夜里,我想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担心自己又出现意志薄弱的倾向,十分不安(这种情况应该找医生诊断,不可自作判断)。

  第三天

  早上,打扫室内卫生,到室外浇树。

因为头痛,情绪不太好,但逐渐对工作发生了兴趣。

我想到自己过去性情急躁,可能比别人更容易疲劳(就保持这种性格即可,急躁本身也是活动力的表现)。

想与护士闲谈,但又被禁止。

我觉得自己的心境在逐渐变化,也许自己现在是一种较开朗的心境,想到这些,我又高兴起来(自己感到一种开朗的心境,并不一定是真的开朗,只有努力工作真正尽到自己的义务,才会真正地开朗起来。

心境开朗不是目的,只有努力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晚上,我做折叠纱布的工作,兴致极高,不由地唱起歌来,那是我24岁时最喜欢的一首歌(在平庸之中求得心境开朗,事实上毫无益处。

人的心情在随时变化,人只有在集中精力做某件事情时,才会忘掉一切喜悦和痛苦,这就是佛家党说的"三昧境"。

这种心境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自然出现的,自己主观想得到这种心境,却往往不能随心所欲。

做工作会感到厌烦,工作确实会使厌倦,但工作又确实能使人愉快,对于厌烦的情绪不要管它,而应带着这种情绪去做应该做的事。

这样,就会在工作之中,不知不觉地出现愉快开朗的情绪。

但如果一开始就想得到这种情绪,却往往会适得其反)。

第四天

  ……起床前,我经常想家,也想中途出院,但现在医生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