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202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Word格式.docx

=50%,状态变化过程的角系数

试用h-d图求空气状态点的各参数

、h1、d1各是多少?

11.某空调房间的长、宽、高为5m×

3.3m×

3m,经实测室空气温度为20℃,压力101325Pa,水蒸汽分压力为1400Pa,试求:

①室空含湿量d;

②室空气的比焓h;

③室空气的相对湿度

④室干空气的质量;

⑤室水蒸汽的质量?

⑥如果使室空气沿等温线加湿至饱和状态,问变化的角系数是多少?

加入的水蒸汽量是多少?

12.空调房间气压为101325Pa,空气的干球温度为20℃,外墙表面的温度为7℃,为了不使墙面上产生凝结水,求室空气最大允许相对湿度和最大允许含湿量是多少?

13.将空气由t1=25℃,

冷却到t2=15℃,

问:

①每公斤干空气失去水分是多少克?

②每公斤干空气失去的显热是多少kJ?

③水凝结时放出的潜热是多少kJ?

④空气状态变化时失去的总热量是多少kJ?

14.当大气压变化时空气的哪些状态参数发生变化?

怎样变化?

15、试求t=26℃时干空气的密度。

当地大气压力B=101325Pa。

16、已知空气温度t=-10℃,大气压力B=101325Pa,相对湿度φ=70%。

试比较干空气和湿空气的密度。

17、已知房间空气温度t=20℃,相对湿度φ=50%,所在地区大气压力B=101325Pa,试计算空气的含湿量。

18、某地大气压力B=101325Pa。

测得当时空气温度t=30℃,相对湿度φ=80%。

试计算该空气的含湿量。

若空气达到饱和状态(φ=100%),试计算该空气的饱和含湿量、焓和密度。

19、已知房间空气干球温度为20℃,相对湿度φ=55%,所在地区大气压力为101325Pa。

如果穿过室的冷水管道表面温度为8℃,那末管道表面会不会产生凝结水?

如有,应采取什么措施?

20、已知空气的温度t=22℃,含湿量d=8.22g/kg干,大气压力B=101325Pa。

试计算该空气的相对湿度和焓值。

21、已知某地的大气压力B=101325Pa,温度t=22℃,相对湿度φ=55%。

试利用i-d图求空气的湿球温度ts和露点温度tl。

22、已知空气的大气压力为101325Pa,试利用i-d图确定下列各空气状态的其他参数。

①t=22℃,φ=64%;

②i=44kJ/kg,d=7g/kg干;

③t=28℃(干球温度),tl=22℃(露点温度);

④db=14.7g/kg干(饱和含湿量),φ=70%;

23、对于初始状态为t=16℃,d=9g/kg干的空气,加入总热量Q=5.82KW,加入总湿量W=2.5kg/h(6.94×

10-4kg/s)。

试在i-d图上画出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线。

如果从空气中减去5.82KW的热量和2.5kg/h的湿量,此时变化过程线又如何表示?

(B=101325Pa)

24、已知大气压力B=101325Pa,空气温度t1=18℃,φ1=50%,该空气吸收了热量Q=3.89KW和湿量W=0.000056kg/s后,其温度t2=25℃。

试利用i-d图求出状态变化后空气的其他参数φ2,i2,d2。

25、现将两种空气加以混合:

第一种的风量为G1=4000m3/h,空气状态参数为t1=20℃,φ1=80%;

第二种的G2=6000m3/h,空气状态参数为t2=30℃,φ2=50%。

所在地区的大气压力为B=101325Pa,空气的密度ρ=1.204kg/m3。

试确定混合空气的状态参数。

26、某空调工程所需的总送风量为19100kg/h(5.31kg/s),其中回风量为14750kg/h(4.10kg/s),回风参数tN=20℃,φN=55%;

新风量为4350kg/h(1.21kg/s),新风参数tW=34℃,φW=60%。

试求混合空气的状态。

27、某城市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34℃,室外计算湿球温度为28.2℃,所在地区大气压力为101325Pa。

试在i-d图上确定夏季室外空气状态点,并求出相对湿度、含湿量和焓值。

第三部分习题

1.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因素有哪些?

并说明它们是如何影响人体的散热量。

2.为了保持人的热舒适感,在以下条件发生变化时,空气干球温度应怎样变化?

①人的活动理增加;

②空气流速下降;

③穿着衣服加厚;

④空气相对湿度下降;

⑤周围物体(包括墙)表面温度下降。

3.试说明满足人体热舒适感的室环境条件。

这些条件中的哪一些是处于空调系统控制之下的?

设计者应如何考虑其他条件,以期达到舒适的目的。

4.室空气参数的确定应考虑哪些因素?

5.为什么室外空气干球温度的日变化规律与相对湿度日变化规律不同?

6.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湿球温度是怎样确定的?

你能否讲出这种确定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吗?

7.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湿度的确定与夏季的确定方法有何不同?

为什么要有这些不同?

8、按照我国现行暖通空调设计规,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是如何确定的?

9、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计算相对湿度的确定与夏季的确定方法有何不同?

10、夏季空调室外逐时计算温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11、为什么冬季围护结构传热量可按稳定传热方法计算,而不考虑室外气温的波动?

12、试解释得热量、冷负荷、热负荷和湿负荷的概念。

13、试分析为什么冷负荷不等于得热量?

14、确定空调送风温差应考虑哪些因素?

如何确定夏季送风状态点?

15、为什么要求送风状态点必须落在室的热湿比线上?

16、在全年定风量系统中,如何确定冬季的送风状态点?

17、确定空调房间新风量的原则是什么?

18、在空调系统中,新风量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

19、利用设计日室外气温逐时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四大城市夏季各个时刻(6时至18时)室外计算温度值。

20、地区某一空调房间,有一东向外墙,厚为一砖半,外表面涂20mm厚水泥砂浆,表面粉刷有20mm白灰,屋面为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厚150mm,铺50mm厚沥青蛭石板为保温层;

东外墙面积为28m2,屋顶面积为32m2,室温度要求维持为tN=26℃。

试计算8时至18时通过外墙和屋顶的太阳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各为多少。

21、地区某空调房间有一南外窗,窗口面积为5m2,结构为双层玻璃木窗(双层3mm厚普通玻璃),挂浅色窗帘。

试计算8时至18时的瞬时冷负荷。

16、某空调房间有8人从事轻度劳动,群集系数为0.96,室有40W的日光灯10支,明装,精密机床2台,每台额定功率为5.6KW,室设计温度为22℃。

试计算该房间人体、照明及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22、空调车间有一敞开水槽,水表面积为1.5m2,水温为50℃,室空气干球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50%,水面风速为0.2m/s,所在地区大气压力为101325Pa。

试求该水槽产生的湿负荷。

23、已知某空调房间的总余热量∑Q=11.63KW(冷负荷),余湿量∑W=0。

要求保证室状态参数tN=22℃,φN=55%,允许送风温差Δt0=7℃。

试确定送风状态及送风量(大气压力B=101325Pa)。

24、已知空调房间总余热量(冷负荷)∑Q=11.63KW,余湿量(湿负荷)∑W=5Kg/h(0.00139Kg/s)。

室要求全年维持温度tN=22±

0.5℃,φN=60%±

5%,当地大气压力B=101325Pa。

试确定夏季送风量。

(提示:

送风温差Δt0取5℃)

25、某空调房间有工作人员10人从事轻度劳动,要求房间的空气状态为tN=22±

1℃,φN=55%±

5%,当地大气压力B=101325Pa。

经计算得围护结构与设备散热引起的冷负荷为1860W,余湿量为零,允许送风温差Δt0=8℃。

试确定夏季送风状态及送风量。

21、已知条件同第2.8题。

若冬季围护结构耗热量为2570W,冬季送风量仍按夏季风量计算,试确定冬季送风状态。

26、某生产车间有工人200名从事轻度劳动,要求室空气参数tN=24℃,φN=60%。

经计算得到工艺设备冷负荷为23260W,通过玻璃窗户太阳辐射的冷负荷为11630W,外墙和屋顶围护结构传热引起的冷负荷为2326W。

设送风温差为5℃,试确定夏季送风状态和送风量。

27、某空调房间冷负荷为3KW,湿负荷为3Kg/h(8.33×

10-4Kg/s),全年不变;

冬季热负荷(耗热量)为2KW。

要求室全年保持tN=20±

1℃,,φN=55%±

5%,B=101325Pa。

试求夏、冬季送风状态点和送风量(设全年风量不变)。

28、某空调房间室干球温度tN=20℃,含湿量d=9.5g/kg干,冷负荷为3500W,湿负荷为1500g/h,送风温差Δt0=8℃。

试求①送风状态点t0、i0、d0;

②送风量G;

③若将送风量减少30%,则送风状态点t0、d0及i0各为何值。

 

第四部分习题

1、解释显热交换、潜热交换和全热交换,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显热交换、潜热交换和全热交换的推动力各是什么?

当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进行热湿交换时,什么条件下仅发生显热交换?

什么条件下发生潜热交换?

什么条件下发生全热交换?

3、简述空气与水直接接触时,空气状态变化的7个典型的理想过程的特点及实现条件。

4、喷水室是由哪些主要部件组成的?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5、喷水室的底池有哪4种管道与其相通?

它们的功用是什么?

6、采用喷水室处理空气时,如果后挡水板性能不好,造成过水量太多,会给空调房间带来什么影响?

7、采用喷水室对空气进行热湿处理由哪些优、缺点?

它应用于什么场合?

8、按空气流动方向来说,表面式换热器(空气加热器和表面冷却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并连使用?

什么情况下可以串联使用?

9、使用蒸汽做热媒时,热媒管道与空气加热器只能采用并联,不能串联,这是为什么?

10、表冷气滴水盘与排水管安装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1、空气的加湿方法有哪几种?

需要哪些设备来实现?

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12、空气的减湿方法有哪几种?

它们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工程上常用的空气过滤器类型有哪些?

13、使用水做热媒或冷媒时,水管与空气加热器或表冷器可以串联

条件下发生全热交换?

14.已知需要处理的空气量为G=30000kg/h,当地大气压力B=101325Pa,空气的初参数为:

t1=27℃,ts1=20℃,h1=57.2kJ/kg·

干空气,空气的终参数为:

t2=17℃,ts2=16℃,h2=44.5kJ/kg·

干空气。

现采用Y-1型离心喷嘴,d0=5mm,喷嘴密度n=13个/m3·

排,喷淋室为双排对喷,质量流速

/(m2·

s),若冷冻水温度为t1=5℃,求:

①水的初温tw1与终温tw2;

②总喷水量W;

③冷冻水量WI和循环水量Wx。

15.上题中,如果空气的初状态不变,喷淋室结构不变,处理的空气量及当地大气压力也不变。

但是采用温度为tw1=14℃的深井水,而且喷水量定为W=20000kg/h。

求:

空气的终参数及水的终温各多少?

16.对于已建成的喷淋室经测试发现热交换效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什么措施以提高其热交换效率?

可否通过降低喷水水温来提高其热交换效率值,为什么?

17.在我国南方夏季用采天然水(江、河、湖水)对空气进行降温处理。

有时会出现水温与空气温度同时降低。

你认为这种现象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吗?

请你将空气的状态变化过程表示在焓一湿图上。

18.表面式热交换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串联使用?

什么情况下可以并联使用?

19.在湿工况下,为什么一台表冷器,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所处理的空气湿球温度愈高则换热能力愈大?

20.什么叫析湿系数?

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1.现需要将45000kg/h空气从t1=-20℃加热到t2=30℃,热媒是工作压力为0.3Mpa的饱和蒸汽,试选择合适的加热器。

22.如果空气加热器已经选定,试问可采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加热器的供热量?

23.需将10000kg/h的空气从t1=26℃,ts1=21℃,h1=60.5kJ/kg·

干空气,处理到t2=16℃,ts2=15℃,h2=42kJ/kg·

干空气,已知大气压力B=101325MPa,拟选用JW型表面冷却器对空气进行热湿处理,试求水的初终温度及用水量。

24.说明水冷式表面冷却器在以下几种情况其传热系数是否会发生变化?

如何变化?

①改变迎面风速;

②改变水流速度;

③改变进水温度;

④空气初状态发生变化

25.空气的减湿方法有哪几种?

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第五部分习题

1.空气调节系统按处理设备的设置情况来可分为哪几种?

你能举出一些它们应用的实例吗?

2.试述封闭系统、直流系统和混合式系统的优缺点以及它们的应用场合。

3.对于大、中型宾馆的客房采用什么系统比较合适?

4.二次回风系统较一次回风系统有较好的节能效果,是否可以将所有的混合式系统都采用二次回风系统?

5.各空调房间的热湿比

均不相同,能否置于一个空调系统中?

如果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必须置于同一系统,采用什么办法保证各房间的温度、湿度在允许的波动围?

6.你是如何评价双风道系统的优缺点?

7.变风量系统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是否可以在所有的空调系统都采用变风量?

8.变风量系统的末端装置中为什么要设定风量装置?

9.变量系统送风管道的静压控制器的作用是什么?

如果不设置静压控制器,系统的运行将会出现什么问题?

10.试述风机盘管系统的优缺点及应用场合。

11.是否当空调机组的额定风量和额定冷符合空调房间所需风量及冷量时,该机组就能满足要求?

12.某空调系统,已知室设计参数

,室外设计参数

冬季

,最小新风比为30%,室余热量夏季Q=11.6kw;

冬季Q=-2.3kw;

余湿量冬夏季相同均为0.0014kg/s,送风温差

采用水冷式表面冷却器,试求冬夏季定风量的空调设计工况下所需冷量和热量。

13.某空调房间室设计参数为

,设计条件下

房间余热量为;

Q=40kw;

余湿量W=14.4kg/h,送风温差

运行至某时刻Q变成20kw,回答:

①仍用原设计状态送风,室空气状态如何?

②采用定风量、定露点、定再热量的方法,送风状态应如何?

③如果W变成9kg/h,应采用什么调节方法?

送风状态如何?

14.如何确定送风量和送风状态点?

15.冬天室外温度升高时,何种调节系统调节性能最好,最节能?

16.试绘出一次回风系统夏季工况、冬季工况的空气处理过程的h-d图。

17.同样条件下,二次回风系统与一次回风系统比较,可节省哪些能量?

耗冷量是否相同?

18.综合讨论题。

第六部分习题

5-1一个面积为6×

4m,高富为3.2m的空调房间,室温要求20±

0.5℃,工作区风速不得大于0.25m/s,净化要求—般,夏季显热冷负荷为5400kJ/h,试进行侧送风的气流组织计算。

5-2一个面积为6×

4.5m的恒温房间,室温要求20±

0.5℃,工作区风速不得大于0.25m/s,夏季的显热冷负荷为500kJ/h,试进行孔板送风的气流组织设计计算,并确定房间的最小高度。

5-3一自由射流自高大车间顶棚下水平射出,起始流速及体积风量分别为5.0m/s和500m3/h。

射流起始温度为28℃,室温度保持24℃。

若圆管的紊流系数α=0.08,试计算当射流末端流速为0.25m/s、0.5m/s和0.75m/s时,其轴心温度与室空气温度之差。

5-4巳知房间的长、宽、高分别为21×

15×

6m,室温要求26℃,房间的显热冷负荷Q=25000kJ/h,采用安装在4.5m高的圆喷口水平送风,喷口紊流系数α=0.07,试进行集中送风设计计算(风口设置在宽边上,且射程x=18m)。

5-5某空调房间,室温要求±

0.5℃,室长、宽、高分别为A×

C=6×

3.6m,夏季每平方米空调面积的显热负苘Q=300kJ/h,采用盘式散流器平送,试确定各有关参数。

6、简叙风道布置的原则。

7、常用的风管材料由哪些?

8、为什么说“矩形风管的高宽比宜小于6,最大不小于10”?

9、风道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0、试解释下列名词:

(1)沿程压力损失;

(2)单位管长摩擦阻力损失;

(3)局部压力损失;

(4)风管的当量直径。

11、影响局部阻力系数ζ的因素有哪些?

12、为什么说风管空气流速对空调系统的经济性有较大的影响?

13、风道阻力计算方法有哪些?

简叙利用假定流速法进行风道水力计算的步骤。

为什么进行风道水力计算时,一定要进行并联管道的阻力平衡?

如果设计时不平衡,运行时是否会保持平衡?

对系统运行有何影响

14、一矩形风道断面尺寸为a=200mm,b=400mm,用镀锌薄钢板制成。

风道空气流量为G=2000m3/h,求10m长风道沿程压力损失及风道空气的流速。

一矩形风道断面尺寸为400×

200mm,用镀锌薄钢板制成,管长8m,风量为0.88m3/s,试计算其沿程压力损失。

若该风管采用混凝土制作(k=3.0mm),其沿程压力损失为多少?

15、一90°

矩形断面送出三通,各部分流量和断面尺寸如下:

G1=3000m3/h,F1=320×

500mm,G2=1500m3/h,F2=320×

320mmG3=1500m3/h,F3=320×

320mm,求该三通的局部压力损失。

16、某直流式空调系统,如图所示。

风道采用镀锌钢板制作,系统有5个活动百叶送风口(有效面积为80%),每个风口送风量均为800m3/h,要求出风口风速为3.5m/s,试确定风道断面尺寸,以及系统总阻力与所需风机的压头。

已知空调箱总阻力为200Pa。

(注意,风道系统中应根据需要增设变径管,并计算其局部阻力)。

17.已知某圆形风道断面1—1和2—2间直径相同,流量G=9000m3/h,断面1—1处全压为48.9Pa,断面2—2处有一侧孔。

试问:

(1)如果该段风道直径定为600mm,两断面间压力损失?

P1-2=?

py+?

py=2Pa,问侧孔处空气流动方向如何?

(2)欲使侧孔处出风静压速度为7.8m/s,问断面1—2间管径的设计值应为多少?

(假定两断面间压力损失仍为2Pa)

18.已知某空调房间体积较大,天花板附近有一园筒形送风口,风口轴线与天花板平行。

室温度为26℃,送风速度为4m/s,送风口直径为0.4m。

问在何种送风温度时可形成贴附射流流型?

(注:

Ar≤0.0097则可形成贴附)

19.已知某空调房间宽8m,高3m,送风口和回风口位于同一面墙上,采用直径为0.2m的园筒形送风口,安装高度为2.5m,水平安装。

若送风温差很小,送风口平均风速为4m/s,试求:

(1)工作区的最大平均风速;

(2)第一邻界断面至送风口的水平距离。

(3)若该房间高5m,喷口安装在距地3m高处,假定送风射流可满足工作区风速Vg≤0.3m/s.问送风可达射程X应为多少?

20.一个面积为6×

4=24m2,高度为3.2m的空调房间,室温要求20±

0.5℃,工作区风速不得大于0.25m/s,夏季湿热冷负荷为5400KJ/h,试进行侧送风的气流组织计算。

21.某空调房间,要求tn=20±

0.2℃,=50±

10%,当地大气压为B=101,325Pa。

室冷负荷为Q=6200KJ/h,湿负荷为W=0.5kg/h。

房间尺寸为长7m,宽6m,高3.2m。

采用圆形直片式散流器径向送风,散流器喉部直径取d0=220mm。

试进行气流组织计算。

22.一个面积为6×

4.5=27m2的恒温房间,室温要求20±

0.5℃,工作区风速不得大于0.25m/s,夏季湿热冷负荷为5000KJ/h,试进行孔板送风的气流组织计算,并确定房间的最小高度。

232.某阶梯教室,房间净尺寸为15×

10×

5.4(m),室温为26℃,房间显热冷负荷为27000KJ/h,采用圆锥形喷口(紊流系数为0.07),后墙上部送风,换气次数不得小于5.5次/h,射流末端(水平射程按14m计算)平均风速不得小于0.3m/s。

第七部分习题

7-1巳知过滤器(三级过滤)的计数效率分别为η1=10%,η2=60%,η3=99.97%,试求总穿透率是多少?

7-2某洁净空调系统采用三级过滤,室外含尘浓度Cw=106粒/L,室地板面积F=10m2,房间高2.5m,1人工作,新风比为30%,过滤器计数效率分别为η1=0%,η2=50%,η3=99.99%;

房间换气次数n=60次/h,问房间洁净度能否达到30级标准。

地面产尘为1.25x104粒/(m2·

min),人员产尘为10粒/(人·

min)。

7-3处于某工业城市中的一个中效空气净化系统,洁净室面积F=20m2,4人工作,新风比为10%,过滤器计数效率分别为η1=0.2,η2=0.4,η3=0.5,室含尘浓度为12000粒/L,求换气次数p为多少?

4、空调冷水系统开式循环与闭式循环有什么区别?

简述它们各自的应用场合。

什么叫双管制、三管制、四管制供水方式?

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5、试述同程式与异程式的区别,并简述其优缺点。

6、为什么说就负荷侧环路而言,可以是定流量,也可以是变流量,但冷源侧一定应保持定流量?

7、空调水系统定压的目的是什么?

简述空调水系统定压的两种方式。

8、怎样确定膨胀水箱的容积?

简述膨胀水箱的配管及安装要求。

9、简述气压罐的工作原理及选用方法。

10、分水器和集水器的长度应根据什么来确定?

对于变流量空调水系统,分水器和集水器之间的安装管路有什么特殊要求?

11、简述平衡阀的构造和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