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218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第二组导学案

6、《北京的春节》导学案总课时:

班级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和喜庆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有详有略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难点:

品位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学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完成过程一、二第二课时完成过程三、四第三课时完成过程五、六)

【学习过程】

一、我能按要求完成自学任务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至少读两遍)

3、读准课后的14个生字,写一写,再联系课文想一想生字词的意思。

4、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在文中做批注。

①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②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日子?

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自学测评

1、我会读:

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

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

2、我知道:

课文是按________顺序写的,从_______(哪一天起)写到________(哪一天止),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哪几天)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说说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更新()()不同()()得意

张()结()有()有()残()末()

 

三、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一: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想一想: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再按课文写的顺序填写下表:

时间

风俗习惯(人们做些什么)

探究二:

分清详略。

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

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在段前做上“△”记号。

2、在老舍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

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交流自己的体会。

四、展示提升

1.围绕上面的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2.指名汇报展示(评价、补充、朗读)

五、拓展练笔

1、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以“我们的春节”为题进行小练笔。

六、达标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

xúncùjiǎobiānzhenɡ

初()酿()()子()炮风()

bànɡuànɡsuànmài

杂()儿()庙会腊八()()芽糖

二、比一比,组词。

绞()伴()熬()醋()爆()

饺()拌()遨()醒()暴()

三、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chǔchù)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不许间(jiānjiàn)断,鞭炮声()。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按照原文填空,这一段主要写:

_______

2、把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

做()、穿()、贴()和()、放()、吃()饭,还要()。

(二)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

家中也有灯:

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

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

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悬”字的部首是(),音序是();“悬”的意思有:

①挂②公开揭示③抬④无着落;无结果⑤距离大;差别大。

文中的“悬”取第()种解释;“实力悬殊”取第()种解释。

2、说明灯的数量多的词语是:

________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

_________

3、用“________”划出说明灯的数量多的句子;用“﹏﹏﹏﹏”划出说明灯的种类多的句子。

4、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理解,把下面人物分类。

林冲、贾宝玉、宋江、武松、林黛玉、薛宝钗、

属于《水浒传》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红楼梦》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藏戏》导学案总课时: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咆哮、旷野、吉祥、恐怖、一无所有、能歌善舞、”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学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提示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

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

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二、自学测评

1、我会读会记

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

哄堂大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行善积德朴实敦厚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

②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

3、我知道

①藏戏的创始人是。

②课文第()至()自然段概括介绍了藏戏的三大特点:

、、

课文第()至()自然段讲了藏戏的形成。

课文第()至()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的内容:

1、研读第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2、再读第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要求: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几个词概括出来。

①(多样、夸张、形象鲜明)的面具;

②(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舞台;

③(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的演唱风格;

四、展示提升

五、达标测试

一、读拼音写汉字。

  jiānɡshìjùnnuó

  ()绳()图()俏婀()

  边()擦()严()()动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哄()大笑两()三()()心所欲()哉游哉

赞叹不()行()积德()无所求不()而足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歌声()的容貌()的舞姿()的江水

四、仔细读下面的片段,感受它的结构,并理解内容。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还是从西藏高僧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1、这个片段选自课文。

本篇课文的文章结构是,按照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时间顺序,参观游览顺序,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

2、这个片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说明藏戏有、、的特点。

3、“还是从西藏高僧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独句成段,是一个,起的作用。

 

 

8、《各具特色的民居》导学案总课时: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学习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学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学生独学结合阅读提示,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读后画出不懂的词句,学会批注

3、默读课文,思考:

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4、读后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二、预习达标检测:

1、我会读,并会说出带点词的意思。

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酷热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2、课文介绍了和。

三、合作探究

研读方法: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文中画出主要词句。

2读后整理,小组交流整理结果,准备汇报。

探究一:

比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填写下面的表格: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特点

(从形成原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

文化内涵等多方面介绍其特点)

探究二:

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两种民居的特点?

请举例说明。

1、举例说明:

2、举例说明:

3、举例说明:

4、举例说明:

四、展示交流

1、交流“客家民居”的特点

展示———补充———质疑———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的特点

五、达标检测

一、给带点子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世界民居奇葩〔bāpā〕

2.用鸡蛋请做黏(niánzhān)合剂

3.二层当贮(chúzhù)仓

4.在土中掺(cānchān)石灰

5.一幢幢(chàngzhuàng)竹楼

6.多起竹楼,傍(bàngpáng)水而居。

二、补充词语。

()山()岭安然无()()拥而至

喜气()()和()相处秩序()然

二、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序号。

A举例子B列数字C作比较D打比方

1、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

()

2、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

3、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楼。

()()

4、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

 

9、《和田的维吾尔》导学案总课时: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激昂、韵味、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

【学时安排】2课时

【知识链接】和田位于新疆的最南端,是维吾尔人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

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都”以及“瓜果之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提示

1.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从中反映了和田维吾尔人怎样的性格或精神。

二、自学达标检测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摇曳(yèzhuài)载(zǎizài)歌载舞妩媚(wǔwú)

豁达(huòhè)深邃(suìshuǐ)土馕坑(rángnáng)

引吭(hángkēng)绽(zhàndìng)放扼(éè)杀

2、通过读课文,我了解了维吾尔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如: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

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探究二: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找:

找出课文第1—5自然段中具体描写和田维吾尔族人乐观的句子。

读:

有感情地读一读。

感:

感受和田维吾尔族人以苦为乐的精神。

课文中具体的描写有:

①第1小节:

当沙尘暴铺天盖地袭来时,一个汉子迎风引吭,热烈激昂的歌唱,表现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情和乐观。

②第2.3小节写到了“和田维吾尔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烤肉、馕、“库乃其”的烤制都离不开沙土。

他们还把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吸收大地的精华,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③第4小节“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

他们天生爱花。

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

④第5小节中“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等等。

●师小结:

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点使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

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探究三:

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四、【展示提升】

五、【熟读积累】

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有感情的练习朗读。

六、达标检测

一、多音字组词。

kēnɡ()diào()fēn()

吭调分

hánɡ()tiáo()fèn()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天盖地()然起敬美不()收能歌()舞

三、选择适当的关联词填空。

  不仅……还……纵使……也……虽然……但……

  

(1)()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

  

(2)花儿()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3)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再苦,感觉()是甜的。

四、读句子,回答问题。

 1.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表现出。

 2.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把比作。

 3.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这句话与课文中""这个句子互相呼应,进一步说明了和田维吾尔人的性格特点。

 4.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在迎风引吭。

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

⑴文中提到“这样的夜里”是指怎样的夜里?

⑵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表达出“我”的惊奇。

五、我能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

()

2、天上的星星怕冷似的钻进了厚厚的晕蓄力。

()

3、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多多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

4、哪里的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是维吾尔人。

()

5、这场雨流进了麦田里,流进了果园里,流进了人们的心里。

()

六、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的土壤坑里烤熟的!

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壤,也是在土壤坑里烤成的!

”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

()

A.人人都能想象到色香味俱全的烤肉出自土壤坑,日常食品也出自土壤坑。

这是两个感叹句。

B.用两个反问句式来表达和田维吾尔热爱土地的程度。

色相俱全的烤肉出自土壤坑,日常食品也出自于土壤坑。

2.“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这句话写出了()

A.沙土里种着花,门框边、房梁顶上雕刻着花,墙壁的挂毯上绣着花,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盛开的花。

B.只要能栽花的地方,维吾尔人总是见缝插针地栽上花,赞美了维吾尔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爱花的天性。

口语交际习作二总课时:

《民风民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习作要求围绕“民风民俗”为话题展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围绕主题“民风民俗”进行口语交际、习作。

2、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4、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调查各地的民风民俗,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评、议,写出自己熟悉的民风民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完成口语交际,叙事具体;写出民族特色。

难点:

抓住要点充实内容;表达自己赞美之情。

三、教法:

引导,组织交流,归纳总结

四、学法:

回顾、交流、评议

五、课前准备: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调查各地的民风民俗。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师:

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3、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各地民风民俗。

板书课题。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

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

(如,节日习俗:

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

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

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

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

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第二课时

(一)、激发习作兴趣

1、师: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

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

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

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各自习作。

第三课时

(一)、评改作文

1、自读,认真修改。

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

(二)、全班评议

1、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

并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三)、形成作品集

1、修改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努力做到:

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2、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

3、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起个醒目的题目。

七、作业布置:

1、修改习作,誊抄。

2、编成民俗作品集。

八、板书:

口语交际习作二

民风民俗

内容充实,突出民族特色

表达自己的自豪、赞美之情

《回顾·拓展二》总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次回顾拓展共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三大板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回顾本组课文,总结收获。

2、背诵并积累《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3、读“趣味语文”,领悟标点符号的妙用。

过程与方法:

交流阅读,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学生学习、积累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交流学到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难点:

理解“日积月累”中的古诗。

三、教法:

引导、点拨

四、学法:

交流、复读等。

五、课前准备:

复习本单元所学。

六、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

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

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