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复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261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竞赛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竞赛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竞赛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竞赛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竞赛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竞赛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竞赛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竞赛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竞赛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竞赛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竞赛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竞赛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竞赛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竞赛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竞赛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竞赛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竞赛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竞赛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竞赛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竞赛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竞赛复习题.docx

《竞赛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竞赛复习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竞赛复习题.docx

竞赛复习题

中央控制室操作员职业技能竞赛复习题

1、一级筒出口气体温度反映了生产环节上的哪些问题?

一级筒出口气体温度反映了在预热器内物料与气体热交换的效果、来料情况、整个系统温度的高低、有无漏风等问题。

2、一级筒出口气体温度高低会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温度过高时,会影响排风机、收尘器的安全运转,使热耗增加;温度过低时,对生料的预热效果不好。

3、一级筒出口气体温度的控制范围是多少?

如何调节使之在正常范围变化?

一般控制范围时320~360℃.当喂料量正常、系统其他测点温度正常、系统通风量正常时,该参数会在正常范围内变化。

如果有冷风门则可以调节其开度。

4、窑门罩压力反映了生产环节上的哪些问题?

它可以反映入窑二次风风量的多少。

5、窑门罩压力高低会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压力高时,尤其是出现正压时,窑头的热气体会携带大量热熟料从窑门罩喷出,很危险的;压力低时,说明入窑二次风小,会降低窑内温度,影响窑内熟料煅烧。

6、窑门罩压力的控制范围是多少?

如何调节使之在正常范围变化?

一般控制范围在-20~-50Pa。

可通过调节窑头排风机入口阀门开度使它在正常范围变化。

7、分解炉出口温度反映了生产环节上的哪些问题?

它可以反映在分解炉内燃料燃烧和物料分解的情况。

8、分解炉出口温度高低会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温度高时可能引起炉后系统物料过热结皮堵塞,甚至会烧坏分解炉。

·

9、窑内火焰温度高低如何判断,他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火焰温度高有利于熟料的煅烧,但温度过高会导致物料过烧或结大块,甚至烧坏窑皮及衬料;火焰温度低会导致物料生烧,使游离钙含量升高。

10、窑尾负压压力高低会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压力高时,说明窑内流体流动的阻力较大,会降低窑内的通风量,进而影响窑内燃料的燃烧;压力低时,窑内通风量大,会降低分解炉通风量,影响分解炉内燃料燃烧。

11、窑尾负压压力的控制范围是多少?

如何调节使之在正常范围变化?

一般控制范围时-200~-300Pa。

可通过调节窑尾高温风机阀门开度、三次风管阀门开度使该参数在正常范围内变化,若是因窑内结圈引起的则要及时处理结圈。

12、正常情况下窑体表面温度从窑头到窑尾的温度变化怎样,最高部位正常情况下在什么部位,过高会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正常情况下窑体表面温度从窑头冷却带温度偏低些200℃左右,烧成带根据窑皮的薄厚温度在250-350℃左右,过渡带300℃左右,过渡带至窑尾200℃左右。

最高部位正常情况下在烧成带部位。

温度过高时说明窑内的温度过高,或窑皮变薄若不及时处理会烧坏窑内的窑皮及衬料,甚至造成红窑现象。

13、窑体表面温度的控制范围是多少?

如何调节使之在正常范围变化?

一般控制范围低于380℃.此时应密切关注筒体温度扫描曲线,及时调节窑内工况,稳定热工制度。

14、窑头出现正压时有何现象?

表现为窑门罩压力值为正压。

15、窑头出现正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可能的原因:

一是窑头排风机排走的废气量减少,使得入窑二次风量增加;二是窑尾出现塌料情况。

16、如何处理窑头出现正压的问题?

对于第一种情况处理比较简单,只要开大窑头排风机的阀门就可以了;对于第二种情况则比较复杂,需要按塌料情况处理。

17、分解炉出口温度过高时有何现象?

分解炉出口温度升高时会伴随着五级筒入口温度升高。

若是因为某级旋风筒堵料造成的,还会伴随着旋风筒锥体压力的变化。

18、分解炉出口温度过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①喂料量变小或断料②分解炉以上某级旋风筒堵料③分解炉喂煤量过大④三次风量过大⑤热电偶失灵

19、如何处理分解炉出口温度和负压过高的问题?

①检查断料、料少的原因②停料、捅料、吹堵③减少喂煤量,检查回路④适当关小三次风阀门开度⑤检查或更换热电偶

20、如何处理窑尾负压过高的问题?

首先看窑尾风机的阀门开度或转速、三次风管阀门开度有无变化。

若无变化,则表示窑内有结圈时气体流动阻力变大。

此时,需要处理结圈。

21、如何处理窑尾负压过低的问题?

首先看窑尾风机的阀门开度或转速有无变化。

若无变化,则表示三次风管内通风量增大。

此时,应关小三次风管阀门开度,以增加窑内通风量。

22、窑体表面温度过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可能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窑内火焰温度过高;二是窑内窑皮甚至耐火砖变薄。

23、如何处理窑体表面温度过高的问题?

对于第一种原因,采取的对策是:

迅速减煤,降低火焰温度;对于第二种原因,采取的措施是补挂窑皮,若确认出现红窑则需停窑,更换耐火砖。

24、窑尾高温风机入口气体压力过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高温风机阀门开度增大或风机转速增加。

2、烧成系统阻力增加。

25、窑体托轮瓦温度过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可能的原因有三种:

一是托轮瓦缺油或缺冷却水;二是润滑油杂质过多或瓦内进异物;三是拖轮受力不均。

26、如何保证窑系统最佳稳定的热工制度?

为了保证窑系统良好的燃料燃烧和热传递条件,从而保证窑系统最佳稳定的热工制度,在生产中必须做到生料化学成分稳定,生料喂料量稳定,燃料成分稳定,燃料喂入量稳定和设备运转稳定,即五稳保一稳,这是水泥生产中最重要的工艺原则。

27、简述烧成系统的生产工艺流程。

煤粉-计量-输送泵

↓↓

喂料系统-预热器-分解炉-窑-篦冷机-破碎机-熟料库-水泥制成

28、烧成系统风量的调节原则是什么?

窑头一次风量的调节应以保持适当的火焰形状和温度分布,满足熟料烧成需要为原则;分解炉一次风量的调节应以满足炉内煤粉燃烧完全为原则;入炉三次风的调节应以保持窑、炉用风比例适宜,窑内通风适当为原则;总排风量的调节应以满足生料悬浮需要和燃烧燃烧需要,保持适宜的窑、炉过剩空气系数为原则。

29、篦冷机堆雪人或入料口堵塞的原因有哪些?

①因生料从难烧料向易烧料转变时或煤粉热值由低转高时没及时调整,窑前温度高,出窑熟料温度高或含低熔点的碱成分增加液相量过多,存在烧流或烧粘现象。

②配料不当,KH、SM偏低,液相量偏多,出窑熟料发粘。

③篦冷机的篦床结构不合理,操作不合理导致熟料结粒不均匀,冷却机操作控制不当等,下料口处积料过多,没能及时推走或一室风机阀门开度过小对物料没及时冷却。

④因配料不当,熟料SM过高,窑前出现飞砂料,造成结粒不均,一室上的大块料没能及时推走,如冷却效率较低,粉尘循环加剧造成细料往上粘结或挂壁粘结。

⑤煤灰份高,使物料液相量增加。

⑥火焰变形,煤粉掺入物料产生不完全燃烧;未完全燃烧的煤粉颗粒发生二次燃烧。

⑦有前结圈。

⑧定检后,长时间烘窑,窑内灰份大量沉积,液相量较多,转窑和投料不及时,窑内温度长时间过高,致使窑内残留物过烧,烧流或烧粘。

因冷却不及时,在固定篦板上粘结成雪人。

⑨责任心不强,篦床跳没发现,造成物料堆积。

30、篦冷机堆雪人或入料口堵塞应如何进行操作调整和处理?

①适当减煤降低烧成带温度;②合理配料,控制好三率值;③合理控制好篦冷机用风量,落料端如有积料及时处理。

④调整火焰强度及位置,防止煤粉掺入熟料;⑤提高窑速,缩短物料在烧成带停留时间;⑥将煤管移至窑内,降低出窑熟料温度。

在篦冷机前部加装空气炮,定时放炮清扫;或定期人工点检。

⑦按规定及时转窑,避免灰份过高沉积;控制合理窑内煅烧温度,尾温不要过高,并及时投料,在投料时掌握好头煤量及加煤时间,防止窑内温度长时间过高,造成物料发粘。

控制适宜窑速和冷却风量。

⑧当出现窑内料子发粘,严重时,应减煤降温提高窑速,增大落料端冷风量提高篦速,防止粘料入篦冷机形成雪人。

⑨当发现篦冷机工况恶化时应及时调整,特别是红河产生时,应及时将篦速打快,高温区冷却风机档板开大,保证出窑熟料能及时得到冷却,同时保证入窑二次空气量不会减少太多,维持窑内热工制度稳定。

当发现雪人形成时,应及时通知现场巡检工采用放炮或顶杆将雪人清除,以免继续恶化。

若雪人较大时,应视情况减产运行。

直至将雪人清除,还要防止清出的大块卡破碎机下料口。

31、怎样挂窑皮?

①应当把窑烤的的均匀,使物料到烧成带能有适当的液相,既能产生化学反应,又布因温度高而损坏耐火砖。

②为了容易挂窑皮,应保证火焰、物料、砖表面温度差也窑小,也就是说既能成为合格熟料又防止火焰冲刷太快,掉的的速度太大形不成窑皮。

因此要保证火焰顺畅,不顶着火烧,不出现生烧料。

所以烤窑时应特别注意,投料后窑确保分解率正常。

③保证窑速均匀。

窑外分解窑一定要按要求加料,确保窑速均匀。

④随时根据窑筒体温度与窑前观察到的窑皮情况调整火焰与窑内通风。

⑤当投料到75%时稳定一段时间,巩固窑皮,确保窑皮质量,达到长期安全运转目的。

32、窑头一次风跳停时应如何操作?

①窑正常运行时一次风机突然跳停,立即启动事故风机。

②如果一次风机暂时无法启动,时间较短,系统不需要止料。

如果长时间无法启动,为防止喷煤管受热发生弯曲,窑系统必须止料。

必要时接压缩空气冷却或者拔出喷煤管。

③烘窑时,如窑门罩内温度不高于200℃,不必特殊处理。

33、掉大窑皮时窑的操作要领是什么?

1、调整火焰位置,保证火焰顺畅。

2、减料,数分钟后加快篦速,待一室压力上升后减窑速。

待窑内恢复正常后缓慢提高窑速。

3、调整窑筒体冷却风机位置。

34、窑头火焰偏短的原因是什么?

1)窑头负压偏小,甚至出现正压。

2)二次风温度高,煤粉燃烧速度快。

3)窑内结圈、结厚窑皮,或预热器系统结皮堵塞。

4)燃烧器内流风太大,外流风太小。

5)煤粉质量好,着火点低,燃烧速度快。

这种情况下,细度可以适当放宽

35、窑头或冷却机回窑熟料粉尘量太大的原因是什么?

1)烧成带温度偏低,熟料烧成不好,fCaO含量高。

2)回转窑L/D值偏大,人窑生料CaC03分解率又控制太高,使新生态CaO和C2S在较长的过渡带内产生结晶,活性降低,形成C3S较为困难,容易产生飞砂料。

3)n太高,液相量偏少,熟料烧结困难,也容易产生飞砂料。

  

4)窑头跑生料。

5)冷却机一室高压风机风量太大。

6)大量窑皮垮落,而这种窑皮又比较疏松。

36窑头回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冷却机废气风机阀门开度太大。

②熟料冷却风机出故障或料层太致密,阻力太大,致使冷却风量减少。

在冷却机废气风机开度不变的情况下,必将从窑内争风。

③窑尾捅灰孔、观察门突然打开,系统抽力减少。

④窑内结圈,系统阻力增加,窑头负压减小甚至出现正压。

37、窑系统增产节能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发挥题:

从供煤、原料、用风、密封、机电仪设备、耐火材料、操作方面论述)

 

1、一级筒出口温度过高的原因?

如何操作?

①投料量少拉风过大或断料。

②分解炉出口温度控制较高,系统温度也随着增加。

③煤粉过粗,被带到一级筒继续燃烧。

④系统风煤配合不好,造成C1出口废气温度高。

⑤温度计损坏。

①如果是断料查明原因及时恢复;如果是喂料太少则应增加喂料或降低窑尾排风。

②减少尾煤用量,控制分解炉出口温度在合理范围内。

③调整煤粉细度。

④稳定煅烧,加强风煤配合,防止不完全燃烧。

⑤热电偶坏,则须更换。

2、窑尾负压增大的原因?

如何操作?

窑尾负压增大表明通过窑内的风量发生了变化。

(1)窑内有结圈、结球或长厚窑皮。

(2)窑尾烟室、斜坡结皮。

(3)入炉三次风阀开度小或管道积灰、衬料脱落堆积。

(4)高温风机拉风量增加。

(5)窑内料层增加,导致窑内阻力增大。

(6)飞沙严重。

(1)调整燃烧器位置处理。

(2)现场清理。

(3)根据情况适当开大阀板。

(4)查看风机转速、阀门开度。

(5)适当减料或提高窑速。

(6)查看物料变化情况,调整处理。

3、窑电流居高不下的原因?

如何操作?

(1)窑内过热、烧成带长、物料在窑内被带得很高。

如果是这样要减少燃料或增加喂料量;

(2)窑长了窑口圈、窑内物料填充率高,由此引起熟料结粒不好,从冷却机返回窑内的粉尘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要适当减少喂料量,并采取措施烧掉前圈。

(3)熟料结粒差。

由于各种原因熟料粘散,物料由翻滚变为滑动,使窑转动困难。

(4)拉风过大温度后移,窑皮长或厚,这时要缩短火焰、压短烧成带。

4、使用劣质煤时如何操作?

劣质煤的灰分高对火焰影响较大,火焰形状不好,是浑浊状,高温部分不完整,易产生不完全燃烧,窑温、炉温易产生波动,应采取下述措施:

①控制好煤粉水份、细度,尽量低些;②不易用大风大煤,适当开大燃烧器内风;③控制好窑前温度,加强预热器分解的稳定;④加强冷却机操作,提高二、三次风温;⑤定期活动煤管的位置,防止煤灰在一处沉积。

⑥发现有厚窑皮、圈及时处理。

⑦加强窑尾结皮的检查清理,确保窑内通风良好。

5、烧成带温度高,窑尾温度低有何现象?

怎样处理?

⑴表现:

①黑火头短,火焰也短,火焰、窑皮和物料温度均高,整个烧成带白亮耀眼.②生料“黑影”离窑头近,熟料粒度粗,被窑壁带起高,立升重高而游离钙也高。

⑵原因:

①煤质好,二次风温高,煤燃烧速度快,发热集中,使烧成带温度很快提高。

②排风小,火焰拉长,火焰高温部分集中。

③窑后有结圈,或厚窑皮,影响通风,火焰短,形成短焰急烧。

⑶处理:

①开大排风,拉长火焰,提高尾温到正常温度.②适当调整减慢煤粉燃烧速度,降低烧成带温度③将煤嘴向窑内延伸,使火焰拉长,提高尾温。

④适当关小三次风总阀,增加窑内拉风。

6、造成煤粉后燃烧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

①煤灰份高、水份大、细度粗造成燃烧速度慢。

②系统排风或窑炉用风风比例不当,燃烧空气不足。

③燃烧器调整不当,风煤混合不好。

④窑前温度低,二次风温低、燃烧不好。

⑤窑内填充率过大,窑前温度不易控制。

⑥窑头用煤过多。

解决的措施:

1)在操作中搞好风、煤、料、窑速、篦速的配合,做到煤在烧成带燃烧充分。

2)适当控制煤粉细度,保证煤粉在高温带的时间能够完全燃烧。

3)调整好燃烧器,缩短煤粉的燃烧时间。

4)加强篦冷机的操作,提高二次风温

7、红窑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①原因:

一般是窑衬太薄或脱落,火焰形状不正常,窑内温度波动大造成垮窑皮等原因造成。

②处理措施:

a、窑筒体所出现的红斑为暗红,并出现在有窑皮的区域时,这种情况一般为窑皮跨落所致。

这种情况,不需停窑,但必须作一些调整,如改变火焰的形状及位置,避免温度最高点位于红窑区域,火焰偏料偏下调整,适当窑头减煤,窑内温度不要控制过高,适当减料,降低窑速,控制好结粒,窑内温度不要波动过大,并将窑胴体冷却风机集中对准红窑位置吹,使窑胴体温度尽快降低,如窑内温度较高,还应适当减少窑头喂煤量,降低煅烧温度。

总之,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将窑皮补挂好,使窑胴体的红斑消除。

b、掉砖红窑,红斑为亮红,并呈一定形状(砖形),这种红窑一般是由于窑衬脱落引起。

这种情况必须停窑。

但如果立即将窑主传动停止,将会使红斑保持较长的时间,因此,正确的停窑方法是止料、降低头煤,保持、维持燃烧状,窑主传动慢转,降温,窑内进行倒料。

同时将窑胴体冷却机集中对准红窑位置吹,使窑胴体温度尽快下降。

待红斑由亮红转为暗红时,再转由辅助传动翻窑,并做好红窑位置的标记,为窑检修做好准备。

8、偶然出现较高熟料游离氧化钙含量时,应如何操作?

①根据煅烧状况如温度没有异常可能是取偏料了现场取料观察。

如温度偏低应立即加煤调整。

过于偏低应减少喂料,减料多少根据窑内状况程度而定。

但不宜一次减料过大,要保持预热器出口温度不能升得过快过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②掉窑皮或塌料量引起的温度波动时如影响不大时,可适当减慢窑速、调整喂煤量控制好系统温度。

如果脱落较多窑皮或塌料严重,应大幅度降低窑速、投料量,待温度好转后慢慢恢复正常运行。

③因操作失误、窑炉风煤比例不当、窑速过慢、箆冷机操作不当入窑风温过低、系统拉风过大等原因应及时分析、渐渐调整。

9、烟室结皮的现象、原因?

怎样处理?

⑴现象:

①顶部缩口部位结皮:

烟室负压降低,三次风分解炉出口负压增大,且负压波动很大。

②底部结皮:

三次风解炉出口及烟室负压同时增大,窑尾密封圈外部伴随有正压现象。

⑵原因:

①窑内通风不良,煤质差,硫含量高;煤粉燃烧不好,火点后移,温度过高。

②烟室斜坡耐火材料磨损不平整,造成拉料。

窑尾密封不好,窑尾漏风严重。

③窑炉用风不当,窑内通风过大,造成火点后移或窑尾温度烧的过高。

④配料不当,料子过软。

生料成份波动大,KH忽高忽低。

⑤生料中有害成份(硫、卤、碱)高。

有害成份内循环严重。

⑥燃烧器调整不当。

⑶处理措施:

①窑运转时,要定时清理烟室结皮,可用空气炮清除,效果较为理想。

如果结皮严重,空气炮难以起作用时,从壁孔人工清除,特别严重时,只能停窑清理。

②在操作中应严格执行要求的操作参数,三班统一操作,稳定热工制度,防止还原气氛出现,确保煤粉完全燃烧。

当生料和煤粉波动较大时,更要特别注意必要时,可适当降低产量。

10、投料阶段如何避免跑生料?

由于跑生料前有很多征兆,且物料通过窑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如果在发现跑生料前能采取一些措施,是可以避免或减小到最低程度的。

①投料切勿操之过急,窑内温度和系统蓄热能力必须达到一定程度。

投料前窑速提到1.5-2.0rpm,确保窑内均匀受热。

当物料到达烧成带后,根据情况减慢窑速,同时掌握好头煤用量控制好窑前温度。

防止过烧和用煤过少温度偏低。

②投料时,喂料量不要加得过,加料速度要根据窑电流上升情况和窑前温度判断。

特别是新窑或长时间停窑投料时更应注意。

③在投前开启分解炉喂煤组,炉内开始喷煤,分解炉出口温度升到850℃以上再拉风投料,以保证第一股料的分解率,保证窑尾温度平稳上升。

④加料时应本着先提窑速后加料的原则。

根据具体情况每次5-10T/h,且不要过于着急。

随着投料量的增加头煤、系统拉风量适当增加。

⑤当发现有跑生料的征兆时,应及时降低窑速、适当加煤,保持分解炉正常的出口温度。

如果尾温还在下跌且窑电流下降没有减缓的趋势则应通知现场巡检工插油枪喷油。

跑生料严重时停窑重新升温投料。

11检修完毕如何组织点火前的准备工作,直到点火?

答:

(1)预热器系统、窑内、篦冷机系统、各输送设备、储存设备是否有遗留杂物,是否有人逗留,确认安全后,通知岗位进行单机试车。

(2)确认现场检修完毕并安全后通知现场给各设备送电。

确定中控室画面各参数是否异常。

(3)联动试车观察各设备电流、温升是否异常。

(4)通知现场准备点火工具和开启油泵。

(5)通知煤磨准备开启煤磨。

(6)开启一次风机,并调整转速,使火焰顺畅。

12用页岩和粉砂岩作为粘土质原料为什么有利于熟料烧成?

答:

页岩是具有页理的粘土岩,其颗粒大小一般在0.0039㎜以下;而粉砂岩的粒径50%以上在0.025~0.0039㎜,均在0.08㎜方孔筛以下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

更为重要的是,这类岩石是在海相中沉积而成的,经历了严格的机械分选作用,颗粒大小均齐,几没有大颗粒的石英砂存在,不至于出现选择性粉磨,所制备的生料0.2㎜方孔筛筛余量明显降低,自然有利于烧成。

13急冷对熟料质量有何作用?

答:

防止C3S晶体长大而强度降低且难以粉磨,防止C3S分解和C2S的晶型转变使熟料强度降低,减少MgO晶体析出,使其凝结于玻璃体中,避免造成水泥安定性不良,减少C3A晶体析出,不使水泥出现快凝现象,并提高水泥的抗硫酸盐性能,使熟料产生应力,增大熟料的易磨性,急冷还可以收回热量,提高热的利用率。

14规定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各有什么作用?

答:

初凝时间:

满足水泥浆搅拌、浇注成型所需时间。

终凝时间:

保证成型后尽快具有强度,保证施工进度。

15何为分解炉的旋风效应和喷腾效应?

旋风效应:

当气流携带料粉作旋流运动时,由于密度的不同,料粉及煤粉将靠近炉壁,碰撞减速,形成旋风效应。

从而使料粉运动速度滞后于气流,延长料粉在炉内停留时间。

喷腾效应:

当形成喷腾运动时,由于气体与料粉的密度不同,料粉及煤粉将被抛向炉壁,碰撞失速,形成喷腾效应,从而使料粉运动速度滞后于气流,延长料粉在炉内的停留时间。

16发生结皮、堵塞的原因是什么?

答(要点):

原燃料中带入的碱(R2O)、氯(CL-)、硫(SO3),在预分解窑中循环、富集,在局部超温情况下,形成低熔点矿物,形成结皮,严重时造成堵塞。

操作时温度控制过高;其它异物堵塞。

 

17试分析回转窑烧成带温度低、窑尾温度高的原因,如何调整解决?

答:

原因:

①排风量过大,将火焰拉长,使火焰的高温部分后移;②煤的灰份高,挥发份低,细度粗,水分大,这样燃烧速度变慢,使火焰拉长,高温部分后移。

处理:

①通过调节三次风闸板和拉风量,适当减小窑内风速,缩短火焰,降低窑尾温度;②降低煤粉细度和水分,加强风煤配合;③看喷煤管是否合理,如不合理适当调整。

18窑皮是如何形成的?

正常操作中如何保护好窑皮?

形成窑皮主要是在高温下物料与耐火砖表面化学反应,另外当物料形成液相与耐火砖接触,物料盖住耐火砖,耐火砖向外散热,液相冷凝就粘结在窑的内表面形成了窑皮。

当暴露在外面受到火焰高温作用,又融化掉一部分和受物料的冲刷损坏,物料粘结与脱落时周而复始的。

当粘结大于脱落,窑皮就增厚,当脱落大于粘结,窑皮就减薄,当粘结与脱落相等时就挂好窑皮,一般在200~300mm。

①保持热工制度稳定②保持火焰形状和位置的正确③防止局部高温,防止顶火过烧,严防火焰冲刷窑皮④及时检查窑皮,窑皮不好须及时采取措施补挂⑤窑加强窑的升温及停窑的保温工作,防止窑皮跨落。

19分析篦冷机“堆雪人”的原因?

答:

①出窑熟料温度过高,发粘。

出窑熟料温度高的原因很多,比如煤粉落在熟料上燃烧,煤嘴过于偏向物料,窑前温度控制的过高等,落入冷却机后堆积而成“雪人”;②熟料结粒过细且大小不均。

当窑满负荷高速运转时,大小不均的熟料落入冷却机产生离析,细粒熟料过多地集中使冷却风不易通过,失去高压风骤冷而长时间在灼热状态,这样不断堆积而成“雪人”;③由于熟料的铝率过高而造成。

铝率过高,熔剂矿物的熔点变高,延迟了液相的出现,易使出窑熟料发粘,入冷却机后堆积而成“雪人”

20影响碳酸钙分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①石灰石的种类和物理性质。

结构致密,晶体粗大分解速度慢,而微晶或隐晶分解温度低,分解速度快。

②生料细度和颗粒级配。

生料细度越细,颗粒均匀,分解速度越快。

③生料分散程度。

生料悬浮分散,相对增大颗粒的传热面积,分解速度加快。

④反应温度。

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分解速度加快。

⑤周围介质中二氧化碳的分压。

加强通风,有利于碳酸钙的分解。

⑥生料中粘土质的性质。

粘土质组分的活性大,很快与新生的氧化钙起反应,有助于碳酸钙的分解。

21碱集料反应?

水泥中的碱(NaO,K2O)与砼集料中的活性物质反应,生成碱硅酸盐膨胀。

导致砼开裂。

22产生黄心料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答:

黄心料产生的原因从理论上讲是由于有还原气氛的存在,使熟料中的三价铁被还原成二价铁二产生黄心料。

实际生产中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配料中三率值不合理,烧结范围窄,液相提前出现结大块。

(2)由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还原气氛,导致黄心料。

(3)窑内物料填充率过高,喂煤过多产生黄心料。

(4)窑头喂煤量过多,煤粉大量落在物料上而产生致密的黄心料。

处理时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1)调整配料方案。

(2)加强风煤料的配合,减小入窑煤粉的细度和水分,各监控参数要合理,稳定窑的热工制度。

(3)控制窑内物料的填充率要合理,喂料和喂煤量不可过多。

(4)控制烧成带的温度,防止大的波动,杜绝为生产黄心料创造条件。

23一次风大,火焰反而短(内外风不变时),分析是否符合理论?

答:

一次风大,吹力大射程远,火焰应长,但在实际操作中影响火焰长短的因素很多。

如煤粉的燃烧速度对火焰的影响就比较大,速度快火焰短,反之则长。

当一次风大时不仅射程远,燃烧速度也快。

当燃烧速度对火焰的影响大于射程远近的影响时,则火焰的变化主要应是煤粉的燃烧速度,会出一次风大,火焰大,因此合乎逻辑。

24分析窑电流大的原因?

答:

(1)窑内温度过高,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