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314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2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9.1.3隧道通风安全措施................................-37-

铁骑山一号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范围、依据和原则

1.1编制范围

新建兴国至泉州铁路宁泉段工程XQNQ-4标段,铁骑山一号隧道(起讫里程:

DK292+904~DK296+260)全部工程项目。

1.2编制依据

1.2.1安全生产法及管理条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

(7)《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3);

(8)《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

(9)《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

(10)《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

(1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

(12)《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7);

(13)《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5);

(14)其它国家和地方安全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地方有关标准、规范等。

1.2.2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3)《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4)《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

(5)《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

(6)《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

(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9)《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10)《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2)设计文件、地质报告;

(13)我单位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方法以及多年从事铁路施工经验等;

(14)本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及相关文件。

1.2.3业主文件、规定

(1)新建兴国至泉州铁路宁泉段工程XQNQ-4标段业主发布的招标施工文件、图纸、会议纪要等文件,工程施工图,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等。

(2)国家和铁路总公司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以及有关安全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当地有关规定。

(3)工程实施前有关的函件(含业主、与施工单位的有关会议纪要、下发的指导性文件)等。

1.3编制原则

1.3.1按技术先进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认真阅读、研究图纸和规范文件,结合对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等要求及工程实际编制。

1.3.2坚持专业化施工,安排经验丰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

1.3.3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严格要求。

1.3.4坚持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的原则,隧道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3.5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解决施工难题,加强科技开发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努力降低施工成本。

2、工程概况

铁骑山一号隧道进口里程DK292+904,出口里程DK296+260,全长3356m,全部为单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103m。

隧道进口端DK292+904~DK293+380.35位于R=2000m的左偏曲线上,DK293+380.35~DK294+492.92位于直线上,DK294+492.92~DK295+484.13位于R=200的右偏曲线上,DK295+484.13~DK295+644.24位于直线上,DK295+644.24~DK296+260位于R=2000的左偏曲线上;

隧区为丘陵~低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

地面高程433~533m,相对高差30~100m,自然横坡一般15°~40°,隧道进出口土层较厚,植被发育。

隧道进口附近有林场道路,交通不便,隧道出口有公路、村道,交通条件较便利。

3、地质概况

(一)岩性

区内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粉质黏土、粗角砾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兜岭群圆盘组(Jy)凝灰质砂岩及晚侏罗世古竹俺前坪超单元(J3A)花岗岩。

地层分述如下:

<9-2>粉质黏土(Q4dl+el):

黄褐色,硬塑,成分以粘粒为主,土质较均,手捻具粘滞感,手搓可成条。

广泛分布于缓坡,厚0~5m,属Ⅱ级普通土。

为D组填料。

<19-1>凝灰质砂岩、炭质页岩(Jkb):

砂岩呈灰黑色、褐黄色,层状结构,中薄层,炭质页岩呈黑色,页理明显,岩质极软,和砂岩呈互层。

全风化层(W4)呈砂土状,厚0~10m。

属Ⅲ级硬土,D组填料;强风化层(W3)岩体破碎,岩心以块状为主,少量短柱状,厚2~20m,属Ⅳ级软石,C组填料;弱风化层(W2)属Ⅳ级软石,B组填料。

页岩不宜做填料。

<27-3>凝灰质砂岩(Jy):

褐黄色、青灰色,砂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全风化带(W4)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呈砂土状,厚0~6m,属Ⅲ级硬土,D组填料;强风化带(W3)岩石风化剧烈,多见有铁锈,岩石不新鲜,质软,锤击易碎,取芯破碎,以碎块状为主,厚1~24m,属Ⅳ级软石,C组填料;弱风化带(W2)节理裂隙较发育,多呈闭合状岩石新鲜,取芯较完整,多呈短柱~柱状,少量块状,属Ⅳ级软石,B组填料。

(二)地质构造及地震

隧址区地表大部分地段被土层覆盖,受区域性构造影响,岩层局部揉皱现象严重,产状紊乱,下伏基岩为凝灰质砂岩、炭质页岩,隧道附近产状主要为N50°W/75°N、E-W/37°,N56°W/43°S。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划分,隧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

(三)水文地质

1)地表水

隧区内地表水为沟水及水田水,水量随季节性波动,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发育。

2)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发育于沟槽及缓坡覆盖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富水性较差;基岩裂隙水主要发育于凝灰质砂岩中,该层基岩裂隙发育,水量较丰富,地下水较发育。

3)隧道涌水量预测

经对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大气降水、地表水的直接入渗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隧道穿越不同含水岩系,地下水位不一,地下水渗透性亦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本次根据隧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隧道涌水量预算,隧道涌水量采取降雨入渗系数法和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分布进行计算。

经综合比较,推荐隧道涌水量:

Qs=5654m3/d,Q最大=11308m3/d。

隧道穿越区地下水分布受构造、岩性控制,水文地质边界条件较为复杂,实际涌水量可能与预测值有一定偏差。

隧道在接触带为地下水富集区,易发生突水、突泥。

4)水化学特征

经取地下水样试验,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判定,其侵蚀性及环境作用等级判释如下表:

取样里程

水质类型

根据TB10005-2010,在环境作用类别为

化学侵蚀环境、氯盐环境时,水中

盐类结晶

SO42-

酸性侵蚀

Mg2+

侵蚀性CO2

Cl-

环境作用等级为

对混凝土结构侵蚀等级为

地下水

DK290+020

HCO3-.Cl-—Na+型水

H1

据桥址区取地表及地下水样试验,水质类型为CO3-.Cl-—Na+.型水,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在环境作用类别为化学侵蚀环境、氯盐环境及盐类结晶破坏环境时,地下水中酸性侵蚀对混凝土结构侵蚀等级为H1。

4、铁骑山一号隧道风险因素

4.1铁骑山一号隧道风险明细表

序号

分段里程

风险事件

成因

起始里程

终止里程

1

DK292+904

DK292+913

边仰坡滑塌

明洞

2

DK292+913

DK292+920

边仰坡滑塌

明洞

3

DK292+920

DK292+935

塌方

凝灰质砂岩

4

DK292+935

DK293+090

塌方

凝灰质砂岩

5

DK293+090

DK293+385

塌方

凝灰质砂岩

6

DK293+385

DK293+415

塌方

凝灰质砂岩

7

DK293+415

DK293+435

塌方

凝灰质砂岩

8

DK293+435

DK293+485

塌方

凝灰质砂岩

9

DK293+485

DK293+505

塌方

凝灰质砂岩

10

DK293+505

DK293+545

塌方

凝灰质砂岩

11

DK293+545

DK293+605

塌方

凝灰质砂岩

12

DK293+605

DK293+720

塌方

凝灰质砂岩

13

DK293+720

DK294+600

塌方

凝灰质砂岩

14

DK294+600

DK294+870

塌方

凝灰质砂岩

15

DK294+870

DK295+410

塌方

凝灰质砂岩

16

DK295+410

DK295+505

塌方

凝灰质砂岩

17

DK295+505

DK295+845

塌方

凝灰质砂岩

18

DK295+845

DK295+920

塌方

凝灰质砂岩

19

DK295+920

DK295+986

塌方

凝灰质砂岩

20

DK295+986

DK296+034

塌方

凝灰质砂岩

21

DK296+034

DK296+050

边仰坡滑塌

明洞

22

DK296+050

DK296+185

塌方

凝灰质砂岩

23

DK296+185

DK296+220

塌方

凝灰质砂岩

24

DK296+220

DK296+235

塌方

凝灰质砂岩

25

DK296+235

DK296+260

边仰坡滑塌

明洞

26

DK292+904

DK296+260

有害气体

炭质砂岩夹炭质页岩

4.2风险分析辨识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中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报告,隧道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风险有突水、突泥,塌方,危岩落石等。

坍塌对隧道施工会造成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对工程安全、施工人员安全、设备安全受到极大的危害。

另外其他的风险还有:

火灾与爆炸、触电、车辆伤害、物体打击、高处作业坠落等。

结合本标段隧道施工特点和地质情况,对风险进行辨识,具体见表1。

表1铁骑山一号隧道风险因素与控制措施表

序号

作业活动

存在的风险

可能导致的事故

控制措施

 

1

隧道洞口开挖

洞口仰坡未能及时处理造成坍塌

坍塌

及时对洞口仰坡进行防护

洞门边坡有裂缝未能及时处理造成坍塌

坍塌

对裂缝处喷锚防护

洞口重叠作业没有防护措施砸伤施工人员

物体打击

安设防护设施,加强个人防护

在洞口高处作业时没有按规定防护人员坠落

高处坠落

按规定施作防护设施,加强个人防护

洞门开挖时没有按规定从上往下挖造成坍塌

坍塌

开挖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作业

施工人员没有戴安全帽被落石砸伤

物体打击

加强检查及个人防护,班前教育

洞顶危土、石坍塌

坍塌

每天清理边坡松散物、加强检查

洞顶没有及时支护,雨后造成坍塌

坍塌

及时支护,加强检查

 

2

隧道开挖时

危险部位未警示牌,施工人员误入受伤

物体打击

设警示牌,拉栏杆

隧道爆破后无专人对危石进行处理,造成危石坍塌伤人

坍塌

设专人及时处理危石

隧道发生有害气体中毒

有害气体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加强气体检测频次。

非施工人员没有防护进入工作面被机械撞伤

机械伤害

警示牌提示,专人盯控

支护不牢、不及时支护

坍塌

加强检查

钻眼前没检查滚石伤人

坍塌

加强检查

风钻操作不当伤人

机械伤害

加强检查

作业人员打干风枪,粉尘危害身体健康

职业病

佩戴防护口罩

作业台车固定不牢造成作业人员坠落受伤

高处坠落

加强检查,按要求将台车固定

漏电保护失灵,电钻漏电伤人

触电

加强电路检查

台车进出洞无人指挥伤人

机械伤害

专人指挥

 

3

 

爆破作业

 

作业人员没完全撤离时、撤离距离近起爆,炸伤人员

爆炸

按规定将人员撤离至安全距离后方能起爆

发生岩爆伤人

爆炸

在掌子面及其附近岩爆地带加挂铁丝帷幕,加强个人防护

爆破作业后哑炮未排除,工人开始作业

爆炸

爆破作业后在规定时间由爆破员检查完工人方能作业

装药时带有火源,发生爆炸

爆炸

装药前对作业人员进行检查,没收火源

使用电雷管或毫秒雷管时作业场所有静电

爆炸

使用防静电雷管,规范作业场所用电

钻眼与装药作业时没有安全措施发生爆炸

爆炸

制定钻眼和装药作业安全措施并实施

炮工穿化纤衣物引起爆炸

爆炸

禁止穿化纤衣物,必须穿防静电衣物

用铁钎装药发生爆炸

爆炸

使用木质炮棍装药

瞎炮用铁器违规处理时发生爆炸伤人

爆炸

按规定对瞎炮进行处理

在间距小于50米坑道从事爆破作业时,相临坑道受振动发生坍塌,造成作业人员受伤

爆炸

采用弱爆破进行作业

在隧道接近15m时没有按规定将一头停下来,两头同时作业发生事故

爆炸

在隧道接近15米时停止一方作业

围岩破碎,没支护好从事爆破时伤人

爆炸

对破碎围岩按要求进行支护后作业

未按规定设置警戒,飞石伤人

爆炸

设置警戒区及防护措施

 

4

隧道爆破装药作业

在施工人员没有撤离时爆破工开始装药

爆炸

施工人员撤离后爆破工方能装药

用明火起爆伤人

爆炸

禁止明火起爆

热炮眼装药爆炸

爆炸

待炮眼冷却后方能再次装药

爆破危石未排除开始作业砸伤人员

坍塌

将危石排除后方能开始作业

装药前有松动石块未处理砸伤人员

坍塌

对现场进行检查,将松动石块清理

残炮眼上继续打眼,发生爆炸伤人

爆炸

禁止残炮掩上继续打眼

爆破工无手电光线不足伤害

爆炸

爆破工配备具有安全电压的手电

钻孔与装药距离近或与装药人员不分区爆炸伤人

爆炸

钻眼和装药分区作业

洞内的炸药、雷管无人看守发生爆炸

爆炸

安排专人对炸药、雷管等进行看守

库房内有火种没有得到杜绝

爆炸

禁止携带火种进入火工品库房

无警示牌无关人员误入爆破区被炸伤

爆炸

按要求设置警示牌,杜绝无关人员进入

无专人运输爆破器材,途中发生爆炸

爆炸

专人专车负责运输爆破器材

雷管和炸药同在一起运输发生爆炸

爆炸

雷管和炸药分开运输

电雷管不用绝缘箱储存和运输发生爆炸

爆炸

电雷管在存储和运输时必须用绝缘箱

 

5

 

出渣运输作业

 

 

机械移动区有人员被挤伤害

机械伤害

人员必须按规定行走在人行道上

机车司机信号不明伤人

机械伤害

安排专人负责信号管理

维修保养设备时不按规定停机伤人

机械伤害

按规程要求操作

出碴车辆无专人指挥,进出混乱伤人

车辆伤害

安排专人负责车辆指挥

机械设备的各种管线没有按规定收放被压坏,导致漏电伤人

机械伤害

定期检查,更换防电设施

装碴前未检查拱顶是否有松动石块或对松动石块没有进行处理就作业,造成石块坠落伤人

坍塌

装渣前按规定进行检查和处理

装碴机械回转半径内有人,造成人员伤害

机械伤害

装渣机械回转半径内禁止有人

装碴机供电线路破损害漏电伤人

触电

定期检查,更换防电设施

碴堆中残留炸药未能发现或发现后没有及时处理伤人

爆炸

由专业人员及时对碴堆中残留炸药进行处理

装碴超高度坠落伤人

物体打击

装渣高度不得超高,加强检查

在洞内超速行驶,压伤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设限速标志,不得超速行驶

危险地段无指示灯或安全警示牌造成翻车或撞伤人员

车辆伤害

危险地段设置指示灯或安全警示牌

洞内倒车无专人指挥伤人

车辆伤害

设专人指挥

 

6

 

洞身作

构件支撑立柱置于虚碴上倾倒

坍塌事故

构件支撑立柱必须置于平整夯实地面上

施工人员在梯子上作业时倾翻伤人

高处坠落

设专人防护,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

钢架未完全支稳时,取消支撑造成坍塌

坍塌事故

架未完全支稳时,禁止取消支撑

钢筋网挂网时固定不牢,造成坍塌

坍塌事故

钢筋网挂设时必须牢固,施工过程加强检查

超前锚杆支护时无防护坍塌伤人

坍塌事故

超前锚杆作业前做好临时防护措施

衬砌平台无栏杆坠落伤人

高处坠落

衬砌平台按要求搭设栏杆等防护

跳板无防滑措施坠落伤人

高处坠落

跳板必须装设防滑措施

脚手架超重坍塌

坍塌事故

对脚手架承重检算,预压,不得超载

平台上运输物料时坠落伤人

高处坠落

做好高处作业防护

拆除模型板时倾倒伤人

高处坠落

制定防倾倒措施并实施

5、隧道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项目分部在认真分析铁骑山一号隧道地质情况和施工各工序、关键点作业风险的前提下,牢固树立全员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确定该隧道安全生产目标,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施工工艺、技术管理、监控量测等方面入手,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的隧道结构的安全。

针对隧道施工各个环节:

超前地质预报、爆破开挖、出蹅运输、初期支护、监控量测、二次衬砌、不良地质处理等及施工用电、通风系统、应急逃生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保障设施,严格执行国家及铁路总公司发布的有关施工技术安全规范及业主保障施工安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风险因素和危险源点进行安全管理控制,确保施工安全。

5.1安全目标

杜绝较大及以上等级生产安全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等级火灾爆炸事故。

遏制一般性生产安全事故,年重伤率控制在0.3‰以下,年非因工死亡率控制在0.1‰以下,年负伤率控制在4‰以下。

不出现重大设备和交通事故,不出现万元以上的施工事故,不出现道路交通责任事故。

5.2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5.2.1成立隧道施工安全领导小组

施工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

熊玉成常务副组长:

李惠

副组长:

喻永杰江林军郝宋桥任志义

组员:

余辉韩旭杨烈宋伟东万彦舟王永平杨利君胡东升闫志刚朱伟张素龙李世文

现场施工由各分部现场副经理统一组织协调,处理好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关系,开展全面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减少事故,避免窝工。

5.3安全制度保证措施

5.3.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严格执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全体施工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操作技能。

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

岗位的生产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制度、施工纪律等。

安全教育和培训主要从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等几个方面着手。

以项目安质部为主,结合本项目特点,收集材料,展开各种渠道的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责任制,明确了培训者的责任,落实在建人员的培训知识内容,项目部强制规定参加培训的时间,保证本工程参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率达100%。

为了将项目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贯彻到底,项目部制定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确定了安全教育方案,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教育培训结束,上岗前进行考核,考核不达标的不准上岗。

5.3.2安全交底制度

5.3.2.1开工前,项目部总工、安质部长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设计文件和上级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等资料,对隧道架子队的施工负责人、安全技术管理人员、施工班组长和主要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填写《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交底的内容一般包括:

本隧道施工范围和主要内容,施工项目特点(讲解)工程要点(强调)以及设计意图。

本隧道施工范围内的危险源特点、分布情况、危害性质、存在部位、预防措施、应急救援方法。

本隧道的施工安全目标和保证措施。

上级安全技术交底资料全部内容及要求。

本隧道施工项目的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及注意事项。

本隧道施工范围内的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标准规范、施工工艺程序、安全防护、机械设备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等。

各工种安全技术交底。

其他施工注意事项。

5.3.2.2隧道架子队(班组)在施工作业前,由队长或工班长根据项目部、本分部的安全技术交底相关内容资料、作业指导书、施工图纸对班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并填写《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交底内容主要是具体施工过程的内容、安全防护方法、保证措施,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铁骑山一号隧道工程施工的内容、工程概况、工作性质和范围。

隧道施工的施工步骤、操作方法和采用新安全技术的操作要领,安全防护、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注意事项及操作规程。

铁骑山一号隧道施工各工序、工种、机械设备等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其他施工注意事项。

5.3.2.3安全技术交底要依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措施,结合铁骑山一号隧道施工方法,根据现场的作业条件及环境,以书面形式,编制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针对性的内容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材料。

安全技术交底必须各级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制,然后由相应级别的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

5.3.3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制度

5.3.3.1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参加专业机构组织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职业上岗证者,方可独立作业。

5.3.3.2特种作业人员作业时应随身携带证件,自觉接受项目分部及上级有关单位的监督检查。

5.3.3.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特种作业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按章操作,拒绝违章指挥。

5.3.3.4特种作业人员作业时,发现事故隐患或者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5.3.3.5对于持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工作要保持相对稳定。

5.3.3.6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5.3.4大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铁骑山一号隧道隧道施工涉及到的大型机械设备主要有:

通风机、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衬砌台车等。

5.3.4.1建立健全大型施工机械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大型施工机械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的正常投入,对大型施工机械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

5.3.4.2设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督促作业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及时制止并纠正违反施工安全技术规范、规程的行为,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

5.3.4.3在大型施工机械周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5.3.4.4施工作业人员有权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大型施工机械进行检举或举报,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

5.3.4.5项目分部在采购、租赁的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查验。

5.3.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