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414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9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施工组织Word文件下载.docx

特征

工程位置

位于万州区百安坝街道武警船艇大队西侧,距万州城区约5.5Km,陡崖地理坐标介于x=3404678.60~3405057.29,y=504304.45~540455.31之间。

水文特征

当三峡水库坝前水位175m运行时,万州区长江特征水位为175.1m。

当三峡水库坝前水位145m运行时,万州区长江特征水位为145.1m。

气象特征

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据万州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8.1,多年平均降雨量1181.20mm,历年最大降水量1635.20mm。

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5~9月,约占每年降雨总量的70%,历年最大月降雨量711.80mm(1982年7月),最大日降水量175.00mm(1985年8月16日),最长连续降水16日。

水文地质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存于上沙溪庙组基岩浅层风化带中的网状裂隙水及砂岩层间裂隙水,主要补给源为长江水回渗补给。

水质简分析结果表明区内长江水和地表堰塘水均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

工程地质

库岸位于长江右岸,构造剥蚀丘陵岸坡地貌,存在多级陡崖,之间为缓坡相连;

基岩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泥质粉砂岩及泥岩,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砂、泥岩层构成,砂、泥岩软硬相间分布,岩层倾角平缓,岸坡多为逆向或切向坡;

覆盖层为第四系人工杂填土、冲洪积土、残坡积土、崩坡积土,厚度分布不均;

工程区地处万州向斜南东翼,无断层、构造破碎带通过,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地层产状为340°

∠7°

,主要发育两组裂隙,第一组:

148°

~180°

∠62°

~82°

,为崖顶结构裂隙,裂隙面较平直,微粗糙,局部呈张开状,结合一般~结合差,局部由碎石和粉质粘土充填,延伸可达数十米,间距约0.4~10m,为硬性结构面,该裂隙在整个工程区内均有发育;

第二组:

250°

~284°

∠53°

~81°

属构造裂隙、卸荷裂隙,粗糙成度一般,裂隙呈张开状,张开距离约1~70mm,最大可达到100mm,局部由粉质粘土和岩屑充填,结合差~结合很差,延伸数十米,间距约2~5m,为硬性结构面,该裂隙在整个工程区内均较发育。

工程区地质构造简单。

治理措施

清除+锚杆格构锚固+支撑+裂缝灌浆封闭+设置危险避让区

工程量

锚杆61根,钢筋14.8t,土石方清方19140m3。

工程投资

600万元

第二章施工准备

一、施工动员

开工前先对所有参战人员进行开工动员会,介绍基本情况和工程建设意义,讲述工程施工特点、施工方法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工期意识和环保意识,并强调城市建设在施工作业方面的特殊要求,使上场施工人员做到心中有数、精神饱满、士气高昂,以实际行动来建好本工程。

二、技术准备

内业技术准备包括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和学习施工规范;

编写各种针对性保证措施和技术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

根据合同条款、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采集各种需要的符合性数据,以及招标合同文件要求的其它资料等。

外业技术准备包括现场详细调查,做好测量控制网的交接与复测工作,敷设好施工控制网,并检校各种测试仪器设备以及掌握施工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

三、劳动力安排计划

为保证工程质量,安排我公司具有泥石流治理施工经验的作业队承担施工任务,作业队各类人员约13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8人,熟悉先进的各种工程机械、质量检验检测设备。

项目部设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人、项目总工1人(高工)、质检工程师1人、机械工程师1人。

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挖掘机及砼搅拌机等关键设备操作人员选调我公司具有危岩治理施工经验的熟练人员,并根据施工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提前组织,尽早进驻施工现场,确保工程如期开工。

工地普工、辅助工主要采用已有多年相关工程施工经验的成建制的劳动力队伍,均经过岗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参与施工。

详细劳动力安排计划见《附表三:

劳动力计划表》

四、施工机械配备

砼搅拌机、砂浆拌合设备及相关配套设备在正式开工前通过汽车运抵工地并安装就位,及时调试合格,为随时开始相关项目的施工作好准备。

其他有关设备根据工程施工需要提前到达现场。

具体机械设备情况详见“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一)及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二)”。

五、流动资金安排

根据公司生产经营和资金周转状况,在前期准备以及施工各阶段中,有可靠的财务能力和充足的流动资金实施本项目。

公司拟安排充足的专项流动资金投入本工程项目,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六、材料组织保障

进场后抓紧会同业主、监理共同进行材料调查,要求材料来源为大型料场,加工设备满足规范要求,确保材料质量和供应量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以上人员、机械设备、材料进场,我公司将派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对投入本项目的人员、设备的进场进行组织和协调,确保人员、设备能按时到达施工现场。

第三章施工布署及施工组织机构

一、施工部署

针对“万州区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我司成立“万州区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项目经理部”。

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等工作,由经理部各部门实施。

项目经理部设置项目经理1名,负责全面工作;

设置项目副经理2名,工程部经理1名,负责治理工程施工生产和安全质量工作;

设置总工办,总工程师1人,2名技术负责人及2名质检工程师,负责治理工程的技术工作。

设置施工技术组、质安组、财务核算组等机构满足总体要求。

根据施工设计文件,由于工点相互间基本无交叉和影响,因此,总体上各分项工程可平行作业施工。

各施工组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设小组或施工班。

各工点作业班组由项目副经理部统一指挥,各自独立施工,项目经理负责总体指挥、协调。

项目经理部将按公司颁布的《项目管理手册》和《质量保证手册》规定内容以及业主指令规范项目的管理工作。

二、施工布置

1、临时设施

本工程项目经理部设置在治理范围以外,W03至W04崖顶范围开阔区域内,该处设置项目经理部及各职能部门办公室、会议室以及生活、住宿用房等。

项目经理部现场施工办公室,主要为生产及现场办公、生活设施,包括现场施工办公室、材料库房、设备库房、加工房、工地实验室、食堂、宿舍等。

其余工点在就近设置临时办公室以及生活等,住宿用房、材料库房、加工房、工地实验室、食堂、宿舍等在施工区域外临时搭建。

各工点陆路交通就可利用即有公路并增加临时便道,交通较为便利。

2、供电

2.1施工及生活用电

施工现场用电利用就近的电源接入点大约2km,经变压后分别引至生产区域及施工营地。

另外,为防止降压变电站发生的电网停电事故发生以及当地电力紧张而影响生产,计划配备4台100KVA的备用电源三组以满足临时供电要求。

2.2施工照明

本工程生活区照明选用白炽灯、日光灯照明;

加工场等生产场地照明选用氙灯、碘钨灯;

施工道路照明选用白炽灯。

2.3供电安全措施

a.严格按照规程规范设计、架设、管理、维护本工程施工供电线路及设备。

b.配置专业电气工程师全面负责施工供电有关技术及安全工作。

c.做好电气设备的防雷、接地工作,定期检查测试接地电阻。

3、施工通讯

本工程施工通讯设施主要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internet网络、传真机、步话机等,新旧技术结合。

步话机主要用于工地指挥和工地情况报告,以便全体施工人员步调一致。

各个办公室(包括业主、监理办公室)均安装固定电话、接通internet网络,方便参建各方进行信息沟通、收集和处理,加强协作。

内部联系可以利用职工现有的手机作为通讯工具,使用过程给以适当补偿。

4、施工用水

经调查,各工点均可从主水管(1km以外介入现场)取水。

在施工场地修建40m3以上容量的蓄水池,或配备抽水设备,以防临时停水,从蓄水池接φ50塑料管引至施工工作面。

生活用水可直接接入。

三、施工组织机构

详见:

万州区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框架图。

四、项目组织机构主要人员职责

1、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

项目部项目经理是单位法人代表在工程项目上的授权代理人,行使工程项目施工的经营管理,制定承包范围的各项具体目标,明确职能分工,对工程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控制负全面责任。

认真履行工程承包合同,强化项目管理的“工期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保证施工进度、工期、质量、安全满足业主合同要求。

对项目的人力、资金、材料、施工设备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均衡生产,做到文明施工。

组织项目进行成本预测、控制、分析和考核,降低成本消耗,节约开支,提高效益。

强化安全和质量管理,定期组织项目安全质量检查、评审和改进,行使质量否决权。

2、项目副经理的主要职责

项目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

完成项目经理交办的工作;

做好技术设计、质量、安全和物资工艺的管理工作;

当项目经理不在时,项目副经理全权代表项目经理处理一切项目经理职权范围内的事务。

3、工程部经理的主要职责

强化项目管理的“工期控制、质量控制”,保证施工进度、工期、质量、安全满足业主合同要求。

对项目的人力、材料、施工设备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均衡生产,做到文明施工。

4、总工程师(项目技术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组织项目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并做好会审和交底工作记录。

负责解决项目工程全过程中的一切技术疑难问题;

组织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关键工序和特殊施工工艺编制作业指导书,以满足施工需要。

组织制定项目质量目标,编制创优规划、各种质量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促进项目技术管理规范化。

审核材料需用计划和加工订货计划;

监督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进货的质量自检、专检和交接检,保证进货质量控制符合标准和有关要求。

组织重要部位和特殊过程的隐蔽工程验收,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检查验收措施的落实情况。

组织项目的科研工作,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努力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和操作技能。

严格项目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并对其工作质量负责;

组织编制和实施项目工程质量计划,实施项目的施工过程控制。

定期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检查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及时研究处理质量活动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对质量持有否决权。

定期组织项目工程质量检查评比。

第四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地质治理工程施工材料、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材料、技术要求均满足本工程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的规定。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04-2002);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6、其他与本工程施工相关的规程、规范。

二、施工准备

1、熟悉场地环境,重点了解场地地质情况,调查材料购买、施工场地安置等情况。

2、找测量控制点,准备放线。

3、设置施工安全警示标志、修建施工区域防护栏,修建施工便道。

4、按工程要求进行备料。

5、水泥宜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受潮过期水泥。

6、砂石料的杂质及有机物的含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7、平整场地用以修筑临时用房及堆放机械材料,主要施工机械及材料进场,修筑临时施工便道。

三、施工段划分及顺序

1、施工段划分

因本治理工程战线长,工期短、施工任务紧,按照各施工区段分布情况,为确保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

2、施工顺序

总体顺序各施工点采取平行作业的施工方式进行施工。

各施工点根据设计方案、合同约定施工工期,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材料。

充分利用施工场地,分段治理、交叉作业,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组织和安排:

四、施工期监测及施工抢险预案

根据《万州区武警船艇大队危岩治理工程招标文件》、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现场踏勘结果,依各工点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监测方案和施工抢险预案。

1、监测工程的目的与任务

为了保证危岩体在治理过程中和运行中的安全,须对危岩进行监测,以分析其变形的趋势,运行状态的稳定性与危险性,作出实时预报与预警。

监测分为施工安全监测、防治效果监测及运行长期监测。

施工安全监测即在施工期间对目标进行实时监控,以了解由于工程扰动因素对危岩体的影响,并及时指导工程实施、调整工程部署、安排施工进度等。

防治效果监测结合施工安全监测进行,以了解工程实施后危岩的变化特征,为工程的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运行长期监测在防治工程竣工后,对治理对象进行动态跟踪,了解其稳定性变化特征。

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

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中三级精度进行观测。

2、监测原则与依据

2.1监测原则

监测方案采用经济、实用、方便、安全、突出重点的原则,监测方法因地制宜,固定人员,固定仪器设备,仪器观测与现场人工巡视调查相结合,监测仪器精度能确保规范规定的数据精度。

2.2监测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

(2)《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指挥部,2004.12);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5)《工程测量规范》(G850026-93);

(6)《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2897-9i)。

3、监测布置

3.1监测内容

(1)施工安全监测

在施工监测期间,监测内容主要以大地形变监测、地表裂缝监测和宏观巡查为主。

(2)防治工程效果监测

根据本治理工程等级及治理方案,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和《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规定,本治理工程效果监测内容为大地形变监测、地表裂缝监测。

3.2监测网的建立

(1)基准网

在陡崖后方稳定的地方,共埋设3个基准点,基准点之间形成三角观测网。

(2)监测网

防治工程效果监测以支挡结构、危岩单体及W01、W02、W03、W04危岩单体后缘一带崖体为主要监测对象,共布置大地形变监测点11个;

布设地表裂缝监测11个。

各监测点位置详见监测实施方案平面布置图。

4、监测工程方案

4.1监测方法

(1)大地形变监测利用GPS或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测量;

(2)地表拉裂缝监测用游标卡尺量测或钢尺量测;

4.2监测年限及周期

(1)监测年限

施工安全监测从施工开工至治理工程结束;

防治效果监测年限为治理工程竣工后二个水文年。

设置于W01-W04危岩体后缘的陡崖崖顶区域的4个监测点(即位移监测点JC-01--JC-04,地表裂缝监测点LC-01--LC-04),其监测年限应根据监测结果确定,若通过监测发现W01-W04危岩体后缘的陡崖体有失稳的趋势,则应延长监测年限,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2)、监测周期

a、施工安全监测原则每7天监测一次,24小时不间断人工巡视。

对于施工扰动变形明显的应施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

b、防治效果监测雨季每10~15天监测一次,旱季每1个月监测一次;

c、遇险情或特殊情况时,应加密观测。

五、各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及方法

1、监测施工方案

1.1监测工程项目及方法

(1)监测工作主要是了解治理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斜坡变形位移量及变形位移速率、活动范围与活动特征,为施工安全和检验防治工程效果提供信息。

本斜坡防治工程主要进行大地变形监测、防治工程结构变形监测、施工期专题监测以及宏观变形监测等工作。

(2)根据理本项目的特点,结合治理工程布置,布设大地形变监测网,沿滑坡滑坡共设1条纵剖线,共设8个监测点,设置3个监测控制点。

采用全站仪每周以三等精度测定每个观测点独立坐标值,每月观测、计算一次变形点位移量和速率。

雨季适当加密,遇强暴雨天气应24小时实时监测。

选取6根抗滑桩进行抗滑桩桩顶位移监测,桩顶预埋强制归心盘及全站仪棱镜接口十字丝,与大地变形监测控制网共同构成由共14个变形监测点、3个监测控制点组成的变形监测网。

(3)在防治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施工期间变形监测,综合分析各类影响坡体稳定性因素,并作为判断边坡稳定状态、指导工程实施、调节工程部署、安排施工进度、反馈设计,为防治工程效果检验提供依据。

监测以24小时监测为宜,对坡体稳定性好,工程扰动小的地段可8~24小时观测一次;

对在边坡体稳定性差,或工程扰动大的部位,力求形成完整的剖面,采用多种监测手段相互验证和补充。

(4)活动迹象巡视监测是为了弥补仪器监测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而设立的,采用宏观地质调查的手段,巡视监测内容包括:

a地表及排水沟裂缝出现的位置、规模、延伸方向、发生时间等;

b地表鼓胀位置、范围、形态特征、发生时间等;

c地面沉降位置、形态、面积、幅度、发生时间等;

d塌方位置、范围、体积及发生时间等;

e建筑物破坏和树木歪斜情况、发生时间等;

f地下水露头变化情况,井泉流量,水质物化特征突变等。

(5)调查线路间距50~100m,一般10天进行1次,雨季5天进行1次,强暴雨应适当加密观测。

每次调查均应做好记录,必要时应拍照或录相,对变形强烈地段要设立连续观测点。

如发生异常现象,经复查后,应立即报告。

(6)控制点、变形监测点标石应固定于少挠动、稳定的地层里或结构物上,标石顶部固“十”字中心的钢筋标志。

监测墩顶埋强制归心盘、全站仪棱镜接口十字丝;

对进行桩顶位移监测的抗滑桩桩顶预埋强制归心盘及、全站仪棱镜接口十字丝;

抗滑桩应力应变监测采用预埋钢筋应变计。

监测仪器及辅助设备严格按现行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安装。

1.2监测资料整理分析

(1)监测数据的采集应尽可能采用自动化方式。

数据处理须在计算机上进行,包括建立监测数据库、数据和图形处理系统、趋势预报模型、险情预警系统等。

施工期间的工程监测,监测单位应定期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交监测报告,必要时,应提交实时监测数据。

(2)每次监测应作原始记录并及时进行监测数据整理。

应将观测点观测值差与中误差进行比较。

当观测值差大于2倍中误差时,应视观测点有变形。

(3)监测应建立资料分析处理系统,根据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和所取得的监测数据,采用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包括数据的平滑滤波、曲线拟合、绘制时程曲线及进行时序和相关分析。

(4)根据监测结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相关单位;

如遇紧急情况,应及时上报相关单位,同时启动防灾应急措施

1.3监测工程量

施工期监测实行每7日监测一次,遇强暴雨或雨季施工,适当加密监测次数,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巡视检查。

竣工后防治效果监测实行1个月采集一次,在暴雨期间应适当加密监测次数。

施工安全监测时长为整个施工期;

工程效果监测时长为工程完工后一个水文年。

监测工作量见表3.5-1。

监测工作量表

序号

项目

监测仪器

监测点数量

监测人员

监测周期

1

巡视检查

专人巡视

治理工程区

2

工程施工期间3天/次,遇雨季1天/次,遇强暴雨需专人24小时值守,时长为整个施工期

变形监测点

1台全站仪和1台水准仪

14

3

施工期间每7天1次,竣工后每1月1次,监测时长为一个水文年

监测控制点

2、岩体清除爆破施工方案

2.1根据工程放线图及规范要求,先将建筑主轴线放出,在主轴线放出各柱基位置,独立基础按柱基底面尺寸每侧放出50cm.考虑放坡1:

0.5,基础大开挖部分按建筑物外边线向外延伸2m放坡,土方坡度为1:

1,石方坡度为1:

0.5。

2.2 爆破方式采用电力起爆;

起爆线为康铜线;

电阻差值不大于铁脚线0.3Ω、铜脚线0.25Ω,脚线长度不小于2m;

孔网参数排距为0.8m.且一次性将室外管线、建(构)筑物范围石方部分进行爆破。

2.3 炮孔应避免选择在岩层裂缝处或石层变化的分界线上,一般对有两个基本临空面以上的地形,炮孔布置时各临空面的距离宜相等。

2.4钻孔前应准确标定炮孔位置,仔细检查风管及管路是否连接牢固,钻机的风眼是否通畅,钻杆有无不直等现象,如有毛病应及时修理或调换。

钻孔时由一人,双手持凿岩机对正位置,使钻杆与钻孔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钻孔时先开小风门,待钻入岩石后,能控制风向,方开大风门,气量与风压应符合凿岩机的要求,保证凿岩机的正常运行。

操作中如发生堵孔现象,应立即开动风门,全力提起钻机并反、顺转动钻杆,在特殊情况下可适量向下灌水浸泡,直至凿岩机能自由上下为止。

2.5起爆方式:

雷管爆炸引爆药管,爆炸后使全部装药爆炸;

如局部采用多排炮孔爆破则采用串联网路,且在串联网路上必须使用同厂、同牌号、同批的电雷管以保证起爆安全。

装药前应检查炮孔的位置、深度及方向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将炮孔中的岩粉、泥浆除静(必要时可用风吹干),用木棒将药卷顺次送入炮孔,轻轻压紧,起爆药卷(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