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495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docx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

20103>.12

MasterPlanOfLanzhouNewCity目录

1陆域中心西北咽喉

2区域重镇西三角重心

3兰州都市圈和兰白经济圈

4跳出老城发展新区

5规划范围

6现状土地使用

7现状基础设施及限制要素分析

8规划定位

9产业发展战略

10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11规划策略

12空间布局结构

13兰州新区土地利用规划

14中心发展区土地利用规划

15产业布局结构与功能策划

16产业与就业岗位预测

17综合交通规划

18生态建设规划

19绿地系统规划

20水资源现状与规划

21市政基础设施布局

22规划控制

23开发时序

区域发展背景

现状基础分析

规划定位策略

规划空间布局

发展支撑体系

实施措施建议

西北要冲: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中国西北区域中心城市,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距西北其他四省(自治区)的省会平均距离最近。

因此,作为西北地区至中部内陆、东部沿海地区的必经之地,兰州的地理区位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民族和谐:

西北地区是我国多民族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兰州市本身也是多民族城市,有汉、回、满、东乡、藏、蒙、土家等3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占3.6%,它东接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连内蒙古自治区,与我国三大少数民族自治区相连,因此,兰州市经济的发展对维护民族和谐起着重要作用。

交通枢纽:

兰州是全国9大综合性交通枢纽之一,中国12个主干交通枢纽之一,是铁道部规划的十大区域性客运中心之一,是大西北铁路、公路、航空的综合交通枢纽,随着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兰渝(重庆)、兰成(成都)铁路以及徐兰客专(宝鸡-兰州)段的开建,其枢纽作用将更加重要。

新的兰州铁路枢纽建成后将进一步畅通“欧亚大陆桥”大通道,兰州至北京6小时直达,更加方便甘肃省及周边地区人民出行,畅通内陆出海通道,促进甘肃与全国各地区交流。

并结合其他新线建设,带动西北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自古以来,兰州以其地理区位、交通区位而成为我国西北的战略要地,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西北稳定与发展的基石。

从现代城市发展角度来看,仅靠地理区位来实现城市的战略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城市经济实力也是城市的重要基础。

所以,兰州现阶段的任务是巩固已有优势,继续做大做强经济。

兰州新区是大兰州经济发展的必然载体。

兰州在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位置

全国9大综合性交通枢纽

兰州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1陆域中心西北咽喉

西北地区:

指“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三省二区)。

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

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兰州市是西北五省对外联系的枢纽城市。

西北地区,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所限,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同时对外联系也不便捷。

而兰州作为大西北铁路、公路、航空的综合交通枢纽,承担着带动西北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作用。

西三角地区:

西三角是包括甘肃、宁夏、青海两省一区,以兰州、西宁、银川三座省会城市为中心。

通过对这三座城市的GDPS、量的比较之后发现,兰州经济总量最高,经济发展水平占绝对优势,这与其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体

系、强大的科技实力密切相关。

同时,兰州开发区在利用外资方面落后于银川开发区和西宁开发区,说明兰州在外向型经济、开发区经济的发展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西北地区城市特点对兰州新区发展的影响:

(1)西三角雏形已经显现,兰州崛起基于兰州市在西三角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兰州新区的发展将进一步壮大兰州市的城市竞争力,抓住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

(2)地广人稀,城市之间联系度较弱

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连绵地带不同,西北地区因为土地面积广大,城市一般点状分布,呈现中心城市独大的结构。

因此,在对如兰州在内的西北中心城市的培养上要更为关注。

兰州市和兰州新区应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并积极促进周边中小型城镇群发展,形成健康、活力的城镇体系。

(3)水资源匮乏

西北地区大多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的寻求在该地区尤其重要,而对城市发展而言,水资源也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兰州新区应该致力于发展节水产业,打造生态型节能城市,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西北地区以及西三角地区的位置关系

周边城镇

周边城镇

周边城镇

周边城镇

周边城镇

中心城市

周边城镇

周边城镇

周边城镇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

西北内陆地区城市群结构比较示意图沿海地区城市群结构比较示意图

兰州、银川、西宁2008年GDP数据

(单位:

亿元)

兰州、银川、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单位:

亿美元)

2区域重镇西三角重心

兰州市

兰州新区

兰州新区

发展圈

至宁夏

至新疆

至青海

至陕西

至陇南、四川

至陇南、四川

至新疆

至平凉、陕西

兰白经济圈区位分析图

兰州都市圈

兰白经济圈

白银市

兰白经济圈:

即兰州—白银经济区,又称兰白都市经济圈,具体包括兰州市5区3县,是兰白经济区(圈)的中心城市,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是核心区;白银市白银区是兰白经济区(圈)的副中心;白银市、定西市、武威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及县区是兰白经济区(圈)的节点城市。

兰州、白银两城市相距不到70公里,铁路、公路交通便捷,白银处在省会兰州“一小时经济圈”之内。

同时,白银市以电力、煤炭、稀土、化工等作为支柱产业,与兰州市石油、化工、机械、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有很强的协调性和互补性。

两城市经济的一体化,产业布局的一体化,人才共享的一体化无疑为甘肃中部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兰州新区将有力提升兰白经济圈在甘肃省、西北地区以至去全国的经济地位,打造以其为中心的新区发展一小时经济圈,成为带动落后西北地区发展的龙头。

兰州都市圈:

以兰州市建成区及外围城镇为主体,包括白银、定西、临夏等市县和若干小城镇,形成全省城镇发展核心区域。

兰州都市圈空间组织方式以兰州为核心,沿河流和高速公路形成5个方向的发展轴,城镇网络表现为“单核心多节点放射状”空间发展模式。

在该地区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保险、旅游、商贸服务业。

兰州新区作为兰州市的扩展地区,其在兰州都市圈中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强兰州作为兰州都市圈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推进都市圈的整体发展

兰州都市圈区位分析图

兰州新区

兰州、白银2008年GDP数据(单位:

亿元)

兰州

白银

白兰高速公路

包兰铁路线

规划城际铁路

兰州、白银之间的交通联系

3兰州都市圈和兰白经济圈在区域交通系统方面,兰州是西北陆空交通枢纽。

陆路交通:

兰州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兰州至西宁、银川等周边城市的五条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

多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和过道干线使得兰州成为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重要节点。

航空:

中川机场是连通西北和国内主要城市的空港枢纽。

兰州的城市结构为“一带一心,五区三县”。

一带:

兰州市区发展以黄河为纽带,沿黄河两岸带状展开一心:

以城关区为城市中心,并逐步带状延伸至安宁区、七里河区、西固区等;

五区:

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和红古区;三县:

永登县、皋兰县、榆中县。

兰州市域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1)兰州市在西北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历史上一直沿黄河带状发展。

如今沿黄河两岸的可开发土地量变得很少,阻碍了城市进一步沿河扩展。

2)兰州市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发达地区来说仍然比较落后,城市发展陷

入瓶颈,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

(3)城市水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受到严重破坏。

(5)兰州与邻近的白银市在一体化发展方面的进展较慢,在已经形成的一小时经济圈的基础上应该利用好交通优势,实现互利双赢。

兰州市区域交通分析图

兰州新区

中川机场

至四川

兰州新区

兰州市

白银市

以兰州新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

兰州新区范围

白银市

兰州市

兰州新区范围以及与兰州市区、白银市的位置关系大气污染与水资源短缺

4跳出老城发展新区

5.1兰州新区范围

兰州新区西沿尹-中高速公路向北沿秦王川盆地延伸至引大东二干渠,东沿西岔川向北延伸至永登县秦川镇,北靠引大东二干渠,南临永登县树屏镇尹家庄-水阜乡涝池公路。

新区南北长约49公里,东西约30公里。

位于东经103。

29'22”~103。

49'56”,北纬36。

17'15”~36。

43'29”总规划控制范围806平方公里(含机场控制区),涉及2县、8乡镇,73个行政村,现状总人口约10万人。

5.2中心发展区范围

中心发展区主要以中川机场为核心,规划中心区范围327平方公里(含机场控制区),西至新区西界,东靠荒山丘陵地带,北以秦川镇韩家墩、陶家墩为界,南至刘家湾北侧。

涉及范围包括永登县中川镇、秦川镇、龙泉寺镇、树屏镇、西岔镇

行政区

面积

(平方公里)

面积比例

(%)

乡(镇、街道)

永登县

526.16

69.83

秦川镇、中川镇、树屏镇、上川镇、龙泉寺镇

皋兰县

227.38

30.17

西岔镇、中心乡、黑石川乡

兰州新区规划控制区域一览表(不含机场控制区)

5规划范围

兰州新区规划范围:

806平方公里(含机场控制区)

中心发展区规划范围:

327平方公里(含机场控制区)

机场控制区:

44平方公里

兰州市域地形地貌分析图

现状土地使用图

兰州新区规划控制范围806平方公里,其中:

可开发利用的建设用地444.13平方公里,占55.10%(其中现有建设用地43.23平方公里,占9.73%;耕地278.48平方公里,占62.70%;未利用地92.41平方公里,占20.81%;其它用地30.01平方公里,占6.76%);生态保育区及不宜建设用地309.41平方公里,占41.06%。

新区中未利用土地和耕地占总土地面积的42.20%和45.42%。

机场控制区现状包含部分耕地和村庄。

土地类型

面积(平方公里)

面积比例(%)

耕地

342.28

42.47

园地

9.57

1.19

林地

24.89

3.09

牧草地

0.09

0.01

其他农用地

5.47

0.68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6.01

5.71交通水利设施用地

2.83

0.35

水域

4.38

0.54

未利用土地

360.48

44.72

机场控制区

44

5.46

合计

806

100

兰州新区现状土地类型面积一览表

6现状土地使用

7现状基础设施及限制要素分析

中川机场:

兰州中川机场是甘肃省的枢纽机场,民航甘肃省局基地,其位于新区中心位置的中川镇境内,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改扩建的第一座西部地区机场。

兰州市区至中川机场70公里,约一小时车程。

兰州机场正在进行二期扩建工程以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万吨目标。

将飞行区等级升为4D,将现有跑道和平行滑行道向南延长400米,新建站坪15.5万平方米、航站楼6万平方米,并配套建设相关附属设施和公用设施。

高速公路:

新区内有高速公路三条。

一条为机场高速,位于新区西界,为现兰州市区至中川机场的唯一通道。

另外两条分布位于新区西南角,徐树高速由东向西接徐古高速,丹拉高速至西向东接兰白高速和柳忠高速。

各级公路:

省道201由南至北,通往景泰县,在新区中川镇与县道相接,与国道312相连。

另有多条县道联系新区内秦川镇、中川镇和西岔镇及周边多个乡镇,东接国道109至白银,西接国道312至武威等地。

基础设施现状图

基地限制要素分析图

中国西北地区开发开放的国际门户城内陆地区新型增长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21世纪的枢纽型、国际化复合新区

8规划定位

8.1新区总体定位(一城两区)

8.2产业定位(三大二特一高新)

三大战略性产业集群

二类特色产业簇

高新技术产业

奠定园区发展的总体经济实力和框架,是新区制造业的主要元素前者是指以物流和研发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后者包括特色灌区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这类产业代表了新区新的发展内涵,实现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

(1)新区老城,功能错位

兰州新区要在功能设置上与老城区有所区别,一方面,针对兰州现有的七大支柱产业,新区均有不同的应对措施,包括产业转移,产业链延伸等,另一方面,对例如居住、商业办公、文化娱乐等传统城市功能,新区考虑充分展现空港城和生态城特点,打造低密度生态居住、保税区特色商业、创意商业办公、滨水休闲娱乐等各具特色的功能区,与兰州老城区错位发展,避免竞争压力。

装备制造

冶金有色

医药生物

石油化工

农产品加工

高新技术

建筑材料

打造机械、汽车产学研销链条

产业转移至新区新区打造新型医药生物业产业转移至白银市

作为新区生态农业衍生产业

未考虑转移至新区

错位打造新区高新技术园区

9产业发展战略

(2)机场驱动,产业复合

机场+物流加工=空港保税区

机场+特色的居住=现代生活区

机场+商务=国际商务城

机场+产业=增值加工区

(3)龙头带动,集群打造

三大产业集群

兰州发展现状

新区发展基础

新区产业规划策略

大石化集群

1.兰州市七大支柱产业之首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支持兰州180万立方米原油商业储备库和100万立方米原油生产运行库建设,建设300万立方米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打造西部大型石油、化工原料集散地,建成国家重要的石油储备基地”

1.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已建

2.“二兰”都有搬迁意向

依托石油战略储备库和商业储备库,充分发挥石油化工衍生产业链优势

大装备集群

1.兰州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机械、通用机械制造、电工电器、仪器仪表等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体系

1.现状企业吉利汽车厂

2.西北地区工业化加速对装备的需要发展大机械装备产业集群,主要包括石化机械装备、交通运输机械装备、军工机械装备、工程机械、农用及食品机械

大医药集群

1.全省生物医药产业70%的研发力量集中于兰州

2.全国中药材主产地之一

秦川藏药、中药生产基地利用现有的生态农业生产优势,扩展中国藏药的产业链,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4)低碳经济,循环发展

(5)产城联动,主次分明

机场保税区

核心区

农业整合区

新区发展方向分析:

新区周边地形复杂,基地被山体环绕,区域内现有中川机场,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新区受周边地形及机场净空限制,新区发展方向宜向东侧放射状发展。

新区在组团间用绿化间隔,控制组团结构的同时提升新区生态环境水平。

基于组团的形态,新区形成指状的绿化空间,山水环城,水绿相容。

兰州新区在国家政策背景的发展之下,必将采用快速城市发展模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必将集地区优势,迅猛发展成为国家西北地区的经济核心

模式特点:

(1)组团分布,功能布局清晰

(2)放射生长,城市发展有机

(3)指状绿地,环境景观宜人

10城市发展模式研究新区发展结构模式——放射状组团城市带形组团模式演变发展方向确定组团放射生长指状绿地相间金色玫瑰城——规划策略框架

11规划策略

空间策略

中心放射,组团分布东城西产,产城一体

交通策略

三环五射,快速网络

客货枢纽,交通引导

生态策略

生态保育,基础提升

山水环城,水绿交融

规划用地空间为中心组团放射型,以中川机场为核心,功能组团定位明确,呈放射状布局。

东部组团以城市居住功能为主,西部组团以工业为主,东西联动,产城一体。

兰州新区规划完善的交通体系,主要道路网格局为三环五射,联系新区各个功能组团。

同时规划西部城际铁路站与中川机场结合的交通枢纽。

新区轨道交通体系为一环一廊结构,西至交通枢纽,东至白银,并联系各个组团中心。

兰州新区地处秦王川地区,周边群山围绕,基地内有现状水系沟渠及湿地公园。

规划通过首先进行生态保育,提升区域整体环境品质。

通过水系梳理,结合新区功能规划特征,指状绿廊在组团间生长延伸,形成山水环城,水绿交融的新区环境景象。

蝶恋花金城汤池数皋兰自古多诵秦月汉时关群山南北遥对峙黄河东逝不复还连绵高地镶玉盘八百平原一箭秦王川古地妙手新绘后塞北如今胜

江南

总体布局结构图

综合考虑兰州新区机场、工业区等建设基础和新区未来发展需求、地形地势特征等要素,兰州新区总体布局结构可以概括为“生态围合、廊道渗透、组团布局、弹性发展”。

“生态围合”:

兰州新区东、西、南三面多荒山丘陵,不适宜进行城市建设,北部又位于新区上风向,规划建议新区周边通过发展生态林业,改善荒山丘陵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在新区周边形成生态防护林带,有力提升新区的生态环境。

“廊道渗透”:

通过规划布局放射状的生态廊道,将周边的生态空间引入兰州新区,使城市建设片区和生态片区形成良好的融合渗透关系。

“组团布局”:

围绕中川机场,城市建设用地根据功能侧重点规划形成几个组团,呈放射状布局,组团之间以生态廊道相分割。

“弹性发展”:

考虑城市弹性发展的需求,在中心发展区外围规划城市预留建设用地,近期作为生态保育用地,远期进行城市建设。

12空间布局结构

中心发展区布局结构规划图

石化产业组团

新材料产业组团

空港保税区组团

居住配套组团

中心城区组团

生态居住组团

汽车产业组团

中川机场

组团绿廊

城南发展轴

工业物流区

现代生物医药组团

组团绿地

产业服务区

总部经济区

空港加工区

总部物流区

总部经济区

生活服务区

公共绿地

冏务中心

居住服务

电子信息产业园

公共绿地

商业金融中心

职教园区

生活居住区

半山居住区

汽车研发区

生态湿地

汽车商贸区

机械装配区

组团绿地

科研中心

艺术家村

冏业中心

一轴通城,四廊渗透

五带贯穿,七区协同

用地规划图

规划原则:

(1)延伸城市生态廊道,优化布局,协调片区功能。

(2)增设农业种植用地、生态片林以及生态农业等用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合复合型生态产业的发展。

(3)完善各镇区功能,同时整合农村用地,集中增设新农村社区。

(4)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保留一定弹性发展要求,为各大组团预留城市建设用地,有利于城市未来拓展与发展。

用地规划布局:

(1)机场建设及预留用地:

秦王川的中心位置,以现状中川机场为中心,考虑未来机场扩建要求,向周边拓展。

(2)城市建设用地:

围绕中川机场周边进行布局,主要包括一个空港物流和加工业组团(机场保税区)、三个产业组团、两个居住生活组团和一个城市中心区。

(3)城市建设预留用地:

考虑弹性发展需求,在城市建设用地周边布置预留用地,建设预留用地近期以生态恢复为主,远期考虑进行城市建设。

(4)农业种植用地:

分布在北部秦川集镇周边和城市建设各组团之间,主要特色农业种植基地,还包括农业示范区、农业科研试验区、农产品推广示范区、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区等,是复合型产业发展区。

(5)生态片林区:

位于秦王川北部和西部片区,形成未来兰州新区的生态屏障。

6)生态林地:

分布于秦王川东南丘陵地区,对现状荒山丘陵进行生态修复,发展生态林业。

(7)生态农业:

秦王川周边狭长的河谷地区,现状是农业人口和农业种植的主要分布片区,未来结合新农村社区的建设,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8)镇区和新农村社区建设用地:

规划中川镇并入兰州新区,保留上川、秦川、西岔和树屏四个集镇,并通过逐步整合,建设新农村社区。

13兰州新区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用地平衡表

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比例(%)

城市建设用地

190

23.6%

机场预留用地

22.3

2.8%

城市预留建设用地

71.9

8.9%

农业种植用地

46.7

5.8%

生态片林

201

24.9%

生态农业

58.6

7.3%

生态林业

129.8

16.1%

生态绿地

66

8.2%

镇区建设用地

6.5

0.8%

新农村社区用地

2.9

0.4%

水系

10.2

1.3%

合计

806

100.00%

14中心发展区土地利用规划

70万人。

中心发展区土地利用规划图人口规模:

预计规划期末人口它戶.

序号

用地类型

用地代号

用地面积(ha)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1

居住用地

R

2115.6

11.1%

其中

一类居住用地

R1

251.3

1.3%

二类居住用地

R2

1772.3

9.3%

中小学幼托用地

R22

92.0

0.5%

2

公共设施用地

C

2009.210.6%

其中行政办公用地C1

398.9

2.1%商业金融用地C2

792.6

4.2%商住综合用地R2C2

387.8

2.0%文化娱乐用地C3

107.8

0.6%医疗卫生用地C5

58.1

0.3%教育科研用地

C6

264.0

1.4%

3

工业用地

M

5120.5

26.9%

其中一类工业用地

M1

1510.1

7.9%二类工业用地

M2

2108.0

11.1%三类工业用地

M3

1502.4

7.9%

4

仓储用地

W

551.1

2.9%

5对外交通用地

T

2682.6

14.1%

其中铁路用地

T1

87.9

0.5%公路用地

T2

423.8

2.2%机场用地

T3

2170.5

11.4%

6道路广场用地

S

3973.4

20.9%

其中

道路用地

S1

3733.9

19.6%

广场用地

S2

129.1

0.7%社会公共停车场用地

S3

110.4

0.6%

7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174.7

0.9%

8

绿地

G

2377.0

12.5%

其中

公共绿地

G1

1568.7

8.3%

防护绿地

G2

808.3

4.3%

9城市建设用地

19003.8

100.0%

10

其它

水域

E

824.5

机场预留区

2230

生态片林

4060

生态绿地

6604.9

11

总计

32723.2

15产业布局结构与功能策划

产业布局结构图

新区规划以产业经济专题研究为依据,将“三大二特一高新”的产业战略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布局。

在“东城西产”大的功能格局下,对各片区内的产业构成进行进一步的定位。

其中,北部工业组团依托兰州石化、中川机场,分别建设成为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