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535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隧道评定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3

净总宽

不小于设计值

2

△隧道净高(mm)

每20m(曲线)或50m(直线)用尺量一个断面,每断面测3点

3(注)

隧道偏位(mm)

20

每20m(曲线)或50m(直线)用全站仪检查1处

4

路线中心线与隧道中心线的衔接(mm)

分别将引道中心线和隧道中心线延长至两侧洞口,比较其平面位置

5

边坡、仰坡

不大于设计值

用坡度板检查

注:

净高有一点不合格时,即得零分。

2.3外观鉴定

洞内没有渗漏水现象。

不符合要求时,视其严重程度,高速、一级公路减5-10分,其他公路减1-5分,冻融地区存在渗漏水现象时扣分取高限。

3明洞浇注

3.1基本要求

3.1.1所用水泥、砂、石、水及添加剂的质量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3.1.2寒冷地区混凝土骨料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抗冻试验,结果应符合规范要求。

3.1.3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严禁超挖回填虚土。

3.1.4钢筋的加工、接头、焊接和安装以及混凝土的拌制、运输、灌注、养护、拆模均应符合《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1.5明洞与暗洞拱圈应连接良好。

3.2实测项目见表3.2。

表3.2明洞浇注实测项目

混凝土强度

在合格范围内

按附录D检查

△混凝土厚度(cm)

用2m直尺每侧检查3处

轴线偏位(mm)

用经纬仪测量2处

净高

不小于设计

用尺量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测定3点

砼平整度(mm)

3.3外观鉴定

3.3.1混凝土表面密实,任一延米的隧道面积中,蜂窝麻面和气泡面积不超过0.5%,深度不超过5mm。

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0.5%减5分。

3.3.2结构轮廓线条顺直美观。

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4明洞外贴式防水层

4.1基本要求

4.1.1防水层施工前,明洞混凝土外部用砂浆涂抹平整,以免对防水卷材造成损伤破坏。

4.1.2放水卷材的质量、规格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4.1.3明洞外模拆除后应立即做好防水层和纵向盲沟,保证排水顺畅。

4.2实测项目见表4.2。

表4.2外贴式防水层实测项目

卷材质量

符合设计要求

按进货批次抽检

△卷材搭接长度(cm)

≥10

每环检查5处

卷材向隧道延伸长度(cm)

≥50

检查5处

卷材于基底的横向长度(cm)

≥20

4.3外观鉴定

放水卷材无破损、老化,否则必须返工处理。

5明洞回填

5.1基本要求

5.1.1背墙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

墙底部应铺填0.5~1.0m厚碎石并夯实后向上回填。

回填前,应将土质地层坡面开挖成台阶状。

5.1.2拱背回填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

回填至拱顶齐平后,应立即分层满铺填筑至要求高度。

5.1.3使用机械回填应待拱圈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由人工夯实填至拱顶以上1.0m后方可进行。

5.2实测项目见表5.2。

表5.2明洞回填实测项目

△回填厚度(cm)

≤30

回填一层检查一次,每次每侧检查5点

两侧回填高差(cm)

≤035

回填一层检查一次

坡度

≤设计坡度

检查3处

5.3外观鉴定

坡面平顺、密实、排水通畅。

不符合要求减1~2分。

6洞身开挖

6.1基本要求

6.1.1不良地质应在做好超前预加固、预支护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开挖。

6.1.2当前方地质发生变化迹象或接近围岩分界线时,必须用地质雷达、超前小导坑、超前探孔等方法先探明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才可进行开挖。

6.1.3应合理确定开挖步骤和循环进尺,保持各开挖工序相互衔接,均衡施工。

6.1.应严格控制欠挖。

当石质坚硬完整且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允许岩石个别凸处部分(1m2不大于0.1m2)突入衬砌断面,锚喷支护时凸入不大于3cm,衬砌时不大于5cm,拱脚、墙脚以上1m内严禁欠挖。

6.1.4开挖轮廓要预留支撑沉落量及变形量,并利用量测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调整,以防止出现净空不够的情况。

6.1.5隧道开挖应严格控制爆破震动,以确保相邻支护和衬砌安全。

6.1.6洞身开挖在清除浮石后应及时进行初喷支护。

除完整坚硬岩层外,均应做好支撑,不良地质地段应结合地形开挖侧向安全洞。

6.1.7周边炮眼痕迹保存率应达到硬岩≥80%、中硬岩≥70%、软岩≥50%。

周边炮眼痕迹应在开挖轮廓上均匀分布。

6.2实测项目见表6.2

表6.2洞身开挖实测项目

△拱部超挖(mm)

破碎岩,土(Ⅰ、Ⅱ类围岩)

平均100,最大150

每20m用尺量

一个断面

中硬岩,软岩(Ⅲ—Ⅴ类围岩)

平均150,最大200

硬岩(Ⅵ类围岩)

平均100,最大200

宽度

每侧

+100,-0

每20m用尺量,

每侧一处

全宽

+200,-0

边墙、仰拱、隧道超挖(mm)

平均100

每20m用水准仪沿中线检查一处

6.3外观鉴定

洞顶无浮石。

不符合要求时必须清除,并每处减1分。

发生塌方时,塌体小于50m3时扣3分,塌体大于等于50m3小于100m3扣3~5分。

7(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支护

7.1基本要求

7.1.1所用材料必须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

7.1.2喷射前要检查开挖断面的质量,处理好超欠挖。

7.1.3喷射前,必须冲洗岩面;

喷射中,要控制好水灰比和喷射距离;

喷射后,注意洒水养护。

7.1.4喷射混凝土支护应与围岩紧密粘接,结合牢固,不能有空洞,喷层内不容许添加片石和木板等杂物,必要时应进行空洞检查和粘接力测试。

喷射混凝土严禁挂模喷射。

7.1.5支护前应做好排水措施,对渗漏水孔洞、缝隙应采取引排、堵水措施,保证喷射混凝土质量。

7.1.6采用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时,钢纤维抗拉强度不得低于380MPa,且不得有油渍及明显的锈蚀。

钢纤维宜为0.3~0.5mm,长度为20~25mm,且不得大于25mm。

钢纤维含量宜为混合质量得3%~6%。

7.2实测项目见表7.2。

表7.2(钢纤维)喷射砼支护实测项目

喷射砼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E检查

△喷射厚度(mm)

平均厚度≥H,检查点的60%≥H。

H≥100时:

最小厚度≥0.5H;

50<H<100时:

最小厚度≥30。

H为设计厚度

每30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从拱顶中线起每3m检查1点,用凿孔或雷达检测仪检测

空洞检查

无空洞,无杂物

每30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从拱顶中线起每3m检查1点,用凿孔或雷达监测仪检测

喷射平整度(mm)

边墙、拱顶:

D/L≤1/6;

L-喷射混凝土相邻两凸面间的距离;

D-喷射混凝土相邻两凸面间下凹的距离

每40m选取代表性区域用50cm直尺每侧检查10处,任意方向

7.3外观鉴定:

无漏喷、离鼓、裂缝、钢筋网外露现象,否则应返工处理并减2~5分。

8锚杆支护

8.1基本要求

8.1.1锚杆的材质、类型、规格、数量、质量和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8.1.2锚杆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

8.1.3砂浆锚杆、药包锚杆、浆筑锚杆、自动式锚杆砂浆强度指标应不小于设计和规范要求,锚杆孔内浆密实。

8.1.4锚杆垫板应满足设计要求,垫板应紧贴围岩,垫板与围岩不整平时应用砂浆填平。

8.2实测项目见表8.2

表8.2锚杆支护实测项目

△锚杆拔力(KN)

28d拔力平均值≥设计值,最小拔力≥0.9设计值

按锚杆数1%做拔力试验,且不小于3根做拔力试验

孔位(mm)

15

检查锚杆数的10%

钻孔深度(mm)

50

孔径(mm)

砂浆锚杆>杆体直径+15。

其他锚杆符合设计要求

锚杆垫板

与岩面紧贴

8.3外观鉴定:

钻孔方向应尽量与围岩和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锚杆垫板与岩层面紧贴。

不符合要求时本项工程减1~3分。

9钢筋网支护

9.1基本要求

1.1所用材料、规格、尺寸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1.2钢筋网应随岩面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间隙不大于3cm。

9.2实测项目见表2

表2钢筋网实测项目

△网格尺寸(mm)

用尺量,抽查3个网眼

钢筋保护层厚

≥10mm

每次检查3个点

网的长、宽(mm)

用尺量

9.3外观鉴定:

钢筋网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喷射混凝土时不得摇晃。

否则本分项工程减1-3分。

10仰拱

10.1基本要求

10.1.1应结合拱墙施工抓紧进行,使支护结构尽快封闭。

10.1.2仰拱浇注前应清除积水、杂物、虚渣等。

10.2实测项目见表10.2

表10.2仰拱实测项目

混凝土强度(MPa)

△仰拱厚度(mm)

每20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5点

配筋

符合设计

每20m检查一次

钢筋保护厚度层

10.3外观鉴定

10.3.1混凝土表面密实,任一延米的隧道面积中,蜂握麻面和气泡面积不超过0.5%,深度不超过5mm。

10.3.2结构轮廓线条顺直美观。

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11混凝土衬砌

11.1基本要求

11.1.1所用材料、规格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11.1.2防水混凝土必须满足《公路隧道施工规范》的要求。

11.1.3防水混凝土粗集料尺寸不应超过40mm。

11.1.4基底承载力要满足设计要求,对基底承载力有怀疑时应做承载力试验。

11.1.5拱墙背后的空隙必须回填密实。

11.2实测项目见表11.2

表11.2砼衬砌实测项目

△衬砌厚度(mm)

每40m检查一个断面,用激光断面仪来确定厚度

墙面平整度(mm)

每40m用2m直尺每侧检查3处

11.3外观鉴定

11.3.1混凝土表面密实,任一延米的隧道面积中,蜂窝麻面和气泡面积不超过0.5%,深度不超过5mm。

11.3.2结构轮廓线条顺直美观。

11.3.3因施工养护不当产生混凝土裂缝并危害衬砌结构时,每条裂缝扣1~5分。

12钢支撑支护

12.1基本要求

12.1.1钢支撑的型式、制作和架设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12.1.2钢支撑之间必须用纵向钢筋联接,拱脚必须放在牢固的基础上。

12.1.3拱脚标高不足时,不容许用块石、碎石砌垫,而应设置钢板上调整,或用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指标不小于C20,每一钢支撑拱脚混凝土用量不少于0.03m3。

12.1.4钢支撑用量较大,应对钢支撑的强度和刚度进行抽检查。

钢支撑应紧靠围岩,钢支撑与围岩的间隙,不得用片石回填,而应用混凝土填实。

12.2实测项目见表12.2

表12.2钢支撑支护实测项目

△安装间距(cm)

每榀检查

保护层厚度(mm)

每榀自拱顶每3m检查一点

倾斜度

安装偏差

横向

竖向

拼装偏差(mm)

30

12.3外观鉴定:

无污秽、无锈蚀和假焊,安装时基底无虚渣及杂物,接头连接牢靠。

不符合要求时本分项工程减1~5分。

13衬砌钢筋

13.1基本要求

13.1.1钢筋的品种、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13.2实测项目见表13.2

表13.2衬砌钢筋实测项目

△主筋间距(mm)

每20m检查5点

两层钢筋间距(mm)

网孔尺寸(mm)

箍筋间距(mm)

绑扎搭接长度

受拉

Ⅰ级钢

30d

每20m检查3个接头

Ⅱ级钢

35d

受压

20d

25d

6

钢筋加工

钢筋长度(mm)

-10,+5

每20m检查2根

13.3外观鉴定:

无污秽、无锈蚀。

14防水层

14.1基本要求

14.1.1铺设防水层前,要用隧道断面仪对隧道实际轮廓进行检测。

14.1.2防水卷材铺设前要对喷射混凝土基面进行认真地检查,不得有钢筋、凸出的管件等尖锐突出物;

割除尖锐突出物后,割除部位用砂浆抹平顺,以免刺破防水层。

14.1.3隧道断面变化处或转弯处的阴角应抹成半径≥5cm的圆弧。

14.1.4防水层施工时,基面不得有明水;

如有明水,应采取措施堵或引排。

14.1.5喷射混凝土基面平整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边墙:

D/L≤1/6,拱顶:

D/L≤1/8

式中:

D-喷射混凝土相邻两凸面间的下凹距离。

14.2实测项目见表14.2表。

14.2防水层实测项目

材料质量、性能

同一生产厂、同一品种、规格的产品5000m一批进行验收,不足5000m也作为一批

搭接宽度(mm)

≮100

每20m检查5环

结合方式

焊接

两侧焊缝宽≥25

每20m检查5处

粘接

粘缝宽≥50

固定点间距(m)

拱部

0.5~0.7

检查20%

侧墙

1.0~1.2

14.3外观鉴定

14.3.1防水层表面平顺,无折皱、无气泡、无破损等现象,与洞壁密贴,松弛适度,无紧绷现象。

不符合要求时返工处理。

14.3.2接缝、补眼粘贴密实饱满,不得有气泡、空隙。

橡胶板与洞壁团结,在拱顶中心钉敷,其他部位吊挂,少钉眼便于混凝土推移。

补符合要求时返工处理。

15排水管

15.1基本要求

15.1.1排水管的材料、规格、孔径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15.2检查项目见表15.2

表15.2排水管检查项目

排水管类型

外观检查

安装检查

环向排水管

玻璃纤维布或塑料布是否套紧;

弹簧涂塑层是否均匀,涂层有无老化;

从轴向和横向用力压弹簧管,观察其是否较大的塑性变形,孔径是否有异常变化

应按设计要求布设,保证基本间距,局部涌水量大时还应适当加大其密度;

弹簧排水管应尽量紧贴渗水岩壁,尽量减小地下水进入排水管的阻力;

弹簧排水管布置时沿环向应尽量圆顺,尤其是拱顶部位不得起伏不平;

最后检查弹簧排水管与下部纵向排水管的连接

纵向排水管

塑料管保存不当极易发生老化,可目测管材的色泽和管身的变形;

轻轻敲击观察管体是否变催;

检查管径与管壁,检查其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管身透水孔检查:

透水孔必须有一定的规格并保证有一定的间距,安装前检查孔径和孔间距

安装坡度检查:

施工中做好基础,用坡度规测定纵向盲管的坡度。

包裹安装检查:

要用土工布包裹,使泥砂不得进入纵向管道应用防水卷材半裹盲管,使从上部下流之水尽量流入管内,避免地下水在盲管位置纵横漫流。

与上下排水管的连接检查:

环向排水管出口与纵向盲管应搭接良好。

纵向排水盲管与横向盲管采用三通管连接,三通管留设位置应准确,接头应牢固,防止松动脱落。

横向排水管

接头应牢靠、密实,保证水路畅通,严防接头断裂。

横向盲管上部应设置一定的缓冲层。

中央排水管

用钢尺测量管段直径,观察管身是否变形或有严重裂缝;

检查管身上部透水孔是否畅通。

用石块轻敲管壁,检查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酥松掉块者必须弃之不用

应特别注意检查基础的坡度,确保管段基础平整密实。

软岩或断层破碎带区段施工中,应用碎石换填,用素混凝土找平基面;

管段应避免高低起伏。

16止水带

16.1基本要求

16.1.1止水带的材质、规格应满足设计要求。

16.1.2止水带与衬砌端头模板应正交,否则会降低止水带在两侧的有效长度,并可能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

16.1.3浇捣作业时,应注意浇捣压力,以免止水带被刺破。

16.2检查项目

见表16.2。

表16.2止水带检查项目

材质、规格

满足设计要求

按批检查

内模到止水带的距离(cm)

每环用钢卷尺测量3处

偏离中心(cm)

不能超过3

16.3外观鉴定

16.3.1发现破裂应及时修补。

16.3.2衬砌脱模后,若发现因走模致使止水带过分偏离中心,应适当或填补部分混凝土,对止水带进行纠偏。

不符合要求时减3~5分。

17排水

17.1基本要求

17.1.1衬砌背后或隧底设置盲沟时,沟内以石质坚硬、不易风化且尺寸不小于15cm的片石充填。

盲沟纵坡不宜小于1%。

17.1.2设置在软弱围岩区段的盲沟、有管渗沟,周侧应加做砂砾石反滤层或用无纺布包裹,不得堵塞水路。

17.1.3墙背泄水孔必须伸入盲沟内,泄水孔进口标高以下超挖部分应用同级混凝土或不透水材料回填密实。

17.1.4排水管接头应密封牢固,不得出现松动。

17.1.5严寒地区保温水沟施作时应有防潮措施,防止保温材料受潮,影响保温性能。

修筑的深埋渗水沟,回填材料除应满足保温、透水性好的要求外,水沟周侧应用级配骨料分层回填,不得让石屑泥砂渗入沟内。

排水设施应安置在冻胀线以下。

17.2实测项目

排水结构物(如浆砌片石水沟、现浇混凝土等)按照路基相应项目评定。

17.3外观鉴定

17.3.1水沟和检查井盖板平稳无翘曲。

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1~3分。

18装饰

18.1基本要求

18.1.1要根据设计要求的装饰材料按照现行《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18.1.2装饰前应仔细检查衬砌表面的渗漏水情况,如有渗漏要采取措施做好防排水工作。

18.1.3对于贴面装饰,应将装饰作业的表面拉毛后清洗干净。

18.1.4对采用的装饰材料进行装饰试验,检查装饰的质量和与基层粘接牢固程度。

18.1.5装饰材料不得侵入隧道建筑界限。

18.2外观鉴定

18.2.1洞口装饰应简洁、美观,隧道名牌字样应协调,醒目。

18.2.2采用面砖材料时应做到横、竖缝通直,缝宽均匀。

面砖贴好后,外表应平整,不得出现凹凸,不允许背后有空响。

18.2.3采用喷涂材料时,应做到色调均匀,不得出现色斑和杂色。

19超前锚杆

19.1基本要求

19.1.1超前锚杆宜用早强水泥砂浆锚杆。

其材质、规格等应满足设计要求。

19.1.2超前锚杆与隧道纵向开挖轮廓线间的外插角宜为5°

~10°

,长度大于循环进尺,宜为3~5m。

19.1.3超前锚杆与钢架支撑配合使用时,超前锚杆应从钢架腹部穿过,尾端与钢架焊接。

19.1.4锚杆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

19.2实测项目见表19.2表19.2超前锚杆实测项目

△长度(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