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5590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

《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docx

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doc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III)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其重要内容是举“孝廉”。

132年,尚书令左雄建言改察举之制:

(一)限年40岁以上才得举“孝廉”;

(二)确定考试内容;(三)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

当时顺帝予以采纳。

察举制这一改革力图解决当时“孝廉”()

A.人数太多的问题B.徒有虚名的问C.拉帮结派的问题D.士人难参政的问题

2.明朝有学者言:

“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A.民主制比君主制更进步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C.必须建立法治社会D.希望实行君主立宪制

3.《唐律疏议》记载:

“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材料可以表明古代法律()

A.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工具B.以维护公众利益为主要目的

C.是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手段D.以民间私法为主要立法方向

4.宋朝设立台谏制度,当时的吕祖谦这样描述:

“大臣权任太重,恐其不能无私,则有给舍以出纳焉,有台谏以纠正焉,有侍从以询访焉。

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

”这主要说明宋代()

A.皇权不再至高无上B.已经有了权力制衡机制

C.相权受到严重削弱D.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

5.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当时的雅典公民广泛参与城邦事务。

但也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如数千群众聚在一起制定法律审查执政官的行为,宣召伯利克里解释其行为,不仅处死了苏格拉底,更处死了在阿吉纽西海战中打了大胜仗的六个将军。

这反映了()

A.古希腊缺乏法制传统B.公民道德素质的下降

C.直接民主会损害自由D.雅典社会人人平等的原则

6.在中国古代,常有:

“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的做法,体现的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个人立法与决策,后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并开始有所改观的是()

A.汉初的内外朝制度B.隋唐三省体制

C.宋代两府三司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

7.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

国史馆的这种偏好从本质上说明()

A.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B.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

C.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D.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

8.在罗马法规定的财产转移方式中,要求当事人(主要是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

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

“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

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

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

A.保护私有财产B.最早的成文法C.注重形式规则D.保护贵族利益

9.1947年3月,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说,明确宣布:

“援助那些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御少数武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共6页)第1页

装力量或者外部压力试图强加给他们的征服。

”这一演说()A.意味着两级格局最终形成B.有利于维护地区之间的和平C.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D.反映了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

10.1923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国民党合作,对中共的反对意见未予理睬;孙中山则拒绝“联合”而认同“党内合作”,最终中共遵照组织原则,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国共合作。

这突出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A.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B.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

C.孙中山的革命性丧失D.国民党对中共的合并

11.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一”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12.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前12条都是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本末倒置的做法。

但宪法在增加公民的

权利与自由的同时,也规定公民有“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

这反映了()A.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B.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C.民主法治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全面展开

13.1926年12月,湖南省农民协会议决减租、减押、禁止高利贷、反对苛捐杂税,1927年1月,农民协会的会员增至二百万人。

农民已将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特权彻底打倒,农民协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关。

这说明()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土地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果

C.中共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D.国民革命以农民运动为核心

14.西周以来王位继承制度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变化,曾先后出现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清朝

A.强化了王族家天下制度B.封建专制统治危机严重

C.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D.皇位继承制度的多样性

15.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

“„„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共4页)第2页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

”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B.“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宫把卷看”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共6页)第2页

16.右图是一张纸币,上有“晋察冀边区银行”,“中华民国三十五年”等字样。

下列各项对该纸币分析正确的是()

A.该纸币发行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B.该纸币能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通C.该纸币的面值过大容易导致货币贬值D.该纸币的发行流通有利于稳定边区货币市场

17.“万历年间,浙江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

一夕劳作,佣值二铢。

”该材料明确反映出该时期()

A.商业十分发达B.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工商业市镇兴起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18.禁止“良贱通婚”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的要点,但是在宣统二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在婚姻类删除了“良贱为婚姻”这一条。

以上材料说明了()

A.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近代婚姻制度逐渐开始变革B.婚姻风俗的变革在全国都得到了推行C.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清政府统治阶层D.近代婚姻仍然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

19.“夫漳、泉之通番也,其素所有事也,而今乃及福清。

闽人之下海也,其素所习闻也,而今乃及宁波。

宁波通番,于今创见。

又转而及于杭州。

杭之置货便于福,而宁之下海便于漳。

以数十之货,得数百金而归,以百金之船,卖千金而返,此风一倡,闻腥逐膻,将通浙之人,弃农而学商,弃故都而入海。

”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漳州等地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B.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达C.明朝政府官员纵容走私行为D.江浙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20.军机处虽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但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同时,军机处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在办公场所和官员设置上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无品级和俸禄。

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B.说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权力D.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强化

21.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全文共分四部分:

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

强调:

“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

A.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B.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

C.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D.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

22.晚清时期在工商和社会服务业领域,已远不是“三百六十行”所可形容。

晚清民初中国的职业分化现象,其初兴虽近乎西方,然本土的市场、知识及制度因素却使不同职业体现出不同的行业特征。

材料说明()

A.工业化和城市化使社会职业分工更趋于细致化

B.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C.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结构出现了严重分化D.自由职业群体的兴起大大推动政治运动

23.1931年11月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

工人加班和休息日、纪念日工作应发双薪;工人例假休息以及参加苏维埃选举或政府召开的大会以及职工会议,在法庭当证人、鉴定人或陪审员等,都须发全薪;工人或职员被征去红军中服役,应预先发给3个月的平均工资等等。

1933年10月对该劳动法进行了修正:

减少了休假时间,取消了工人加班须得双薪的规定,只规定工人加班须得一定数量的额外工资。

该修正()

A.有利于长征的顺利进行B.说明党内“左”倾错误已经肃清

C.反映了实事求是的精神D.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权益的要求

24.1950年,中国盐业总公司成立,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全国盐行业。

1995年,国家对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

2009年4月,盐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立。

从2017年1月1日起,食盐价格全面放开。

这一历程本质上反映了()

A.经济体制的变革B.所有制的变革

C.分配制度的变革D.盐业自主权扩大

25.“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地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邓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讲话开始奠定。

”上述评价主要是基于“南方讲话”()

A.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指导了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D.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选官制度一直在发展创新。

在察举制下,州郡长官获得重大的选官权力,举主与被举者之间往往结成密切的依附关系,后者成了前者的“故吏”,还承担着一些封建义务。

但随着考试之法的建立以及这一环节的日益重要,情况就在逐渐变化。

地方长官提供给被举者的,已不是举后即可得到的官位,而只是一个考试机会。

行官与否,在于应试者的个人才学;而擢第与授官,则是中央的权力。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官职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共6页)第3页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共6页)第4页

而是君主以恩赐的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

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

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

1855年的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代与西周的选官制度分别是什么。

概括唐代科举制在选官方面有哪些发展。

(8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任用官员方式有何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6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中国科举制与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

(8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

为什么一个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转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

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

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

“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

——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评析。

(要

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实际上导源于它是近代中外关系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把中国拉进世界潮流之中,这就从一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的外交近代化。

到清朝覆灭时,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上已能从多方面适应世界潮流,大体走上了正常轨道。

————摘编自张振鸥《中国近代史开端与近代中外关系》材料二新世纪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和中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不相同,是信息化带动、以集约型增长为主、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协调机械化与就业、力求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适度同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的工业化道路。

一——摘编简新华向琳等《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和工业化的一大特征是什么,并说明这一特征对中国近代化与工业化进程产生的影响。

(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在“工业化道路”策略上的变化。

(7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雄安新区相比深圳和浦东定位有何不同?

(4分)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共6页)第5页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共6页)第6页

 

高三历史答题卷

 

考号姓名

 

(在此处粘贴条形码)

 

考生须知

1、考生答题前,在规定的地方准确填写考号和姓名。

2、选择题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填涂,如需要对答案进行修改,应使用绘图橡皮轻擦干净,注意不要擦破答题卷。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

严格按照答题要求,在答题卷对应题号指定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切不可超出黑色边框,超出黑色边框的答案无效。

4、作图题可先用铅笔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5、保持卷面清洁,不要将答题卷折叠,弄破。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第Ⅰ卷选择题

27.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21

A

B

C

D

2

7

12

17

22

3

8

13

18

23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24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25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28.

(1)

 

26.

(1)

 

(2)

 

(2)

 

(3)

(3)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三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5BBABC6-10BDCDB11-15CCABD16-20DBCBD21-25AACAA

二、非选择题(50分)

26、(22分)

(1)制度:

西周:

世卿世禄制(世官制);汉代:

察举征辟制。

(4分)

发展:

士人集于中央接受统一考试;选官标准为才学;由中央遴选、任命(中央集权)。

(4分)

(2)变化:

由官职恩赐制到考试录用制。

(2分)

原因:

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官员具备较高专业文化素质;民主政治的发展。

(4分)

(3)同: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考生来源广泛。

(4分)

异:

中国:

服务于君主专制制度;英国:

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分)

27、(12分)观点一:

外因论

政治:

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如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等,直至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

造成近代中国局势动荡,缺乏稳定的环境。

经济:

利用种种特权,对中国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中国的民族工业和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开始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如在中国办工厂、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以掠夺资源、市场和劳动力,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掠取高额利润,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观点二:

内因论

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缺少科技人才;传统的政治体制没有受到根本的冲击,守旧势力的反对与阻挠;自然经济长期居主导地位,工商业发展受到阻碍;传统观念的束缚,重农抑商思想的阻碍等;太多的政治运动、社会动荡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此题为开放型题,只要求学生选取一种观点作答即可,要求考生论述观点明确,坚持史论结合,语言条理清晰,言之成理即可。

给11——12分

28、(16分)(l)特征:

中国的近代化、工业化受到外力因素的影响。

(1分)

分)影响:

使中国的近代化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紧密相连;近代化进程艰难曲折,由表及里。

(4分)

(2)方式: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1分)变化:

注重效益和质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市场推动;产业结构的协调和优化。

(6分)

(3)深圳定位主要是对外开放功能,浦东是综合改革和金融功能。

雄安是新兴产业创新的功能,绿色新城,发展的是绿色、高精尖的产业,这种产业对区域生态环境容量没有影响,同时也是对原有传统产业的替代。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