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5852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doc

《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doc

年级

高一

课题

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设计者

崔延如

审核人

吕晓翠

学习目标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3.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认识铵盐在生产中的应用

4.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学习重点

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难点

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自主学习

氨的合成

1.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

2.是氮最丰富的来源。

将态的氮转化为叫做氮的固定。

3.自然固氮①雷电作用N2NONO2HNO3M(NO3)x。

②生物固氮。

例如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

(2)人工固氮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        2NH3。

 

双基预习

一、氨

1.物理性质

纯净的氨气是无色、有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②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③700体积氨。

2.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④NH3+H2O   NH3·H2O。

 NH3·H2O显弱碱性,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⑤NH3·H2O       NH3↑+H2O。

 

(2)喷泉实验

实验操作:

如图所示,打开橡胶管上的止水夹,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实验现象:

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⑥喷泉,烧瓶内液体颜色呈⑦红色。

实验结论:

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⑧碱 性。

 

(3)氨与酸的反应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玻璃棒靠近时有⑨白烟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⑩NH3+HCl   NH4Cl。

 

(4)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

 

3.氨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2)收集:

向下排空气法。

(3)检验: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检验,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满。

4.氨的用途

(1)氨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

(2)氨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

二、铵盐

1.物理性质:

铵盐都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NH4Cl   NH3↑+HCl↑。

 

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NH4HCO3   NH3↑+H2O↑+CO2↑。

 

(2)铵盐与碱反应

NaOH与NH4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4NO3+NaOH   NH3↑+H2O+NaNO3。

 

组内合作

 1.实验室收集氨气时能否用排水法?

  2.NH3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吗?

为什么?

  3.氨与HCl的化合反应和NH4Cl的分解反应是否属于可逆反应?

为什么?

  4.实验室中除了可以用NH3做喷泉实验外,还可以用哪些气体实现喷泉实验?

探究1:

氨气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

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

请回答:

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   

(选填“a”或“b”),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

 

3、打开装置B中的止水夹c,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     、      。

 

4、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    (填序号)。

 

1.能否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

2.要收集干燥的氨气,应选用的干燥剂是什么?

课堂展示

归纳总结

1、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A.NH4Cl与浓H2SO4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N2+3H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探究2:

铵盐的性质

2、检验铵盐时,可将少许待测物放入试管中,然后(  )。

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于试管口检验

B.加水溶解,加入酸溶液观察现象

C.加入碱溶液,加热,滴入酚酞溶液

D.加入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3、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原因是(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知识体系梳理

①刺激性 ②极易 ③700 ④NH3+H2ONH3·H2O

⑤NH3·H2ONH3↑+H2O ⑥喷泉 ⑦红色 ⑧碱 ⑨白烟 ⑩NH3+HClNH4Cl 4NH3+5O24NO+6H2O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向下排空气法 湿润的红色石蕊 变蓝

NH4ClNH3↑+HCl↑ NH4HCO3NH3↑+H2O↑+CO2↑ NH4NO3+NaOHNH3↑+H2O+NaNO3 游离态的氮 N2+3H22NH3

基础学习交流

1.不能,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2.不能,因为NH3只有与水反应后才显碱性。

3.不属于,因为两个反应的反应条件不相同。

4.用氯化氢气体与水作用可做喷泉实验;用CO2、SO2等气体与NaOH溶液作用也可实现喷泉实验。

重点难点探究

探究1:

互动探究 

(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a;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3)极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

(4)②④

【解析】

(2)氨气比空气的密度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要伸入烧瓶底部。

(3)能形成喷泉,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酚酞变红,说明水溶液显碱性。

(4)①不利于氨气的吸收,②、④能防止倒吸,③会发生倒吸。

探究拓展

1.不能。

氯化铵加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但是遇冷二者会立即反应生成氯化铵,收集不到氨气。

2.氨气是碱性气体,应选用碱性干燥剂,通常用碱石灰,也可用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

探究体验 C

【解析】A项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不生成氨气;B项在实验室中是不能实现的;C项利用了浓氨水的挥发性,同时选用碱石灰干燥;D项中的P2O5不可以用来干燥氨气。

探究2:

互动探究 D

【解析】铵盐受热分解生成氨气的同时,往往也会生成酸性气体,如NH4Cl、NH4HCO3等挥发性酸、不稳定酸的铵盐分解;铵盐遇酸无明显变化;铵盐与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证明溶液中有OH-,但不能证明生成了氨分子,若加热,生成的氨气逸出,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所以D项正确。

探究拓展

1.氨气易溶于水,不加热难以产生氨气。

2.硝酸铵固体受热可爆炸。

探究体验 C

【解析】氯化铵吸收热量,然后分解,故周围温度降低;产物HCl和NH3在空气中不燃烧。

基础智能检测

1.A 【解析】用试纸检验气体的酸碱性时应先湿润,另外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应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2.A

3.C 【解析】A项,还可能为HC、S、HS等离子,错误;B项,还可能为Ag+,错误;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还可以为Al3+等,D项错误。

全新视角拓展

4.

(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①

(2)②

(3)②③⑤

【解析】

(1)固体加热用试管,试管口朝下。

(2)浓氨水和NaOH制备NH3不需加热。

(3)浓硫酸、CaCl2都会吸收氨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