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高考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6098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一高考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高考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高考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高考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高考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高考题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一高考题及答案.doc

《高中化学必修一高考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一高考题及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必修一高考题及答案.doc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2006年高考北京卷·理综)已知:

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棕黄色;

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

MnO4->Cl2>Fe3+>I2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①H2SO3+I2+H2O=2HI+H2SO4②2FeCl3+2HI=2FeCl2+2HCl+I2

③3FeCl2+4HNO3=2FeCl3+NO↑+Fe(NO3)3+2H2O

A.H2SO3>I->Fe2+>NOB.I->Fe2+>H2SO3>NOC.Fe2+>I->H2SO3>NOD.NO>Fe2+>H2SO3>I-

3.(2009年浙江十校联考)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mL下列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A.自来水B.0.5mol·L-1盐酸

C.0.5mol·L-1醋酸溶液D.0.5mol·L-1KCl溶液

4.在离子氧化还原反应aR2++bH++O2=mR3++nH2O中,a的值是()

A.2mB.4C.2bD.2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a2++2HCO3-+2OH-=CaCO3↓+H2O+CO32-

B.碳酸钠溶液与醋酸反应CO32-+2H+=CO2↑+H=O

C.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气体Ca2++2ClO-+H2O+SO2=CaSO3↓+2HClO

D.用碳棒作电极电解氯化钾饱和溶液2Cl-+2H2O=2OH-+Cl2↑+H2↑

6.24mL0.05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0.02mol·L-1的K=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R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0B.+2C.+3D.+6

15.有一混合物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K+、NH+4、Cl-、Mg2+、Fe3+、CO32-、SO42-,现各取100mL溶液三份进行实验。

①向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向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加热,收集气体0.896L(标准状况);

③向第三份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到沉淀6.27g,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后,剩余2.33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肯定存在的离子有,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2)可能存在的离子是,为确定该离子是否存在,可取少许原溶液,然后(填操作

(3)试分别确定肯定存在的离子在原溶液中各自的物质的量浓度。

7.“绿色试剂”双氧水可作为矿业废液消毒剂,如消除采矿业废液中的氰化物(如KC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N+H2O2+H2O=A+NH3↑

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

(2)在标准状况下有0.448L氨气生成,则转移的电子数为。

(3)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为。

(4)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理由是。

8.有如下反应:

2K2Cr2O7+3CH3CH2OH+8H2SO4=2Cr2(SO4)3+3CH3COOH+2K2SO4+11H2O

此反应可用于检查司机是否酒后开车。

试回答:

(1)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反应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从变到价。

(2)若反应中生成1molCr3+离子,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是。

9.(2008年高考天津卷·理综)已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如下:

5C2O2-4+2MnO-4+16H+=10CO2↑+2Mn2++8H2O

称取6.0g含H2C2O4·2H2O、KHC2O4和K2SO4的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mL溶液。

量取两份此溶液各25mL,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中。

①第一份溶液中加入2滴酚酞试液,滴加0.25mol·L-1NaOH溶液至20mL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该溶液被中和的H+的物质的量为mol。

②第二份溶液中滴加0.10mol·L-1酸性KMnO4溶液至16mL时反应完全,此时溶液颜色由变为。

该溶液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mol。

③原试样中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为,KHC2O4的质量分数为。

参考答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A解析:

题中的有关反应为①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生成的黄绿色气体为Cl2);②Cl2+2FeCl2=2FeCl3(FeCl3溶液为棕黄色);

③2FeCl3+2KI=2FeCl2+2KCl+I2(I2遇淀粉变蓝色)。

以上三个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的规律,可知A项正确,B、C项错误。

实验②只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D项错误。

2.A解析:

第①个反应中,H2SO3为还原剂,HI为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

H2SO3>I-;第②个反应中,HI为还原剂,FeCl=为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

I->Fe2+;第③个反应中,FeCl2为还原剂,NO为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

Fe2+>NO。

3.B解析:

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则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不大。

A、D项中加入NaOH后,不发生化学反应,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大;C项中醋酸为弱电解质,加入NaOH后生成的CH3COONa为强电解质,故离子浓度变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大;B项中原为0.05mol强电解质HCl,加入NaOH后生成0.05mol强电解质NaCl(此时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故离子浓度基本不变,导电能力基本不变。

4.B解析:

由元素守恒得n=2,b=4;由得失电子守恒得a=4。

5.D解析:

A项,等物质的量的Ca(HCO3)2中只有一半HCO3-参与离子反应,所以不正确;B项,醋酸是弱酸不写成H+形式;C项中产物HClO还能继续氧化CaSO3为CaSO4;D项,电解饱和KCl溶液同电解饱和NaCl溶液,故D项正确。

6.C解析:

设K2R2O7反应后生成的还原产物中R的化合价为x。

依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得:

24×10-3L×0.05mol·L-1×2=20×10-3L×0.02mol·L-1×(6-x)×2,解之得:

x=+3。

7.

(1)NH4+、CO32-、SO42-、K+Mg2+、Fe3+

(2)Cl-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钡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Cl-存在[来源:

Z,xx,k.Com]

(3)c(NH4+)=0.4mol/L,c(SO42-)=0.1mol/L,c(CO32-)=0.2mol/L,c(K+)≥0.2mol/L

解析:

(1)知溶液中可能含Cl-、CO32-、SO42-;由

(2)知溶液中一定含NH4+,且n(NH4+)=0.04mol;由(3)知溶液中一定含CO32-、SO42-,那么一定不含Mg2+、Fe3+(二者与CO32-不能大量共存),且n(SO42-)=2.33g/233g/mol=0.01mol,n(CO32-)=6.27g-2.33g/197g/mol=0.02mol;所以得出结论:

溶液中一定含NH4+、CO32-、SO42-,一定不含Mg2+、Fe3+,可能含有K+、Cl-,这个结论正确吗?

此时我们要思考,题目给出n(NH4+)、n(SO42-)和n(CO32-)的具体数值,其用意是什么?

它们是无用的数据吗?

为了弄清该数据隐含着的含义,我们应联想到“任何溶液都必须呈电中性”来加以验证。

由于n(SO42-)×2+n(CO32-)×2=0.01mol×2+0.02mol×2=0.06mol>n(NH4+)×1=0.04mol×1,故必存在K+。

又因溶液中可能存在Cl-,则n(K+)≥0.02mol,所以c(NH4+)=0.4mol/L,c(SO42-)=0.1mol/L,c(CO32-)=0.2mol/L,c(K+)≥0.2mol/L。

8.

(1)KHCO3

(2)2.408×1022(3)C

(4)H2O2作氧化剂,其还原产物为H2O,没有毒性及污染

9.

(1)K2Cr2O7CH3COOH+6+3

(2)1.806×1024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

例3.一定量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0.5mol·L-1的盐酸400mL,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加KSCN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CO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为()

A.11.2gB.2.8gC.5.6gD.无法计算

【解析】依据题意恰好完全溶解时生成FeCl2溶液,依据Fe2+~2Cl−,可以求出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足量CO还原混合物后,所有铁元素转化为单质铁,所以可以得到铁的质量为5.6g。

【评注】依据元素守恒快速计算;对题中涉及的各种反应能迅速寻找出规律。

例4.在FeCl3,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Fe3+,Cu2+和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现加入适量铁粉,使溶液中三种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变化为1∶2∶4,则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B.1∶2C.1∶3D.1∶4

【解析】依据题意反应后还有Fe3+,说明原来溶液中Cu2+没有发生反应,因为氧化性Fe3+>Cu2+>Fe2+;设原溶液中含有Fe3+为3mol,反应后剩余1mol,所以参加反应的Fe3+为2mol,消耗铁粉0.1mol。

2.9.2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A.0.2mol中子B.0.4mol电子C.0.2mol质子D.0.4mol分子

5.标准状况下,将20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过氧化钠粉末,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的到16升。

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为()

A.4L B.8L C.12L D.16L

6.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1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

乙=1:

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5.4gB.3.6gC.2.7gD.1.6g

7.等量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2mol·L-1H2SO4溶液B.18mol·L-1H2SO4溶液

C.6mol·L-1KOH溶液D.3mol·L-1HNO3溶液

8.某铁的“氧化物”样品,用5mol·L-1的盐酸140mL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标准状况下0.56L氯气,使其中Fe2+全部转化为Fe3+。

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是

A.Fe2O3B.Fe3O4C.Fe4O5D.Fe5O7

9.已知Ba(AlO2)2可溶于水。

右图表示的是向A1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人Ba(OH)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

A1(OH)3比BaSO4多

B.c—d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

[Al(OH)4]-比Ba2+多

C.a—d时沉淀的物质的量:

BaSO4可能小于A1(OH)3

D.d—e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

Ba2+可能等于OH-

n(Na2O2)/mol

n(产物)/mol

n(沉淀)

n(气体)

8

9

14.将Na2O2逐渐加入到含有Al3+、Mg2+、NH4+的混合溶液中并加热,产生沉淀和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2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原溶液中Al3+、Mg2+、N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2mol、3mol、8molB.3mol、2mol、8mol

C.2mol、3mol、4molD.3mol、2mol、4mol

15.下图表示有关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形成)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非金属单质(一般是黑色粉末),C是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D是淡黄色的固体化合物。

(反应条件图中已省略。

(1)A、B、C、D代表的物质分别为、、、(填化学式);

(2)反应①中的C、D均过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②中,若B与F物质的量之比为4∶3,G、H分别是、(填化学式);

(4)反应③产物中K的化学式为;

(5)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

专题八答案

例题讲解

1.D2.D3.C4.C

考题再现

1.D

2.

(1)cd

(2)冷却结晶引流(3)NH3(或NH3·H2O)bd

(4)注视凹页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凹页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平酸式

跟踪训练

2.B5.C6.A7.A8.D9.B14.C

15.

(1)AlCNa2O2

(2)Na2O2+2H2O===4NaOH+O2↑2Al+2NaOH+6H2O===2Na[Al(OH)4]+3H2↑(3)CO2CO(4)Na2CO3(5)2[Al(OH)4]-+CO2===2Al(OH)3↓+CO32-+H2O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6.含FeS2A%的黄铁矿W吨,在用接触法硫酸的过程中,损失硫C%,可制得浓度为B%的硫酸为

A.吨B.吨

C.吨D.吨

8.下列各组物质中,每一种物质都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AgNO3溶液、CCl4、碘水

B.Na2SO3溶液、FeCl3溶液、H2S溶液

C.FeCl2溶液、KOH溶液、镁粉

D.NaOH溶液、CO气体、氯水

12.用浓硫酸吸收SO3可以得到H2SO4•SO3。

用mg98%的H2SO4充分吸收SO3后再进行稀释,可得到98%的硫酸的质量为

A.2.42mgB.2.22mgC.2.02mgD.1.98mg

14.NH3和O2混合气体100mL通过红热的铂丝,充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再通过足量水最终收集到10mL残留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体积不可能是(气体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A.12.5mLB.21.5mLC.64.2mLD.70.0mL

16.氰(CN)2的结构式为N≡C—C≡N,其化学性质与卤素(X2)很相似,化学上称之为拟卤素。

(CN)2和水反应可生成HCN和HCNO;(CN)2的氧化性比Br2弱,比I2强。

(1)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填选项标号)

A.(CN)2和NaOH溶液反应:

(CN)2+2NaOH==NaCN+NaCNO+H2O

B.MnO2和HCN反应:

MnO2+4HCNMn(CN)2+(CN)2↑+2H2O

C.向KCN溶液中加入碘水:

I2+2KCN==2KI+(CN)2

D.在NaBr和KCN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Cl2+2NaBr==2NaCl+Br2

(2)HCN的电子式为,按电子云重叠方式分类分子内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

(3)处理含(其中C为+2价)的工业废水常用氧化,生成的(其中C为+4价)元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a+b+c=dCNO-+eN2↑+f+b+cH2O

上述化学方程式可能的配平系数有多组,请回答:

①方程式中e:

f的值为(填选项标号)。

A.1B.1/2C.2D.不能确定

②若d=e=1,则b=。

18.已知A、B、C、D、E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B、C、D、E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C均为气体,E为液体,下图中箭头上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1)当A与E反应生成B和C时,则A、E共同含有乙元素。

生成的C气体易液化。

常温常压下D是气体,冰水冷却D时变成无色晶体,此无色晶体的化学式是。

根据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判断:

在A~E各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有(填字母)。

D溶于纯净的E时,能按物质的量比1:

1化合,生成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写成化合物、复合物或氧化物形式均可)。

试描述气体C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

(2)当A与E发生化合反应时,能观察到空气中形成大量的白烟,则A、E共同含有甲元素。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

A的化学式为,E的化学式为。

当小心加热A与E化合时的生成物F时,可得到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G(G和CO2具有相同的原子数目和电子数目)和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H,写出F分解生成的G+H的化学方程式。

20.将23.9g表面已锈蚀成铜绿〔Cu2(OH)2CO3〕的铜片投入120mL一定浓度的硝酸中,充分反应后,硝酸被还原成NO2和NO,反应后溶液中H+为0.160mol。

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滤出沉淀,洗涤,干燥后得到29.4g蓝色固体。

求:

(1)铜片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

(2)铜片与硝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6.A8.C14.B

16.

(1)CD

(2)sp2个σ键和2个π键(3)①B②6

18.

(1)SO3A和BH2S2O7或H2SO4·SO3或2SO3·H2O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有毒

(2)NH3HNO3NH4NO3N2O↑+2H2O。

20.

(1)53.6%

(2)6.33mol·L-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