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之距满足:
SSmax()
10、由于梁上的最大剪力值发生在支座边缘处,则各排弯起筋的用量应按支座边缘处的剪力值计算。
11、箍筋不仅可以提高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还可以约束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延性,对
抗震设计尤其重要。
12、影响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尺寸大小,纵筋配筋率,冀缘尺
寸的大小。
13、鸭筋与浮筋的区别在于其两端锚固部是否位于受压区,两锚固端都位于受压区者称为鸭筋。
14、材料图又称为抵抗弯矩图,只要是材料图全部外包住弯矩图,该梁就安全。
15、为了节约钢筋,跨中和支座负纵筋均可在不需要位置处截断。
16、设置弯起筋仅用于抗剪时,还需满足斜截面抗弯和正截面抗弯。
17、不设弯起筋的梁,不会发生斜截面抗弯不足。
18、斜拉、斜压、剪压破坏均属于服性破坏,但剪压破坏时,材料能得到充分利用,所以斜截面承
载力计算公式是依据剪压破坏的受力特征建立起来的。
19、设置弯起筋的排数越多,其抗剪承载力越高。
20、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公式中没有考虑梁的受力纵筋用量对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三、选择题:
1、关于混凝土斜截面破坏形态的下列论述中,()项是正确的。
A斜截面弯曲破坏和剪切破坏时,钢筋应力可达到屈服B斜压破坏发生在剪跨比较小(一般
1)或腹筋配置过少的情况C剪压破坏发生在剪跨比适中(一般1~3)或腹筋配置适当的
7、受弯构件产生斜裂缝的原因是()
A支座附近的剪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剪强度B支座附近的正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剪强度C支
D支座附近的剪应力产生的复合应
座附近的剪应力和拉应力产生的复合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力超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8、斜截面破坏有三种形态,其中属于脆性破坏形态的有(
C剪压破坏D斜拉破坏
)属于剪压破坏。
A斜压破坏和斜拉破坏B斜压、剪压和斜拉破坏
9、下列简支梁的剪跨比的取值范围中,(
A1B3C13D1.4
10、钢筋混凝土板不需要进行抗剪计算的原因是()
A板上仅作用弯矩不作用剪力B板的截面高度太小无法配置箍筋C板内的受弯纵筋足以抗剪
D板的计算截面剪力值较小,满足VVc
11、受弯构件中配箍率过大时,会发生()O
A剪压破坏B斜拉破坏C斜压破坏D受弯破坏
12、选择抗剪箍筋时,若箍筋间距过大,会发生(
13、设置弯起筋抗剪时,弯起筋抗剪公式中Vsb0.8AsbfySin中的系数0.8指()
a斜截面破坏时弯起筋没有屈服b与斜裂缝相交的弯起筋没有屈服C斜裂缝处的弯起筋在剪压
区不能达到受拉屈服D与弯起筋的弯起角有关的系数
14、计算第二排弯起筋用量时,取用的剪力的设计值为()o
A前排弯起筋受压区弯起点处对应的剪力值B支座边缘处对应的剪力值C前排弯起筋受拉区弯
起点处对应的剪力值D该排弯起筋受拉区弯起点处对应的剪力值
15、材料图也叫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图,其形状()o
A与梁上的弯矩包络图相同B与梁内的纵筋布置情况有关C与梁内的箍筋和弯起筋用量有关
D与梁上的剪力值大小有关
16、受弯构件的剪跨比过大会发生(
)。
A斜压破坏B斜拉破坏C剪压破坏
D
受扭破坏
17、受弯构件箍筋间距过小会(
18、受弯构件箍筋直径过小会(
影响施工质量
19、梁支座处设置多排弯起筋抗剪时,若满足了正截面抗弯和斜截面抗弯,却不满足斜截面抗剪,
此时应在该支座处设置如下钢筋()o
A浮筋B鸭筋C吊筋D支座负弯矩筋
20、设置抗剪腹筋时,一般情况下优先采用仅配箍筋的方案,其原因是()o
A经济B便于施工和设计C防止脆性破坏D保证抗剪箍筋能够屈服
21、抗剪设计时,规定:
V0.25cfcbho是为了防止()
A斜拉破坏B斜压破坏C受拉纵筋屈服D脆性破坏
22、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时,其计算位置()是不正确的。
A支座边缘处B受拉区弯起筋的弯起点处C箍筋直径或箍筋间距变化处D受压区弯起筋的弯
起点处
则应先选定箍筋用量,
23、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时,若采用即配箍筋又设弯起筋共同抗剪的方案,
再计算弯起筋的用量,选定箍筋的用量时,应满足(
25、确定支座处纵筋的截断位置时,应从理论断点处向处伸长一段距离,其原因是(
A防止支座负纵筋在理论断点处被拉拔出来B防止发生斜截面受弯破坏C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D防止脆性破坏
26设计受弯构件时,在()情况下不必绘制弯矩包络图布置受力纵筋。
A仅配箍筋的简支梁B有支座负筋的伸臂梁C不设置弯起筋的伸臂梁D设置弯起筋的伸臂梁
27、绘制材料图时,每根钢筋承担的抵抗弯矩应按与()。
A受力纵筋直径的大小成正比分配弯矩B受力纵筋截面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分配弯矩C受力纵筋
根数的多少成正比分配弯矩D弯起筋截面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分配弯矩
28、设置弯起筋的目的,()的说法不确切。
A满足斜截面抗剪B满足斜截面抗弯C充当支座负纵筋承担支座负弯矩D为了节约钢筋充分
利用跨中纵筋
29、关于材料图的作用,()的说法不确切。
A反映材料的充分利用程度B确定纵向钢筋的弯起位置和数量C确定支座负纵向钢筋的截断位
置D防止发生斜压破坏
30、梁内设置鸭筋的目的是()。
A满足斜截面抗弯B满足正截面抗弯C满足斜截面抗剪D使跨中受力纵筋充分利用
31、材料图越贴近该梁的弯矩包络图,则说明()。
A材料的充分利用程度越高B材料的充分利用程度越低C梁的安全储备越大D越可能发生斜
截面抗弯不足
32、设计受弯构件时,如果出现V0.25cfcbh0的情况,应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加大截面尺寸B增加受力纵筋C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D增设弯起筋
33、矩形、T形和工字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仅配置箍筋,当VO.7ftbho时,()。
A可直接按最小配箍率sv,min0.24配箍筋B可直接按构造要求的箍筋最小直径及最大
fyv
间距配箍筋C按构造要求的箍筋最小直径及最大间距配箍筋,并验算最小配箍率D按受剪承载力
公式计算箍筋用量
四、简答题:
1、斜裂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破坏有几种类型?
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3、影响斜截面破坏类型和承载能力的因素是什么?
4、斜压破坏、斜拉破坏、剪压破坏都属于脆性破坏,为何却以剪压破坏的受力特征为依据建立基本公式?
5、对多种荷载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什么情况下应采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对剪跨比有何限制?
6、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c是什么系数?
如何取
值?
7、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时,何时不需考虑剪跨比的影响?
8、为什么弯起筋的设计强度取0.8fy?
9、女M可选用梁中箍筋的直径和间距?
10、受弯构件设计时,如何防止发生斜压破坏、斜拉破坏、剪压破坏?
11、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力应验算哪些截面?
12、什么叫抵抗弯矩图(材料图)?
有什么作用?
13、如何确定纵向受力钢筋弯起点的位置?
梁内设置弯起筋抗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4、什么叫腰筋?
有何作用?
如何设置?
15、什么叫鸭筋、浮筋,说明它们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不能设计成浮筋?
16、工程实践中,抗剪设计的方案有哪两种方案?
如何选择?
17、纵向受力钢筋可以在哪里截断?
延伸长度ld有何要求?
18、为什么要对纵向钢筋在支座处的锚固长度和数量有所要求?
19、伸入梁支座的纵向受力筋的数量有何要求?
20、简支梁下部纵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las有何要求?
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21、连续梁及框架梁伸入支座钢筋锚固长度有何要求?
22、弯起钢筋的锚固长度有何要求?
23、梁内箍筋的形式有哪几种?
24、梁内箍筋的肢数如何确定?
五、计算题:
4-1如图4-1所示,某矩形截面简支梁,截面尺寸250500mm,承受均布荷载设计值为
90KN/m(包括梁自重),C25混凝土,箍筋为HRB335级钢筋,纵筋为HRB400级钢筋。
225+
2
218(As9825091491mm2),环境类别为一类。
要求:
(1)当仅配箍筋时,计算箍筋数量;
(2)
当即配箍筋又配弯起筋时,计算腹筋数量;
(3)将以上两种方案进行配筋比较。
图4-1题4-1附图
(注:
①fc11.9N/mm2,ft1.27N/mm2,fy360N/mm2,fyv300N/mm2
②箍筋直径及间距要求如表1、表2所示。
)
表4-2
表4-1
杲高hmm
集再h/tniA
150
200
底goo
4
zoe
■300
6
50Q<
ftS;
B0O
250
35Q
A>
800
k>
SW
R
3UU
4-2某矩形截面简支梁承受荷载设计值如图4-2所示。
采用C25混凝土,配有纵筋425,箍
筋为HPB235级钢筋,梁的截面尺寸bh250600mm,环境类别为一类,取a$40mm,
试计算箍筋数量。
图4-2题4-2附图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复合主拉应力
2、斜拉破坏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剪压破坏
3、降低
4、剪压破坏
5、提高
6、提高
7、以均布荷载为主的简支梁,以集中荷载为主
8、斜拉破坏斜压破坏
9、纵向受力筋的配筋率
10、承担剪力承担支座负弯矩
12、抗剪
1、X2、X3、X4、X5、X6、X7、X8、X9、X10、X11、“12、X13、
V14、“15、X16、X17、“18、“19、X20、“
三、选择题:
1、C2、D3、C4、B5、B6、D7、C8、B9、C10、D11、C12、
B13、C14、A15、A16、B17、A18、B19、B20、B21、B22、D23、
D24、B25、A26A27、B28、B29、D30、C31、A32、A33、C
1、受弯构件受到弯矩和剪力的作用。
在弯矩和剪力为主的区段内,在它们产生的正应力和剪应
力共同作用下,在受拉区产生复合主拉应力pt,当pt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将会产生
斜裂缝,会发生斜截面破坏。
2、
(1)斜压破坏:
当梁的箍筋配置过多或过密或梁的剪跨比较小时
(1),随着荷载的增加,在剪弯段岀现一些斜裂缝,这些斜裂缝将梁的腹部分割成若干个斜向短柱,最后因混凝土短柱被压碎而导致破坏。
(2)剪压破坏:
当梁内箍筋的数量配置适当时(13),随着荷载的增加,首先在剪弯段受
拉区岀现垂直裂缝,随后斜向延伸,形成斜裂缝。
当荷载增加到一定数量时,会岀现一条主要斜裂缝即临界斜裂缝。
此后,荷载继续增加,与临界斜裂缝相交的箍筋达到屈服强度,同时剪压区的混凝土在剪应力共同作用下,达到极限状态而破坏。
(3,斜拉破坏:
当箍筋配置得过少且剪跨比较大时(3),斜裂缝一旦岀现,箍筋立即达到
屈服强度,这条斜裂缝将迅速伸展到梁的受压边缘,构件很快裂为两部分而破坏。
以上三种剪切破坏的形式态,就其承载力而言,对同样的构件,斜拉破坏最低,剪压破坏较高,斜压破坏最高。
但就破坏性质而言,均属脆性破坏。
其中,斜拉破坏脆性最突岀,斜压破坏次之,剪压破坏稍好。
3、
(1)剪跨比:
是一个无量纲的计算参数,反映了截面承受弯矩和剪力的相对大小。
M
①广义的剪跨比:
③均布荷载作用下:
ho
(2)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对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很大,梁的抗剪承载力随混凝土抗拉强
度ft的提高而提高。
有腹筋梁岀现斜裂缝以后,箍筋不仅可以直接承受部分剪力,也能抑制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提高剪压区混凝土的抗剪能力和纵筋的销栓作用,间接地提高梁的受剪承载能力。
试验研究表明,当配箍量适当时,梁的受剪承载力随配箍率的增大和箍筋强度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4)纵向钢筋的配筋率:
纵向受力筋能抑制裂缝的扩展,使斜裂缝上端剪压区的面积较大,从而能承受较大的剪力,同时纵筋本身也能通过销栓的作用承受一定的剪力。
因而纵向钢筋的配筋量增大时,
梁的受剪承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但目前我国规范中的抗剪计算公式并未考虑这一影响。
4、
(1)由于斜拉破坏时,斜裂缝一旦岀现抗剪腹筋马上屈服,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接近于无腹筋梁斜裂缝产生时的抗剪力,配置的抗剪筋未发挥作用,不经济。
(2)斜压破坏时,与斜裂缝相交的抗剪腹筋未屈服,剪压区混凝土先压碎,虽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较高,但抗剪筋未得到充分利用,也不经济。
(3)剪压破坏时,与斜裂缝相交抗剪腹筋先屈服,随后剪压区混凝土压碎,钢筋和混凝土都得到充分利用,所以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依据剪压破坏时的受力特征建立更为合理。
5、当梁承受集中荷载或虽然承受多种荷载的作用,但集中荷载对支座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75%以上的情况时采用,如下式所示。
1.75Asv
ftbhofyv—ho+0.8AsbfySin
1s
6、
(1)公式上限值一最小截面尺寸:
防止发生斜压破坏
h
1当亠4时,V0.25cfcbh0b
hw
2当亠6时,V0.2cfcbh0
b
3当4匹6,V(0.350.025匹)cfcbh0
bb
c—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C50时,取c=1;
当=C80时,取0.8
其间按内插法求得。
(2)公式下限值一最小配箍率和箍筋最大间距:
防止斜拉破坏
AsvnAsV1ft
1箍筋的配箍率:
svsv也,最小配箍率svmin0.24_L)
bsbsfyv
2梁中箍筋最大间距:
sSmax
3梁中箍筋的直径:
ddmin
7、对于以承受均布荷作用为主的矩形截面梁、承受任意荷载的T形和工字形截面梁,都可不考虑
剪跨比的影响,按一般情况的抗剪公式进行计算。
VVu0.7ftbh。
1.25fyv厶h0+0.8Asbfysin
s
8、考虑到靠近剪压区的弯起钢筋在斜截面破坏时,其应力达不到fy的不均匀系数。
9、如表4-1、4-2所示,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的-
10、
(1)当满足
min,SSmax,以及ddmin时可防止斜拉破坏;
(2)当满足①hw4时,V0.25cfcbh0:
②hw6时,V0.2cfcbh0:
③bb
456,V(0.350.025匹)cfcbh0可防止斜压破坏;
(3)满足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配置一定量的箍筋可防止发生剪压破坏。
11、如图4-3所示。
图4-3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位置
(1)支座边缘处;
(2)弯筋弯起处;
(3)箍筋面积或间距改变处;
(4)腹板厚度改变处。
上述截面都是斜截面承载力比较薄弱的地方,所以都应该进行计算,并应取这些斜斜面范围内的最
大剪力,即斜截面起始端的剪力作为剪力设计值。
12、抵抗弯矩图,也叫材料图,是按实际配置的纵向受力钢筋所确定的梁上各正截面所能抵抗的弯矩图形(简称Mr图)。
抵抗弯矩是构件的内在抵抗,它与构件的截面尺寸、纵向钢筋的数量及其布置有关。
(1)反映材料利用的程度。
显然,材料图越贴近弯矩图,表示材料利用程度越高;
(2)确定纵向受力钢筋的弯起数量和位置。
设计中,将跨中部分纵向钢筋弯起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用于斜截面抗剪,其数量和位置由受剪承载力计算确定;
二是抵抗支座负弯矩。
只有当材料图全部覆盖住弯矩图,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才有保证;
而要满足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要求,也必须通过作材料图才能确定弯起钢筋的数量和位置;
(3)确定纵向受力钢筋的截断位置。
通过绘制材料图还可确定纵向钢筋的理论断点及其延伸长度,从而确定纵向钢筋的实际截断位置。
13、若用弯起抗剪,则弯起点的位置应同时满足如下要求:
如图4-4所示。
(1)满足斜截面抗剪要求:
由抗剪计算确定;
(2)正截面抗弯的要求:
材料图覆盖弯矩图。
弯筋与梁纵轴线的交点应位于按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理论断点(或不需要点)以外;
(3)斜截面抗弯:
弯起点应设置按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点以外,其距离应
当不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要求时,应适当加密箍筋或增设鸭筋
图4-4钢筋弯起点的位置
14、当梁高大于700mm或腹板高hw450mm时,应在梁的两个侧面沿梁高度配置直径不小
于8mm纵向构造钢筋(俗称腰筋)。
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
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300~400mm
(1)防止梁过高,混凝土外凸;
(2)控制由于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在梁腹部产生的竖向裂缝;
(3)控制拉区弯曲裂缝在梁腹部汇成宽度较大的裂缝。
15、如图4-5所示:
图4-5(a)吊筋;
(b)鸭筋;
(c)浮筋
(1)当纵向钢筋弯起不能满足正截面和斜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要求时,可设置单独的仅作为受剪的弯起钢筋,称鸭筋。
(2)而不能采用仅在受拉区有较少水平段的锚固长度的浮筋的形式,以防止由于弯起钢筋发生较大滑移使斜裂缝有过大的开展,甚至导致截面受剪承载力的降低。
(3)在次梁和主梁的相交处,由于主梁承受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其腹部可能岀现斜裂缝,并
引起局部破坏。
因此规范规定应在集中荷载附近s2h13b的长度范围内设置附加横向钢筋,以便
将全部集中荷载传至梁的上部。
16、
(1)只配箍筋和方案;
(2)即配箍筋又配弯起筋方案。
前者施工方便但不经济,后者将跨中多余部分的钢筋弯起用来抗剪,钢筋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抗剪钢筋配筋量较前者小,经济但施工麻烦。
因此,工程实践当中,对于独立梁,一般设置采用后者,对于框架结构的梁一般选择前者,但也不绝对。
即工程实践中二者都可以选择。
17、
(1)钢筋混凝土梁下部纵向钢筋不允许截断,只能弯起。
(2)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框架梁支座截面的负弯矩纵向钢筋不宜在受拉区截断。
如必须截断时,其截断的位置如图4-6所示,及其延伸长度ld应满足表4-3的要求
1咒薛・«
m«
A
盍廛
图4-6钢筋延伸长度和切断点
表4-3钢弯矩钢筋的延伸长度ld
KA*
盘分利用■面憚出弘
1.2^
卩皿加/
1.1/,+虹
20址且A*
V沁
亘詣点仍在负柑駆曼拉区内
l.2/v+l.7Aj
18、支座附近的剪力较大,在岀现斜裂缝后,由于与斜裂缝相交的纵筋应力会突然增大,若纵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够,将使纵筋滑移,甚至被从混凝土中拔岀引起锚固破坏。
为了防止这种破坏,要对纵向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和数量有所要求。
19、当梁宽b150mm时,不应少于2根;
当梁宽b150mm,可为1根。
表4-4简支梁纵筋锚固长度las
VCO,Tfg
V>
^7f,bhn
带肋钢箭年小TIM*光面钢筋不小于:
5rf
当纵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符合表4-4的规定时,应采取下述专门锚固措施,伸入支座的水平
长度不应小于5d
(1)在梁端将纵向受力筋上弯,并将弯折后长度计入las内,如图4-8所示。
(2)在纵筋端部加焊横向锚固钢筋或锚固钢板,如图4-9所示,此时可将正常锚固长度减少5d
(3)将钢筋端部焊接在梁端的预埋件上,如图4-10所示。
21、
(1)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支座或中间节点范围;
(2)下部纵向钢筋根据其受力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锚固长度:
1当计算中不利用其强度时,对光面钢筋las15d,对月牙纹钢筋取las12d,并在满足上
述条件的前提下,一般均伸至支座中心线;
2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支座受正弯矩作用),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
3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压强度时(支座受负弯矩按双筋截面梁计算配筋时),其伸入支座的
锚固长度不就小于0.7la。
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
22、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外应留有锚固长度,其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于
10d;
对光面钢筋在末端尚应设置弯钩,如图4-12所示,位于梁底层两侧的钢筋不应弯起。
图4-12弯起钢筋端部构造
(a)受拉区;
(b)受压区
23、
(1)封闭式箍筋:
采用135度弯钩;
(2)当T形截面梁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