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6188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5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自治区柳州市届高三高考语文压轴卷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近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越文化的海洋性被再度激发,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的对外交流,达到高潮。

(摘编自《越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作者叶岗、陈明镇,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化形态学角度看,越文化是一种半农耕半海洋的文化,而活跃于越地的於越则是百越中最为人瞩目、最富于创造力的一个支系。

B.越地先民是中国境内最早致力于农业生产的人群之一,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的先民就开始了种植水稻的农事。

C.古越人是中国乃至世界都罕见的海洋性族群,他们曾沿中国东部海岸线北上,活跃于两广、福建、江浙、山东乃至东北的沿海地区。

D.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的马来人群及波利尼西亚人群与中国境内的百越原是一个族群,他们投奔他族实际上是在距今12000年左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所见的中国最早的独木舟遗骸于2002年在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它为越地是中国航海技术的策源地又增添了一条新证据。

B.越地航海传统孕育了先进航海技术,这些先进技术影响了中国沿海乃至整个环太平洋地区,为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奠定了技术基础。

C.古越人身上蕴含着开拓性、冒险性、开放性、包容性以及重商的传统,这些传统一代代递相传承,形成了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精神。

D.越地的优质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走出国门,把中国文化扩散到日本列岛、朝鲜半岛以及其他周边地区,影响了这些地区的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地在汉代以前便已经开展对外贸易,秦汉时的鄮县,就是因海外贸易而得名,以鄮县为中心的明州,一直是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

B.一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源起于汉代,唐“安史之乱”后,西域失控,陆上丝绸之路逐步衰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C.明太祖朱元璋颁行海禁政策,撤销了负责海外贸易的泉州、明州、广州三地的市舶司,海禁政策时松时紧,海上丝绸之路走向衰落。

D.近代以来,越地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对外交流达到高潮,其主要原因,就是国门被重新打开,越文化的海洋性被再度激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立道,字显卿。

年十七,以父任备宿卫。

世祖即位,立道从北征,未尝去左右。

至元四年,命立道使西夏,以干敏称。

皇子忽哥赤封云南王,往镇其地,诏以立道为王府文学。

云南三十七部都元帅宝合丁专制岁久,有窃据之志,忌忽哥赤来为王,设宴置毒酒中,且赂王相府官无泄其事。

是夕,王薨。

宝合丁遂据王座。

立道潜结义士,约共讨贼,按宝合丁及王府官尝受赂者,皆伏诛。

于是赐立道金五十两,以旌其忠。

二十七年,安南国主陈日烜累召不至,拒使者不受命,帝欲发兵,丞相完泽言:

“蛮夷小邦,不足以劳中国。

张立道尝再使安南有功,今复使往,宜无不奉命。

”帝招至香殿,谕之曰:

“小国不恭,今遣汝往谕朕意,宜尽乃心。

”立道对曰:

“君父之命,虽蹈水火不敢辞。

”遂行。

至安南界,谓郊劳者曰:

“语尔世子,当出郭迎诏。

”立道传上命,数其罪。

世子日燇曰:

“比三世辱公使,公大国之卿,小国之师也,何以教我?

”立道曰:

“圣天子有德于汝甚厚汝曾不悟不能遣一介之使谢罪请命辄称兵抗拒逐我使人以怒我大国之师今祸且至矣惟世子计之。

”日燇拜,且泣涕而言曰:

“公之言良是也,国中为我计者,皆不知出此。

天子使公来,必能活我。

”北面再拜,誓死不敢忘天子之德。

遂迎立道入,出奇宝为贿,立道一无所受,但要日燇入朝。

日燇曰:

“贪生畏死,人之常情,诚有诏贷以不死,臣将何辞。

”乃先遣其臣随立道上表谢罪,修岁贡之礼如初。

大德二年,廷议求旧臣可为梁王辅行者,立道遂拜云南行省参政。

视事期月,卒于官。

立道凡三使安南,官云南最久,颇得土人之心,为之立祠于鄯善城西。

(节选自《元史》,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圣天子有德于汝/甚厚汝/曾不悟/不能遣一介之使谢罪请命/辄称兵抗拒/逐我使人/以怒我大国之师/今祸且至矣/惟世子计之

B.圣天子有德于汝甚厚/汝曾不悟/不能遣一介之使谢罪/请命辄称兵抗拒/逐我使人/以怒我大国之师/今祸且至矣/惟世子计之

C.圣天子有德于汝甚厚/汝曾不悟/不能遣一介之使谢罪请命/辄称兵抗拒逐我/使人以怒我大国之师/今祸且至矣/惟世子计之

D.圣天子有德于汝甚厚/汝曾不悟/不能遣一介之使谢罪请命/辄称兵抗拒/逐我使人/以怒我大国之师/今祸且至矣/惟世子计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古代人在上学之后,另取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用以日常称呼。

B.“薨”指王侯之死;

“卒”本指大夫之死,后来一般官员和平民去世统称为“卒”。

C.“中国”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中国以外称为四夷。

这里指蒙元王朝。

D.“北面”指对人称臣。

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故称“北面”。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立道干练敏捷,忠心可嘉。

他从驾北征,不离左右。

云南王被害,他暗中联络义士,查办宝合丁及王府曾受贿的官吏,一律处死。

B.张立道勇于任事,义不容辞。

丞相完泽建议派张立道出使安南,于是世祖让他去宣谕旨意,他尽心尽力,表示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C.张立道出使安南,不辱使命。

他对安南王宣示大国之威,历数其罪,晓以利害,终于说服他奉表入朝谢罪,还像当初一样每年纳贡。

D.张立道为官清廉,深得人心。

他出使安南,安南王子以奇珍异宝相赠,他一概不要;

他在云南为官最久,当地人为他立祠于鄯善城西。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国中为我计者,皆不知出此。

(5分)

(2)贪生畏死,人之常情,诚有诏贷以不死,臣将何辞。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11分)

越调·

小桃红

杨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①。

一曲琵琶②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

晚凉多少。

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注】①湘裙翠:

用湘地丝织品制成的翠绿色的裙子。

②琵琶:

这里指白居易的《琵琶行》。

8.“晚凉多少”句中的“凉”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赏析。

9.这首曲词表达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用“ 

, 

”两句概括了山间春夏两季不同的风光。

(2)《诗经·

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早起晚睡,辛勤劳作没有尽头的两句是“ 

”。

(3)杜甫在《登高》中用“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王爷擂棋

秦之欣

襄阳王围棋打遍裹阳无敌手,王府里的人每逢提起王爷超群绝伦的棋艺,无不引以为自豪。

王爷则不然,整天闭在府衙中喝闷酒,发脾气。

人问其故,王爷说:

“无敌手有什么了不起,整天与不如自己的人对弈,还有长进吗?

有一天,王爷命手下人贴出告示:

本王爷在内室常设围棋擂台,诚邀天下高手前来一比高下,一局赌注白银三百两。

山东有个棋迷,名叫于秀才,整天以围棋为业,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三十多了,尚未娶妻。

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一夜没睡好觉,心想,天下王爷,都是皇上所封,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夜郎自大,不肯用功,襄阳王在襄阳堪称棋老大,是仰仗他的地位,不一定真有高招在手。

我去杀他一局,把三百两银子拿到手,一夜暴富,媳妇、地位、尊严不都有了吗?

于是,立即借上赌资,整备行装,千里迢迢赶到了襄阳。

于秀才揭了告示,揣在怀中,进了王府,报了姓名。

差吏将他引到后堂。

见到王爷,于秀才拱手施礼:

“王爷在上,受晚生于某一拜。

”襄阳王见来者是个青年,心想,自古英雄出少年,敢来与本王爷对弈者,绝非等闲之辈,于是急命好茶伺候。

于秀才见王爷平易近人,心头的压抑感自然释放三分,再向王爷拱手道:

“王爷在上,晚生有一事讨教。

”王爷道:

“请当面讲。

于秀才问:

“王爷此次设擂,是以王爷身份登擂,还是以棋手身份登擂?

王爷见话中有话,反问道:

“此话怎讲?

于秀才道:

“王爷若以棋手身份登擂,平等对弈,晚生愿与王爷一比高下;

若以王爷身份登擂,晚生这就告辞。

王爷仰天哈哈一笑:

“先生多虑了,我这王爷虽是天子所封,实则徒有虚名。

此次设擂正是以棋手身份登擂,绝无恃爵凌弱之意,空口无凭。

”于是命书童端来笔墨,焚香立字,对天盟誓。

于秀才见王爷如此虔诚,心中顾虑顿时烟消云散。

对弈开始,风平浪静。

几着过后,王爷大兵压境,于秀才使出浑身解数,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功,一局下完,以输了半子告终。

半子之差,败在了王爷手中,于秀才心中实在不服,心想,若不是这半子,王爷的三百两银子不就成了我的吗?

这倒好,眼看蒸熟的鸭子又飞走了。

幸运的是于秀才在襄阳一带有几个亲朋好友,于是设法又借了三百两银子,再次来到王府,请求再下一局。

王爷自然应允,迎进府内,好茶伺候,布枰再战。

可惜,一局下完,于秀才又因一子之差输给了王爷。

于秀才满腹懊恨,返回山东,越想越不甘心,于是变卖房屋田产,又凑了三百两赌金,再一次风尘仆仆赶到襄阳府。

对弈开始,你投一子,我接一招,引来观者阵阵喝彩,不知不觉,下了二百余手。

于秀才心中默默合计:

大事不妙,照这样一路杀下去,弄不好,我还会输掉半子,怎么办?

这次可是真的输不起了。

他捏着一粒棋子,反复思考,手心捏出汗来,可是任凭他怎样绞尽脑汁,也还是找不到一条转败为胜的路径,从午后一直沉吟到黄昏,掌心里的那颗棋子仍然落不下去。

襄阳王见他这副窘态,微笑着说:

“先生,老夫今天身体不爽,暂且封盘,明天再战如何?

”于秀才如得赦令,唯唯允诺,施礼回到租住的寓所。

当天晚上,于秀才哪里能够入睡?

只见他点燃蜡烛,摆开棋局,苦思冥想。

一根蜡烛燃尽,再换一支,仍无解困局之策,万念俱焚,不觉伏案而睡。

冥冥之中,梦见一片桑林,一白衣秀士手拿丝绦,从天而降,进入桑林,选中一棵桑树,搭绦引颈,正要自缢,忽又解下丝绦,另寻他树。

绕林数匝,又回到最早选中的那棵桑树上,自缢而亡。

于秀才见状,急呼救人,从噩梦中惊醒,心想,这位白衣秀士莫非是我不成?

我为什么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不肯另换一种思维方式呢?

第二天一早,于秀才又来到王府,与王爷续战残局。

他避开王爷的包围圈,另寻一处按下一子,王爷一惊,这是何种阵法,急忙调转矛头,对秀才进行围追堵截。

于秀才很快变被动为主动,最终以一子之差战胜王爷。

王爷大喜,急命好茶伺候,并取九百两银子送给于秀才。

秀才只收了三百两,那六百两坚决不收。

王爷哪里肯允,变着脸说:

“本府缺的不是银子,而是人才,如若不收,休想离开半步!

自此之后,于秀才衣冠楚楚,成了襄阳王府经常出入的贵客。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王府里的人每逢提起王爷超群绝伦的棋艺,无不引以为自豪”,这句话与王爷的棋艺观形成对比,意在表现王府里的人没有进取心。

B.“襄阳王在襄阳堪称棋老大,是仰仗他的地位,不一定真有高招在手”,这句话表现了于秀才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蔑视权贵的精神。

C.这篇小说描写于秀才三进王爷府,王爷三次“好茶伺候”。

这三次“好茶”,都是为了表现王爷对于晚辈以礼相待、始终如一的风范。

D.于秀才的梦境扑朔迷离,充满了民间故事的传奇色彩,然而正是这一梦境,使于秀才茅塞顿开,打破了下棋“在一棵上吊死”的思维定势。

E.小说以王爷设擂为开端,以于秀才应擂为发展,以于秀才深陷困窘为高潮,以于秀才走出困境、成了襄阳王府经常出入的贵客为结局。

(2)小说是怎样记叙王爷擂棋的故事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说在刻画王爷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4)这篇小说给了我们哪些人生启迪?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任继愈:

大师小事

对于把学术视为毕生追求的学者而言,著书立说乃安身立命之本。

但任继愈晚年却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古籍整理中去,而放弃了自己的研究与著述。

在生命最后的20年里,他但任国家图书馆馆长期间,主持编订了总字数过亿的《中华大藏经》,编纂了总计近8亿字的古籍文献资料汇编《中华大典》,主持了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文津阁《四库全书》的影印出版,参与了点校本《二十四史》《清史稿》的修订工作等。

他皓首穷经,甘为幕后英雄。

其实,在繁重的古籍整理工作之余,任继愈并未放弃自己的学术追求。

在他的家中,至今仍保存着大量零零碎碎写有心得体会和读书摘抄的纸片。

“本来他是想把这些资料积累起来,重新写一部《中国哲学史》,还想写一部有关教育的书,结果2009年就过世了。

因为有行政职务,任继愈拒绝参与自己主编的这些著作的评奖。

在编辑《中华大藏经》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办公室,他自己掏钱,每月400元租房子给编辑部用。

他对中华古籍那是真爱,感情深极了。

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任继愈在馆内巡视,突然发现老朋友季羡林坐在古籍善本阅览室里,也没在看书,就在那儿坐着。

任继愈很奇怪,就上前问为什么。

季羡林说,你们国家图书馆不是有规定吗,看古籍善本达不到一定级别就没资格看,我学生需要看但没资格,我有资格,我替他借,他看,我坐着。

任继愈大怒:

“这些不合理的规矩必须改!

”此后,古籍善本的借阅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困难了。

但是,任继愈也清醒地看到,古籍善本既有文献价值,也有文物价值。

古籍善本是不可能像普通图书一样任人使用的。

为解决使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他提出大力开展古籍影印出版的主张,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是承担了这项重任。

时任国图出版社社长的郭又陵说:

“我还记得当时任老对我说,不能什么书赚钱就出什么书,出版事业不能一切向钱看。

古籍影印成本高,印数少,利润薄,但只要对读者有益,我们就要做下去。

”出版社在影印《敦煌遗书》和《四库全书》时遇到了资金困难,是任继愈亲自给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写信要来了资金,使深藏于书库的古籍善本特别是重要而稀见的古籍化身千百,嘉惠学林。

1987年,国家图书馆一期工程竣工后,国图门前的那条中关村南大街也开始改造,但完工后的道路在国图这一段既没有过街天桥,也没有地下通道,甚至连个斑马线都没画。

读者从路东到路西的国图正门需要绕很大一个弯。

任继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国图和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协商一年多还是毫无进展。

最后是任继愈亲自去找市长,才总算在门口给国图留了一条斑马线。

1988年,国家图书馆准备出访日本国会图书馆。

时任办公室主任的黄润华按惯例给任继愈送去500元置装费。

当时出国不像现在,大家工资也低,都没啥像样的衣服,所以出国都给发置装费,买身西装,但给任先生送去时,他坚决拒收。

在同事们印象里,任继愈和任何人说话都是商量的口吻,绝没有以上压下那种命令式的话。

但有一次,任继愈把郭又陵叫到家里,说:

“这本书你帮我出了。

”口气很严肃,也很坚决。

看着一脸疑惑的郭又陵,任继愈解释说,这部书是他的一个老学生写的。

这位学生是1960年代北大哲学系的高才生,本打算毕业后留校当老师的,但当时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学生在征求任继愈的意见时,任继愈鼓励他去边疆工作。

结果到了边疆之后运动不断,学术研究被迫中断,直到80年代回到北京才恢复,成果就是这本薄薄的书稿。

也不让出版社亏本出书,这位学生拿了1.5万元,用做出书费。

后来书出版了,郭又陵听说,这笔钱是任先生自己掏的。

任继愈不但是著名学者,也是享誉全国的书法大家,来求墨宝的人络绎不绝。

但只要对方是学校、研究机构、博物馆等,他分文不取;

如果对方是商业机构,对不起,不写。

有一次,一所新成立的学校请任继愈题写校名,他在了解了学校的教学宗旨后欣然提笔。

不久秘书科就收到该校送来的一笔现金,行政处长知道任先生会拒收,到他家里扔下钱就跑。

没几天,这所学校的校长收到了“母亲水窖”的受捐通知。

任先生家里没什么东西,有的只是书,但这批书最后也都捐给了他老家的图书馆。

(摘编自2016年4月15日《人民日报》,作者张贺,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任继愈在国图担任行政职务,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尤其是古籍的整理和编纂出版,也因此而放弃了自己的研究与著述。

B.任继愈利用主持、参与古籍整理工作的机会,写下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和读书摘抄,准备重写《中国哲学史》,但未能如愿就去世了。

C.季羡林借书却不看书的细节,一方面表现了任继愈善于听从建议的态度,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文人对于国图僵化的制度的强烈不满。

D.任继愈先生出面命令郭又陵为自己的学生出书,是因为他觉得当年鼓励学生去边疆工作是自己的失误,现在只能用这一方式来弥补。

E.这篇传记没有重点介绍任继愈先生在学术方面作为大师的成就和贡献,而是选择了生活、工作中的几件小事来表现他为人处世的特点。

(2)任继愈任职国家图书馆期间,为国图做了哪些工作?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文中多次写到任继愈先生对金钱的态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回答。

(4)任继愈先生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南航乘务员招聘初试结束,350名 

的应聘者成功“突围”,进入复试。

②一夜爆红、月入百万的网络主播 

,大部分的网络主播温饱都成问题。

③我国的土地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和整体的荒漠化情况相比却是 

A.九牛一毛 

凤毛麟角 

百里挑一 

B.百里挑一 

九牛一毛 

凤毛麟角

C.百里挑一 

D.凤毛麟角 

百里挑一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村实施特色民居改造、乡村产业开发等旅游配套项目,建设的一批特色鲜明的民族建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B.早在上世纪50年代,梁思成和陈占祥就提出了北京古城保护的“梁陈方案”,即保护古城,另辟新区,把保护放在古城,把发展放在新区。

C.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以称为“微”的名号,如微博、微信等,“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互联网上,中国悄然进入“微时代”。

D.著名作家曹文轩摘得“国际安徒生奖”,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感染了外国读者,成为他们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也打动了无数中国小读者。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5月1日是全球劳动者共同的节日。

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如今互联网已将地球连成一个“村庄”,但无论是宇宙飞船升天,还是通讯光缆入海, 

,更不用说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

五一劳动节,让我们为广大劳动者点赞!

A.每一项宏伟工程都离不开普通劳动者默默耕耘的身影

B.普通劳动者默默耕耘的身影每一项工程都没有离开过

C.每一项宏伟工程都是劳动精英们爱国主义智慧的结晶

D.劳动精英们爱国主义智慧的结晶每一工程都深含其中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大樱桃素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誉。

成熟的果实色泽红艳,玲珑如玛瑙,光鲜如宝石,煞是好看。

① 

,而且营养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