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通史篇 训练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练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36297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通史篇 训练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通史篇 训练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通史篇 训练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通史篇 训练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通史篇 训练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通史篇 训练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通史篇 训练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通史篇 训练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通史篇 训练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通史篇 训练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通史篇 训练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通史篇 训练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通史篇 训练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通史篇 训练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练习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通史篇 训练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练习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通史篇 训练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练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通史篇 训练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练习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刷题卷 通史篇 训练9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练习文档格式.docx

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的做法有利于实现雅典公民内部的平等,使人人都可以参政议政,材料中“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有利于发挥富人的作用,减轻贫民负担,据此可知,雅典的这些举措有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故C项正确。

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材料涉及的是雅典民主选举,并没有体现文化事业不发达,故排除B项;

雅典民主选举体现了相对平等而非绝对平等,排除D项。

4.(2019·

山东济南二模)公元前5世纪初,希波战争爆发。

为应对战争,雅典公民大会从每个任期召开一次改为召开四次,在军事问题的决策上,重装步兵不再统揽大局,建造船只的木匠和招来划桨的雇工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这一变化说明(  )

A.战争客观上推动雅典民主进步

B.雅典民主突破了阶级局限

C.民主政治推动了城邦观念增强

D.雅典人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为应对战争,雅典公民大会从每个任期召开一次改为召开四次,在军事问题的决策上,重装步兵不再统揽大局,建造船只的木匠和招来划桨的雇工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可知,雅典公民大会的经常化和决策者范围的扩大化都与战争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战争客观上推动了雅典民主进步,故A项符合题意。

雅典民主建立在奴隶主专政的基础上,其民主范围比较狭隘,突破了阶级局限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战争对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雅典人包括了妇女、奴隶等,而这些人是被排除在公民范围之外的,不享受参政议政的权利,排除D项。

5.(2018·

全国卷Ⅲ)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解析 A项“必须”的说法太过绝对,故排除;

材料说明当时辩论很流行,从侧面反映出当时雅典公民热衷于参政议政,B项正确;

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6.(2019·

天津重点中学二联)伯利克里曾说: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来的。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

”“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材料中这些话说明古代雅典(  )

A.制度自信B.法律确保人人平等

C.直接民主D.民主政体开始确立

解析 根据材料“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来的……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可知,伯利克里认为雅典民主与法治具有异于别国的优越性,体现了对城邦民主政治的自我肯定,故A项正确。

雅典实行公民民主,并非人人平等,排除B项;

材料未强调雅典的民主形式,排除C项;

雅典梭伦改革使民主政体开始确立,排除D项。

7.(2019·

全国卷Ⅰ)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

这说明(  )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 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30岁以上男性公民中抽签选举产生,其权力是公民群体赋予的,有权审查公民大会及其他机构的各项事务,监督公职人员。

这就体现了陪审法庭所具有的公权力的来源,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古代雅典法律是否服从民众意愿,A项错误;

材料只是叙述了陪审法庭在古代雅典城邦的地位与作用,与全体公民参与政治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

在古代雅典,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项错误。

8.(2017·

全国卷Ⅲ)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些宣誓旨在(  )

A.限制权力滥用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D.增强责任意识

解析 材料体现了雅典公民的义务,其目的在于增强雅典公民的责任意识,故D项正确。

“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与限制权力滥用和防止官员腐败无关,排除A、B两项;

材料体现了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故C项错误。

9.(2019·

湘赣十四校二联)古希腊喜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公元前5世纪进入雅典的酒神节庆中。

此时雅典产生了三大喜剧诗人,他们的作品大半是政治讽刺剧和社会讽刺剧,尤其擅长讽刺当权人物。

这表明了当时的雅典(  )

A.城邦制度备受诟病

B.民主政治有利于思想的繁荣

C.人文主义思想盛行

D.商品经济激发公民自我意识

解析 根据材料“公元前5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繁荣,民主氛围浓厚,从而使能自由表达思想的喜剧得到发展,出现了“作品大半是政治讽刺剧和社会讽刺剧,尤其擅长讽刺当权人物”的“三大喜剧诗人”,故B项正确。

批判政府以促进其改善是公民的权利之一,故A项错误;

材料提及喜剧内容未体现人文主义,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

10.(2019·

东北三校二模)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财政紧张,每当战争发生时,经常征收财产税。

于是按照财产多少、能力大小分享政治权力的理论再度抬头。

富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

而穷人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必欲剥尽其财产而后快。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  )

A.人文精神缺失B.城邦财富外流

C.公民意识崩塌D.贫富分化加剧

解析 从材料中雅典富人和穷人的态度,以及“按照财产多少、能力大小分享政治权力的理论”的出现,都反映出雅典的民主政治出现危机,也就是当时公民的公民意识和集体意识淡薄,不再以城邦利益为主,故选C项。

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从材料中富人和穷人的态度,可知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利己主义的体现,排除A项;

材料反映出雅典财政紧张,但没有体现城邦财富外流,排除B项;

材料中雅典有富人和穷人之分,但不能体现贫富分化加剧的趋势,排除D项。

11.(2017·

全国卷Ⅰ)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神话中诸神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还争权夺利,说明诸神人格化的特点,反映了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故选B项。

材料说明了古希腊神话蕴含着人文思想,不能说明古代雅典宗教信仰意识淡薄,排除A项;

这一时期的希腊神话只是体现出人文精神,而理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排除C项;

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民主进程与神话的影响的关系,排除D项。

12.(2018·

全国卷Ⅰ)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

“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

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  )

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D.具有人文精神

解析 材料“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说明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过财富,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这体现出他的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

古代雅典实行奴隶制度,梭伦并不反对奴隶制度,故A项错误;

梭伦根据财产多寡,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权利越大,说明梭伦不主张权利平等,故B项错误;

梭伦改革中的“财产等级制度”认可了贫富差别,故C项错误。

13.(2019·

全国卷Ⅱ)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

A.神B.自然C.人D.政治

解析 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等都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希腊哲学的主题由研究自然到研究人的转变,C项正确。

神、自然、政治均与材料和史实不符,A、B、D三项错误。

14.(2019·

百师联盟冲刺二)如图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一书的目录,据此可知,亚里士多德(  )

A.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B.重视教育和公民培养

C.提出国家政体的框架D.奠定希腊民主的基石

解析 根据材料《政治学》一书的目录可以看出涉及公民、政体以及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说明亚里士多德重视教育和公民培养,故B项正确。

A项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材料仅涉及亚里士多德阐释当时各种政体及其统治形式,没有体现提出国家政体的框架,故C项错误;

D项是梭伦改革的意义,排除。

15.(2019·

广东二模)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的音乐教学由以往的“训练人的心灵”转向追求演奏音响的华丽,音乐中的诗词逐渐消失,音乐演奏日益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并为专业艺术家所垄断。

雅典音乐教育的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民众艺术品味提升B.人文精神影响式微

C.文化水平快速提高D.智者教育理念普及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以往的音乐教学是“训练人的心灵”体现了人文精神,而后“转向追求演奏音响的华丽,音乐中的诗词逐渐消失,音乐演奏日益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并为专业艺术家所垄断”说明人文精神的影响削弱,故选B项。

根据材料“由以往的‘训练人的心灵’转向追求演奏音响的华丽”可知民众的艺术品位下降,排除A项;

材料仅体现了雅典音乐教学的变化,无法反映雅典的整体文化水平的发展,排除C项;

结合所学可知,智者学派的理念是追求和重视人的价值,而材料体现的是人文精神影响的削弱,排除D项。

16.(2018·

全国卷Ⅱ)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

“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在罗马共和国时期,贵族享有很多特权,经常损害平民利益。

平民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达到“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最终确定了双方平等的地位,故选C项。

贵族特权受限制,而非废除,排除A项;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是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的《民法大全》,与材料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不符,排除B项;

自由民不仅仅包括罗马公民,还包括一些非公民,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故排除D项。

17.(2019·

甘肃兰州二模)罗马共和国晚期,程式诉讼逐渐成为主要的诉讼形式。

程式内容包括案情要点和审判原则,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况作出判决。

这一变化体现了罗马法(  )

A.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B.从注重形式到灵活实用

C.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解析 材料中程式诉讼“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况作出判决”说明,罗马法从注重法律诉讼的形式转变为实事求是,省略了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表明罗马法从注重形式转变到灵活实用,故选B项。

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的标志是共和国早期的《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排除A项;

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是在罗马帝国时期,不是共和国时期,排除C项;

材料提及的是程式诉讼,是审判的过程及规则,不是体现审判的原则,且罗马法只是奉行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排除D项。

18.(2019·

四川绵阳三诊)罗马共和国末期法律规定,妻子结婚带来的嫁资不再是她对丈夫的赠与,丈夫只获得对嫁资的使用和收益权,妻子保留其所有权,婚姻解除后,丈夫有向妻子返还嫁资的义务。

据此可知当时罗马法(  )

A.注重男女平等B.缺乏契约精神

C.忽视社会民情D.重视私产保护

解析 根据材料“妻子结婚带来的嫁资不再是她对丈夫的赠与,丈夫只获得对嫁资的使用和收益权,妻子保留其所有权,婚姻解除后,丈夫有向妻子返还嫁资的义务”可以看出,罗马法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末期处于奴隶社会,妇女没有公民权,不可能实现男女平等,排除A项;

B、C两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9.(2019·

天一大联考)公元1-2世纪的古罗马历史学家阿庇安经常在其《罗马史》的标题中用罗马人破坏合约、元老院撕毁和约而遭到可耻的失败等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词句,表达对违背法律规则者的谴责和蔑视。

这反映出当时罗马(  )

A.官员违法现象的严重B.社会生活缺乏法制约束

C.法律信仰已深入人心D.公民法无法应对新变化

解析 材料中古罗马历史学家阿庇安通过“破坏、撕毁合约”“可耻的失败”等描述,表达对违背法律规则者的谴责和蔑视,说明法律信仰已深入人心,故选C项。

根据材料“罗马人破坏合约、元老院撕毁和约而遭到可耻的失败”得不出官员违法的结论,排除A项;

B项表述与材料及史实不符,排除;

材料体现不出公民法无法应对新变化,排除D项。

20.(2019·

福建泉州二模)古代罗马法学家们著书立说,解释法律,形成了不同的法律学派,主要有普罗库尔学派和萨比努斯学派,出现了最著名的盖尤斯、伯比尼安等五大法学家。

他们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

这说明罗马法(  )

A.没有形成完整体系B.具备了灵活性

C.追求司法的独立性D.在争鸣中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古代罗马法学家们著书立说,解释法律,形成了不同的法律学派,在争鸣中推动罗马法不断发展,故D项正确。

A、B、C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21.(2018·

江苏高考)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

这表明,罗马法(  )

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解析 罗马法“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说明罗马法规范了商品经济的秩序,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故D项正确。

罗马法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

罗马法“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故B项错误;

C项错在“世界各国”。

22.(2019·

天津高考)公元58年,驻守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指挥官下令对一名犹太人执行鞭刑,犹太人对指挥官说:

“你难道可以合法地鞭打一位没有犯罪的罗马公民吗?

”指挥官有些诧异:

“我花了许多银子才获得了罗马公民身份。

”对方说:

“我生来就是。

”这表明此时罗马公民(  )

A.身份的获得有不同途径

B.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C.来自共和国内各个地区

D.拥有免受法律处罚的权利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古罗马有人需要花很多钱才可以获得公民身份,有人生来就拥有公民身份,这说明罗马公民身份的获得有不同的途径,A项正确。

罗马公民不一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B项错误;

公元58年处于罗马帝国时期,C项错误;

材料中的这名犹太人因为“没有犯罪”,所以若受处罚是不合法的,并非拥有罗马公民身份就可以免受法律的处罚,D项错误。

23.(2019·

广东深圳二模)共和国时期,罗马人将一些抽象理念人格化,比如和谐女神、胜利女神、健康女神。

祭祀这类神祗的宗教节日大多在执政官换届选举之时。

这反映了(  )

A.君权神授的思想观念盛行

B.公民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

C.执政者重视政治理念宣传

D.罗马人尚武色彩非常浓厚

解析 材料中罗马人将一些政治的抽象理念人格化,如和谐女神、胜利女神、健康女神,这有助于政治理念在人民中的传播,在换届选举之时祭祀这类神祗,也有助于营造政治氛围,说明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者特别重视政治理念的宣传,故选C项。

材料中人格化的“和谐、胜利、健康”等政治理念与君权神授无关,与尚武色彩也无关,这些理念也并不是宗教信仰,故A、B、D三项均排除。

24.(2019·

四川4月百校联考)据统计,在古希腊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中,共记载了当时的141篇演说词,约占全书总量的1/4。

这反映了修昔底德写史(  )

A.用演说词多元解释历史B.注重叙事的客观真实

C.受制于有限的历史材料D.不加选择地累积材料

解析 修昔底德多次当选十将军委员会成员,并与伯利克里共事,是伯罗奔尼撒战争(部分战役)的亲历者和指挥者之一。

他写史时大量采用演说词,并不是因为资料有限或为了多元解释历史,而是因为他力求客观真实地再现历史,故B项正确,排除A、C两项。

作者对史料有其自己的选择,通过选择史料来呈现自己的观点,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25.(2019·

广东汕头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文献《尚书·

禹贡》记载舜、禹之时中国人的“天下”大致范围是“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穆天子传》记载西周时期周穆王西游的最远之地是昆仑山以西的“西王母之邦”。

公元前2世纪后半期,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人的视野不仅扩大到了中亚、西亚和印度,甚至远达东地中海。

东汉以后与南亚、中亚、日本的宗教、文化等民间交流也日渐频繁。

唐宋海上陶瓷之路兴盛,与东南亚的联系紧密。

元代蒙古帝国曾远征至中欧,并与罗马教廷建立过联系。

明代郑和下西洋也曾抵达东非,但中国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下”观逐渐被“世界”观念所取代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

材料二 希腊人自古以来一直以爱琴海作为其繁衍生息的中心,到古风时代末,希腊人的殖民地已经星星点点遍及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沿岸。

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战争使希腊人第一次和西亚的波斯及其属国有了直接的接触。

这时希腊人的“世界”最东面包括印度,西面则到了直布罗陀海峡,北面远达极北地区,南至非洲南端。

16世纪之前除了马可·

波罗带回去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知识之外,西方人对东方的中国几乎一无所知。

16世纪之后欧洲人的视野才扩大到了全世界。

——以上材料根据杨巨平

《全球史概念的历史演进》编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探索有何特点,说明“天下”观被“世界”观念所取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人探索世界的历程及其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方在探索方向上有何不同,并分析中西长期隔绝的历史原因。

答案 

(1)特点:

官方推动与民间交往结合;

以政治交往为重要目的,伴随经济、文化交流;

陆路探索与海路探索并行(前期以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

以中原为中心向周边扩展,范围非常广阔;

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下”意识;

和平交往为主;

主动开放,积极探索;

未形成系统性的地理知识体系。

(任答三点)

原因:

近代中国遭受西方侵略,天朝上国观念破灭;

西学东渐,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

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扩展了中国人的视野;

救亡图存思想影响,推动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任答两点)

(2)最初希腊人以爱琴海为活动中心,创造了灿烂的爱琴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

古风时代,随着古希腊人的殖民扩张,城邦林立,其活动范围扩展到地中海、黑海沿岸;

公元前5世纪后,通过希波战争,西方人的视野扩展到西亚,后来逐步扩展至欧亚非的广阔地带;

16世纪后,随着新航路开辟及环球航行,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西方人的探索扩展至全球。

(3)不同方向:

中国人重视向西探索,西方人重视向东探索。

隔绝原因:

中亚、西亚奴隶制帝国的阻隔;

地理环境的限制;

知识、技术水平的制约;

农业经济形态的制约;

社会性质及国家政策的影响。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公元前2世纪后半期,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东汉以后与南亚、中亚、日本的宗教、文化等民间交流也日渐频繁。

唐宋海上陶瓷之路兴盛,与东南亚的联系紧密”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官方推动与民间交往结合。

陆路探索与海路探索并行(前期以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

根据材料一“元代蒙古帝国曾远征至中欧,并与罗马教廷建立过联系。

明代郑和下西洋也曾抵达东非”并结合所学得出以政治交往为重要目的,伴随经济、文化交流。

根据材料一“但中国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下’观逐渐被‘世界’观念所取代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得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下”意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中原为中心向周边扩展,范围非常广阔;

第二小问,可从政治、思想等角度入手。

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可知:

政治上,近代中国遭受西方侵略,天朝上国观念破灭。

思想上,西学东渐,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概括即可,从爱琴海到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沿岸再到西亚和欧亚非的广阔地带再到全世界。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希腊人自古以来一直以爱琴海作为其繁衍生息的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最初希腊人以爱琴海为活动中心,创造了灿烂的爱琴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

根据材料二“到古风时代末,希腊人的殖民地已经星星点点遍及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沿岸”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古风时代,随着古希腊人的殖民扩张,城邦林立;

根据材料二“公元前5世纪的希波战争使希腊人第一次和西亚的波斯及其属国有了直接的接触”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公元前5世纪后,通过希波战争,西方人的视野扩展到西亚;

根据材料二“16世纪之后欧洲人的视野才扩大到了全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6世纪后,随着新航路开辟及环球航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