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36327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doc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物理学史试题50道.doc

2018年09月17日xx学校高中物理试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

1766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了带电金属空腔不仅对位于空腔内部的电荷没有静电力的作用,而且空腔内部也不带电。

他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启发,猜想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785年法国的库仑通过实验证实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表明,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带电金属空腔内部的电场处处为零

B.普里斯特利的猜想运用了“类比”的思维方法

C.为了验证猜想,库仑精确测定了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

D.为了验证猜想,库仑制作了库仑扭秤装置

2.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伽利略、开普勒等许多科学家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选项中不符合他们观点的是(  )

A.伽利略认为:

在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羽毛和铁块下落速度一样快

B.伽利略认为:

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后上升到另一光滑斜面,最终将回到原来的高度

C.开普勒认为:

火星与太阳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同

D.开普勒认为:

绕太阳公转的所有行星轨道半长轴长度跟它的公转周期的比值都相等

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一位物理学家利用图所示的扭秤装置进行研究,提出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这位物理学家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库仑       D.焦耳

4.以下关于行星运动及万有引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属于不同性质的力

C.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天体之间

D.开普勒认为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行星在轨道上各个地方的速率均相等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B.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C.牛顿管实验说明没有空气阻力时,铁块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

D.石头下落比树叶快,是因为树叶受到空气阻力,而石头没有受到空气阻力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首先提出理想实验,证实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认为物体之间普遍存在万有引力

C.牛顿利用扭秤最先测出了引力常量

D.为了纪念牛顿,将力的国际单位命名为牛顿,并将其作为基本单位

7.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文章:

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

宇航员:

“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了火箭上所有的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

”汤姆:

“你们关闭了所有的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呢?

”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

“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吧。

”若不计天体对火箭的引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宇航员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可能不变

B.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C.哥白尼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D.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高速物体

9.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荷量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

B.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概念,而且直观地描绘了场的清晰图像

C.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D.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10.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

A.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伽利略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C.牛顿首次在实验室里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牛顿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11.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是由下述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  )

A.卡文迪许     B.牛顿       C.胡克       D.开普勒

12.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大量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29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些氢原子能发出两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光子的波长最短

C.金属钠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9.80eV

D.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子频率最低

13.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卢瑟福用人工转变的方法,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C.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原子发光的规律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14.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

15.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B.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C.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D.伽利略用实验直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6.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发展历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

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永远运动下去,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B.人类从首次观察到阴极射线到了解认识阴极射线,经历了近40年.阴极射线微粒的比荷,最早是由汤姆孙测出的

C.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质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版感光

D.1895年末,德国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X射线

17.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

A.伽利略     B.亚里士多德     C.牛顿       D.爱因斯坦

18.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  )

A.牛顿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B.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牛顿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19.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

B.开普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通过计算发现了彗星的轨道

D.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20.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爱因斯坦     C.牛顿       D.伽利略

21.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研究成果,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万有引力常量

B.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是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

C.第谷通过大量运算分析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三条规律

D.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22.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发展史实的是(  )

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行星运动的定律

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定律

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并且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

D.牛顿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23.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卫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C.b、c运行周期相同,且大于a的运行周期

D.b、c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且小于a受到的万有引力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理出的结论是:

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汤姆生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D.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

25.在人类对物质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大胆猜想、勇于质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有关科学家及他们的贡献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开普勒潜心研究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提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B.卡文迪许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进行了“月﹣地检验”,将天体间的力和地球上物体的重力统一起来

C.牛顿发现太阳与行星之间作用力的规律,并将其推广到任何两个物体之间。

D.在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的“高速”运动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结果有很大的差别,因此牛顿定律并不适用。

26.下列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B.伽利略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

C.理想化模型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略去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例如质点.位移等

D.用比值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速度v=s/t.加速度a=F/m都是采用了比值法定义的

27.在物理学史上,一位丹麦科学家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随后,物理学家提出“磁生电”的闪光思想.很多科学家为证实这种思想进行了十多年的艰苦研究,首先成功发现“磁生电”的物理学家是(  )

A.安培       B.奥斯特     C.法拉第     D.爱迪生

28.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被称为“称量地球质量”第一人

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间的引力作用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

C.开普勒利用自己多年对行星的观测记录数据,计算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D.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是美国。

29.在经典力学的建立过程中,牛顿和伽利略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总结出了惯性定律

B.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伽利略总结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D.牛顿利用理想实验推断出匀速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其所著的《天球运行论》中提出了"地心说"

B.伽利略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C.牛顿通过扭秤实验精确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G

D.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第谷长期对天体进行系统观测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三大行星运动定律

31.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库伦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与磁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B.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C.安培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D.法拉第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32.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能让我们增长见识,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还能从前人的经验中得到启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谷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在此基础上,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定了引力常量

C.冥王星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

D.经典力学也适用于微观高速强引力的领域

33.下列关于物理史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伽利略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

B.开普勒发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不是圆,而是椭圆。

C.法拉第提出,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34.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表述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下落一样快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D.法拉第提出了场的概念并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

35.在物理学史上,首次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

A.阿基米德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36.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表述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

A.波尔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密立根最早通过实验,比较准确的测定了电子的电量

C.法拉第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

D.爱因斯坦认为发生光电效应时,若入射光频率一定,则光的强度越大,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37.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卡文迪许测定了引力常量

C.爱因斯坦预言了引力波

D.雷纳。

韦斯等探测到了引力波

38.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C.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总结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39.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普朗克在光的粒子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

B.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C.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证实了在原子核内存在中子

D.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精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

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B.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

C.普朗克通过对黑体辐射的研究,第一次提出了光子的概念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核实验的研究,发现了中子

二、多选题

41.关于力、运动状态及惯性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C.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42.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

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笛卡儿指出: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43.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  )

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

C.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

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4.下列对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45.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46.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B.查德威克用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发现了中子

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47.如图所示,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

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B.图乙:

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C.图丙:

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图丁:

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4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强度,电场强度,电势,以上三个关系式都采用了比值定义法

B.在研究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若带电体的尺寸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把带电体看做点电荷,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处理方法

C.库仑用扭秤实验测定了静电常数k=9.0×109Nm2/C2,建立了静电学中著名的库仑定律

D.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和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了避雷针

E.实验室中常用的静电计与验电器的原理与功能完全相同,使用时完全可以相互替代

4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B.库伦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C.赫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D.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E.法拉第第一次通过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三、问答题

50.把两边配对的人和物理事件用线段连接起来:

法拉第                             电磁场理论

麦克斯韦                         电流磁效应

奥斯特                               用实验验证电磁波存在

赫兹                                 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库仑                                 电磁感应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

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表明,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带电金属空腔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故A正确;普里斯特利联想到万有引力定律的猜想运用了“类比”的思维方法,故B正确;为了验证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库仑定性地比较了电荷的变化,故C错误;为了验证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库仑制作了库仑扭秤装置,故D正确。

故选C。

2.答案:

D

解析:

3.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利用图所示的扭秤装置进行研究,提出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物理学家是库伦,故选C.

4.答案:

A

解析: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可知行星在近日点的线速度大于行星在远日点的线速度,故D错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都属于万有引力,故B错误;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的,有质量的两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是适用于宇宙万物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故C错误:

1798年,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采用微小量放大法,由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故A正确.

5.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牛顿管实验说明没有空气阻力时,铁块和羽毛下落快慢相同;石头下落比树叶快,是因为树叶受到空气阻力与其重力比较相对较大,而石头受到的阻力与其重力比较相对较小。

选项C正确。

6.答案:

B

解析:

7.答案:

B

解析:

汤姆问“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

”说明汤姆认为火箭向前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A正确。

宇航员的回答提出伽利略,而伽利略的观点是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答案CD对。

答案B错。

考点:

惯性 力与运动的关系

8.答案:

B

解析:

9.答案:

C

解析:

库仑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故C错误.

10.答案:

D

解析: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首次在实验室里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AC错误.B、开普勒在第谷的行星观测数据基础上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故B错误.D、牛顿将行星与太阳、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故D正确.

11.答案:

A

解析: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测出了引力常量G,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

12.答案:

C

解析:

13.答案:

B

解析:

14.答案:

D

解析: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有力物体就运动,没有力物体就停止运动,且力越大物体运动越快.与此现象相反的选项只有D项.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A、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错误;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受力就会运动,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错误;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轻的物体下落较慢,即重物比轻物下落快,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错误;

D、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关于运动与力的关系的理论观点的了解,是物理学史的问题,是常考问题。

15.答案:

D

解析:

16.答案:

C

解析:

17.答案:

A

解析:

18.答案:

C

解析: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A错;牛顿发现了万有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